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造假

搜索文档
重罚1.6亿!财务造假实锤,一上市公司面临退市,9人集体领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10:58
上市公司造假事件 - *ST高鸿因长期开展无商业实质的笔记本电脑"空转""走单"业务,存在严重财务造假与欺诈发行,被证监会处以1.6亿元罚款,其中上市公司被罚1.35亿元,9名责任人被罚75万元至750万元不等 [1] - 董事长兼时任总经理付景林被罚最重,罚款750万元并被市场禁入,财务总监丁明锋被罚600万元及5年市场禁入 [1][9][10] - 公司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深交所将启动退市程序,同时主要责任人将被移送公安机关面临刑事处罚 [2][3] 造假手段与第三方参与 - 虚假贸易是主要造假手段,通过第三方南京庆亚实控人江庆配合完成,形成无实际货物流转的闭环交易 [7] - 江庆被认定共同违法,罚款700万元及10年市场禁入,这是近期第二例第三方处罚案例 [5][11] - 公司还通过子公司高鸿数据等开展IT系统和服务器虚假贸易,但规模较小且仅持续两年 [7] 欺诈发行与募资问题 - 公司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文件中引用了2018-2020年虚假数据,成功募资12.50亿元,该行为加重了处罚力度 [8] - 虚假贸易导致财务造假与信披违规,涉及欺诈发行将面临更严厉处罚 [7][8] 监管趋势与处罚力度 - 对配合造假第三方的处罚正在成为监管新趋势,证监会推动《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出台以强化处罚权力 [5][12] - 7月以来已有9家上市公司涉刑,2025年初至今接近20家,显示监管趋严 [10] - 证监会采取三方面措施打击第三方造假:推动立法、案件移送主管部门、进行通报 [12][13] 行业影响 - *ST高鸿是2025年初以来第十家因重大违法进入强制退市程序的公司,此前包括锦州港、卓朗科技等 [10] - 虚假贸易作为企业收入造假的惯用手段,因隐蔽性强且需要第三方配合,监管发现难度较大 [7]
ST云动: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
新浪财经· 2025-08-08 10:55
财务造假行为 - 2021年年度报告虚减营业收入1.804亿元 虚增利润总额767万元[1] - 2022年年度报告虚增营业收入2258万元 虚减利润总额1.018亿元[1] - 通过未实际交付货物但开具发票方式虚构收入[1] - 仅依据发票确认收入导致跨期确认收入[1] 会计核算问题 - 销售和采购返利核算不准确不规范[1] - 供应商索赔补偿核算存在错误[1] - 期间费用会计核算不准确不规范[1] -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及应收账款信用减值不准确[1] - 未按规定计提产品质量保证费用[1] 责任人员认定 - 董事长杨波被认定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1] - 董事代云辉 宋国富 屠建国 王洪亮均被认定为直接责任人员[1] - 公司于2025年8月8日收到云南证监局《行政处罚决定书》[1]
*ST高鸿严重财务造假 拟被证监会处罚1.6亿元
新京报· 2025-08-08 10:54
公司财务造假 - 公司长期开展无商业实质的笔记本电脑等"空转""走单"业务 [1] - 公司大幅虚增收入和利润 [1] - 公司违反证券法律法规 [1] 监管处罚措施 - 证监会拟对相关责任主体罚款1.6亿元 [1] - 对配合造假的第三方罚款700万元 [1] - 公司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1] 后续处理程序 - 深交所将依法启动退市程序 [1] - 证监会将严格按照规定移送可能涉及的犯罪线索至公安机关 [1]
重罚1.6亿!财务造假实锤,一上市公司面临退市,9人集体领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10:53
上市公司造假案 - *ST高鸿因长期开展无商业实质的笔记本电脑虚假贸易业务,被证监会处以1.6亿元罚款,其中上市公司被罚1.35亿元,9名责任人被罚75万元至750万元不等 [1] - 公司董事长付景林被罚750万元并处市场禁入,财务总监丁明锋被罚600万元并处市场禁入5年 [10] - 公司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标准,深交所将启动退市程序 [1] 造假手段与细节 - 公司通过第三方南京庆亚实控人江庆组织的虚假贸易业务进行造假,该业务形成闭环无实际货物流转 [7] - 公司还通过子公司高鸿数据等开展IT系统、服务器等虚假贸易业务,但规模较小 [7] - 公司在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文件中引用虚假财务数据,募资12.5亿元 [8] 第三方追责情况 - 配合造假的第三方南京庆亚实控人江庆被罚700万元并处市场禁入10年 [4] - 这是继越博动力案后第二例第三方追责案件,处罚力度较首例大幅提高 [12] - 监管正在推动《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出台,加强对第三方造假的惩处力度 [12] 监管趋势 - 2025年初以来已有10家公司因重大违法进入强制退市程序 [10] - 仅7月以来就有9家上市公司涉刑,全年接近20家 [11] - 证监会采取三方面措施加大对第三方造假的打击:推动立法、部门协同、案件通报 [14]
证监会严肃查处*ST高鸿严重财务造假案件
北京商报· 2025-08-08 10:52
公司违规行为 - 公司长期开展无商业实质的笔记本电脑等"空转""走单"业务 [1] - 公司大幅虚增收入和利润 违反证券法律法规 [1] 监管处罚措施 - 证监会拟对相关责任主体罚款1.6亿元 [1] - 对配合造假的第三方罚款700万元 [1] - 公司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1] 后续处理程序 - 深交所将依法启动退市程序 [1] - 证监会将可能涉及的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 [1]
证监会严肃查处贵州辖区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ST高鸿严重财务造假案件
证监会发布· 2025-08-08 10:41
公司违规行为 - 公司长期开展无商业实质的笔记本电脑等"空转""走单"业务 [2] - 公司大幅虚增收入和利润 [2] - 公司违反证券法律法规 [2] 行政处罚 - 拟对相关责任主体罚款1.6亿元 [2] - 对配合造假的第三方罚款700万元 [2] 退市风险 - 公司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2] - 深交所将依法启动退市程序 [2] 刑事追责 - 可能涉及的犯罪线索将移送公安机关 [2] - 移送依据《刑法》及《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 [2]
诺泰生物涉财务与发行文件造假
金融时报· 2025-08-08 08:00
财务造假事件 - 公司因2021年向浙江华贝转让药品技术及上市许可权益的交易被认定不具备商业实质 导致2021年年报虚增营业收入3000万元和利润总额2595.16万元 [1][3] - 虚增利润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比例达20.64% 且导致2023年发行的4.34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存在重大虚假内容 [4] - 证监会拟对公司责令改正并处以4740万元罚款 对实际控制人赵德中处以1300万元罚款 合计罚款总额达7620万元 [5] 股票处理措施 - 公司股票于2025年7月21日停牌一天 自7月22日起复牌并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A股简称变更为"ST诺泰" [2][5] - 公司表示目前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序 未来将坚持聚焦主业并就此事件向投资者致歉 [5] 业务背景与业绩表现 - 公司是多肽药物及小分子化药领域的生物医药企业 在中国多肽原料药领域处于龙头地位 特别是在GLP-1类药物产业链中占据重要位置 [6][7] - 公司拥有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等丰富产品管线 2024年1月至7月股价累计涨幅超70% 但10月因立案告知书导致当月股价下跌近30% [7]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亿元至3.3亿元 同比增加7284万元至10284万元 增幅达32.06%至45.27% [7]
从120到45!悍高上市6天跌5天,进场者无一幸免
搜狐财经· 2025-08-07 23:50
噩梦并未结束。第二天,悍高集团股价直接大幅低开,暴跌24%,最终以60元收盘。那些在120元高位追涨的股民,刚尝到一丝甜头,便被一闷棍狠狠 敲醒,脸色煞白。 随后的几天,股价更是雪上加霜。第三天,股价微跌0.59%,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投资者们仍在等待反弹的契机。然而,第四天,股价再次 跳水,大跌11.15%,市值蒸发数亿,恐慌情绪开始蔓延。第五天,跌势延续,股价逼近50元关口,股民群里哀鸿遍野,有人形容这如同掉进了绞肉机。 第六天,跌势依旧没有停止的迹象,股价再挫6.11%,以45.83元收盘,几乎贴着当日最低点。 短短六个交易日,悍高集团的股价从天堂坠入地狱,连续五天下跌,从120元的高位腰斩至45.71元,暴跌幅度高达62%,所有入场的股民都被牢牢套 死。 悍高:新股绞肉机下的血色盛宴 悍高集团的股价崩盘,并非无迹可寻的意外,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收割游戏。短短六个交易日,这只新股便从云端跌落地狱,散户投资者无一幸免,深 陷血本无归的泥潭。 高台跳水:一场炼狱般的财富蒸发 上市首日,悍高集团的股价便如脱缰野马,以47元开盘,较发行价暴涨300%。午后,这股疯狂的势头愈演愈烈,股价一路狂飙至120元, ...
*ST东通实控人又遭立案 公司4月份已因涉嫌财务造假被查
第一财经· 2025-08-07 16:15
公司治理与监管问题 - 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黄永军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2] - 公司此前已因财报存在虚假记载于2024年4月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2][3] - 2024年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 [2][3] - 子公司泰策科技2022年收入确认依据不充分,导致公司被责令改正并调减营收1.17亿元,净利润由盈转亏 [5] 财务与审计问题 - 审计机构无法确认子公司泰策科技2226万元应收账款及6509万元其他应收款的真实性和可收回性 [3][4] - 泰策科技2.27亿元商誉在2024年全额减值,1.34亿元对外投资余额无法获取充分审计证据 [4] - 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包括会计差错识别、舞弊防范和资金管理等方面 [5] - 2022-2024年累计亏损12.88亿元,2024年单年亏损5.76亿元 [6] 募资使用问题 - 2023年完成21.69亿元定增,但两个主要募投项目投入仅127.99万元,进度分别为0.10%和0.69% [8] - 募集资金用途多次变更,包括缩减2.83亿元项目规模用于新项目 [9] - 3.5亿元募集资金被用于补充流动资金,6亿元被用于现金管理 [8][10] - 累计变更用途的募集资金达28,331.89万元,占比13.06% [8] 业务与经营状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中间件软件,提供数据中台、网络安全及5G应用等解决方案 [6] - 2024年一季度营收1.34亿元,同比增长77.41%,但仍亏损0.31亿元 [6] - 募投项目原定2026年6月完成,现延期至2027年12月 [8]
*ST东通实控人又遭立案,公司4月份已因涉嫌财务造假被查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07 16:04
公司治理与监管问题 - 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黄永军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 [1] - 公司2024年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 [1][2] - 公司子公司泰策科技2022年收入确认依据不充分,导致2022年年报信息披露不准确,被北京证监局责令改正 [3] - 公司2024年财报审计机构无法就子公司应收款项真实性、商誉减值合理性、投资资金使用情况获取充分审计证据 [2][3] 财务与审计问题 - 公司2022年至2024年连续三年亏损,累计亏损12.88亿元 [5] - 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34亿元,同比增长77.41%,但仍亏损0.31亿元 [5] - 审计机构发现公司内部控制存在三大缺陷:会计差错识别不及时、舞弊防范存在重大缺陷、资金支出审批管理缺陷 [3] - 公司2022年净利润从调整前的5921.41万元变为调整后的亏损3936.65万元 [3] 募集资金使用问题 - 公司2023年通过定增募集资金净额21.69亿元 [5] - 截至2024年底,两个主要募投项目投入仅127.99万元,进度分别为0.10%和0.69% [7] - 募集资金用途多次变更,累计变更金额2.83亿元,占募集资金总额的13.06% [7] - 3.5亿元募集资金被用于补充流动资金,6亿元被用于现金管理 [7][8] 业务与经营状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中间件软件,提供数据中台、网络信息安全及5G创新应用等解决方案 [5] - 子公司泰策科技2024年初2.27亿元商誉余额在报告期内全额减值 [3] - 公司对杭州清响投资管理合伙企业形成1.34亿元对外投资余额,审计机构无法获取充分审计证据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