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发展

搜索文档
“智造之城”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苏州日报· 2025-07-04 00:35
苏州工业经济表现 - 1至5月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9万亿元 同比增长4.7%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8.1% [1] - 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7.1% 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6.2% 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 [1]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7.75万元 城乡收入差距缩小至1.77﹕1 [3] 产业集群发展 - 形成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先进材料3个万亿级产业和11个千亿级产业 [3] - 获批6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3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1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3] - 实施"核心产业+"战略 推动电子信息+数字经济 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融合发展 [3] 智能制造升级 - 累计实施"智改数转网联"项目超3万个 创建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7个 "灯塔工厂"7家 [4] - 建成"东数西算"长三角算力调度中心 构建覆盖通算 智算 超算 量算的完整算力体系 [4] - 目标到2026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5万亿元 [2] 人工智能产业 - 2024年人工智能产业实现营收2362亿元 增长超20% [5] - 聚集人工智能核心企业667家 其中上市企业32家 全球独角兽7家 专精特新"小巨人"81家 [5] - 出台高水平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若干措施 支持产业技术创新和应用场景拓展 [6] 新兴产业发展 - 罗氏诊断在华最大单笔投资项目在苏州奠基 建成后年产值可达百亿元 [7] - 协鑫光电GW级钙钛矿产业基地投产 为全球首个GW级叠层组件生产基地 [7] - 低空产业集聚整机制造企业超30家 配套企业超350家 45个项目集中签约落地总投资超50亿元 [7] 绿色低碳转型 - 一季度转型低效工业用地5461亩 新开工"工业上楼"项目56个 全年目标转型10000亩 [8] - 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93家 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9个 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6家 [8] - 建设零碳工厂4家 近零碳工厂36家 通力电梯光伏发电年发电量超300万度 [8] 产业生态建设 - ESG产业创新中心签约近70家企业 首批24家企业正式入驻 [9] - 深入洽谈ESG产业项目300余个 围绕七大行业引入全产业链资源 [9] - 苏州持续打造市场化 法治化 国际化营商环境 2025年全球招商大会签约417个项目总投资超3400亿元 [6]
深圳都市圈出台生态环保规划,明确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
第一财经· 2025-07-03 08:29
深圳都市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核心内容 - 深圳、东莞、惠州三市联合印发首个都市圈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深圳都市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25—2030年)》[1] - 规划提出三大战略定位:珠江流域环境协同治理典范、美丽都市圈建设示范样板、全球城市群绿色发展标杆[1] - 目标构建生态环境共保共治体系,解决跨区域、跨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实现"1+1+1>3"生态共赢[1] 规划实施机制 - 首次建立跨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管理体制,包括统一编制、联合报批、共同实施[2] - 健全常态化协商、政策协同、跨界共治、红利共享等体制机制[2] - 规划分领域设置18项指标,分2025年和2030年两个阶段目标值,分层级设置都市圈整体和三市目标值[2] 重点任务部署 - 规划部署七大重要领域30项重点任务,配套42个重点项目[3] - 独立设置绿色低碳发展专章,强化珠三角大气污染防治和东江流域水环境治理[3] - 实施"四湾一口"陆海统筹综合治理,筑牢"一江三脉"绿美生态格局[3] 规划背景与意义 - 深圳都市圈由深圳、东莞、惠州全域和深汕特别合作区组成,面积约16273平方公里[4] - 2024年制定《深圳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方案》,都市圈建设全面提速[4] - 规划为粤港澳大湾区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提供示范引领作用[4]
海立股份:深化ESG可持续发展实践,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7-03 07:40
ESG理念融入与成效 - 公司连续4年发布ESG报告并持续提升披露水平[1] - 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上市公司ESG先锋100指数",排名从2023年第48名跃升至2024年第4名[1] - 万得ESG评级持续为A,报告获权威"五星级"卓越评价[1] 治理架构与合规管理 - 构建股东大会、董事会等治理架构,明确权责划分[2] - 建立"战略与ESG委员会"及执行层工作小组,覆盖87个ESG议题[3] - 实施财务、法务、内控审计、IT四个一体化管理[2] 绿色产品与技术研发 - 推出1.5HP小型双缸变频压缩机、R290冷媒热泵压缩机等低碳产品[4] - 2024年压缩机能效比提升0.03,实现研发减碳28万吨[4] - 新能源车领域开发800V超低温热泵电动压缩机等产品[4] 绿色制造与能源管理 - 2024年绿电使用达5487万千瓦时(光伏发电1978万千瓦时+外购绿电3509万千瓦时),占总用电量12%[5] - 拥有5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和2家省级"绿色工厂"[5] - 实施铸造型砂循环使用、包装材料环保化等循环经济措施[5] 双碳规划与实施路径 - 制定碳达峰、运营碳中和、全价值链碳中和三阶段目标[6] - 2024年完成下属企业碳盘查,新增1家国家级和1家省级绿色工厂[6] - 试点产品碳足迹评价覆盖南昌海立、海立马瑞利等子公司[6] 员工发展与供应链管理 - 实施"五个100人"人才计划,搭建Y型四序列晋升机制[7] - 累计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5项[8] - 向供应商传递绿色采购理念,打造责任供应链[8] 社会责任与公益投入 - 海立电器连续20余年捐赠希望小学,累计捐赠超千万元[8] - 通过乡村振兴、志愿活动等履行社会责任[8] 未来战略方向 - 将持续深化ESG治理,聚焦双碳议题加速转型[9] - 强化绿色低碳产品研发与责任供应链建设[9]
新疆乌苏市市场监管局践行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成品油和车用尿素质量监管
中国食品网· 2025-07-03 04:33
市场监管措施 - 乌苏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强化党建引领,践行"实干争先"理念,严格把控"准入关""质量关""机制关",加强成品油和车用尿素质量管控 [1] - 加强对成品油和车用尿素零售企业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成品油零售许可证以及营业执照等主体资格信息 [1] - 对存在无照经营和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依法查处 [1] 质量监管 - 加强成品油质量日常监管,重点检查进货票据、检测报告等资料,督促企业落实索证索票制度,建立进销管理台账 [2] - 对辖区内32家加油站进行监督检查,覆盖率达100% [2] - 配合自治区产品质量研究院对5家企业5个批次的润滑油、车用尿素、车用天然气进行监督抽检 [2] 标准执行 - 辖区所有加油站全面实施国VIB车用汽油标准,明确标注汽油产品名称、牌号和等级 [2] - 完善大气环境整治联合执法机制,为成品油和车用尿素质量管控提供支撑 [2]
深圳都市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出台
深圳商报· 2025-07-02 17:00
深圳都市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 深圳、东莞、惠州三市联合印发《深圳都市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25—2030年)》,为广东省首个都市圈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也是深圳都市圈"1+N"规划政策体系中的首个专项规划 [1] - 规划首次构建统一编制、联合报批、共同实施的跨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管理体制,健全常态化协商、政策协同、跨界共治、红利共享等体制机制 [1] - 规划提出打造珠江流域环境协同治理典范、美丽都市圈建设示范样板、全球城市群绿色发展标杆三大战略定位 [1] 规划重点任务与部署 - 规划部署七大重要领域30项重点任务,配套42个重点项目 [2] - 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设置共推绿色低碳发展专章,把握"一主两副一极四轴"的深圳都市圈总体发展布局 [2] - 强化共保共治体制机制创新,协同打造珠三角大气污染防治样板,系统提升东江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深入实施"四湾一口"陆海统筹综合治理 [2] - 突出共建共享开放创新理念,推动构建人人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大环保格局,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全方位、多层级开放格局 [2]
心连心集团:做数字化转型“先行者”
中国化工报· 2025-07-02 01:55
数字化转型战略 - 公司采用"1+6+N"数字化架构,包括1个工业互联网平台、6大业务中台和N个智能应用场景,为转型提供体系化支撑 [1] - 数字化转型聚焦创新驱动、技术赋能和生态协同三大方向 [1] - 下一步将重点推进"灯塔工厂"和AI大模型建设,引入多模态学习技术 [5] 生产端智能化 - 智能制造平台融合5G、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实现人机深度互联和智能决策 [2] - 实时数据采集与分析实现生产参数精准监控和优化调整 [2] - 引入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进行设备实时监测,大数据平台实现智能诊断与优化 [3] - 生产管理平台可提前预警设备故障,保障生产稳定性和效率 [3] 营销端数字化 - 构建数字农业平台,实现四级穿透的农业大数据管理 [2] - 水肥一体化系统结合卫星遥感和大数据技术,实现远程种植指导 [2] - 与传统模式相比,当量施肥可增产10%~15%,减肥15%~20%情况下仍可增产3%~5% [2] - 基于工业数据分析提供精准肥料定制服务,水肥机自动化每亩节省人工成本40~50元 [3] 供应链优化 - 采购平台实现供应商资源整合和库存共享,采购周期缩短40%,库存周转率提升30% [4] - 与中控技术共建前置仓,实现物资线上化管理,降低库存和资金占用 [4] - 智慧物流平台整合社会运力资源,物流发运效率提升38.7%,运输成本降低26.2% [4][5] - 下游客户可通过手机实现一键下单、车辆匹配和运输轨迹查询 [4] 研发创新 - 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在实验室阶段模拟产品性能和生产工艺 [3] - 通过大数据分析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指导研发方向 [3] - 数字化手段整合内外部科研资源,加速新产品推出和迭代 [3]
阳煤化工:新老划断轻装上阵,智能化转型蓄势待发
证券时报网· 2025-07-01 13:41
公司治理与违规事件 - 原控股股东华阳集团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于2021年4月16日和6月30日划转约11.26亿元资金至自身账户,构成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虽资金已于当年9月全部归还,但仍属违规行为 [1] - 公司及相关当事人因未按规定披露上述资金占用情况,收到山西证监局《行政处罚告知书》 [1] - 公司表示将加强内部治理、提升规范运作意识、完善内控管理体系,并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以维护股东利益 [1] 战略转型与更名计划 - 公司拟更名为"潞化科技",更名工作按原计划推进,且当前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正常 [1] - 更名标志着公司将加大智能化发展规划,近年来已淘汰部分落后产能并优化业务布局 [2] - 控股股东近期增持股份,彰显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2] 业务发展与未来规划 - 公司主业持续改善,有望在控股股东潞安化工支持下深化转型,发展氢能、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打开第二成长曲线 [2] - 光大证券近期研报对公司给予"增持"评级 [2] - 公司提出"三个聚焦"战略:聚焦新质生产力、绿色低碳发展和主业发展,计划通过推动项目投产、提升产能及向高附加值材料转型等措施注入新动能 [2]
全国节能宣传周|城乡固废协同处置 践行绿色低碳发展 ——走进中国节能肥西公司
中国发展网· 2025-07-01 10:32
生态治理与固废处理 - 肥西公司依托垃圾填埋场建设生态环保产业示范园,打造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示范工程,发挥中国节能"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主体平台"作用 [2] - 园区已建成2000吨/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500吨/日炉渣综合处理利用项目、800吨/日餐厨垃圾处理项目、600吨/日污泥干化项目,总处理规模达3900吨/日 [2] - 截至2025年5月底,累计消纳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超410万吨,实际上网电量13.4亿度,解决了肥西县及合肥西部区域"垃圾围城"难题 [2] 技术创新与资源循环 - 公司通过焚烧发电余热为污泥干化供能、炉渣制砖反哺基建等资源循环利用设计,构建多能互补、成本共担的产业生态链 [2] - 公司承担并完成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提升固废集约化协同处置能力与产学研创新转化水平 [3] - 已申请专利32项和软著作权10项,涵盖垃圾焚烧发电、固废资源化利用等多个领域,形成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 [3] 社会责任与公众教育 - 公司采用先进环保技术、实时公开污染物排放数据等措施消除公众对环保项目的"邻避效应" [3] - 建设以"环境保护及资源利用"为主题的环保科普馆,定期开展垃圾分类宣传、环保知识宣讲等活动 [3] - 获评"2024年全国十佳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安徽省科普示范单位"等多项国家级、省市级荣誉 [3] 战略定位与行业影响 - 公司立足"协同处理、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示范转换"四大功能模块,致力于打造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示范工程 [2] - 2024年成功入选合肥市"无废细胞"名单,获评"无废工厂"称号,为合肥市的"无废城市"树立标杆 [2] - 以央企担当为笔、科技创新为墨,在长三角生态保护画卷上书写"绿色答卷",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4]
清风涤荡处,新局扑面来——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
中国化工报· 2025-07-01 01:08
行业现状与挑战 - 石油和化学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6万亿元,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 [1] - 行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陡增、"卡脖子"技术亟待突破、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等挑战 [1] - 过去高速发展掩盖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开始暴露,成为发展障碍 [1] 作风建设核心要求 - 必须摒弃"重痕迹、轻实效"的虚浮作风,反对盲目蛮干和敷衍塞责,强调沉到一线察实情 [2] - 需弘扬勤俭节约精神,在科研攻关中精打细算,生产管理中厉行节约,项目建设中科学论证 [2] - 坚持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克服"官本位"思想,倾听一线技术人员心声,激发创新活力 [3] - 恪守清正廉洁原则,在项目审批、物资采购等关键环节抵制利益输送,领导干部需带头廉洁自律 [3] 作风建设成效与目标 - 学习教育带来积极变化:干部调研更勤、文件会议更实、科研氛围更浓、基层负担减轻 [4] - 成果体现为提升本质安全、攻克核心技术、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智改数转等方面 [4] - 目标是通过持续发扬"埋头苦干"传统和"严真细实快"作风,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4][5] 行业发展战略方向 - 将清廉之风转化为驱动行业发展的"清洁能源",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2] - 将勤俭节约内化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内生动力,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 [2] - 通过作风建设赋能科技创新,最终转化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4][5]
把能源饭碗端得更稳
中国化工报· 2025-06-30 02:22
资源勘探与开发 - 2021至2023年累计新增探明储量2.64亿吨、控制储量6.66亿吨,生产原油7025.67万吨、天然气22.9亿立方米 [2] - 页岩油资源量达105亿吨,累计产油超百万吨,建成我国首个亿吨级页岩油田 [2] - 东部济阳深层发现新含油气系统(资源量3.85亿吨),西部准噶尔盆地超深层评价油气资源当量超28亿吨 [2] - 建成国内首座水淹气藏型储气库(永21储气库,库容4.96亿立方米),东营原油商储库将增加320万立方米储备能力 [3] 科技创新与成果 - 科技年增油超300万吨,形成十项重大标志性成果和十大创新技术,断陷盆地精细勘探等技术取得突破 [4] - 页岩油领域突破国外成熟度0.9%下限,使90%不可动资源变为可动资源 [4] - 化学驱技术覆盖地质储量1.2亿吨,提高采收率13.7%,应用领域扩展至海上及稠油开发 [4] - CCUS技术实现全产业链装备突破,累计注入二氧化碳超190万吨,区块日产油量翻番 [5][7] 绿色低碳转型 - 年绿电使用能力达12亿千瓦时,油气生产绿电占比超23%,光伏装机规模445兆瓦,清洁供热能力260万吉焦 [2][7] - 建成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示范工程及首条百千米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形成全国最大CCUS全产业链基地 [7] - 碳排放总量和强度较2020年分别下降13%和14%,建成国内首座碳中和油库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