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旅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年中经济观察丨泼水狂欢、特色民俗……沉浸式体验激活乡村消费活力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28 12:37
乡村游市场发展 - 乡村游市场持续火热,"可看、可玩、可尝、可买"的农旅融合消费场景不断涌现 [1] - 福建华安县坪水村基于泼水习俗开展暑期泼水狂欢活动,吸引大量游客 [1] - 坪水村森林覆盖率超72%,海拔680米,夏季平均气温23℃,成为消暑纳凉好去处 [1] 民俗与文旅体验 - 坪水村保留盛夏用瀑布水相互泼洒祈求安康的习俗,吸引游客参与 [1] - 当地高山族抛陀螺活动寓意祈求丰收,陀螺转速与农作物生长关联 [3] - 畲族特色演出如竹竿舞,游客可参与体验民族习俗魅力 [3] - 市集提供当地美食如"米香",以糯米、花生、芝麻为原料制成 [5] 游客增长与消费带动 - 夏季每周吸引游客约1万人次,同比增长15% [6] - 当地农户以"一镇一品"主题售卖特色水果及好物,覆盖100个行政村和社区 [8] - 热门旅游乡镇举办智能家居、家电、数码产品巡展,带动消费超1.35亿元 [8] 县域旅游资源整合 - 华安县立足世遗土楼、温泉康养等资源,开办活动激发乡村消费活力 [10] - 上半年接待游客264.73万人次,同比增长13.4% [12] - 旅游收入24.03亿元,同比增长11.3% [12] - 返乡创业年轻人增多,当地居民增收途径多样化 [12]
解锁各地花样避暑新玩法 沉浸式体验绽放夏日消费活力
央视网· 2025-07-28 07:08
乡村游市场发展 - 福建华安县坪水村依托泼水习俗开展暑期泼水狂欢活动,吸引大量游客 [1][6] - 该村森林覆盖率达72%,海拔680米,夏季平均气温23℃,成为消暑纳凉热门目的地 [4] - 泼水活动串联周边村落漂流资源,形成"亲水"体验消费场景 [6] 民俗文化与特色产品 - 当地展示高山族抛陀螺(寓意丰收)和畲族竹竿舞、"对磉"等民俗活动 [9] - 市集提供米香小吃、咸水鸭、百香果等农特产品,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11] - 夏季每周游客量达1万人次,同比增长15% [11] 电商与县域经济联动 - 华安县开展直播带货,销售葡萄、高山茶、畲族香囊等"一镇一品"特色商品 [15] - 举办智能家居巡展覆盖100个行政村,带动消费1.35亿元 [15] - 上半年接待游客264.73万人(+13.4%),旅游收入24.03亿元(+11.3%) [15] 文旅金融支持 - 铅山县篁碧畲族乡推出"民宿贷""产业贷",累计提供文旅产业贷款超6000万元 [19] 博物馆乡村游新趋势 - 江西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暑期客流高峰,推出描金简、拓片拓印等文化体验活动 [16] - 清凉舒适的博物馆成为暑期避暑新选择 [17]
(乡村行·看振兴)农旅融合 福建福鼎乡村蝶变引客来
中国新闻网· 2025-07-26 13:38
农业种植与产量 - 陈兴进种植近150株水蜜桃,年产量达1万公斤,每年增收近10万元 [4] - 水蜜桃采摘期约15天,可采至7月30日左右,划分特等果、精品果、中果等,售价5元至15元不等 [4] - 前岐镇水蜜桃具有汁多、皮薄、香气足、甜度高等特点 [4] 农业技术支持与品质提升 - 前岐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吴思逢带领党员专家服务队,常态化指导种植户选择品种、防治病虫害等 [4] - 专家指导使水蜜桃品质愈发上乘,产量逐年攀升 [4] - 专门的电商团队帮助种植户销售,水蜜桃成为柯湾村农旅融合的"甜蜜招牌" [4] 农村改革与效能提升 - 福鼎市委部署实施新时代"堡垒工程",柯湾村率先推行"三员合一",将14人精简为7人,提升效能 [7] - 柯湾村党支部副书记陈先备身兼数职,精准丈量2公里线路百余户土地,建立"一户一档",化解7起边界纠纷 [7] - 改革后,过去需半个月解决的事现在三天即可完成 [7] 农旅融合与经济发展 - 柯湾村成立专项推广组,线上推文刷屏朋友圈,线下对接文旅青年,第二季度末新增3家"村咖",年增收15万元 [7] - 90后店主将过海石观景台改造成"出片圣地",一条抖音短视频引流300人次 [7] - 周末客流高峰时,咖啡香与农家乐烟火气氤氲,土特产摊位排成长龙 [7] 未来发展规划 - 柯湾村正对接乡贤筹建民宿、文创项目,串联照澜、西宅等村共建"四季鲜果"产业带 [8] - 纳入"兄弟村"薛桥村的锂电配套综合楼,扩大村集体投资版图 [8] - 计划引进精品民宿,打造乡村市集,让更多水果飞出大山 [8]
优葡萄产业,打造 “甜蜜经济” ——重大学子调研武隆高山刺葡萄产业振兴实践
中国食品网· 2025-07-24 11:27
公司概况 - 公司名称重庆市武隆区梓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主营高山刺葡萄种植及葡萄酒酿造 [1] - 葡萄种植采用仿野生技术,严格遵循有机绿色标准,育苗前期仅施波尔多液,2019年获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 [1] - 庄园位于重庆市武隆区桐梓镇桐梓村,为重庆市规模最大的葡萄种植庄园,核心品种为本土晚熟葡萄,果实皮厚色紫黑,富含花青素和白藜芦醇 [1] 产品与销售 - 主要产品包括鲜食葡萄及"天边红葡"干红系列葡萄酒、白兰地,年销售额超150万元 [4] - 销售渠道以线上为主,通过抖音、朋友圈精准推广,采摘旺季单视频最高播放量超2万次,物流可实现次日达重庆主城及周边 [4] - 结合旅游开发采摘体验区,国庆长假期间吸引市民近郊游,实现农业与旅游业融合 [4] 生产与技术 - 酿造工艺涵盖采摘、分选、压榨、发酵、陈酿、装瓶全流程,严格控温控湿以保留原始风味 [4] - 计划在种植区实现大棚覆盖,减少降雨对葡萄生长的影响以保障产量 [5] 发展战略 - 通过重庆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巴味渝珍"提升品牌认可度 [5] - 延伸葡萄酒深加工产业链,打造"休闲住宿+基地采摘+葡萄酒制作体验园"一体化酒庄,为重庆市首座庄园式刺葡萄酒庄 [4][5] - 以葡萄产业带动农旅融合,促进周边农民共同富裕 [5] 行业模式 - 武隆区桐梓镇通过绿色农业推动绿色旅游,形成"产业+生态+人才"协同的乡村振兴模式 [5] - 乡镇企业发展方向注重特色产业深加工与文旅结合,强化品牌建设与产业链延伸 [5]
水果飘香、荷花盛放 特色农业绘“丰”景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央视网· 2025-07-24 08:36
四川龙泉山水蜜桃产业转型 - 龙泉山将4000亩废弃撂荒地改造为水蜜桃果林,种植品种包括蟠桃和"晚湖景"等[3] - 单株果树产量可达三四十斤,目前正值晚熟蟠桃采摘旺季[1] - 生态修复项目配套建设46座蓄水池解决干旱缺水问题[5] - 聘请农业专家实施定期修枝疏果技术管理[7] 广西田东芒果产业链升级 - 田东县芒果种植规模达34万亩,其中东养村单村种植超1.4万亩[8] - 种植大户陶国甲60亩芒果年产量20万斤,电商渠道占比30%-40%[10] - 电商销售额从2015年2000万元增长至2024年7亿元,增幅35倍[12] - 形成覆盖10乡镇1.5万户的种植加工销售旅游全产业链[12] 南京西埂莲乡荷花经济 - 千亩荷博园汇聚600多种荷花和200多种睡莲,夏季吸引大量游客[13] - 通过清淤疏浚改良土壤,将低洼涝地改造为生态种植基地[15] - 开发鲜切花业务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延伸产业链带动居民增收[17] - 形成"水下有鱼、水面有荷、岸边有鸟"的立体生态景观[15][19]
(乡村行·看振兴)三峡夷陵移民村之变:从“移居”到“宜居”
中国新闻网· 2025-07-22 13:50
核心观点 - 三峡夷陵移民村通过政策资金扶持绿色低碳产业 实现从传统农业向农旅融合转型 移民收入显著提升[1][10] 产业升级与基础设施 - 小溪口村铺设灌溉管网2万米 修轨道运输系统4000米 大幅降低柑橘管护运输成本[8] - 落佛村建设生态立体茶园1100亩 配套旅游设施和民宿改造 年产值达1500万元[2][6] - 夷陵区累计实施141个三峡后续项目 落实专项资金14.54亿元 其中136个项目已完工[10] 农业经济成效 - 柑橘产业种植面积超20万亩 坝库区人均果业收入占农民总收入30%以上[8] - 杜远新家庭8亩橙园年收入30万元 并协助销售次果100万斤[7] - 农旅融合产业年产值突破10亿元 形成"三峡茶谷""百里茶廊"等特色线路[9] 就业与收入增长 - 许家冲村发展38家文旅企业 提供200多个岗位 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9] - 移民收入实现十年翻番 通过非遗绣坊、茶叶合作社等实现家门口就业[8][9] - 轨道运输系统使柑橘运输效率提升至5分钟/车 成本结构显著优化[7]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从这里一窥东北乡村的未来——走进光东村
新华社· 2025-07-21 00:22
农业产业升级 - 光东村通过科学育种和品牌培育提升大米品质,价格从2-3元/斤提升至8-50元/斤,高端产品销往日韩等国 [3] - 2024年有机大米销量达1200多吨,较十年前增长6-7倍,近期获得300吨国际订单 [3] - 大米产业带动周边400多户村民共同发展,部分农户承包60多亩地年收入超4万元 [3] 文旅融合发展 - 整合闲置宅基地开发农旅项目,包括稻田亲子乐园、小火车、螃蟹乐园及新增低空缆车等体验项目 [5][7] - 朝鲜族文化体验成为特色,游客可参与传统服饰拍照、辣白菜制作和美食品尝 [7] - 2024年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01万元 [8] 乡村综合振兴 - 实施"厕所革命"完成210户旱厕改造和污水管网升级,改善基础设施 [5] - 采用"三产促二产带一产"模式,形成农业、加工、文旅协同发展格局 [8] - 案例显示东北乡村普遍通过现代农业和特色旅游实现振兴,如马鞍山村和防川村 [8]
四川理县“四轮驱动”壮大甜樱桃产业
产业规模与产值 - 理县甜樱桃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今年产量达3200余吨,产值上亿元 [1] 科研创新与品种优化 - 公司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围绕"早熟、抗裂、大果、优质"四大目标开展品种选育和技术攻关 [1] - 引进15个矮化密植新品种,其中齐早等5个品种在80亩试验基地表现优异,进入规模化推广阶段 [1] - 利用县域立体气候构建"低山早熟、中山中熟、高山晚熟"梯度种植模式,实现错峰上市 [1] - 政府免费发放优质种苗,降低果农生产成本 [1] 质量监管与认证 - 建立无病毒苗木繁育体系和检验检疫制度,规范苗木市场 [2] - 推广丰产栽培技术,包括整形修剪、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2] - 套袋避雨技术使果蝇危害率下降80%,裂果率控制在5%以内 [2] - 搭建质量追溯平台,完成40余批次专项抽检和200余个样品检测 [2] - 甜樱桃获得绿色食品认证,以高品质赢得市场信赖 [2] 技术培训与服务网络 - 构建"专家+农技员+示范户"三级服务网络,开展分层次培训 [2] - 举办6期专题培训,覆盖300余人次 [2] - 在疏花、疏果等关键节点提供1600余人次技术指导 [2] 农旅融合与销售渠道 - 依托米亚罗红叶、毕棚沟等旅游资源,打造6个农旅融合示范村和特色民宿集群 [3] - 连续举办甜樱桃采摘节,推出8条"采摘+康养"精品线路 [3] - 通过中国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等拓展销售渠道 [3] - 培育电商企业,发展专业经纪人队伍,高频次开展直播带货 [3] - 构建"文旅引流、电商增效、线下流通"的立体销售体系 [3]
基地已发货!大湾区采购商基地行助力百色芒果(田阳)加速“入湾”
南方农村报· 2025-07-17 06:33
大湾区采购商基地行活动 - 2025年百色市田阳区举办"芒乡有礼·粤桂同行"大湾区采购商基地行暨产销对接交流活动 [6][7][11] - 活动促成广州熹悦农业与当地达成芒果采购合作 [11][17] - 7月18日将在珠海举办"壮山农鲜"农特产品融湾巡礼专场展销会 [27][28][29] 百色芒果(田阳)产品特点 - 桂七芒果具有独特花香和细腻果肉 甜度适中 [7][8] - 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13] - 通过"圳品认证"和供深基地建设 在湾区商超售价提升30% [24] 市场拓展与产业链升级 - 2024年广东采购帮扶农产品总额达236.32亿元 其中田阳农产品销往东部地区2.45亿元 [25][26] - 建成4家精深加工企业 芒果干/果浆等产品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 [22][23] - 打造20万亩农旅融合示范区 年接待游客超万人次 [23] 产品创新与营销策略 - 开发芒果浆/冻干芒等深加工产品 推出"田阳芒趣盲盒" [19][20] - 融合壮乡文创元素 在电商平台引发关注 [20][21] - 根据大湾区消费者反馈优化礼盒包装设计 [15]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沿着东江走出深山,老区农业如何撬开湾区市场?
新华社· 2025-07-13 11:54
农业产业化升级 - 赣州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接,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目前拥有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90家和"圳品"品牌农产品31家 [1] - 沈佳食品科技在寻乌建立集中加工基地,利用当地低廉地价(8元/平方米场租)和标准厂房,方便向大湾区转运 [1] - 沈佳食品在寻乌建有4万立方米冷库,储存600吨农产品,通过高压、液氮技术加工为冻干、饮料或预制菜,售价提升180%,年产值超2亿元 [1] 科技创新赋能 - 巧耕人家农业发展在非遗生物发酵技术基础上研发,获得"圳品"认证,营收翻三倍 [2] - 羊角园果蔬研发生物酶解技术,带动5000户农民种植辣椒,产值提升150% [2] - 赣南脐橙等产品深入大湾区市场,深圳龙岗区工会去年采购1100万元农特产品 [2] 政策支持与产业链整合 - 赣南各地出台政策扶持农业品牌创建,对获得富硒、绿色有机等认证及"圳品""赣鄱正品"品牌的企业给予奖励 [2] - 鼓励企业与大湾区市场对接,实现"农产品采摘即进厂、出厂即入湾区" [2] - 建立"农旅融合"加工体验园、深圳研发中心和销售中心,形成"湾区研发、老区制造、全国供应"产业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