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RCEP
icon
搜索文档
河北自贸试验区:开启新一轮“升级”时刻
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效 - 单船迎检时间节省35分钟 在船检查时间由4小时压缩至2.5小时 为船方节省成本3万-4万元/艘[1] - 海域使用权审批时间由117天压缩至73天 效率提升38%[1] - 累计推出235项自主创新举措 30项获国家层面认可 48项在河北省复制推广 金融领域实现35项"首单"突破[4] - 海事静态业务集成办理模式整合37项政务事项 一次性办结率提升至85% 申请材料缩减50% 船舶办证时间缩短60%[6] 政务服务与营商环境优化 - 创新"模块化"检查机制划分10个标准化检查模块 节省船舶检查时间并降低船期延误风险[5] - RCEP唐山企业服务中心累计办理业务22199次 受理咨询1471次 提供外币自助兑换等跨境便利服务[12] - 移民事务服务中心为外籍船员办理2086本停留签证 为留学生办理168本居留许可 为外籍船舶节省60%物流时间[13] 产业发展与经济效益 - 重点发展国际大宗商品贸易 能源储配 港航服务 高端装备制造四大产业[8] - 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获批25种交易品种 LNG接收站年供气能力达70亿立方米[8][9] - 拥有105个生产性泊位 2个40万吨船舶泊位 年设计通过能力4.93亿吨 开通30余条国际航线[9] - 累计新增市场主体12695家 增加税收180.12亿元 进出口总额连续五年增长[10]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220.8亿元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 进出口总额700亿元[10] 国际规则对接与创新实践 - 全面实施《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55项措施 实施率达100%[13] - 重点对接CPTPP 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建设制度型开放先行区[16] - 推动保税LNG加注 保税燃料油权限下放 含金矿砂混配等五项重点事项[15]
建设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共同大市场
上海证券报· 2025-08-24 17:47
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共同市场建设 - 建设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共同大市场是打造经济增长"蓝色引擎"和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共同选择[2] - 蓝色经济一体化将打破合作壁垒形成自由贸易网络极大释放区域经济增长潜力[3] - 海洋旅游合作是推动海洋"产联通"的重要突破口能带动渔业可再生能源生物资源开发等产业协同发展[8] 蓝色经济市场潜力与现状 - 东盟国家约30%的GDP来自海洋经济中国海洋经济对GDP贡献率约8%[4] - 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达10.5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9%增速高于国内生产总值0.9个百分点[4] - 2020-2050年若中国与东盟在蓝色经济领域投资2-3.7万亿美元可带来8.2-22.8万亿美元净收益投资回报率达450%-615%[4] - 中国连续16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自2020年起连续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5] - 截至2023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20年间增长16.8倍但海洋领域合作存在碎片化问题[5] - 2024年中国与东盟海产品贸易额占比仅0.6%渔业直接投资占比仅0.5%海产品贸易额每提升1个百分点将释放近100亿美元新增市场[5] 产业转型需求与机遇 - 中国与东盟海域水产养殖占全球80%渔业捕捞占全球60%需推动形成以养殖为主捕捞为辅的新格局[7] - 预计到2050年东盟能源需求将增加3-4倍2021-2023年东盟可再生电力装机年均增速约6%[7] - 发展海洋可再生能源可应对能源需求增长并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能源支撑[7] 海洋旅游共同市场建设 - 预计2028年全球邮轮旅游市场恢复5%高增长率2030年中国邮轮旅游市场规模达1400万人次[9] - 若30%中国邮轮游客引入东盟市场将带来近500亿元人民币旅游收入[9] - 需建立岛屿旅游经济共同体合作开发邮轮旅游产品推动海洋旅游市场跨境标准统一[9] 海洋渔业共同市场建设 - 东盟是全球主要海产品生产和出口地区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海产品进口国[10] - 2024年东盟对中国海产品出口额占其总出口额25%[10] - 需实现海关监管标准互认实施6小时快速通关支持设立跨境渔业加工园区共同放宽市场准入[11] 可再生能源共同市场建设 - 2000-2020年中国对东盟可再生能源项目公共投资占东盟所获外国公共投资60%[12] - 2023年中国海上风电规模占全球47%[12] - 需开发海上风电场与渔业兼容项目缩短海上风电"零关税"过渡期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探索统一交易市场[13][14]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共同市场 - 未来10年全球海洋新兴产业有望实现107%增长幅度南海可作药用海洋生物达1000余种[15] - 需合作建立海洋创新实验室支持设立海洋生物医药成果转化飞地推进研发标准与程序互认[15]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 2023年全球前20大港口东盟仅有2个中国有76个港口可停靠超1.4万标准箱船舶而南亚东南亚总共只有31个[17] - 需加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加强疏港通道建设强化海上航线联合开发建立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共同开发海关跨境合作平台[17] 经贸规则覆盖与制度创新 - 需推动RCEP规则向海洋领域全覆盖探索对符合可持续标准水产品进一步降低关税开放海运服务市场缩减海洋新兴产业投资负面清单设立蓝色经济合作基金[18][19] - 需合作建立南海海域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标准制度开展无争议区块油气资源开发合作[19] - 探索开展海警合作维护航道安全[20] 海南自由贸易港枢纽作用 - 海南可打造中国-东盟海洋经济互联互通重要枢纽依托"零关税"和加工增值政策鼓励东盟企业在海南投资海产品加工[21] - 依托"中国洋浦港"政策加强与东盟港口对接打造航运枢纽港设立面向东盟"离岸仓"推进统仓统配模式设立中国-东盟海洋博览会[21]
前七月陕西外贸进出口势头良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6%
商务部网站· 2025-08-22 07:17
总体表现 - 1-7月陕西进出口总额2894.8亿元,同比增长9.6%,增速高于全国6.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十位 [1] - 出口额2013.7亿元,同比增长13%,进口额881.1亿元,同比增长2.4%,实现贸易顺差1132.6亿元 [1] 贸易结构分析 - 加工贸易进出口1292.8亿元(占比44.7%),同比增长2.5% [1] - 一般贸易进出口1134.1亿元(占比39.2%),同比增长15.3% [1] - 保税物流进出口346.3亿元(占比12%),同比增长1% [1] 主要贸易伙伴 - 对欧盟进出口363亿元,同比增长40.9% [1] - 对东盟进出口469.9亿元,同比增长20.4% [1] - 对中国台湾进出口366.3亿元,同比增长73.9% [1] - 对中国香港进出口162亿元,同比增长10.9% [1] - 对美国进出口161.4亿元 [1]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566亿元 [1] - 对RCEP其他国家进出口1082.4亿元 [1] 企业及产品结构 - 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681.6亿元(占比58.1%),同比增长16.2% [1] - 机电产品出口1730.4亿元(占出口总额85.9%),同比增长14.8% [1] - 机电产品进口610.8亿元(占进口总额69.3%),同比增长3.5% [1] - 半导体制造设备进口53.8亿元,同比增长204.6% [1]
中国建材出海东南亚的第一站,应该选哪个国家?
36氪· 2025-08-22 02:15
马来西亚作为中国建材企业出海首站市场的战略价值 - 马来西亚成为中国建材企业进军东南亚的理想起点 凭借独特优势脱颖而出 [1] - 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市场枢纽位置 可辐射10个东南亚国家 是出海东南亚的兵家必争之地 [2] - RCEP核心成员国身份使马来西亚企业产品享受0关税进入多国 在国际关税局势不稳定背景下尤为重要 [2] 政策支持与投资计划 - 马来西亚政府投入6110亿林吉特(约1400亿美元)建设投资计划全面启动 [1][3] - "第十三个马来西亚计划"(2026-2030年)重点发展交通通讯、住房、绿色能源等领域 [3] - 设立"特别旅游投资区"加快酒店建设和商业综合体开发 直接拉动建材、装饰、卫浴产品需求 [5] - 基础设施投资年均增长率高达18% 直接带动瓷砖、卫浴等建材需求激增 [6] 市场增长与区域地位 - 东盟装修材料近5年出口年均增长35.6% 马来西亚处于区域红利中心位置 [1] - 中国对东盟装修材料出口额从2020年380亿元增至2024年1270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35.6% [6] - 建材市场年增长率维持在6%-10% [7] - 住宅建设占建材消费份额40% 商业建筑与基础设施建设分别占30%与20% [6] 文化优势与商业环境 - 马来西亚拥有占全国人口23%的华人社群 中华文化影响深远 降低商业交流障碍 [5] - 深圳龙华区与马来西亚新山中华总商会合作设立"企业出海服务点" 单场对接会促成8.68亿元人民币意向签约 [5] - 政府计划强调"公平正义原则" 为外资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3] 重点需求领域与商机 - 建筑行业对高品质钢材、水泥需求持续旺盛 特种水泥和高端应用领域存在缺口 [9] - 智能家居市场2021-2026年预测期内复合年增长率达21% 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10] - 绿色建材需求增长 马来西亚承诺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减少45% [11] - 定制装饰材料热销 带有中式图案的装饰瓷砖和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的门窗产品具有独特吸引力 [12]
青岛港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16倍!新枢纽撬动山东万亿工业品出海
齐鲁晚报· 2025-08-21 10:39
汽车出口增长态势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出口106万辆 同比增长84.6% [2] - 奇瑞累计出口54.8万辆 比亚迪达47.2万辆 [2] - 青岛港1-7月累计出口商品车同比增长23% 其中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1617% [1][6] 青岛港枢纽建设 - 通过海铁联运将新能源汽车运输周期压缩至18天 较传统海运节省12天 [7] - 新能源汽车出口平均通关时间仅2.3小时 较2024年压缩67% [7] - 黄岛站2024年出口4.2万辆新能源汽车 成为山东省海铁联运出口新能源车辆最多车站 [5] 多式联运与成本优化 - "陆海联动 海铁直运"模式使境内运输成本下降20% [5] - 沿黄内陆港52个 服务西安 郑州等黄河流域城市汽车出海 [5] - 铁路黄岛站平均每10多分钟就有一趟列车到达或开行 [4] KD件出口新趋势 - 奇瑞在青岛即墨建设KD件生产车间 满足10万件配件产能 [5] - 汽车KD出口可降低运输成本并享受关税优惠 [5] - 青岛港拓展与西安 郑州等城市汽车KD出口合作 [6] 航线与市场拓展 - 形成覆盖东非 中北美洲 俄罗斯等市场的4条滚装航线 [7] - 年作业能力预计突破60万方 [7] - 出口区域涵盖东南亚 中南美洲 非洲等重点市场 [7] 山东外贸表现 - 1-7月山东省机电产品出口货值5990.3亿元 同比增长10.7% [9] - 对印尼出口同比增长47.7% 进口同比增长72.7% [9] - 工业品出口1.04万亿元 增长6.1% 规模列全国第四 [10] 民营企业贡献 - 民营企业贡献全省85.1%的外贸增量 [11] - 1-7月山东民营企业进出口1.55万亿元 同比增长8.5% [11] - 特锐德出口报关金额超过5亿元 同比增长约770% [11] 政策支持与发展目标 - 青岛市计划打造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基地和出口牵引型产业高地 [13] - 5个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总值886.6亿元 同比增长12.3% [13] - 2025年7月出口许可证证面金额17067.4万美元 同比上涨310.61% [12]
特朗普对全球亮出底牌,中方躲过一劫?美前财长:中国成唯一赢家
搜狐财经· 2025-08-19 11:02
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核心观点 - 特朗普政府推出庞大加税清单 几乎涵盖全球所有国家 但中国未被列入[1][3] - 前财政部长拉里·萨默斯指出中国成为"唯一赢家" 美国可能走向"阿根廷化"经济衰退[5][8] - 关税政策导致美国物价全面上涨 短期增加财政收入但长期损害经济信誉[8][9] 美国政策战略意图 - 通过加税充实国库并引导全球资本和产业链回流美国 解决制造业衰退和就业问题[6] - 对巴西印度等新兴国家征收重税 展示"美国优先"原则的强硬态度[1][6] - 避开对中国加税是战略性试探 因全面贸易战将冲击美国资本市场科技行业和零售业[8] 中国应对策略优势 - 通过双循环战略强化国内市场 减少外部依赖 并通过一带一路和RCEP扩大国际朋友圈[6] - 东盟已超过欧盟和美国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 任何排除中国的举动将引发全球经济波动[6] - 人民币国际化加速 在数字经济和绿色能源领域突破 积极推进多边合作[10][14] 全球格局变化 - 美国孤立主义政策推动多极化发展 巴西印度等国家更紧密团结在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10][12] - 全球资本技术和人才流向发生深刻变化 跨国企业投资可能撤离美国不稳定环境[9][10] - 特朗普政策消耗美国百年积累的国际信誉 无意中敲响美式霸权丧钟[12][14]
西安前七个月进出口总值逾两千亿元 对东盟进出口同比增29%
中国新闻网· 2025-08-19 01:27
进出口总体表现 - 2025年前7个月西安市进出口总值2721.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4.4% [1] - 对东盟进出口总值443.5亿元人民币 增长29% 占全市进出口总值16.3% [1] - 全市新增外贸市场主体588家 [1] 企业类型进出口结构 - 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662.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7.8% [1] - 民营企业进出口907.1亿元人民币 增长3.5% [1] - 国有企业进出口143.6亿元人民币 增长74.7% [1] 重点出口商品表现 - 机电产品出口总值1676.2亿元人民币 占全市出口总值88.5% [2] - 汽车(包括底盘)出口343.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40.2% [2] 政策支持与贸易便利化 - 海关签发各类原产地证书9744份 同比增长12% [1] - 通过原产地证书帮助企业享受外方关税减免约2.5亿元人民币 [1] - 推动RCEP等自贸协定高质量实施以降低贸易成本 [1]
芜宣机场成功开通“空空中转”与“空陆海联运”服务
中国民航网· 2025-08-19 01:07
联运模式创新 - 成功开通空空中转和空陆海联运两种联运模式 [1] - 空陆海联运节省约12天物流时间 [3] - 构建东南亚与欧美之间的快速航空物流通道 [5] 货运航线与货物处理 - 新开通芜湖—达卡国际货运航线 [3] - 单次航班载有2700公斤货物 [3] - 货物可无缝对接上海外高桥港或通过芜湖—郑州全货机航线中转 [3] 成本与效率优势 - 空空中转联运显著降低物流成本 [3] - 优化地面保障流程和关务协同机制 [5] - 为进出口企业定制便捷高效的物流解决方案 [5] 区位战略定位 - 强化芜宣机场在国际货运网络中的节点地位和区位优势 [3] - 有效串联南亚低成本制造中心与欧美消费市场 [5] - 加速构建国际货运航线网络、保税物流中心和数字化通关体系 [5] 产业协同与发展 - 依托智慧化通关和一体化运营实现联运 [1] - 与芜湖海关、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中州航空、天津货航等单位协同合作 [5] - 服务跨境电商与时尚产业市场竞争 [5]
前7个月河南外贸进出口增长22.3% 创历史同期新高
外贸总体表现 - 前7个月河南省外贸进出口4833.8亿元,同比增长22.3%,高于全国增速18.8个百分点,创历史同期新高 [1] - 出口3243.1亿元,增长32.8%,进口1590.7亿元,增长5.4% [1] 外贸主体结构 - 民营企业进出口3560.6亿元,增长17.7%,占全省外贸总值73.7% [1] - 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963.6亿元,增速达64.4% [1] - 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1.22万家,同比增加1200家,其中进出口值5000万元以上企业636家,贡献全省外贸88.1% [1] 出口市场分布 - 对欧盟进出口657.6亿元,增长28.7%,对东盟648亿元,增长8.4%,对韩国318.6亿元,增长16.6%,对日本316.5亿元,增长133.4% [2] - 对拉美、中东、非洲分别进出口547.7亿、316亿、202.6亿元,增速分别为15.6%、26%、24.2% [2] - 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2364.4亿元,增长16.1%,对RCEP成员国进出口1445.4亿元,增长26% [2] 出口产品结构 - 高技术产品出口1144亿元,增长33.4%,贡献整体出口增长35.8%,其中计算机及通信设备、仪器仪表、生物医药、高端机床分别增长37.5%、19.4%、16.7%、55.1% [2] - 绿色低碳产品(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出口160.9亿元,增速达158.1% [2] - 农产品出口98.4亿元,增长28.9%,白银出口77.8亿元,增长20.7% [2] 进口产品特征 - 机电产品进口877.1亿元,增长10.2%,其中集成电路342.4亿元,增长8.8%,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零部件46.9亿元,增长642.5% [3] - 农产品进口95.3亿元,增长28.4%,未锻轧铜及铜材进口57.6亿元,增长81% [3]
新疆前7个月外贸进出口总值3210.2亿元 同比增长27.3%
央视新闻· 2025-08-18 11:12
外贸总体表现 - 前7个月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达3210.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7.3% [1] - 7月单月进出口总值403.9亿元 增长23.5% [1] 贸易方式结构 - 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增长88.9% 占比52.7% [1] - 跨境电商模式出口增长334.7% [1] - 边民互市贸易方式进口增长78.4% [1] 贸易伙伴分布 - 与全球223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 较同期增加8.3% [1] - 中亚五国市场占比52.2% [1] - 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增长98.5% 占比提升5.7个百分点 [1] - 对东盟进出口增长99.5% 占比提升4.9个百分点 [1] - 对非洲进出口增长121.6% 占比提升2.1个百分点 [1]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17.5% 占比85.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