Workflow
生态文明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到2035年,长沙公园绿地、广场步行5分钟覆盖率将在90%以上
长沙晚报· 2025-04-22 02:46
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 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重点聚焦优化绿地与开敞空间布局 提高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提升绿地供给品质 [1]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 建设以湘江 浏阳河 沩水 龙王港 靳江河 沙河 九岭山系 连云山系 幕阜山系 沩山山系 凤凰山 莲华山 长株潭生态绿心为基础的"一江六河 东西两屏 南心北垸"市域生态安全格局 [2] - 强化山水林田洲垸对提升生态功能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支撑作用 探索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协同路径 [2] 城乡公园体系建设 - 构建以"自然保护地—郊野公园—城市公园"为主体的城乡公园体系 加强全市25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3] - 以"300米见绿 500米见园"为目标补充完善城市公园绿地 基本消除绿化活动场地服务空白区 [3] - 到2035年 都市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少于12.10平方米 公园绿地 广场步行5分钟覆盖率在90%以上 [3] 绿地与开敞空间格局 - 构建以湘江洲岛公园带 环城林带和6条生态绿楔为骨架的"一带一环 六楔八脉"绿地与开敞空间格局 [5] - 重点维护绿地与开敞空间的整体性 连通性 均衡性 结合片区建设和城市更新逐步增加绿化覆盖率 [5]
生态补偿让绿水青山保值增值有了制度保障|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⑧
中国环境报· 2025-04-22 00:11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明确提出要推进生态综合补偿,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将其作 为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这对于更好地处理好保护者与受益者之间的关系,拓宽"绿水青 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生态保护补偿力度不断加大。目前,我国基本建成世界上覆盖范围最广、受益人口最多、投入力度 最大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其中,国家财政纵向补偿方面,我国主要通过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开展 综合补偿,通过林业草原转移支付资金、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资金、重点生态保护修复资金等对不同生态 要素保护开展分类补偿。2013年到2023年,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从423亿元增加到1091亿 元,累计投入7900亿元。地区间横向补偿方面,截至2024年11月,全国已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建立了28个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市场机制补偿方面,我国正在不断建立健全碳排放权、排污 权、用水权、碳汇权益等交易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生态保护补偿。 实施生态保护补偿,建立长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投入机制,是解决 ...
四川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
中国新闻网· 2025-04-21 10:19
生态修复工程进展 - 四川黄河上游若尔盖草原湿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完成生态保护修复面积23.25万公顷 [1] - 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雅安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完成矿山生态修复面积1083.17公顷 [1] - 修复废弃矿山(矿点)103个并消除地质环境隐患点56个 [2] 生态效益提升 - 阿坝州黄河含沙量由每立方米1.4千克降至0.3千克 [1] - 黑颈鹤、白尾海雕等珍稀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持续扩大 [1] - 阿坝州大气环境质量排名全省第一且全国前五 28个国省控制断面水质全面达到二类以上标准 [1] 经济社会效益显现 - 阿坝州红原县造林碳汇项目成为全国首批、四川省唯一启动开发的林业碳汇项目 [2] - 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448元 同比增长7% [2] - 发放生态公益岗位补贴1.49亿元 兑现各类生态补偿2.91亿元 [2] 技术创新与生态价值转化 - 采用高精度实景三维山区生态修复精细设计与精准监测技术及"五步施工法"实现精准修复 [3] - 光伏产业、文旅产业和生态产业等体系加速构建 [2] - 公众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达95%以上 [2]
闵行颛桥:“城中村”变“田中城” 百亩油菜花海绕高楼
解放日报· 2025-04-21 01:42
记者 黄勇娣 眼下正是春花烂漫的季节。最近,一些乘坐地铁五号线上班的市民发现,从莘庄站出发乘坐三四站 后,就有一大片金黄色的油菜花田闯入视野,与前后鳞次栉比的高楼、厂房等形成鲜明对比……这片城 市里的花海,位于沪闵路银春路路口,占地100多亩。来过的市民记得,去年秋天,这里种的是一大片 向日葵,共种植了25万株,旁边还有七彩百日草和格桑花花海,盛放时,连绵起伏,娇艳多彩。那时, 就吸引不少人前来观赏游玩、摄影创作。 "几年前,这里还是脏乱差的城中村,集聚了大量外来人口。我每天开车经过都很堵,还记得满眼 是破旧拥挤的老住宅和老集市。没想到,现在变得这么漂亮。"在附近工作的市民徐女士感慨。原来, 这里属于颛桥镇中心村的地界,后由闵行区政府和上海地产集团2021年开始合作开发"城中村"改造项 目。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中心村这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并不是简单的房地产开发,而是在维持生态 大前提的基础上,营造集生态居住、文旅休闲、农作体验、科普教育、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复合型都市生 态休闲走廊,力争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于是,这里成了全市唯一一个带有农业 用地的"城中村"改造项目。 据悉,在中心村300 ...
锚定碳中和战略目标 系统推进ESG评级体系创新
中国证券报· 2025-04-20 23:03
ESG评级体系发展现状 - 中国ESG评级体系在政策与市场双重驱动下从萌芽走向成熟,成为经济绿色转型的核心工具之一 [1] - 2024年境内企业发行绿色债券639只规模达6814亿元,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84只规模5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和30% [1] - 超七成绿色债券在可比债券中发行利率较低,显示ESG表现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1] ESG对企业信用评级的影响 - ESG已成为企业信用评级重要考察因素,39个行业的企业主体信用评级模型中引入ESG评价指标 [2] - 东方金诚采用"个体信用状况+外部支持"评级模型,在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三大项下设多维度指标 [2] - ESG评级可客观揭示企业信用风险,帮助投资者评估非财务风险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2][3] ESG评级面临的挑战 - 数据质量与评级需求不匹配,国内ESG信息披露存在定性描述多、量化数据少的问题 [3][7] - 国内外ESG框架存在地域差异,企业疲于应对多套标准,需平衡全球可比性与中国特色 [3] - 部分企业将ESG视为合规工具而非价值工具,未将评级结果用于优化内部管理 [3] 构建中国特色ESG评级体系的建议 - 嵌入国家战略,增设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特色指标,引导企业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4][5] - 针对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发差异化评价模型,突出技术创新贡献 [5] - 建立跨部门ESG数据共享平台,整合环境监测、税务等公共数据,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5] 企业提升ESG评级的路径 - 企业需将ESG理念融入战略规划,明确各部门职责,实现从合规响应向价值创造转变 [6] - 借助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构建ESG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全链条数据追踪与异常预警 [6] - 将ESG评级应用于供应链管理,优先选择ESG表现良好的供应商,形成产业生态共建 [6]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杭州日报· 2025-04-14 02:49
生态环境保护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审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1] - 抓实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加强跟踪督办和闭环管理 确保按时高效完成整改销号 [1] - 坚持举一反三 标本兼治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全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 [1] - 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为新起点 坚定不移打生态牌 走绿色路 高质量建设森林杭州 [2] 高水平对外开放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2] - 统筹抓好开放基础设施硬件和服务环境软件 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2] - 纵深推进全球数贸港核心区 数字自贸区等重大开放平台建设 加快建设高能级开放强市 [2] - 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更好服务外资外贸企业在杭发展 打响幸会杭州投资创业品牌 [2]
大千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4年度业绩暨现金分红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4-10 18:55
公司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4,678,52543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024% [3]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9,134,55694元,扣非净利润28,901,12068元,成功扭亏为盈 [3] - 尽管行业规模缩减,公司通过多元化市场拓展、严格风控和优化管理实现较好经营业绩 [3] 盈利增长点 - 未来将强化工程结算审计,加快工程款回收,优选区域与订单,强化与央企等大型企业合作 [3] - 借助文旅产业积累的经验和资源,与科技公司、文旅企业跨界合作,探索新发展模式和商业机会 [3] - 在立足主业的同时,结合自身优势及外部资源,积极探索新业务方向,打造新利润增长点 [3] 2025年经营目标 - 实施双轨战略:深耕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生态修复三大主业,强化文旅产业协同以提升品牌价值 [3] - 探索多元化转型路径,培育可持续发展新增长点,优化产业结构以降低经营风险并提升盈利能力 [3] 行业对比 - 同行业上市公司基本尚未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公司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 [4] 行业发展前景 - 受益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智慧城市等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推动,行业具有较广阔发展空间 [4] - 受宏观经济环境、房地产市场波动、地方财政承压等因素影响,行业仍处于周期性调整阶段,企业经营面临挑战 [4] - 公司将通过技术创新、多元化拓展等手段提升核心竞争力,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 [4]
民间河长如何激活河湖治理新动能?
中国环境报· 2025-03-31 03:26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重要流域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作为河湖治理的重 要制度创新,河长制自2016年全面推行以来成效显著。当前,河长制已进入深化发展阶段,需要从突击 整治转向长效治理,从关注工程建设转向更加注重精细管理。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民间河长的补充 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各地实践经验,就如何完善民间河长机制提出建议。 四是完善制度保障。民间河长多为兼职,有可能缺乏必备的业务素质及持久的投入动力,参与巡河或其 他治水公益活动的时间及频次也难以保障。为确保民间河长持续有效参与,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 要制定民间河长管理办法,规范准入、培训和考核机制,引导其认真履职,提升专业性,增强责任感; 建立行政河长与民间河长的定期沟通机制,交流心得体会,分享经验教训;完善问题处理反馈机制,提 升民间河长的参与效能;建立健全激励表彰机制,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方式,增强民间河 长的获得感和荣誉感。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为民间河长参与治水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一是健全组织体系。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愿日益增强。水环境质量 与民生息息相关,更 ...
如何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的“丽水样板”?|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美丽中国建设⑥
中国环境报· 2025-03-31 00:14
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 丽水市通过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整合组建市生态文明委员会 强化整体统筹和系统集成 推动系列重大改革[2] - 出台生态环境领域法规政策文件近40件 形成科学系统且具地方特色的法规制度体系[2] - 采用"卫星遥感+物联网感知监测+基层治理"技术 构建"天眼+地眼+人眼"立体化数字化监测网络[2] 生态环境质量成效 - 2024年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9 水环境质量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排名第4[2] - 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 建立大气污染防治区域责任制和污染天气分级预警机制[2] - 实施地表水重要水体清单化管控和地表水-地下水协同治理机制[2] 生态保护修复项目 - 瓯江山水工程成为"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取景点 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修复项目入选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优秀案例[3] - 对废弃矿山进行开发利用研究 形成良性发展模式 使矿产建设基地复绿并转化为文化旅游打卡点[3] 生态产业发展战略 - 发展生态农业 健康医药 文化旅游等生态型产业 重点推进笋竹 油茶 林下中药材等优势产业延链强链补链[4] - 建设实施涉水产业重大项目 打造特色涉水产业集群 擦亮"山"字系区域公用品牌[4] - 加强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建设 推进能源清洁化转型[4] 生态品牌建设成果 - "丽水山耕"5次登上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地市级榜首 "丽水山居"入选全国旅游产品创新八大典型案例[5] - 建成抽水蓄能电站 农光互补项目 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 打造华东绿色能源基地[5] - 推广绿色餐饮 绿色出行 绿色建筑等低碳生活方式 推进无废城市建设[5] 生态价值实现机制 - 2019年成为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 2024年再次成为试点市 将打造改革2.0版[7] - 探索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评估 编制生态产品目录清单 构建认证体系 建设重大项目库[7] - 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和合理回报机制 推进生态信用体系和绿色金融产品创新[7] 碳中和与生物多样性 - 打造城市碳监测网络 构建碳中和指数评价体系 开发自愿碳减排项目 培育碳普惠减排场景[7] - 开展产品碳足迹碳标识认证 推进气候投融资和林业碳汇交易改革[7] - 建设全市域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体系 建成6个省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 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8] - 建立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体系 打造智慧+国家公园低空巡护应用场景 推进重点生态系统保护修复[8]
刚刚,财政部重磅发布!
凤凰网财经· 2025-03-24 12:59
财政政策核心方向 - 2025年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体现在提高财政赤字率、加大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1] - 安排更大规模政府债券以支撑稳增长和调结构[1] - 优化支出结构并强化精准投放,侧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1] - 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以增强地方财力并兜牢"三保"底线[1] 扩大国内需求措施 - 推进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3] - 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及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升医保财政补助标准[3] - 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行动,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3] - 统筹政府投资资金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政府债券发行及资金下达[3]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加大中央本级科技投入,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3] - 加强制造业重点研发计划保障,实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3] - 统筹化债政策支持地方偿还拖欠企业账款,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3] 民生保障与改善 - 综合运用税费减免、就业补贴等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3] - 优先保障财政教育投入,加强普惠育幼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3] - 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3]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 支持高标准农田和水利基建,启动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3] -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大对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的支持力度[3] - 落实区域财税政策促进革命老区、边疆地区等加快发展[3] 生态文明建设 - 深化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3] - 支持"三北"工程标志性战役,推动重点行业绿色低碳转型[3] - 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继续推广新能源汽车[3] 财政管理改革 - 研究健全现代预算制度,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和绩效管理[3] - 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加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改革转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