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造假

搜索文档
元隆雅图:收到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
快讯· 2025-07-18 11:52
公司违规事件 - 公司及相关人员收到北京证监局出具的责令改正行政监管措施决定 [1] - 决定书指出公司一名在职销售人员涉嫌伪造客户公章和销售合同 [1] - 虚构销售业务涉及2023年、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收入 [1] - 虚构业务可能导致相关财务报表收入和利润等会计科目差错更正 [1] - 公司将按要求积极整改并提交书面整改报告 [1]
金通灵连续6年财务造假超17亿!董事长等6名高管被刑事起诉
搜狐财经· 2025-07-18 09:46
案件概述 - 公司因涉嫌连续六年财务造假被检察机关起诉 涉及欺诈发行股票罪和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两项罪名 [1] - 造假金额巨大 持续时间长达六年 被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 [1] 财务造假细节 - 造假时间跨度为2017年至2022年 采用系统性手段调节财务数据 [3] - 主要造假手段包括伪造工程进度确认表 发货单 未发货提前确认收入 对销售退回不冲减收入等 [3] - 2017年虚增营业收入5.01亿元 虚增利润总额1.46亿元 [3] - 2018年虚增营业收入5.5亿元 虚增利润总额1.48亿元 [3] - 2021年虚增营业收入6893万元 虚增利润总额7398万元 [3] - 2022年虚增营业收入1530万元 虚增利润总额4332万元 [3] - 2019年和2020年通过虚减收入和虚增利润掩盖亏损状况 [3] 涉案主体 - 造假涉及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运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江苏运能 [3] - 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季伟 时任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袁学礼等六名核心高管被起诉 [4] 法律后果 - 公司连续六年提供虚假财务数据 其中四年将亏损披露为盈利 [4] - 被告单位金通灵及季伟 袁学礼等高管被认定应追究刑事责任 [4] - 所有被告人均自愿认罪认罚 部分人员存在自首情节 可能从轻或减轻处罚 [4]
ST葫芦娃持续亏损背后:涉嫌财务造假?销售费用是否藏暗礁
新浪证券· 2025-07-18 08:32
业绩预告与财务表现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0元至1000万元,同比减少75.66%至100.00% [1] - 扣非净利润预计为-2200万元至-1200万元,同比减少364.85%至585.55% [1] - 业绩下滑主因行业竞争格局变动导致销售收入下降 [1] - 2024年消化系统药物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6.94%,毛利率下降8.64个百分点 [6][7] - 2024年呼吸系统药物、全身用抗感染药物、其他药物营业收入分别下降10.17%、12.14%、35.66% [7] 财务造假与审计问题 - 2024年财报被出具保留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为否定意见 [2] - 会计差错重述事项未提供完整财务资料,2023年报存在营业收入和利润披露不准确问题 [2] - 控股股东通过个人账户向客户提供资金支持,前10大客户期后回款异常 [3] - 2024年向关联方海南中旺支付研发费用4205.37万元,较2023年增长133.63% [4] - 海南中旺法定代表人与公司实控人存在亲属关系,且仅与公司有业务往来 [4] 公司治理与高管变动 - 董事长刘景萍辞去总经理职务,仍保留董事长等职位 [7] - 新任总经理张铭芮任职不足一个月即辞职 [8] - 实控人汤旭东曾因单位行贿罪被判有期徒刑一年 [11] 销售与研发结构 - 2024年销售费用率33.50%,其中业务推广费占比73.18% [9][10] - 2021-2023年研发费用率从7.42%降至4.93% [9] - 监管质疑业务推广费合理性,要求说明是否存在商业贿赂 [10] 产品与市场表现 - 核心产品肠炎宁胶囊、复方感冒灵颗粒、克咳片销售大幅下降 [6] - 2024年整体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1.26%,毛利率下降2.86个百分点 [7] - 2023年应收账款增速显著高于营收增速,存在压货冲业绩嫌疑 [4]
重大财务造假面临追究刑责!金通灵及相关6人被检察机关公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7 14:18
公司财务造假事件 - 公司收到检察机关起诉书 被认定财务造假行为"情节特别严重" 需追究刑事责任 [1] - 公司及相关6名人员被指控欺诈发行股票罪和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 [2] - 公司连续6年提供虚假财务报告 其中4年将亏损披露为盈利 [2] - 公司及相关人员已自愿认罪认罚 部分人员主动投案 [3] - 检察机关考虑自首情节 可能从轻处罚 [4] 财务造假细节 - 造假行为持续2017-2022年共6年 [5][6] - 2017年虚增营业收入5.01亿元 虚增利润1.46亿元 [6] - 2018年虚增营业收入5.5亿元 虚增利润1.48亿元 [6] - 2021年虚增营业收入6893.07万元 虚增利润7398.71万元 [6] - 2022年虚增营业收入1530.85万元 虚增利润4332.73万元 [6] - 2019年虚减营业收入1.97亿元 虚减利润3852.77万元 [6] - 2020年虚减营业收入537.68万元 虚增利润5730.08万元 [6] 造假手段 - 通过子公司上海运能和江苏运能实施主要造假行为 [6] - 伪造工程进度确认表 发货单等调节项目完工进度 [6] - 通过未发货提前确认收入 对销售退回不冲减收入等方式虚增收入 [7] - 涉及12家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造假 [6] 监管处罚 - 江苏证监局2023年1月对公司处以150万元罚款 [7] - 对相关个人处以60-200万元不等罚款 [7] - 公司被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 [7]
ST观典实控人掏空术:资金占用、违规担保与股权质押三重套现
新浪证券· 2025-07-17 09:06
财务表现 - 全年营收8998万元 同比暴跌57 58% [1] - 净亏损1 36亿元 同比扩大744 26% [1] - 2023年虚增营收5871万元 通过未签合同的飞行服务数据提前确认收入 [3] - 2024年一季度通过合同变更调减营收1500万元 暴露先飞行后补合同的造假模式 [3] - 2023年归母净利润降幅从71 31%扩大至74 31% 扣非净利润暴跌83 07% [3] 实控人违规行为 - 非经营性占用资金9694 72万元未归还 占2024年营收的97% [1][2] - 违规担保1 38亿元 [1] - 通过虚构无商业实质的保理交易转移资金至关联方 [2] - 要求公司为关联客户质押担保2880万元 形成担保-借款-转移的资金盗链 [2] - 质押7325万股(占总股本19 77%)为违规担保增信 质押股份占其持股比例49% [2] 业务状况 - 无人机系统销量下滑57 26% 收入仅2381万元 [3] - 无人机服务收入锐减45 87% 其中非禁毒服务暴跌79 69% [3] - 销售体系失控 销售人员将制暴器演示损耗324万元计入销售费用 [3] - 在手订单仅2107万元 意向订单7811万元无合同支撑 [4] 财务风险 - 净资产缩水15 86% [1] - 83%应收账款账龄超1年(余额1 71亿元) 坏账计提仅3576万元(占比20%) [4] -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7426万元 全年若跌破1亿元且净利润为负将触发退市条款 [4] 审计与监管 - 年审会计师出具否定意见的内控审计报告 [1] - 持续督导机构中信证券无法判断收入真实性 [4]
公司快评︱股价大涨250%三次停牌核查!重大财务造假的*ST广道终将是沙上城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7 05:52
股价异常波动 - 14个交易日内股价涨幅高达251% 期间5次触及30%涨停 市值从不足2亿元膨胀至6 3亿元 [2] - 第三次停牌核查前 盘中再度30%涨停 市值定格于6 3亿元 [3] - 北交所对相关操纵账户实施一个月的交易限制并记入诚信档案 [2] 市场操纵手法 - 账户"景娜娜"在涨停价持续挂单强化封板 [2] - 账户"吴行远"通过拉抬 对倒放大成交量诱导散户跟风 [2] - 这些行为持续强化股价异常状态 严重扰乱市场预期 [2] 公司基本面风险 - 公司被证监会认定系统性造假 通过伪造合同 发票 银行单据等虚构购销业务 [3] - 2018年至2024年多份定期报告及发行文件存在虚假记载 [3] - 实际控制人金文明深度参与造假并操控关联公司配合资金流转 [3] - 面临千万元级别罚单 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高悬 [3] 监管态度 - 北交所连续发布风险警示 对市场操纵采取"零容忍"立场 [2] - 监管层精准打击账户操纵 遏制"炒差炒小"歪风 [3] - 注册制改革深化背景下 退市制度刚性执行是净化市场生态的必然选择 [3]
提高鉴别能力 远离财务造假 | 风险警示案例解读(五)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 2025-07-17 01:47
财务造假案例概述 - 文章核心观点是通过典型案例揭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手法及监管应对措施,旨在提升投资者识别能力 [2][5] - 案例涉及W公司通过系统性造假手段虚增业绩并欺诈上市,最终导致退市制度完善 [5][7][14] 造假手法分析 - W公司采用银行回单造假方式,将支付给经纪人的资金伪装成大客户回款,2008-2011年累计虚增收入74亿元(占披露收入465%)[9] - 通过虚构采购和销售循环,利用体外资金流伪造完整业务链条,同时伪造合同单据规避常规核查 [11][12] - 具体造假指标包括:虚增营业利润1.8亿元(占898%)、虚增净利润16亿元(占82.64%)[9] 监管发现过程 - 地方监管机构在2012年例行检查中发现预付账款异常,账面1.46亿元与科目余额表不符 [7] - 调查从银行账户流水切入,追踪W公司与供应商、客户的资金往来轨迹 [14] 处罚与制度影响 - W公司被处以850万元罚金,董事长获刑3年6个月并处罚金10万元 [14] - 案件直接推动2014年《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出台,确立欺诈发行强制退市制度 [14]
财务造假乱象频出,*ST元成、退市九有等上市企业被查
新浪财经· 2025-07-17 00:15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汇总 - 四家上市公司因财务造假等信披违规行为被立案调查或处罚,包括*ST元成、退市九有、ST智知、ST中青宝 [1] - 违规手段包括虚增利润、隐瞒关联交易、虚构业务、资金空转等 [1] *ST元成财务造假详情 - 公司因涉嫌年报等定期报告财务数据虚假披露被立案调查 [2] - 2020-2022年年报及2023年半年报中营业收入、利润等信息披露不准确 [2] - 未按规定披露与实际控制人祝昌人的非经营性资金往来 [2] - 2017-2022年年报未完整披露关联方 [2] - 与赛石集团的股权交易披露不完整 [2] 退市九有财务造假详情 - 公司因财务造假被终止上市,2025年7月21日为摘牌日 [3] - 2020年通过关联自然人李明的股权赠与虚增利润6397.32万元,占披露利润总额的471.03% [3] - 2021-2023年通过子公司虚构业务累计虚增营业收入3.59亿元,虚增利润3435.92万元 [4] - 2022年虚增营收1.51亿元,占披露营收的49.44% [4] - 2023年虚增营收1.64亿元,占披露营收的40.64% [4] ST智知财务造假详情 - 公司通过子公司虚构业务收入,导致2019-2021年年度报告财务数据失真 [5] ST中青宝财务造假详情 - 2019-2021年通过子公司宝腾互联与高德信进行资金闭环交易虚增营收和利润 [6] - 2019年虚增营收3361.32万元(占披露营收7.17%)、利润833.40万元(占披露利润绝对值14.96%) [6] - 2020年虚增营收2809.43万元(占9.56%)、利润698.11万元(占5.45%) [6] - 2021年虚增营收1787.83万元(占5.03%)、虚减利润721.39万元(占披露利润绝对值13.17%) [6] - 未及时披露实控人张云霞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信披滞后超过3个月 [7]
大涨250%!停牌核查!
中国基金报· 2025-07-16 13:58
*ST广道股价异常波动 - 公司股票在2025年6月25日至7月16日期间累计上涨251 49%,偏离北证50指数251 64%,出现5次涨停[6] - 因股价波动较大,公司自7月17日起停牌核查,预计停牌不超过5个交易日[4] - 此前公司已在6月26日、7月4日两次发布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并停牌核查[8] 监管措施 - 北交所对参与炒作的两个个人账户"吴行远"和"景娜娜"采取限制交易1个月的自律监管措施[10][13] - "景娜娜"账户存在维持涨跌幅限制价格的异常交易行为,"吴行远"账户存在拉抬打压股价的异常交易行为[10][13] - 北交所对*ST广道和*ST云创两只退市风险警示股票进行重点监控,对27起证券异常交易行为采取自律监管措施[16] 公司财务造假及处罚 - 公司通过制作虚假合同、发票等方式虚构销售和采购业务,虚增营业收入及营业成本[17] - 公司披露的2018年至2023年年报、2024年半年报及定向增发说明书存在虚假记载[17] - 控股股东金文明协调第三方借款,审批关联公司配合资金流转[17] - 深圳监管局拟对公司处以1000万元罚款,对金文明处以1500万元罚款[17]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数据采集及分析类软件产品的研究、开发和销售[18] - 7月16日公司股价再度涨停30%,收盘报9 42元/股,总市值6 3亿元[18]
曾开发“冰墩墩”IP,元隆雅图销售收入造假超两年,公司称系一名销售所为
新华财经· 2025-07-16 12:43
业绩变动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预计亏损500万元–1000万元,而2023年同期盈利2578.76万元,由盈转亏 [1] - 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8.19%,净利润同比减少85.86% [3] - 2024年出现上市以来首次亏损,净利润为-1.84亿元 [3] 职务侵占事件 - 一名销售人员涉嫌通过伪造客户公章、销售合同等资料虚构销售业务,非法占有公司财产 [2] - 伪造合同涉及2023年、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收入,具体金额尚待调查 [2] - 仅2025年第一季度伪造合同行为影响销售收入约2935.05万元,公司计提全部损失导致净利润减少2935.05万元 [2] - 该案件可能导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相关财务报表需要差错更正 [2] 行业影响 - 2024年新媒体营销行业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公司相关业务增速放缓,毛利率下降 [4] - 公司毛利率较高的特许业务与重大赛会相关,2024年赛会较少导致相关收入与毛利减少 [4] - 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成功曾使公司当年业绩暴增,但此后增长未能延续 [3] 市场反应 - 7月14日公司股价跌停,单日市值蒸发约5.4亿元 [4] - 此前公司搭上IP概念,4月上旬开始45个交易日间累计大涨123% [4] 审计与法律 -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2023年、2024年都给出了"标准的无保留意见"的财务报告 [3] - 律师建议监管介入查实问题,投资者可向上市公司发起索赔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