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融资余额
icon
搜索文档
刚刚,两融再破2.2万亿元!
证券时报· 2025-08-27 03:13
两融余额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5年8月26日两融余额达22076亿元 时隔10年重回2.2万亿元以上 [2][4][5] - 8月以来两融余额连续突破2万亿元、2.1万亿元、2.2万亿元整数关口 累计增长超过2200亿元 [2][5] - 当前两融余额距离历史峰值仅差不到700亿元 [2] 融资余额与交易活跃度 - 融资余额约21922亿元 刷新近10年新高 [6] - 8月26日单日两融交易额达3037亿元 连续第二个交易日超过3000亿元 [6] - 8月13日起连续10个交易日两融交易额超过2000亿元 较去年9月不足500亿元大幅提升 [6] 两融交易市场占比 - 8月26日两融交易额占A股成交额比例为11.21% 连续12个交易日超过10% [6] - 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为2.34% 与8月初水平基本持平 [6] - 历史峰值期(2015年5-7月)该比例曾超过4% [6] 融券余额状况 - 截至8月26日融券余额约155亿元 8月累计增长约17亿元 [9] - 当前融券余额远低于2021年9月历史峰值1739亿元 [9] 主要股指表现 - 上证指数上涨0.02% 深证成指上涨1.03% 创业板指上涨2.04% 科创50指数上涨2.28% [3]
“重估牛”系列之资金篇(一):居民存款“搬家”,增量资金流向何方?
长江证券· 2025-08-26 05:29
核心观点 - 2025年7月至今市场呈现典型资金驱动特征,居民存款正从银行理财产品转向非银理财和资本市场,推动M1和M2增速回升 [3][6] - 杠杆资金偏好科技成长方向如机械设备、电子、医药生物等行业,融资余额上升幅度与行业涨跌幅呈正相关 [7][26] - 小单资金在7-8月持续流入计算机、电子、机械设备等行业,8月起大单资金开始流入相同方向,ETF资金整体稳定流入 [7][8] - 当前市场风格极值未达高位,投资者情绪虽上升但未超过2024年高点,估值涨幅在科技和顺周期行业较高 [9][97][98] 宏观资金层面 - 居民存款搬家现象显现,资金从银行表外理财转向居民活期存款(推升M1增速),再转入股市(推升M2增速),7月M1和M2增速双双回升 [6][20] - 居民存款/A股流通市值比值约为1.7,处于2005年以来88%分位数,历史显示该比值与万得全A走势负相关,尚有较大入市空间 [6][22][24] 微观资金行为偏好 - 杠杆资金在2025年7月1日至8月19日大幅上升,创业板指和科创50融资余额占比稳定上升,沪深300占比回落 [7][26][39][41] - 机械设备、通信行业融资余额占比突破近10年新高,医药生物占比距2021年高点仍有上涨空间 [7][42][45][47] - 融资余额上升公司数量最多行业为机械设备、电子、医药生物(均超250家),银行、非银金融、国防军工的融资余额上升公司占比最高 [48][50] 资金流向细分 - 小单资金(挂单<4万元)在7-8月持续流入电子、计算机、机械设备、电力设备等行业,中单资金偏好基础化工、食品饮料、医药生物 [7][51][55] - 8月起大单资金(挂单20-100万元)开始流入计算机、机械设备、电子等行业,超大单资金偏好家用电器、非银金融 [7][51][56] - 龙虎榜资金在7月1日至8月19日买入金额较多行业为电子、国防军工、医药生物,上榜公司数量最多行业为机械设备、计算机、电子 [7][59][61] 资金驱动市场特征 - 各行业融资余额上升公司数量占比、融资余额上升幅度均与行业涨跌幅成正相关,社会服务、通信、医药生物、国防军工等行业融资余额涨幅和股价涨幅均靠前 [7][64][65][67] - 小单资金净买入与行业涨跌幅呈正相关,进一步确认市场上涨的资金驱动特性 [7][69] ETF资金流入 - 2025年7月1日至8月19日,主要规模指数ETF规模维持正增长,沪深300类ETF增长539亿元,中证1000类ETF增长198亿元,中证500类ETF增长134亿元,仅中证A500类ETF规模回落 [8][70][72][74] - ETF资金整体稳定流入,市场重要增量资金稳步入市 [8][70] 市场风格与情绪 - 截至2025年8月19日,市场风格极值位于滚动3个月均值+1倍标准差上方,未达+2倍标准差高位,风格拥挤度降序为成长>金融>周期>稳定>消费 [9][89][91] - 投资者情绪指标(百度指数搜索热度、新增开户数)上升但未达2024年9月高点,2025年7月新增开户数196万户,处于2015年以来47.6%分位数 [9][93][96][97] - 主要宽基指数估值变化:创业板指估值上涨15.8%,中证1000上涨13.9%,沪深300仅上涨3.2%;行业估值涨幅超10%的包括通信、电子、钢铁、建筑材料、有色金属等 [98][99]
牛市还在加速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8-25 13:28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科技板块经历一个月震荡下跌后企稳 港股三巨头腾讯 阿里 小米合计获南下资金净买入超230亿港元 分列净买入榜第2至4位[1] - 中国人寿获南下资金净买入超110亿港元 位列榜首[1] - 蔚来新车型ES8口碑推动股价单日大涨15% 新能源车板块止跌[1] - 美联储降息预期叠加外资主动基金自去年10月以来首周净流入 港元汇率压力缓解 外资持续流入港股[1] A股市场特征 - 单日成交额达3.2万亿元 位列A股历史第二高 仅次于去年10月8日的3.5万亿元[4] - 当日换手率2.76% 低于2015年牛市期间月均3%以上水平[4] - 量化资金成交占比显著提升 历史对比需谨慎[5] - Wind全A指数突破6100点 较上周五6000点仅用1个交易日[8] - 上证指数距3900点仅差0.4%涨幅 距4000点需涨3%[9] - 融资盘单周净买入超900亿元 规模为前一周近2倍 前两周近3倍 仅次于去年10月8日及11月4日当周[11] 资产配置比较 - A500与沪深300指数超越去年10月8日高点 宽基ETF投资者全面解套[18] - 沪深300为去年9月24日以来表现最滞涨宽基指数[18][20] - 上海放开外环外楼市限购 政策聚焦大类资产配置调整[14][15][17] 债券市场动态 - 股债双牛行情延续 30年期国债利率下行4bps至2%以下[26] - 科创债发行规模前6月达6000亿元 金融支持科技力度持续增强[28] - 第二批科创债ETF获批 首批产品如南方159700将于8月27日纳入交易所质押库[31] - 科创债ETF优势:规模超100亿元 底层债券持续扩容 T+0交易 可质押融资 管理费0.15%[35][38] - 交易所质押融资成本低于1.5% 套息空间吸引增量资金 参考公司债ETF纳入质押库后规模从700亿增至1200亿元[35] 固收加策略配置 - 通过固收加组合参与权益市场 平衡仓位与风险[37] - 长线资金可转换纯债组合至固收加 短期资金保留纯债组合[37]
405股融资余额增幅超5%
证券时报网· 2025-08-22 01:49
市场整体两融数据 - 8月21日沪指上涨0.13%,市场两融余额为21467.95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7.74亿元 [1] - 沪市两融余额10889.49亿元,较前日减少28.76亿元;深市两融余额10503.39亿元,较前日增加21.48亿元;北交所两融余额75.07亿元,较前日减少0.46亿元 [1] 行业融资变动 - 融资余额增加的行业有15个,计算机行业融资余额增加26.26亿元,电子行业增加20.33亿元,通信行业增加9.34亿元 [1] - 融资余额出现增长的股票有1820只,占比48.96%,其中405股融资余额增幅超过5% [1] 个股融资增幅表现 - 融资余额增幅最大的是无锡鼎邦(872931),最新融资余额766.26万元,增幅达145.98%,当日股价下跌2.23% [1] - 太湖远大(920118)融资余额935.90万元,增幅130.34%;科森科技(603626)融资余额48826.73万元,增幅52.23% [1][3] - 融资余额增幅前20只个股平均上涨2.00%,崧盛股份(301002)涨11.64%,唯赛勃(688718)涨10.91%,洁雅股份(301108)涨10.23% [2][3] 个股融资降幅表现 - 融资余额下降个股1897只,其中330只降幅超过5% [4] - 天罡股份(832651)融资余额587.40万元,降幅50.89%;恒立钻具(836942)融资余额3047.59万元,降幅33.60%;泰鹏智能(873132)融资余额260.10万元,降幅33.36% [4][5] - 融资余额降幅前20只个股中,瑞星股份(836717)降幅28.23%,佳合科技(872392)降幅27.99%,康农种业(837403)降幅26.87% [5][6] 行业分布特征 - 融资增幅前20个股主要集中在电子行业(4只)、机械设备(4只)和电力设备(2只) [3][4] - 融资降幅前20个股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7只)、轻工制造(3只)和农林牧渔(3只) [5][6]
融资余额突破2万亿!散户疯狂加杠杆,这次真的要起飞了?
搜狐财经· 2025-08-21 04:31
融资余额与市场杠杆水平 - 融资余额突破两万亿元 但占流通市值比例仅2.3% 远低于2015年6月高点 显示整体杠杆风险相对可控 [1][3] - 新增开户数未出现井喷现象 市场尚未进入全民疯狂阶段 [3] 资金流入来源分析 - 居民存款以外资金增加2.14万亿元 银行存款利率低迷推动资金转向股市高收益资产 [4] - 国债价格下跌收益率上升 促使债市资金转向股市 [4] - 北向资金持续净流入 显示外资对A股市场保持信心 [4] 政策支持方向 - 国务院会议强调巩固经济回升势头 提升宏观政策效能并激发消费潜力 [5] - 河北省发布北斗应用三年行动方案 北斗产业链迎来新发展机遇 [6] - 北京市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 氢能作为新兴产业获政策大力支持 [7] - 广电总局调整电视剧集数管理政策 体现政策环境向市场化转变 [8] 市场情绪与技术表现 - 市场呈现谨慎乐观态势 人气高涨但未达疯狂程度 [9] - 午后调整未引发恐慌抛盘 尾盘集合竞价出现获利回吐 显示多空分歧保持理性 [11] - 成交量放大伴随价格稳步上涨 技术指标未触及超买区域 [13] 行业板块表现与投资策略 - 科技 新能源 医药板块表现突出 但个股分化明显 [15] - 中长线投资仍具价值 需关注基本面良好的优质个股 [15] - 应避免盲目加杠杆 普通投资者需量力而行控制风险 [15]
625股获杠杆资金大手笔加仓
证券时报网· 2025-08-20 01:55
8月19日沪指下跌0.02%,市场两融余额为21316.94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293.85亿元。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显示,截至8月19日,沪市两融余额10835.91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65.79亿 元;深市两融余额10406.87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23.83亿元;北交所两融余额74.16亿元,较前一交 易日增加4.23亿元;深沪北两融余额合计21316.94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293.85亿元。 | 688651 | 盛邦安 | 8448.91 | -22.86 | -0.59 | 计算机 | | --- | --- | --- | --- | --- | --- | | | 全 | | | | | | 837092 | 汉鑫科 技 | 1135.07 | -22.24 | 2.09 | 计算机 | | 920108 | 宏海科 技 | 726.89 | -22.12 | 0.63 | 家用电器 | | 301193 | 家联科 技 | 2385.79 | -22.1 1 | -1.12 | 轻工制造 | | 300939 | 秋田微 | 12430.58 | -21.62 | -3.10 ...
两融余额创年内单日最大增幅 时隔十年再破2.1万亿元
证券时报· 2025-08-19 22:14
两融余额增长态势 - 两融余额突破21023亿元 时隔10年再次突破2.1万亿元 单日增长397亿元创年内最大增幅并实现六连增 [1] - 8月以来两融余额累计增长超1100亿元 融资余额达20881亿元 单日增长395亿元同样实现六连增 [1] - 两融交易额达3273亿元创年内新高 为历史第三高 仅次于2024年10月8日4073亿元和10月9日3324亿元 [1] 两融结构及占比特征 - 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稳定在2.32% 与8月初水平持平 显示增长节奏与市值扩张相匹配 [2] - 融券余额保持142亿元低位 8月以来仅增长约4亿元 与融资余额大幅增长形成鲜明对比 [2] 行业融资分布情况 - 电子/机械设备/计算机行业融资净买入额均超百亿元 医药生物/电力设备/国防军工等9行业净买入额居前 [2] - 电子/非银金融/计算机/医药生物/电力设备/机械设备/汽车行业融资余额存量均超千亿元 形成头部集聚效应 [2]
8月18日融资净买额为历史第四高
上海证券报· 2025-08-19 03:59
融资余额与成交额 - 沪深北三市融资余额近期持续攀升,近6个交易日均实现正增长 [1] - 8月18日融资净买额达395.06亿元,创年内新高,为历史第四高峰值纪录,仅低于去年10月8日(1074.86亿元)、去年9月30日(459.35亿元)、去年10月9日(399.35亿元) [1] - 8月18日沪深两市合计成交2.76万亿元,成为历史第三大成交额,仅次于去年10月8日(3.45万亿元)、去年10月9日(2.94万亿元) [2] 历史融资净买入额排名 - 历史最高融资净买入额为2024年10月8日的1074.86亿元,融资余额为15,381.36亿元,期间买入额4,063.80亿元,偿还额2,988.94亿元 [2] - 2024年9月30日融资净买入额459.35亿元,融资余额14,306.50亿元,期间买入额2,846.43亿元,偿还额2,387.08亿元 [2] - 2024年10月9日融资净买入额399.35亿元,融资余额15,780.71亿元,期间买入额3,314.38亿元,偿还额2,915.03亿元 [2] - 2025年8月18日融资净买入额395.06亿元,融资余额20,881.05亿元,期间买入额3,266.31亿元,偿还额2,871.25亿元 [2] - 2020年7月6日融资净买入额368.25亿元,融资余额12,035.90亿元,期间买入额1,881.40亿元,偿还额1,513.15亿元 [2] - 2024年11月11日融资净买入额366.27亿元,融资余额18,310.80亿元,期间买入额2,850.22亿元,偿还额2,483.94亿元 [2] - 2015年11月9日融资净买入额331.92亿元,融资余额11,140.34亿元,期间买入额1,935.00亿元,偿还额1,603.08亿元 [2] - 2015年4月7日融资净买入额312.23亿元,融资余额15,762.40亿元,期间买入额2,116.17亿元,偿还额1,803.93亿元 [2] - 2020年7月8日融资净买入额307.05亿元,融资余额12,606.99亿元,期间买入额1,867.75亿元,偿还额1,560.69亿元 [2] - 2020年7月13日融资净买入额305.34亿元,融资余额13,319.17亿元,期间买入额2,034.58亿元,偿还额1,729.23亿元 [2]
突破2.1万亿元!A股,重大信号!
证券时报· 2025-08-19 03:41
两融余额突破历史高位 - A股两融余额时隔10年重新突破2.1万亿元 达到21023亿元 [1][2] - 2025年8月18日单日增长397亿元 为年内最大单日增幅 实现6连增 [2] - 8月以来两融余额累计增长超1100亿元 [2][4] 融资余额主导增长 - 融资余额贡献主要增量 2025年8月18日达20881亿元 单日增395亿元 [4] - 同期融券余额仅142亿元 8月累计增长仅4亿元 [4] - 单日两融交易额创年内新高 达3273亿元 为历史第三高水平 [4] 行业融资分布特征 - 电子 机械设备 计算机行业8月融资净买入额均超百亿元 [5] - 医药生物 电力设备 国防军工等9个行业融资净买入额居前 [5] - 电子 非银金融等7个行业融资余额存量规模超千亿元 [5] 市场结构保持稳定 - 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稳定在2.32% 与8月初持平 [1][4] - 两融增速与A股流通市值增速基本匹配 [1][4]
突破2.1万亿元!A股,重大信号!
证券时报· 2025-08-19 03:37
两融余额突破2.1万亿元 - 两融余额时隔10年重新突破2.1万亿元,达到21023亿元 [1][3][4] - 2025年8月18日两融余额较前一交易日增长397亿元,为今年以来单日最大增长额 [4] - 8月以来两融余额累计增长超过1100亿元 [4][6] 融资余额增长驱动 - 融资余额达20881亿元,8月18日单日增长395亿元,实现6连增 [6] - 8月以来融资余额累计增长超过1100亿元 [6] - 融券余额保持稳定,8月18日为142亿元,8月累计仅增长4亿元 [7] 两融交易规模创新高 - 2025年8月18日两融交易额达3273亿元,创年内新高,历史第三高 [6] - 历史前两高为2024年10月8日4073亿元和10月9日3324亿元 [6] 两融余额与流通市值比例稳定 - 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为2.32%,与8月初水平一致 [2][6] - 两融余额增长节奏与流通市值增长相称 [2][6] 行业融资动态 - 电子、机械设备、计算机行业8月融资净买入额均超百亿元 [9] - 医药生物、电力设备、国防军工等行业融资净买入额居前 [9] - 电子、非银金融、计算机等行业融资余额存量规模超千亿元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