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医疗
icon
搜索文档
21对话|联影智能首席科学家高耀宗:人机协同是AI医疗最优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06:17
行业专家观点 - AI教父Geoffrey Hinton对AGI态度转向乐观 认为AI与人类是共生关系 尤其看好AI在医学影像领域的应用潜力[1] - AI可通过分析眼底扫描图像预测心脏病风险及判断患者性别 能力超越人类医生[1] 中国医学影像AI市场发展 - 中国医学影像市场正经历AI驱动的变革 AI全面渗透疾病筛查 诊断 风险评估和临床决策流程[1] - 联影智能作为联影集团AI子公司 已推出12个产品平台和超100款AI应用[1] - 获得15款NMPA三类证 15款FDA认证和31款CE认证 成为全球医疗AI认证数量领先的企业[1] 技术领军人物背景 - 联影智能高级研发副总裁高耀宗博士放弃美国优厚待遇回国 曾任职苹果公司计算机视觉与生成式AI领域[2] - 因推动医疗设备国产化贡献获2020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和2024年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标兵[2] 中国医疗AI发展优势 - 中国庞大人口基数和广泛疾病谱系为AI训练提供丰富数据土壤 罕见病数据量也具优势[3][19] - 医疗AI发展三要素完备:算力 数据及算法协同落地支撑[2][19] - 联影集团"设备+技术"全产业链生态提供独特优势 实现算法与临床设备深度融合[3][19] 产品技术突破 - 基于12万例中国人群肺部影像数据开发C-Lung-RADS系统 提升肺癌早筛精准性和临床适用性[4] - 智慧健康管理移动车搭载C-Lung-RADS系统 在四川多地筛查3万多人 发现100多例早期肺癌患者[4] - 电子病历智能体将医生撰写病历时间从20分钟缩短至5分钟 已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机构落地[4][17] - 2017年攻克三维医疗AI推理引擎技术 算法运行时间从十几秒缩短至1秒内 显存占用降低75%[20] - 开发全国首个获三类证的肺栓塞AI软件 具备CE FDA NMPA三大认证 实现危急症分诊突破[20] 技术路径与策略 - 采取"开源模型+自主研发"双路径:医疗影像领域完全自研 文本处理基于开源模型优化[6] - 通用计算机视觉模型在医疗三维多模态数据识别存在局限 需专用垂直模型[6][15] - 未来技术方向是通用大模型广度与垂直小模型深度结合 兼顾疾病识别多样性和关键任务精准度[4][15] 临床应用现状 - AI辅助诊断已成为放射科医生普遍使用工具 作为"第二双眼睛"降低漏检率[3] - AI应用已进入全球超4000家医院 通过两种渠道部署:深度集成影像设备或独立AI平台[11] - 天眼CT结合uAI vision技术实现全自动扫描 在疫情期间有效避免医患近距离接触[7] 数据策略与隐私保护 - 采取"数据不出院 研发走进院内"模式 与医院合作部署算力设备在院内直接训练模型[8][9] - 数据获取通过开源数据库和医院科研合作 所有数据经顶级医生专业标注和检验[8] - 与上海中山医院合作训练多模态大模型 实现一扫多查自动识别73种疾病 减少人工标注依赖[9] 医院合作模式 - 首选与头部医院合作 因数据质量高和专家标准严格 通过多中心验证确保模型泛化能力[10] - 知识产权分配视情况而定 医院注重科研探索和论文发表 企业注重技术转化和产品推广[10] - 基于中国医疗数据训练的模型在海外市场也表现优异[10] 技术挑战 - 尚未出现真正通用跨模态的医疗影像大模型 无法通过自然语言指令处理CT MR超声等不同影像[12] - 多模态信息融合方法仍需提升 如何将影像 文本 检验 心电图等多源数据在原层面有效融合是核心难题[13] 监管环境 - 医疗AI产品在国内按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 已批准100多款AI三类证产品 以单模型单场景应用为主[14] - 企业积极参与国家药监局审评指导原则和行业标准制定 推动行业规范发展[14] - 针对大模型的AI产品在国内外复杂临床场景均尚未落地[14] 未来展望 - AI与医生是相互共生关系 人机协同是目前最优解 AI主要承担初诊报告撰写 病灶识别等辅助任务[5][16] - 电子病历智能体应用前景包括病历质控 诊疗辅助和医院管理三大方向[17] - 跨学科融合是趋势 需克服专业术语和思维方式差异导致的理解偏差[21]
济南槐荫:精准医学产业园加速崛起
齐鲁晚报网· 2025-09-19 14:01
园区发展概况 - 济南精准医学产业园作为济南国际医学中心重要载体 提供基础设施和精准化全周期服务平台 助力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和科技成果转化[1] - 园区注册企业数和入驻企业数分别增长248%和300% 企业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3] - 园区形成上下游贯通的医疗产业链 布局细胞与基因治疗 脑机接口 AI医疗三大新赛道 通过公共技术平台和产业要素对接提供一站式服务[4] 企业成长案例 - 济南华银康医学检验有限公司以检测服务为核心 从事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和高新技术开发 启动远程病理平台建设项目 将玻璃病理切片转换为数字图像实现远程诊断[1] - 华银康医疗今年预算较去年提高10% 在远程检验系统基础上研发AI辅助诊断系统 实现检验报告标准化和结构化[2] - 山东奥朋智能科技专注医疗机器人研发 自主研发智能机器人完成完全无人干预全自动介入手术动物实验 精准释放5毫米肾动脉支架 达到亚毫米级操作精度[2] 园区服务体系 - 园区针对发展期企业提供空间扩展 人才引进和政策申报等要素保障支持 针对技术型企业侧重市场资源对接和应用场景开拓[4] - 园区主动协调提供落户场所 与企业研究行业发展规律并争取政策支持[2] - 园区充分发挥医学中心医疗资源优势 为奥朋智能搭建与医疗机构合作桥梁 组织产品推介会并帮助与多家医院建立沟通渠道[3] 产业布局结构 - 园区包含高端医疗服务 新一代生物技术 高端医疗器械和数字医疗四大主导产业 涵盖近20个细分领域[3]
8亿+战略合作落地!港仔机器人:重塑人类健康管理,开启
智通财经· 2025-09-17 08:28
核心合作概述 - 港股具身智能龙头港仔机器人集团与A股健康管理巨擘美年健康签署智慧健康分布式体检中心战略合作协议 价值超8亿元 [1] - 合作标志着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及医疗大模型首次规模化进驻全民健康管理领域 推动健康服务进入AI主动守护新阶段 [1] 业务模式创新 - 未来三年联合部署2万套智慧健康机器人体检中心 以模块化企业健康智能小屋形式进驻写字楼、社区及工厂 [2] - 构建全球规模最大的人机协同健康服务网络 实现15分钟普惠体检圈 使健康管理从被动跑医院转为主动在身边模式 [2] 技术整合方案 - 港仔机器人提供自带30余项即时检测功能的轮臂人形机器人 涵盖基础生命体征与中医体质辨识等一站式数据采集 [3] - 搭配海睿OS云端医疗大脑实时分析数据并生成个性化健康方案 实现检测-诊疗-康复全周期智能管理 [3] - 依托华为云昇腾AI异构算力底座 系统可实时处理千万级用户健康数据并通过增量预训练持续优化模型精度 [3] 双方资源协同 - 美年健康贡献500余家线下分院及千万级客户资源 提供覆盖全国的渠道网络 [4] - 港仔机器人以具身智能技术为核心 此前已成功向香港通宏护卫交付1000台四足机器人 具备商业落地能力 [4] - 合作形成渠道广度与技术深度互补 构建AI人形机器人+健康管理差异化服务体系 [4] 规模影响与行业意义 - 项目预计触达30万企业用户并覆盖千万级个人用户 [5] - 合作代表中国科技企业首次向世界输出智能医疗范式 港仔机器人实现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应用从技术概念到落地价值跨越 [5] - 海睿OS在医疗大模型垂直领域构建数据-模型-服务闭环 形成独特代际优势 [5]
迈瑞香港上市提速,年度最大医械融资背后的信号
思宇MedTech· 2025-09-17 03:59
公司战略与资本运作 - 加快推进香港二次上市 已选定华泰证券和摩根大通作为首批承销行 未来可能增加更多国际投行 [1] - 赴港融资规模预计至少10亿美元(约71亿元人民币) 可能成为香港资本市场今年规模最大的医疗器械企业二次上市项目之一 [3] - 资金需求现实存在 公司正大规模推进武汉第二总部(45亿元投资)与苏州AI医疗中心 [22] - 国际融资平台布局 海外收入比重持续提升 需要与国际品牌定位相匹配的融资平台吸引全球机构投资者 [22] - 强化全球品牌认知 港股市场面向全球资本的曝光窗口作用不可忽视 [22] - 提升国际人才与治理结构匹配度 为引入国际化董事会成员和更深层次国际并购奠定治理基础 [23] 业务结构与财务表现 - 业务框架清晰划分为三大支柱: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医学影像 [4] - 2024年全年营收367亿元人民币 归母净利润约117亿元 研发投入超过40亿元 占营收比重11%左右 [4] - 分产品营收结构:生命信息与支持类产品135.6亿元(占比36.92%)同比下滑11.11% 体外诊断类产品137.6亿元(占比37.48%)同比增长10.82% 医学影像类产品75.0亿元(占比20.41%)同比增长6.60% [15] - 电生理与血管介入类产品新贡献14.4亿元(占比3.92%) 其他类产品36.5亿元(占比1.00%)同比增长116.92% [15] - 分地区营收结构:境内收入202.9亿元(占比55.25%)同比下滑5.10% 境外收入164.3亿元(占比44.75%)同比增长21.28% [15] 技术创新与生态建设 - 构建三瑞生态体系:迈瑞智检通过自动化检验设备与实验室信息系统整合提升检验效率 瑞影云++实现超声与影像设备联通云平台区域协同与基层辅助决策 [7][10] - 2024年推出启元重症医疗大模型 聚焦ICU核心场景 支持病历撰写、数据检索、知识问答等功能 准确率高达95%以上 已在多家重症科室部署应用 [13] - 超声图像自动识别、化学发光平台智能校准、远程超声服务等功能均已实现落地 [13] - 搭建基于私有云部署和本地AI芯片适配的混合架构系统 满足医院数据安全和实时反馈双重要求 [13] 国际化战略进展 - 国际业务收入达164亿元 同比增长21.3% 占比接近45% [16] - 拉美、中东、东南亚仍是营收主力 欧洲市场增速达31.8% 美国市场已覆盖超过80%的IDN医联体 [16] - 在13个国家设立本地化生产项目 实现从外贸出口商向跨国医疗解决方案商转型 [16] - 在印度、印尼和巴西等关键国家建立产品注册、本地服务团队与政府集采对接能力 [16] 新业务拓展与并购 - 2024年初以66.52亿元收购惠泰医疗24.61%股份 成为控股股东 切入心血管介入器械市场 [17] - 微创外科业务增长超过90% 超声刀、硬镜系统及能量平台在三级医院实现突破 [18] - 在骨科、AED、动物医疗等细分领域培育新增长点 [18] - 通过设备+耗材+算法捆绑销售模式构建闭环生态 提升客户粘性与复购率 [18] 行业竞争与政策环境 - 集中带量采购已成常态 2021年化学发光检测集采平均降价47.02% 对行业利润率构成冲击 [21] - DRG支付制度推动医院采购逻辑从价格优先转向全周期成本控制 [21] - 国内竞争者快速崛起 联影医疗估值破千亿 微泰医疗、赛诺威盛、东软医疗等在垂直领域快速成长 [21] - 公司通过中高端+平台+服务组合策略对冲降价影响 需在创新与效率间维持平衡 [21]
德适生物宋宁:千亿医学影像市场有望迎来智能化
新京报· 2025-09-17 01:41
宋宁表示,通过底层技术重构,以及全球临床医学影像专家共同协作,千亿医学影像市场有望迎来智能 化。德适生物为医学影像领域提供通用化的基座大模型,支持数千种疾病的基础辅助诊断能力。 宋宁介绍,近年来,医学影像"信息过载"与医生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每年医学影像服务需求 达数十亿人次,但每10万人仅拥有1.43名影像医生,在高强度负荷下,不同医生对同一影像的诊疗差异 高达20%。 "未来有了AI后,医生将有更多时间学习更先进的医学知识,同时将罕见、新发病例不断迭代,训练专 属AI影像模型助手,完成初步辅助诊断,最后由医生人工审核、出具报告。这将推动医疗领域更精 准、更均质,缩小城乡诊疗水平差异。"宋宁认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陈维城)9月16日,在2025年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德适生物创始人宋宁表 示,医学影像领域存在需求和供给的巨大矛盾,检测需求大,检测质量水平要求高,广大基层医院需要 高精度设备和高水平医生,AI成为解决这个痛点的最好的工具。 用AI赋能医学影像检测,是AI医疗发展最快的赛道之一。根据沙利文报告,中国AI驱动的医学影像市 场2024年规模达到24亿元,至2030年有望实现年均60. ...
九安医疗(002432) - 002432九安医疗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6
2025-09-16 14:28
估值模型与业务板块 - 公司采用PB*净金融资产+PE*经营板块每股净利润+互联网医疗板块估值的综合估值模型 [2] - 资产管理团队过去两年半实现6%-10%年化目标收益率 截至2025年半年末资产配置:固定收益类59.2% 公开市场权益26.2% 私募股权12.6% 对冲基金2.0% [3] - 2025年上半年iHealth系列产品收入超2024年同期 三联检产品推动毛利率增长 全渠道销售收入已超单检试剂盒 [4] - CGM产品中国市场空间达50余亿人民币 美国市场达60余亿美元 [4] - 家用电子医疗产品覆盖血压计、血糖仪等10余个品类 市场需求稳定 [4] 互联网医疗业务 - 糖尿病诊疗照护"O+O"模式覆盖全国50个城市424家医院 管理患者36.6万人 [5][6] - 已覆盖超40%主要三甲医院(全国约1000余家) [6] - 美国子公司覆盖74家诊所394名医生 管理患者2.1万人(主要集中加州) [6] - 发展目标:中国三年管理100万患者(单患者年价值1000元) 美国五年管理100万患者(单患者年价值1000美元) [6] - AI医疗项目"AIoT糖尿病家庭医助"已设立专门团队 照护师Copilot逐步上线 完整形态计划月底完成 [13][14] 股东回报与市值管理 - 2025-2027年现金分红(含回购)承诺不低于累计净利润30% [7][11] - 2021年以来执行5次回购 总金额28.79亿元 累计回购9492万股 [7][10] - 已注销2018万股 计划注销977万股 [7][10] - 2020年以来累计现金分红5次 总金额17.37亿元 [7][10] - 管理层及实控人近年未减持 通过期权及持股计划持续增持 [10] 人才与投资策略 - 采用"现金+股权"薪酬包模式 现金标准低于行业水平 [8] - 股权激励不挂钩股价指标(避免操纵风险及招募障碍) [8] - 创投项目部分进入IPO筹备阶段 单个标的持股占比小 [9] - 并购聚焦IVD/家用医疗器械/互联网医疗领域 要求标的与主业协同且价值观一致 [10] - 投资理财收益作为经常性损益(符合证监会2023年65号公告) [12]
医药行业2025年中报总结:持续看好创新药、AI医疗、脑机接口等方向
西南证券· 2025-09-16 11:3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持续看好创新药、AI医疗、脑机接口等方向 [1] 报告核心观点 - 选取362家医药上市公司 2025H1收入总额10845亿元同比下降21% 归母净利润10364亿元同比下降11% 扣非归母净利润88905亿元同比下降94% [3] - 2025H1实现收入正增长公司157家占比43% 归母净利润正增长公司161家占比44% [3] - 分季度看25Q2收入同比下降 归母净利润同比略降 25Q1/Q2单季度收入5431/5415亿元同比下降34%/08% 归母净利润515/522亿元同比下降15%/07% [3] - 板块分化持续 CXO板块表现亮眼 2025H1收入4485亿元同比增长138% 归母净利润1131亿元同比增长646% [3][5] - 原料药板块2025H1收入5288亿元基本持平 归母净利润816亿元同比增长191% [3][5] - 医疗器械板块承压 2025H1收入968亿元同比下降5% 归母净利润186亿元同比下降169% [3][5] - 疫苗板块大幅下滑 2025H1收入105亿元同比下降580% 归母净利润-5亿元同比下降1160% [3][11] 全行业表现 - 2025H1医药行业收入10845亿元同比下降21% 归母净利润10364亿元同比下降11% 扣非归母净利润88905亿元同比下降94% [17] - 分季度业绩 25Q1/Q2收入54305/54148亿元同比下降34%/08% 归母净利润5146/5217亿元同比下降15%/07% [19][20] - 子行业收入占比 医药分销37% 药品18% 中药16% [26] - 子行业利润占比 药品25% 中药21% 医疗器械18% [26] - 主要增量贡献 收入端CXO和医药分销 毛利端CXO和原料药 净利润端CXO、原料药和医药分销 [31][32] - 结构分化明显 收入增速CXO138% 医疗服务09% 医药分销09% 零售药店01% [34][35] - 净利润增速CXO646% 制药装备382% 原料药191% [37][38] - 25Q2单季度收入增速CXO153% 制药装备27% 医药分销21% [40][41] - 25Q2单季度净利润增速制药装备3244% CXO562% 医药分销251% [43][44] - 2025H1四费率基本持平 销售费用率12%同比下降03pp 管理费用率5%同比上升02pp 财务费用率0%同比上升02pp 研发费用率4%同比持平 [46][47][49] 药品板块表现 - 药品板块2025H1收入1946亿元同比下降20% 归母净利润258亿元同比增长12% 扣非归母净利润2423亿元同比下降32% [5][69][72] - 分季度业绩 24Q4/25Q1/25Q2收入9536/9618/9843亿元同比增长29%/下降27%/下降14% 归母净利润551/1268/1317亿元同比增长18%/下降04%/增长29% [5][69][71] - 盈利能力提升 2025H1毛利率56%同比上升1pp 净利率15%同比上升1pp 四费率39%同比上升1pp [5][69][72] - 研发投入加大 研发费用率9%同比上升1pp [5][75][86] - 集中度较高 收入前二十企业占比752% 净利润前二十企业占比790% [84] 医保基金情况 - 2024年医保基金收入34810亿元同比增长39% 支出29676亿元同比增长52% [61] - 2024年当期结余51340亿元同比下降3% 连续两年负增长 [67] - 2025年1-7月医保统筹基金收入1684662亿元同比增长65% 支出1369693亿元同比下降10% [61]
从AI排床位到AI写病例,透过14个案例,看懂AI医疗落地正确姿势
36氪· 2025-09-15 23:20
自生成式AI爆发以来,医疗始终是最重要的应用赛道之一。 资本的热度足以证明这一点: OpenEvidence在B轮融了2.1亿美元,Qventus的D轮拿下1.05亿美元,Chai Discovery的A轮也 有7000万美元。 红杉更是连续出手,在医疗AI领域投了6家公司,其中4次领投,覆盖临床决策支持、药物研发、医院 信息系统、医疗文档、行政自动化等关键环节。 投资人看好AI医疗的逻辑很简单,AI的角色正在从"辅助工具"升级为"核心工作流"。 它不再只是锦上添花的插件,而是嵌入医疗体系的关键节点:在病历生成、处方开立、临床试验、影像 分析等环节直接创造数据、触发流程,从而影响一系列下游决策。谁掌握了数据入口和流程启动点,谁 就有机会改写整个生态的价值分配。 Abridge就是一个鲜明例子:它把医患对话转化为结构化数据,不仅帮医生减负,还衍生出一套贯穿计 费、护理协调、临床试验的完整数据流。 类似的战略入口,还包括处方点、DME订购、医生教育、证据生成、试验设计与样本采集等,几乎每 一个节点都可能成为AI驱动创新的"爆破口"。 这也意味着,AI在医疗中的角色已经从"支持"变成"决策参与者",能直接影响诊疗路 ...
调研速递|康泰医学接受投资者调研,聚焦产品研发与市场布局要点
新浪财经· 2025-09-15 10:55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业绩说明会透露产品研发、市场布局及经营状况信息 重点包括技术成果转化、新产品开发、国内外市场拓展及AI医疗布局 以应对市场变化并提升盈利能力[1] 产品研发与技术升级 - 具身运动康复智能装备项目获2024年度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生理电信号检测技术已用于心电、肌电等产品技术升级[1] - 重点进行中高端、院线类及医疗器械蓝海产品的技术攻关与研发 对现有心电、血氧等产品升级并推进新产品开发 以应对产品同质化问题[1] - 外骨骼机器人产品研发进展以指定信息披露媒体公告为准 将按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1] - AI医疗领域有投入 开展AI与医疗设备结合预研 推进算法在病人监护仪应用 聚焦AI技术应用与数字化健康监测领域创新[1] 市场布局与增长策略 - 积极布局国内市场 与头部电商平台深度合作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 同时整合内部资源深耕重点产品线挖掘潜在需求[1] - 全球人口老龄化和医疗保健家庭化促使市场需求释放 下半年通过海外本土化建设和跨境电商双渠道深耕欧美市场并开拓东南亚、非洲、南美等高性价比需求增长地区[1] 经营与治理状况 - 二季度利润受市场环境、销售季节性及研发投入增加等影响 公司将加强市场推广、优化产品结构、控制成本费用以提升盈利能力[1] - 股东减持因自身资金需求 遵守法规与承诺并及时披露信息 目前公司经营正常[1] - 原监事会成员高瑞斌、贾宝丰、张强于2025年5月20日离任 此次调整为公司治理结构正常优化 程序符合规定且不涉及董事会异常事件[1]
康泰医学(300869) - 300869康泰医学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5
2025-09-15 09:36
研发与技术布局 - 生理电信号检测技术应用于心电、肌电等产品升级,获2024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 - 推进AI与医疗设备结合预研,包括多模式体温检测、脉搏波呼吸率计算等算法在监护仪的应用 [7] - 布局医用内窥镜、体外诊断产品及试剂、齿科耗材等新产品开发项目 [2][3] - 技术研发进展以公司官方公告为准,未直接回应"外骨骼机器人"类产品 [5] 市场与业务战略 - 海外市场通过本土化建设与跨境电商双线推进,重点开拓东南亚、非洲、南美等高性价比需求地区 [6] - 国内市场与头部电商平台深度合作,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 [4] - 全球老龄化与家庭医疗趋势推动需求释放 [6] - 产品以出口为主,国内布局聚焦资源整合与重点产品线深耕 [4] 公司治理与业绩说明 - 2025年5月监事会成员高瑞斌、贾宝丰、张强离任,属治理结构正常优化 [4] - 股东减持系个人资金需求,符合法规及披露要求 [7] - 二季度业绩情况需参考一季度及半年度报告 [7] - 管理层对公司发展充满信心,生产经营正常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