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产业转型

搜索文档
“共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机遇”——访澳大利亚福德士河集团首席财务官梁婉心
人民日报· 2025-08-22 09:04
公司融资与人民币结算 - 公司成功完成总额142亿元人民币的银团定期贷款融资 这是澳大利亚企业首次实现人民币银团贷款的重大突破 [1] - 公司在中国市场以人民币计价进行港口销售 有效降低汇率波动对利润的影响 [1] - 公司通过人民币跨境结算方式向中国钢铁企业直接供应铁矿石 实现服务本地化并丰富融资渠道和资本来源 [1] 中国市场业务规模与历史 - 公司自2007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已累计向中国出口超过20亿吨铁矿石 成为中国主要铁矿石供应商之一 [2] - 中国市场占公司全球铁矿石全年出货量的90% 是公司全球布局中最重要的市场 [2] - 公司2008年5月通过第一艘装载18万吨铁矿石的散货船正式开启与中国的铁矿石贸易 [2] 绿色转型与战略合作 - 公司与中国宝武、中远海运集团、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湖南钢铁集团等企业签署谅解备忘录 重点合作减少炼铁环节碳排放、航运业脱碳和绿色铁素项目 [2] - 公司通过与中国新能源设备制造商战略合作 将尖端技术整合到风能、太阳能、储能、铁路及采矿设备项目中 [2] - 合作显著减少采矿运营碳足迹 同时提升经济价值、运营效率与创新能力 [2] 中国经济发展与投资机遇 - 中国经济在清洁能源、绿色铁素和供应链创新等领域为公司带来重大投资机遇 [3] - 中国在技术、工程和清洁能源应用方面的能力位居世界前列 是公司实现长期增长战略和绿色产业转型的关键支柱 [3] - 公司正积极探索在供应链脱碳和绿色铁素生产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3]
“共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机遇”(见证·中国机遇) ——访澳大利亚福德士河集团首席财务官梁婉心
人民日报· 2025-08-22 09:00
公司融资与人民币结算 - 福德士河成功完成总额142亿元人民币的银团定期贷款融资 这是澳大利亚企业首次实现人民币银团贷款的重大突破 [1] - 公司在中国市场以人民币计价进行港口销售 有效降低汇率波动对利润的影响 [1] - 人民币跨境结算方式丰富了公司融资渠道和资本来源 [1] 中国市场业务规模 - 中国市场占福德士河全球铁矿石全年出货量的90% [2] - 自2007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累计向中国出口超过20亿吨铁矿石 [2] - 2008年首艘装载18万吨铁矿石的散货船从西澳大利亚州驶往上海宝钢马迹山港 [2] 绿色转型与技术创新合作 - 与中国宝武 中远海运集团 中信泰富特钢集团 湖南钢铁集团等企业签署谅解备忘录 合作领域包括减少炼铁碳排放 航运业脱碳和绿色铁素项目 [2] - 与中国新能源设备制造商开展战略合作 将尖端技术整合到风能 太阳能 储能 铁路及采矿设备项目中 [2] - 合作产生规模效应 提升经济价值 运营效率与创新能力 显著减少采矿运营碳足迹 [2] 战略定位与发展机遇 - 将中国视为最大客户和关键合作伙伴 特别是在创新 供应链发展和脱碳领域 [2] - 重点关注清洁能源 绿色铁素和供应链创新等中国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机遇 [3] - 中国在技术 工程和清洁能源应用方面的能力位居世界前列 公司正积极探索供应链脱碳和绿色铁素生产领域的合作 [3]
“共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机遇”(见证·中国机遇)——访澳大利亚福德士河集团首席财务官梁婉心
人民日报· 2025-08-22 08:02
公司融资与战略 - 公司成功完成总额142亿元人民币银团定期贷款融资 这是澳大利亚企业首次实现人民币银团贷款的重大突破[1] - 通过人民币跨境结算方式向中国钢铁企业供应铁矿石 有效降低汇率波动对利润的影响[1] - 人民币融资举措丰富了公司融资渠道和资本来源[1] 中国市场业务规模 - 中国市场占公司全球铁矿石全年出货量的90%[2] - 累计向中国出口超过20亿吨铁矿石 成为中国主要铁矿石供应商之一[2] - 2008年5月首艘18万吨铁矿石散货船驶往中国 正式开启铁矿石贸易[2] 绿色转型合作 - 与中国宝武、中远海运等企业签署谅解备忘录 合作领域包括减少炼铁碳排放、航运业脱碳和绿色铁素项目[2] - 与中国新能源设备制造商开展战略合作 整合尖端技术到风能、太阳能及储能项目中[2] - 合作产生脱碳规模效应 提升经济价值与运营效率 显著减少采矿运营碳足迹[2] 中国战略定位 - 将中国视为最大客户和关键合作伙伴 重点投资清洁能源、绿色铁素和供应链创新领域[2][3] - 公司认为合作是实现长期增长战略和引领绿色产业转型的关键支柱[3] - 中国在技术、工程和清洁能源应用能力位居世界前列 公司期待进一步提升合作水平[3]
“共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机遇”
人民日报· 2025-08-22 07:12
公司融资与战略 - 福德士河完成142亿元人民币银团定期贷款融资 为澳大利亚企业首次实现人民币银团贷款重大突破 [1] - 通过人民币跨境结算和人民币计价销售有效降低汇率波动对利润影响 丰富融资渠道和资本来源 [1] - 在中国市场港口销售采用人民币计价方式 90%全球铁矿石出货量面向中国市场 [1][2] 中国市场业务发展 - 2007年进入中国市场 累计向中国出口超过20亿吨铁矿石 成为中国主要铁矿石供应商之一 [2] - 2019年在上海自贸区设立全资子公司 实现铁矿石直供中国钢铁企业的服务本地化 [1] - 与宝武、中远海运、中信泰富特钢、湖南钢铁等企业签署谅解备忘录 合作领域涵盖减碳、脱碳和绿色铁素项目 [2] 绿色转型与技术创新 - 将中国视为创新、供应链发展和脱碳领域关键合作伙伴 重点投资清洁能源、绿色铁素和供应链创新方向 [2][3] - 与中国新能源设备制造商开展战略合作 整合风能、太阳能、储能及采矿设备等尖端技术 [2] - 通过合作实现脱碳行动规模效应 提升经济价值与运营效率 显著减少采矿运营碳足迹 [2] 合作战略定位 - 将与中国机构合作作为实现长期增长战略和绿色产业转型的关键支柱 [3] - 认可中国在技术、工程和清洁能源应用方面位居世界前列的能力 [3] - 积极拓展供应链脱碳和绿色铁素生产领域合作 期待进一步提升合作水平 [3]
共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机遇
人民日报· 2025-08-22 00:59
公司融资与战略 - 澳大利亚福德士河集团成功完成总额142亿元人民币的银团定期贷款融资 这是澳大利亚企业首次实现人民币银团贷款的重大突破 [1] - 公司以人民币跨境结算方式向中国钢铁企业直接供应铁矿石 有效降低了汇率波动对利润的影响 [1] - 人民币融资举措丰富了公司的融资渠道和资本来源 [1] 中国市场业务规模 - 自2008年5月首艘铁矿石货船抵达中国以来 公司已累计向中国出口超过20亿吨铁矿石 成为中国主要铁矿石供应商之一 [2] - 中国市场占福德士河全球铁矿石全年出货量的90% 在全球化布局中占据重要位置 [2] - 公司2007年进入中国市场 2019年在上海自贸区设立全资子公司实现服务本地化 [1][2] 绿色转型合作 - 自2023年以来公司与宝武、中远海运、中信泰富特钢、湖南钢铁等企业签署谅解备忘录 重点合作减少炼铁环节碳排放、航运业脱碳和绿色铁素项目 [2] - 通过与中国新能源设备制造商战略合作 将尖端技术整合到风能、太阳能、储能、铁路及采矿设备项目中 [2] - 合作产生脱碳规模效应 提升经济价值、运营效率与创新能力 显著减少采矿运营碳足迹 [2] 中国发展机遇 - 公司视中国为最大客户和创新、供应链发展、脱碳领域的关键合作伙伴 [2] - 重点关注中国在清洁能源、绿色铁素和供应链创新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机遇 [3] - 与中国机构合作是实现长期增长战略、引领绿色产业转型的关键支柱 [3]
“共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机遇”(见证·中国机遇)
人民日报· 2025-08-21 22:13
公司融资与人民币国际化 - 福德士河完成142亿元人民币银团定期贷款融资 这是澳大利亚企业首次实现人民币银团贷款的重大突破[1] - 公司通过人民币跨境结算向中国钢铁企业直接供应铁矿石 有效降低汇率波动对利润的影响[1] - 人民币融资举措丰富了公司融资渠道和资本来源 体现外资企业对中国经济韧性的认可[1] 中国市场业务规模 - 自2008年5月首船铁矿石运输以来 累计向中国出口超过20亿吨铁矿石[2] - 中国市场占公司全球铁矿石出货量的90% 是公司最大客户和关键合作伙伴[2] - 2019年在上海自贸区设立全资子公司 实现服务本地化[1] 绿色转型与技术创新合作 - 2023年以来与中国宝武、中远海运等企业签署谅解备忘录 合作领域包括减排、脱碳和绿色铁素项目[2] - 与中国新能源设备制造商开展战略合作 整合尖端技术到风能、太阳能、储能等项目[2] - 合作产生规模效应 提升经济价值和运营效率 显著减少采矿运营碳足迹[2] 中国经济发展机遇 - 中国经济展现出适应变革和投资长期发展的能力 保持全球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军者地位[1] - 清洁能源、绿色铁素和供应链创新等领域带来重大机遇 是公司重点投资方向[3] - 中国在技术、工程和清洁能源应用方面能力位居世界前列 是公司实现长期增长战略的关键支柱[3]
“共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机遇”——访澳大利亚福德士河集团首席财务官梁婉心(见证·中国机遇)
人民日报· 2025-08-21 21:59
公司融资与业务发展 - 福德士河成功完成总额142亿元人民币的银团定期贷款融资 这是澳大利亚企业首次实现人民币银团贷款的重大突破 [1] - 公司2019年在上海自贸区设立全资子公司 通过人民币跨境结算向中国钢铁企业直接供应铁矿石 实现服务本地化 [1] - 在中国市场港口销售采用人民币计价 有效降低汇率波动对利润影响 丰富融资渠道和资本来源 [1] 中国市场合作与贸易关系 - 自2007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累计向中国出口超过20亿吨铁矿石 成为中国主要铁矿石供应商之一 [2] - 中国市场占公司全球铁矿石全年出货量的90% 被视为最大客户和关键合作伙伴 [2] - 与宝武、中远海运、中信泰富特钢、湖南钢铁等企业签署谅解备忘录 探讨减少炼铁碳排放、航运脱碳和绿色铁素项目 [2] 绿色转型与技术创新 - 与中国新能源设备制造商开展战略合作 整合尖端技术到风能、太阳能、储能及采矿设备项目中 [2] - 合作产生脱碳规模效应 提升经济价值、运营效率与创新能力 显著减少采矿运营碳足迹 [2] - 重点投资清洁能源、绿色铁素和供应链创新领域 中国在技术、工程和清洁能源应用能力位居世界前列 [3] 战略定位与发展机遇 - 将中国视为创新、供应链发展和脱碳领域的关键合作伙伴 合作是实现长期增长战略和绿色产业转型的关键支柱 [2][3] -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特别是在清洁能源和绿色铁素等公司重点投资方向 [3] - 积极探索供应链脱碳和绿色铁素生产领域的合作 期待进一步提升合作水平 [3]
中共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绘就美丽中国画卷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人民日报· 2025-08-07 03:54
美丽中国建设战略意义 - 建设美丽中国是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1] - 坚持生态优先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强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2] -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是推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有机统一的必由之路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3] - 坚持人民至上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义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4] 绿色转型进展 - 2024年煤炭消费占比下降至53.2% 较2012年下降超过15个百分点[5] - 全国能耗强度比上年降低3.8% 超额完成年度目标[5] - 全年回收利用废钢铁等10种主要再生资源超过4亿吨[5] - 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3% 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6000亿立方米以内[5] 生态系统建设成效 - "十四五"以来累计完成国土绿化4.5亿亩 治理沙化土地1.05亿亩[6] - 截至2024年底全国森林覆盖率超过25% 超额完成"十四五"任务[6] - 四大家鱼在长江中游监利断面卵苗量达禁渔前的6.2倍 江豚种群数量止跌回升[6] - 自然保护地占陆域国土面积稳定在18%以上 首批设立5个国家公园[6] 生态补偿机制建设 - 2024年中央层面生态保护补偿资金超过2000亿元[7] - 全国一半以上森林 草原纳入补偿范围[7] - 24个省份建立30个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7] - 推动建成世界上投入力度最大 覆盖范围最广 受益人口最多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7] 未来工作重点 - 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型 完善碳考核 碳管控 碳管理制度[8] - 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 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8] - 统筹推进"三北"工程等重大生态工程 加快生态系统恢复进程[8] - 研究设立市场化运作的生态保护补偿基金 拓展补偿资金来源[9] - 创新生态综合补偿方式 推动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9]
绘就美丽中国画卷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人民日报· 2025-08-06 22:49
美丽中国建设战略部署 -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被置于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 [1]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展深入学习,全面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和绿色转型 [1] - 强调保持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定力,推动重大政策、工程和举措落地 [1][2] 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 -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视为生产力发展的核心 [2][3] - 要求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3] - 支持重点区域将发展重心转向生态保护和优质生态产品供给 [3] 生态保护成效与数据 - 2024年煤炭消费占比降至53.2%,较2012年下降超15个百分点 [5] - 全国能耗强度同比降低3.8%,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3% [5] -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超4亿吨/年,用水总量控制在6000亿立方米以内 [5] 生态系统修复进展 - "十四五"期间完成国土绿化4.5亿亩,治理沙化土地1.05亿亩 [6] - 全国森林覆盖率超25%,自然保护地占陆域国土面积18%以上 [6] - 长江禁渔成效显著,四大家鱼卵苗量达禁渔前6.2倍,江豚种群止跌回升 [6] 生态补偿机制创新 - 2024年中央生态补偿资金超2000亿元,覆盖全国半数以上森林草原 [6] - 建立30个跨省流域横向补偿机制,推动"新安江模式"升级为全流域共治 [6] - 探索碳排放权、水权交易市场建设 [6] 绿色转型政策方向 - 推动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完善碳统计核算与交易市场衔接 [7] - 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强化矿产资源利用率提升和粮食减损 [7] - 研究设立市场化生态保护补偿基金,拓展资金来源 [8] 重大生态工程规划 - 统筹推进"三北"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大项目,采用自然与人工修复结合策略 [8] - 创新生态综合补偿路径,推动"面上保护+点上发展"模式 [8] - 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促进生态资产增值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