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稻米种植
icon
搜索文档
新华全媒+丨“新农人”扎根黑土 助推稻米产业升级
新华网· 2025-09-21 11:05
稻田中捕捉上来的小龙虾。(受访者供图) "我们4月从江苏、湖北引进虾苗后,养殖45至60天,待虾苗长到3至5厘米,按照1亩地3000尾的规格向稻田中投放小龙虾,8月开始收获,9月 上旬便收获完成。"冯亮说,这种"一地两用、一水双收"的模式保障了水稻稳产,且小龙虾与南方小龙虾错峰上市,还能卖上好价钱。 "一亩地可产出小龙虾七八十斤,一斤能卖到六七十元。"冯亮说,这些小龙虾除了销往哈尔滨市哈达果蔬批发市场,还供应给海鲜店、餐 馆,部分远销南方市场。 "我是在2023年县里举办的寒地小龙虾美食节上与养殖小龙虾'结缘'的。在县水产部门帮扶下,我联系上小龙虾养殖专家,系统学习养殖技 术。"冯亮说,他已陆续投入五六百万元建设小龙虾苗种繁育基地,苗种培育能力达1035万尾。 新华社哈尔滨9月21日电 题:"新农人"扎根黑土助推稻米产业升级 新华社记者孙晓宇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泓谷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区,200余亩水稻长势喜人。"今年是个丰收年,十月一日前后水稻就能开始收获,我们在稻 田养殖小龙虾,实现了虾稻双收。""95后""新农人"冯亮站在田埂上,指尖轻拂饱满的稻穗,难掩喜悦。 "小龙虾不仅能帮助松土,粪便还能肥田,稻米 ...
鱼满舱、稻谷黄 “梯田+”撬动农旅融合产业链 村民乐享发展红利
央视网· 2025-09-19 07:10
央视网消息:金秋时节,位于秦巴山区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陕西汉阴凤堰梯田的万亩水稻陆续成熟。当地通过发展农旅融合助力乡村 振兴。 记者现在正在湖州吴兴太湖旁的一个大闸蟹养殖基地。养殖户正纷纷下塘捕蟹,感受收获的喜悦,这也意味着今年这里的大闸蟹捕捞季正 式开启。 捕捞现场,养殖户们正有序将大闸蟹从笼中捕捞上岸、分拣捆绑、打包装箱。养殖基地负责人介绍,目前塘内90%的母蟹都已经生长成 型,整体规格要比去年大了一些。大闸蟹养殖户表示,基本上母蟹平打在二两半到三两之间,这个蟹的规格非常大,亩产在180斤到250斤之 间。 专业人士介绍,除了温度,水质和水下环境对于螃蟹生长也有比较大的影响。一方面,当地通过在塘中引入太湖水保证优质水源供应,另 一方面还在水中种植水草净化水体。 记者了解到,当地大闸蟹已经全部实现快递投送,本次捕捞季从九月中旬开始,一直持续到明年一月份左右。 秋高气爽,位于陕西汉阴的凤堰梯田迎来丰收季。层层叠叠的梯田上,稻穗低垂、金黄遍野。农户们穿梭其间收割水稻。今年,凤堰梯田 水稻种植面积1.2万亩,亩产量超过450公斤。 汉阴凤堰梯田是秦巴山区考古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梯田,2024年9月成 ...
品鲜、玩趣、赢好礼!这个周日,清远丝苗米香飘广州华南新城
南方农村报· 2025-08-29 11:00
活动概述 - 清远丝苗米区域公用品牌社区推介活动将于8月31日10:00-18:00在广州华南新城中央公园举行 [9][33] - 活动包括免费品鲜米、趣味游戏互动和专属礼品领取 [10][34] - 活动旨在通过线下体验和线上渠道结合推广清远丝苗米品牌 [10][38] 产品特性 - 清远丝苗米具有米粒细长苗条、色泽洁白晶莹的物理特征 [15][16] - 煮成米饭后呈现蓬松不粘、口感清甜的品质特点 [16][17] - 被形容为"米中碧玉,饭中珍品" [9] 产业发展 - 清远市将丝苗米作为五大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重点打造 [17][18] - 广东省丝苗米跨县集群产业园承担扩大种植规模、提升仓储加工体系等建设任务 [21][22] - 通过大企业带动、科技支撑和品牌建设打造现代化全产业链 [23][24] 品牌推广 - 本次活动是2025年清远丝苗米广州社区推介的首站 [27] - 选择华南新城因其超5万常住人口的多元消费群体和旺盛的优质食材需求 [29][30] - 通过社区活动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流程品牌传播 [53] 活动亮点 - 设置免费品尝区现场煮饭体验不同品种风味 [35][37] - 开展套米游戏和有奖问答互动赢取品鉴装 [40][44] - 通过分享采购指南和加入社区团购群获取额外礼品 [48][50] 渠道建设 - 现场提供线上采购指南扫码下单最快次日送达 [38][39] - 建立社区团购群定期分享种植故事和烹饪技巧 [51][52] - 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扩大品牌营销范围 [23][38]
吉林省和龙市光东村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 一粒米串起产业链
人民日报· 2025-08-10 21:57
农业科技与新品种研发 - 延边大学农学院在光东村设立3公顷试验田,培育出适合冷凉区域种植的水稻新品种延大802 [1] - 吉林农业大学团队应用激光辐照水稻育秧技术,显著提升植株抗性 [1] - 当地采用无人机、物联网等新技术实现科技种粮,品牌"吗西达"稻米品质显著提升 [2] 农文旅融合发展 - 光东村开发稻田螃蟹乐园、观景亭、小火车等文旅项目,高峰期单日接待游客500-1000人 [2] - 形成"稻田观光+民俗体验+研学教育"全域旅游格局,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 [2] - 2024年农民年人均收入达2.4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较10年前增长10.2倍 [2] 产学研协同机制 - 延边大学科技小院师生常年驻点开展科研,将试验田作为流动课堂 [1] - 高校专家直接指导农户应用激光辅助育苗等新技术,实现技术下沉 [1] - 村支书证实科技赋能使稻穗产量显著提升,9月稻穗沉度可压弯秆子 [1]
日本高温破历史纪录 日本高温面临新米危机
快讯· 2025-08-03 07:40
日本高温破历史纪录 - 今年7月日本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2.89摄氏度,为1898年有可比数据以来最高 [1] - 连续三年打破历史纪录 [1] 降水量异常 - 日本多地今年7月降水量不及常年均值的一半 [1] - 东北地区和北陆地区7月降水量创历史新低,分别只有往年的13%和8% [1] 农业影响 - 高温少雨地区中有不少是日本稻米产地,水稻长势受到影响 [1] - 日本农林水产省7月30日首次组建"缺水高温对策本部",呼吁节水并商讨应对措施 [1]
电商直播增强黑龙江“同江大米”品牌影响力
行业趋势 - 电商+直播模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 通过直播带货连接产地与消费者 显著提升农产品销量 [1][2] - 直播带货效果显著 同江大米日均销量达200-300单 较之前增长数倍 [1] 公司运营 - 同江市金硕果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通过直播带货推广同江大米 总经理马长金亲自担任主播 [1] - 公司拥有位于三江平原的水稻种植基地 利用黑龙江江水灌溉 水温高且富含营养物质 [1] 产品优势 - 同江大米具备独特生长环境 地处黑龙江与松花江交汇处 土壤条件优越 [1] - 采用有机肥种植 杜绝农药化肥超标 2016年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1] - 大米颗粒饱满 质地坚硬 色泽清白透亮 品质受到市场认可 [1] 市场推广 - 同江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推动电商+直播模式 提升同江大米知名度与市场占有率 [2] - 当地已建立大米加工合作社 完善产业链 [2]
日本米价翻倍,农民却不想种了
虎嗅· 2025-07-07 12:57
大米价格飙升现象 - 日本大米价格自2023年夏季持续上涨,1.4公斤糯米价格从800日元涨至1400日元(涨幅75%)[3] - 2024年11月稻米价格同比上涨60%,5公斤越光米含税价达5072日元(同比翻倍)[6][9] - 政府释放储备米并进口美国大米后,5公斤米价仍维持在3920-5000日元区间[8][18] 供需矛盾根源 - 2023年高温导致食用米减产至661万吨,2024年小幅回升至683万吨(较60年代1300万吨峰值腰斩)[4][17] - 入境游客激增推高消费需求,超市采购量达往年1.5倍[4][5] - 实际大米自给率保持100%,人均年消费量从1962年118.3公斤降至2020年50.8公斤[13][15] 农业政策影响 - "减反政策"长期限制水稻种植面积,2024年仍通过补贴引导转种小麦/大豆[16] - 政策导致水稻田面积从235.2万公顷持续缩减,年均流失超1万公顷[40][39] - 稻米生产成本15000日元/60公斤,收购价仅12000日元需政府补贴3000日元[17] 产业链结构问题 - 农协垄断95%大米流通渠道,收取15-20%销售手续费并严控品相标准[21][26] - 精品农户尝试直销模式,新潟县农家米售价达1600日元/公斤(超市价2倍)[31][32] - 70%农户年龄超65岁,70%经营主体无继任者,全职稻农年均收入仅250-300万日元[34][35][37] 行业长期挑战 - 农村人口外流导致7000个聚落消失,山地梯田率先弃耕加剧减产[41][42] - 2023年稻农平均时薪63日元,大规模农场全职者时薪仅达最低工资标准[38] - 耕地面积年减0.6%,水稻田占比持续下降[40]
我在广州东部中心当东“稻”主 ——增城东“稻”主培育计划启动
南方农村报· 2025-07-05 05:00
增城东"稻"主培育计划启动 - 增城区农业农村局指导下,增城丝苗米产业联盟正式发布东"稻"主培育计划,以"1616"体系为核心推动特色农业发展 [3][4] - 计划深度呼应增城区1616平方公里辖区面积,构建完整丝苗米产业培育链条 [8] - 该计划是服务全运会、推动乡村振兴、擦亮地理标志品牌的重要实践 [28] "1616"体系具体内容 - 1个冠军品种:选用"增科新选丝苗1号"水稻品种,该品种曾获全国优质稻食味品质鉴评金奖等荣誉 [9] - 6个种植主体:联合荔穗生态农业、石乡农机、能记家庭农场等6大主体覆盖全区优质稻田 [10][11][12] - 1个下单程序:推出"稻田时光"小程序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支持线上认养专属稻田 [13][14][15] - 6个统一标准:坚持统一采购农资农机、统一种子育秧插秧等全链管控标准 [16] 产业创新模式 - 创新推出"线上认养+线下品鉴+农文旅体验"一体化服务,认养用户可参与农事体验活动 [18][19][20] - 认养模式推动丝苗米产业三产融合发展,带动农户持续增收 [23][24] - 计划将打造全运特色农产品IP,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 [26][27] 产业影响 - 激发增城丝苗米产业发展活力,提升地理标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30] - 为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31][32] - 计划将成为增城城市生态名片,为全运会增添独特农业文化风采 [5][26]
日本大米为什么越来越贵? | 声动早咖啡
声动活泼· 2025-06-24 05:01
日本大米危机核心观点 - 日本大米价格飙升至一年前两倍,政府投放30万吨储备粮未能抑制价格[1] - 危机根源在于长期"减反政策"导致产量弹性不足,过去60年产量减少37%[2][4] - 日本农协控制50%大米流通渠道,3月拍卖的储备米仅20%进入消费市场[7] - 政府政策受农村选民政治影响,农村选民投票价值是城市2-3倍[6] - 农业结构性问题包括耕地破碎化、农民老龄化(平均69岁)、劳动力减少50%[8] 供需失衡原因 - 2023年罕见高温导致秋季收成减少且质量较差[2] - 疫情后国际游客激增推高大米需求[2] - 日本大米年消费量约1000万吨,但仅允许进口10万吨免关税大米(占比1%)[1] - 超额进口需缴纳700%关税,导致60年来基本依赖国产[1] 政策演变与影响 - 1942年食品管理法:政府高价收购低价销售,导致财政负担[4] - 1970年代减反政策:限制60%水田种稻,其余改种或休耕[4] - 2018年取消面积限制但保留转种补贴,实质延续减产逻辑[6] - 政府每年发布需求预测引导产量,但连续两年出现误判[6] 产业结构问题 - 日本农协控制产业链:收购50%大米、提供金融服务、维持高关税[7] - 供应链冗长导致囤积行为,批发环节形成价格瓶颈[7] - 3月储备米拍卖90%由农协中标,但两个月仅释放20%[7] - 零售商难以直接对接农协,大型批发商控制流通[7] 潜在解决方案 - 考虑放松进口限制并增加直接国际采购[9] - 尝试绕过农协体系,直接与大型零售商签约[9] - 调整补贴制度但需平衡农民生计稳定性[9] 行业数据对比 - 1961-2023年全球主要产米国产量增长300%达2亿吨,日本反降37%[2] - 过去二十年日本水稻种植面积减少20%[2] - 日本农业人口比20年前减少一半,年轻劳动力严重不足[8]
日本大米短缺问题加剧 部分学校午餐减少供应米饭
中国新闻网· 2025-06-11 09:43
日本大米短缺问题 - 5公斤装大米均价达4223日元(约合人民币209.07元),较去年同期近乎翻倍 [1] - 部分学校已减少午餐供应米饭的天数,餐馆也上调米饭类餐品价格 [1] - 米价飙升加大民众生活成本压力并引发普遍不满 [1] 短缺原因分析 - 2023年酷暑天气导致日本年度稻米收成受损,产量创十余年来新低 [3] - 疫情后入境游客激增带来餐饮需求回升,使紧张的大米供应雪上加霜 [3] - 2024年8月日本政府发布地震预警引发民众提前囤积大米,米价应声而涨 [3] 政策因素影响 - 日本长期奉行保护本国稻米产业的国策,使大米短缺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解决 [3] - 上世纪七十年代日本大米长期过剩导致政府耗费数万亿日元收购并囤积余粮 [3] - 1978年日本政府出台政策抑制农户过量生产稻米,2018年废止后仍通过补贴调控供应 [3] - 多数农户按指标生产稻米,致使供需缺口极为紧张,产业缺乏应对突发变化的弹性空间 [3] 经济影响 - 受米价飞涨等因素推动,日本4月核心通胀指标加速升至3.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