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政宏观调控
icon
搜索文档
财政部重磅发声!
证券时报· 2025-09-12 09:10
今天(12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蓝佛安:财政政策始终留有后手,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充足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9月12日在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财政政策统 筹考虑防风险和促发展,始终留有后手,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充足。一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 没有变,这决定了财政运行的基本盘始终是坚实稳固的。二是这些年我们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宏观调控的经 验,政策工具不断丰富密度周期,跨周期调节能力大大增强。三是随着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制度机制进一步 健全,以及存量风险逐步消化,财政应对未来挑战更有底气、更加从容。 蓝佛安:财政部门将做好政策储备,主动靠前发力 蓝佛安表示,下一步财政部门将继续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加强对形势的前 瞻研判,做好政策储备,主动靠前发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财政力量。 蓝佛安:"十四五"以来财政政策力度更加给力,财政赤字率从2.7%提高到今年4% 蓝佛安表示,"十四五"以来,财政政策力度更加给力。赤字率从2.7%提高到3.8%,今年进一步提高到 4%;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 ...
财政部重磅发布
Wind万得· 2025-09-12 08:48
财政改革发展成效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06万亿元 较"十三五"时期增长19% 增加17万亿元[2] - 财政民生投入近100万亿元 其中教育支出20.5万亿元 社会保障就业支出19.6万亿元 卫生健康支出10.6万亿元 住房保障支出4万亿元[3] - 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92.6万亿元 负债率68.7% 其中国债34.6万亿元 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7.5万亿元 隐性债务10.5万亿元[5] 财政宏观调控成果 - 赤字率从2.7%提升至4% 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19.4万亿元 减税降费及退税返税超10万亿元[5] - 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5万亿元 专项债券支持15万个项目 中央预算内投资3.3万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6] - 发行5000亿元特别国债为商业银行注资 预计撬动信贷投放约6万亿元[6] 债务管理进展 - 6万亿元专项债务限额已发行4万亿元 债务平均利息成本降低超2.5个百分点 节约利息支出超4500亿元[5] - 超6成融资平台实现退出 60%以上平台隐性债务清零[6] - 提前下达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 多措并举化解存量隐性债务[15]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10.7亿人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3.27亿人 基本生活救助覆盖4500万人[8] -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5.6亿人次 减少群众垫付5900亿元[8] - 筹集保障性住房780万套 改造老旧小区16万个[8] 教育领域投入 -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连续十年超4% "十四五"时期投入超25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38%[8][9] - 义务教育巩固率95.9%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60%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1.21年[9] 民生改善成效 - 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522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近40%[9] - 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3186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29% 城镇新增就业超5000万人[11] 消费支持措施 - 政府性融资担保支持30万家中小科创企业获8000亿元贷款 平均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11] - 财政支出42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带动商品销售额2.9万亿元[12] -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4% 推出育儿补贴 养老服务补贴等直接补贴政策[12] 未来政策方向 - 创新运用财税政策工具激发消费潜能 扩大有效投资[14] - 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 增强灵活性预见性 财政政策发力空间充足[14] - 加强财政宏观调控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推进财政科学管理[14]
财政部:“十四五”时期国家财政实力大大增强 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充足
智通财经网· 2025-09-12 08:44
智通财经APP获悉,9月12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 五"时期财政改革发展成效。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会上介绍,财政政策统筹考虑防风险和促发展,始终 留有后手,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充足。一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这决定了财政运行 的基本盘始终是坚实稳固的。二是这些年我们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宏观调控经验,政策工具不断丰富,逆 周期、跨周期调节能力大大增强。三是随着重点领域风险防范的制度机制进一步健全,以及存量风险逐 步消化,财政应对未来挑战更有底气、更加从容。 蓝佛安介绍,"十四五"时期,国家财政实力大大增强,收入"蛋糕"越来越大,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 计达到106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加17万亿元,增长约19%。支出强度前所未有,全国一般公共预 算支出五年预计超过136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加26万亿元,增长24%,更多"真金白银"投向了发 展大事和民生实事。 蓝佛安表示,"十四五"时期,财政宏观调控更加积极有为,财政政策进一步增强与经济情景的适配性, 从积极到更加积极,战略上更加主动、战术上更加精准,成为支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一方 面, ...
财政部:国家财政已拿出4200亿激发消费活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08:39
一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这决定了财政运行的基本盘,始终是坚实稳固的。 二是这些年我们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宏观调控的经验,政策工具不断丰富,逆周期跨周期调节能力大大增 强。 三是随着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制度机制进一步健全,以及存量风险逐步消化,财政应对未来挑战更有底 气、更加从容,这些都是我们做好财政工作的信心所在、优势所在。 今天(9月12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真金白银"激发消费活力。截至今年8月底,国家财政一共拿出约4200亿元, 带动各类商品销售额超2.9万亿元。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开展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引导释放乡村消费潜 能,"十四五"以来,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了24%。我们推出了育儿补贴、养老服务补贴等直接补贴, 对重点领域个人消费贷款和相关行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贴息,让资源精准投向消费领域。完善免税店政 策体系,鼓励更多国货"潮品"走出去。优化离境退税政策,进一步降低起退点,提高现金退税金额,推 动扩大入境消费。 发布会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提问:"十四五"期间我国财政宏观调控实现了很多新的突破,能 否详细介绍一下 ...
财政部:今年专门发行5000亿元特别国债,预计可撬动信贷投放约6万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9-12 08:36
财政政策力度 - 赤字率从2.7%提高到3.8% 2024年进一步提高至4% [2] - 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达19.4万亿元 [2] - 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规模超10万亿元 [2] 政策工具创新 - 综合运用政府债券、税收、财政贴息及专项资金等工具 [2] - 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两新"以扩大内需 [2] - 安排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缓解地方偿债压力 [3] 政策实施特点 - 政策出台注重时效性 确保早落地早见效 [4] - 通过专项债券支持土地储备和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4] - 发行5000亿元特别国债为商业银行注资 预计撬动6万亿元信贷投放 [4] 财政政策空间 - 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保障财政运行基本盘稳固 [5] - 政策工具持续丰富 逆周期与跨周期调节能力增强 [5] - 重点领域风险防范机制健全 存量风险逐步消化 [5]
财政部:国家财政已拿出4200亿激发消费活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08:36
今天(9月12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 会。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真金白银"激发消费活力。 截至今年8月底,国家财政一共拿出约 4200亿元,带动各类商品销售额超2.9万亿元。 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开展县域商业建设行动, 引导释放乡村消费潜能,"十四五"以来,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了24%。我们推出了育儿补 贴、养老服务补贴等直接补贴,对重点领域个人消费贷款和相关行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贴息, 让资源精准投向消费领域。完善免税店政策体系,鼓励更多国货"潮品"走出去。优化离境退税 政策,进一步降低起退点,提高现金退税金额,推动扩大入境消费。 发布会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提问:"十四五"期间我国财政宏观调控实现了很多新的 突破,能否详细介绍一下这几年财政宏观调控有哪些新的特点?下一步还有什么考虑? 蓝佛安介绍, 财政政策统筹考虑防风险和促发展,始终留有后手,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 然充足。 一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这决定了财政运行的基本盘,始终是坚实稳固的。 二是这些年我们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宏观调控的经验,政策工具不断丰富,逆周期跨周期调节能 力大大增强 ...
今年发行5000亿元特别国债,预计可撬动信贷投放约6万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9-12 08:30
9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财政 改革发展成效。上游新闻记者在发布会现场了解到,今年专门发行5000亿元特别国债,为大型商业银行注 入资本金,预计可撬动信贷投放约6万亿元。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 图片来源/国新网 三是发力上更加精准。聚焦经济发展堵点难点,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举措,畅通经济循环。比如,一次 性安排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帮助地方极大减轻偿债压力,腾出财力用于保民生、促发 展,起到了"一石多鸟"作用。 四是时机上更加灵活。抓住时间窗口,政策出台能早则早,看准了就一次性给足,确保早落地、早见效。 蓝佛安表示,在这一过程中,对财政宏观调控的规律性认识也在逐步深化。比如,财政宏观调控总体要 稳,但在形势变化较大时,也要及时调整、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比如,更加注重促进微观经济循环,通 过支持地方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发行专项债券支持土地储备和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等,畅通地 方和企业资金链条,打通循环堵点。再比如,加强财政与货币等政策协同,形成政策合力。今年专门发行 5000亿元特别国债,为大型商业银行注入资本金,预计可撬 ...
今年 国家财政安排1000亿元发放育儿补贴!
央视新闻· 2025-09-12 08:25
财政支出结构 - "十四五"期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20.5万亿元[2] -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6万亿元 卫生健康支出10.6万亿元 住房保障支出4万亿元[2] - 财政民生总投入近100万亿元 含其他领域支出[2] 中央转移支付 - "十四五"时期中央财政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达近50万亿元[3] - 最大力度下沉财力以兜牢"三保"底线[3] - 保障地方财政总体平稳运行[3] 财政政策调控 - 财政宏观调控增强与经济情景适配性 从积极转向更加积极[4] - 强化逆周期调节熨平短期波动 协调跨周期调节增强中长期动能[4] - 支持扩大内需 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推动经济循环畅通[4] 经济增长贡献 - 过去四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达5.5%[5] -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持续保持在30%左右[5] 民生专项投入 - 2024年安排1000亿元育儿补贴发放[2] - 安排200亿元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2]
蓝佛安表态!
中国基金报· 2025-09-12 08:17
(原标题:蓝佛安表态!) 来源:央视新闻 9月12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财 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十四五"时期,国家财政的民生导向更加鲜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 平惠及全体人民。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国家财政账本里,分量最重、成色最足的始终是民生。"十四五"时期,全国一 般公共预算安排教育支出20.5万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6万亿元,卫生健康支出10.6万亿元,住 房保障支出4万亿元,加上其他领域支出,财政民生投入近100万亿元。 今年,国家财政安排1000亿元发放育儿补贴、200亿元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 切。可以说,不论是繁华都市还是偏远乡村,从咿呀学语的孩童到耄耋之年的老人,都能享受到越来越 多、越来越好的民生保障。 今天(12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财政部部 长蓝佛安介绍了"十四五"时期财政改革发展成效。 据介绍,"十四五"时期,国家财政实力大大增强,收入"蛋糕"越来越大,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达 到106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加17万亿元,增 ...
重磅信号!刚刚,财政部发声!
券商中国· 2025-09-12 08:15
财政政策力度与空间 - 财政政策统筹防风险与促发展且留有后手 未来发力空间充足[1] - 政府负债率处于68.7%的合理区间 全口径债务总额92.6万亿元[1] - 赤字率从"十四五"初期2.7%逐步提升至今年4%[4] 债务管理与资金运用 - 安排5000亿元特别国债为大型商业银行注入资本金 预计撬动信贷投放约6万亿元[2] - 提前下达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并靠前使用化债额度[1] - 通过置换隐性债务及发行专项债券支持土地储备和存量商品房收购[2] 特别国债与政府投资 - 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1.5万亿元推动"两重"建设[3] - "十四五"期间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9.4万亿元支持15万个建设项目[3] - 中央预算内投资3.3万亿元支持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3] 财政收支规模 - "十四五"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06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19%[6]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136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24%[6] - 中央财政对地方转移支付近50万亿元 力保地方财政平稳运行[9] 民生领域投入 - 财政民生投入近100万亿元 涵盖教育社保医疗住房等领域[7] - 教育支出20.5万亿元 社保就业支出19.6万亿元 卫生健康支出10.6万亿元[7] - 今年安排1000亿元育儿补贴和200亿元免费学前教育资金[7] 经济贡献与政策导向 - 过去4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速5.5%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约30%[8] - 财政政策强化逆周期与跨周期调节 支持内需扩张和新质生产力发展[8] - "十五五"期间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并提升财政科学管理水平[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