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icon
搜索文档
本报社论:用生动故事讲透深刻理论
中国环境报· 2025-08-27 00:43
节目概况 - 大型专题节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列讲读》于8月16日至8月25日每日21时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 共10集 [1][3] - 节目通过宣讲解读凝聚共识 展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思路和方法创新 [1][2] 内容架构 - 设置"民之所盼""思想指引""山水为证"等板块 实现理论宣传与受众喜好的融合 [3] - 特邀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 自然资源部部长关志鸥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刘国洪等领导干部及专家学者作为讲读嘉宾 [2] 核心主题 - 10集主题涵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等关键论述 [3] - 第一集通过"协调 转化 发展"三个关键词系统梳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历史背景与科学内涵 [4] - 第三集深入阐释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和宏伟蓝图 强调其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4] 实践案例 - 通过南通腾退修复长江岸线 广州市保护修复海珠湿地等案例展现生态修复成果 [4] - 引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及全国多地"美丽经济"迅速崛起等实例 [4] 战略意义 - "十五五"时期被定义为美丽中国建设承上启下 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关键时期 [5] - 强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指引作用 [1][5]
学好用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人民日报· 2025-08-26 22:09
生态文明建设核心理念 - 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是根本保证 强调发挥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2] -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核心理念 阐明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3] - 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宗旨要求 强调环境就是民生 需集中攻克突出生态环境问题[3] 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路径 - 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 强调走生态优先 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4] - 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需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完善制度体系 强化制度执行[4] - 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参与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5] 美丽中国建设实施举措 - 建立健全美丽中国建设实施体系和推进落实机制 以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为着力点打造示范样板[7] - 持续深入打好蓝天 碧水 净土保卫战 以PM2.5控制为主线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7] - 加快重点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构建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 培育壮大绿色生产力[8] 制度保障与全球合作 - 完善生态环境法典编纂 开展美丽中国建设成效考核 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8] - 坚定履行气候行动承诺 引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 推动"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落实[8] - 深入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深化南南合作 构建公平合理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8]
“两山”理念20年,山东交出怎样的成绩单
中国新闻网· 2025-08-26 03:05
□ 范玉波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下简称"两山"理念)提出20年。历经20年实践检验,这一理念不 断深入人心,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原创性、标识性概念,指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 巨大成就。 山东作为东部沿海大省,在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中地位举足轻重,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 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始终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持续深化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实践,为全 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山东力量。 在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上深入实践,筑牢黄淮海流域生态屏障。健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 系,为东部沿海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了实践样本。立足半岛丘陵、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等独特生 态地貌,构建起"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三级保护架构,形成覆盖森林、海洋、湿地等多元 生态系统的保护网络。推动黄河口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和长岛海洋型国家公园建设,在优化治理架构、 创新管理体制,在陆海统筹、系统治理、科技赋能、法治协同、共建共享等领域为全国自然保护地体系 完善贡献山东智慧。 "两山"理念的丰富内涵 "两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 ...
市委常委会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全力抓好风险隐患排查整治 扎实推进大运河建设和保护 马明龙主持并讲话
镇江日报· 2025-08-22 23:45
防灾减灾工作 -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扛牢防灾救灾减灾政治责任 全力抓好风险隐患排查整治 密切监测雨情水情汛情 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 提高防洪基础能力 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 生态文明与文旅产业发展 - 学深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大运河系列重要论述 将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与长江大保护 新一轮太湖治理一体贯通 [1] - 以敬畏之心绣花功夫守护历史文化遗产 延续镇江文脉 串珠成链推动文旅产业加快发展 [1] - 融入水运江苏 推动内河航运发展 发挥大运河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 [1] 统战工作机制建设 - 研究市委统战工作责任清单和领导班子成员统战工作职责清单 紧紧扭住统战工作责任制牛鼻子 [1] - 全面把握清单要求 巩固发展党委统一领导 统战部门牵头协调 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 [1] - 增强统战工作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推动统战工作提质增效 [1] 文化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 对市属文化企业进行绩效评价属先行先试创新性工作 政治效益社会效益放首位 实现三大效益统一 [2] - 以系统科学目标定位 合理有效评价方式 切实可行评价方案 推动企业守正创新做好主责主业 [2] -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2]
上海市委常委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研究了这些重要事项
第一财经· 2025-08-22 12:43
对口援藏工作 - 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将对口援藏工作持续向纵深推进 [1] - 强化精准帮扶 加大向基层和民生的倾斜力度 深化教育医疗等组团式帮扶机制 [1] - 以促进就业为导向 帮助培育特色产业 培养专技人才 打响高原品牌 激发内生动力 [1] 十五五规划编制 - 充分吸收社会期盼 群众智慧 专家意见 基层经验到十五五规划编制中 [2] - 从落实国家战略 维护国家利益 保障国家安全高度集思广益编制上海十五五规划 [2] - 坚持问需问计于民 将人民群众金点子转化为规划编制金钥匙 [2] 防汛救灾工作 - 树立底线思维极限思维 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落实防汛防台工作 [2] - 加强风险预报预警 隐患排查整治 物资装备保障 完善工作预案和应急演练 [2] - 优化市区一体化调度机制 全面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2]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 持续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3] - 强化系统思维 坚持规划引领 深化科技赋能 加强精准施策提升治理效能 [3] - 推动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绿色低碳发展 [3]
全市生活垃圾综合治理提质增效工作推进会召开
杭州日报· 2025-08-20 03:13
垃圾分类政策推进 -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非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的重要论述,将垃圾分类作为"关键小事"持续推进 [1] - 会议指出垃圾分类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推动的工作,需作为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行动,以实效拥护"两个确立"和"两个维护" [2] 综合治理重点措施 - 优化投放环境并加强宣传引导以提高市民参与率,同时在全程降碳方面促进源头减量、提升收运效能和提高回收质量 [2] - 利用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优势实现分类管理智能化、科学化,并强化法治保障以完善标准规范和工作常态化机制 [2] 政府与工作机制 - 各级党委和政府需将垃圾分类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完善常态化工作机制并精准施策 [2] - 会议以视频形式覆盖各区县,相关部门汇报工作情况并进行交流,会前刘非调研了小区投放、回收利用及清运转运工作 [3]
青海强化政治监督守护生态屏障,木里矿区复绿显成效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徐菱骏 自青海报道 青海省海西州纪检监察机关强化政治监督,压紧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推动筑牢祁连山南麓生态安全 屏障,护航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图为8月16日,该州纪检监察干部协同生态管护员,查看天峻县木里矿 区聚乎更5号井植被复绿情况。王弋龙 摄 "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 极生态。" 转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深度关注·"做实政治监督 推动绿色发展"之三 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 "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重中之重是把三江源这个'中华水塔'守护好,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水源涵养能力。"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生态环境保护念兹在兹,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在"两山"理念 提出二十周年之际,记者走进青海,探寻当地纪检监察机关如何以有力监督,推动"两山"理念引领高原 蝶变。 木里重生—— 绿染矿坑复葱茏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的重要指示批示中,木里多次出现。 祁连山南麓、地跨海北藏族自治州与海西蒙古族藏族 ...
绿色发展奇迹铺就高质量发展鲜明底色
中国新闻网· 2025-08-18 19:52
绿色发展成果 - 北京城市副中心11.2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林木覆盖率达80%,成为生态转型典范[1] - 中国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全面推进[4] - 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全球最大且发展速度全球最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速[5]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效显著[6] - 中国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7] 政策与战略部署 - 中国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7] - 中共中央国务院首次从国家战略层面系统规划全面绿色转型,印发专项意见[7] - 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7] 转型路径与挑战 - 能源结构偏煤、环境约束偏紧的国情尚未改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面临资金与机制瓶颈[8] - 全球范围内环境和气候议题政治化趋势增强,绿色贸易壁垒增多[8] - 需破解工业文明对能源资源的过度依赖,将自然资源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考虑[8] - 需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价值,实现生态产业化[8] 未来发展方向 - 完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为绿色低碳发展划定底线[9] - 提升绿色低碳发展的科技人才支撑和制度保障,强化源头预防系统治理[9] - 中国绿色转型经验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智慧,促进可持续发展[9]
“两山”理念20年 生态文明领域20项重大科技成果发布
中国经济网· 2025-08-18 05:34
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18日讯(记者杨秀峰)8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2025年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期 间,举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重要成果发布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会上,生态 环境学术界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发布20年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20项科技成果。 王金南表示,这20项重大科技成果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广大科技工作者践行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特别是"两山"理念,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奋力建设科技 强国的一座座丰碑。 20项重大科技成果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生态学会、中国林学会、中国海洋学会、中国水利学 会、中国气象学会、中国农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土壤学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 等11个国家学会组成的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组织领军专家初选、百位院士终选,从2005— 2023年400多个国家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项目中遴选而出。 20项重大科技成果分别是: 4.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解决了160多个被列为生态修复工程"禁区"的世界级技术难题, 引领我国地质灾害防范与生态修复科技迈入世界领先水平。 5. 海上风 ...
高质量发展故事汇|向绿而兴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人民日报· 2025-08-18 05:18
中国式现代化与生态文明建设 - 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协同推进降碳 减污 扩绿 增长是核心战略 [2]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新提出高质量发展需通过绿色化 低碳化实现 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构成严密逻辑体系 [3][4] - 美丽中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2024年PM2 5浓度较2015年下降36 3% 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首次突破90% [5] 产业结构与能源转型 - 能源消费年均增速3 3%支撑经济6 1%增长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计降幅超35% [6] - 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28 6% 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占全球超50% 水电风电太阳能装机全球第一 [6]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全球占比超70% 连续10年居首 钢铁行业建成全球最大清洁生产体系 [6][11] 生态保护与价值转化 - 全国陆域生态保护红线覆盖超30%国土 森林覆盖率超25% 蓄积量突破200亿立方米 [8] - 建立572个生态文明示范区 240个"两山"实践基地 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守绿换金"等转化模式 [8] - 藏羚羊数量从不足2万只恢复至7万只 国家公园体系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16][17] 企业绿色转型案例 - 首钢迁钢实现全流程超低排放 3117个无组织排放点智能监控 成为车企优质供应商 [11][12] - 长三角联动治理太浦河 拆除污染企业后村集体收益增长200%-300% [13] - 鄂尔多斯建设光伏治沙基地 预计2030年新能源装机超1亿千瓦 形成"板上发电 板下修复"模式 [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