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风险

搜索文档
万洲金业降低黄金投资实战起步门槛,从模拟到实盘无缝衔接
搜狐财经· 2025-04-27 07:29
黄金市场趋势 - 2024年现货黄金价格突破3000美元/盎司历史大关,市场关注度显著提升[1][3] - 黄金凭借物理属性稳定性成为"反内卷之王",不受公司业绩或市场传闻影响[1] - 全球央行连续第三年购金量破千吨,波兰、土耳其、印度和中国央行加速囤金[3] - 黄金ETF单月流入94亿美元创两年新高,华尔街分析师预测金价或冲4000美元[3] 黄金价格上涨驱动因素 - 通胀预期上升推动黄金作为抗通胀资产的价值凸显[5] - 地缘政治风险(俄乌冲突、贸易摩擦)加剧市场避险情绪[3][5] - 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与美元信用削弱促使资金转向黄金[3][5] 黄金投资门槛变化 - 传统黄金投资需数百至数万美元起步,流动性差[5] - 万洲金业推出"双低战略":入金门槛降至70美元,点差压缩至20美元/手[5] - 自主研发MT5智能交易系统实现毫秒级执行与无滑点技术[5] 万洲金业创新服务 - 模拟交易大赛提供过万美元虚拟资金,全真环境测试策略[7] - 系统生成详细交易报告帮助新手积累经验[7] - 24小时中英文客服提供实时专业支持[7] 行业竞争格局 - 万洲金业通过低门槛、高科技和强服务打破黄金投资阶级壁垒[8] - 多空双向操作与智能止盈止损功能提升交易安全性[5] - 平台技术优势解决传统黄金交易的滑点痛点[5]
新东方:才出 “分手坑” 又挨 “关税锤”,素培能撑家底吗?
海豚投研· 2025-04-24 09:56
核心观点 - 新东方2025财年第三季度业绩显示核心教育收入增长放缓 留学业务面临地缘政治和经济压力 新业务保持高增长但客单价增幅收窄 公司可能调整产能扩张节奏并依靠股东回报支撑估值 [3][4][5][6][9][12][16][17][18] 财务表现 - 第三季度总营收11.83亿美元 同比下降2% 核心教育收入10.38亿美元 略超指引上限 [5][22] - 经营利润1.25亿美元 利润率10.5% 剔除东方甄选后经营利润率12% 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 [9] - 销售与营销费用1.82亿美元 同比增长13% 占总收入15.4% 一般行政费用3.45亿美元 同比增长19.8% 占总收入29.1% [13] - 递延收入17.5亿美元 主要为预收学费 [10][39] 业务细分表现 - 留学培训业务收入增速骤降至7% 咨询业务增长21% 公司预计26财年海外考培增速5-10% 咨询零增长 [5][6][16][24] - 成人英语业务增长17% 公司预计下季度保持相似增速 [27] - 新业务(非学科培训+学习机)增长35% 报名人次40.8万 客单价增幅从上季度18%降至6% [7][8][28][31] - 学习机订阅用户30.9万 较上季度26万净增明显 [31] 指引与预期 - 第四季度核心教育收入指引10.09-10.37亿美元 对应增速10-13% 显著低于机构25%的预期 [5][22] - 公司预计下季度Non-GAAP经营利润率同比增长 [9][17] - 头部投行对2025财年经营利润预期4.3-4.8亿美元 海豚君下调至4.5亿美元 [18] 地缘政治风险影响 - 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导致留学签证审批量同比下降10% 绝对值低于2023年初 [16][24] - 地缘风险加剧留学需求不确定性 预计压制高单价服务付费意愿 [5][6][16] 产能与资本配置 - 学习中心总数1143个 较上季度净增54个 [13] - 原计划全年产能扩张20-25% 可能放缓留学业务相关投入 [9][35] - 账面现金+短期投资44亿美元 剔除递延收入后可自由支配净现金26.8亿美元 [10][39] 股东回报 - 累计回购1440万ADR 耗资6.96亿美元 本季度回购320万股 均价49美元 [11][40] - 若维持当前回购力度 年化规模5-6亿美元 叠加特别股息1000万美元 股东回报率接近8% [12][40] - 按73亿美元市值计算 剔除净现金后教育业务估值64亿美元 [18][19] 估值分析 - 当前市值对应2025财年P/NOPAT约20倍 假设26财年10%增长 远期估值18倍 [18] - 分部估值显示教育业务中性估值93亿美元 较当前存在25%空间 [18] - 系统性风险仍存 需关注地缘政治升级带来的恐慌性买入机会 [19]
研究所晨会观点精萃-20250421
东海期货· 2025-04-21 03:3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国经济不确定性加大,美元下跌,全球风险偏好升温;中国一季度GDP超预期,政策支持预期增强,对国内市场风险偏好形成支撑 [2] - 不同资产表现各异,股指、国债、有色、能化、贵金属短期可谨慎做多,黑色短期谨慎观望 [2] 各行业总结 宏观金融 - 海外方面,美国总统威胁解雇美联储主席,关税致经济不确定性加大,美元指数下跌;国内方面,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超预期,国常会表示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政策支持预期增强 [2] 股指 - 受酒店旅游、食品加工及农业板块拖累,国内股市小幅下跌;但经济复苏加快、政策支持预期增强、中美关税态度缓和,短期对市场风险偏好形成支撑,建议短期谨慎做多 [3] 贵金属 - 贵金属市场上周连续突破新高,受特朗普信号、美国零售数据、地缘风险及鲍威尔表态等因素影响;美国政府信用受损和地缘博弈不确定性支撑黄金强势,若回调或有长线配置良机,白银或高位震荡但回调压力大 [3][4] 黑色金属 - 钢材:期现货市场继续回调,成交量低,政策加码预期增加;需求尚可,供应维持高位,钢厂利润有回升空间,短期以区间震荡思路对待 [5] - 铁矿石:期现货价格回调,铁水产量有回升空间,供应有增加空间,港口库存回落,短期政策强预期有支撑,若钢材需求低迷中期偏空 [5] - 硅锰/硅铁:现货价格持平,铁合金需求尚可;硅锰供应小幅回升,硅铁供应小幅下降,短期以区间震荡思路对待 [6][7] 能源化工 - 原油:油价短期受现实端抬升,但后期供应过剩,价格突破压力位概率低,长期偏空 [8] - 沥青:跟随油价企稳,南北供需分化,基本面驱动缺乏,主要跟随原油波动 [8] - PX:外盘价格跟随原油反弹,PXN价差低位,供需两弱,保持和PTA同等幅度的偏弱震荡 [8] - PTA:终端订单好转有限,下游开工高位但库存压力增加,保持偏弱震荡 [9] - 乙二醇:港口库存去库有限,供需两弱,价格继续弱震荡 [10][11] - 短纤:涨幅不及原油,内需低,库存累积,跟随原油但涨幅不及上游,短期偏弱震荡 [11] - 甲醇:港口MTO装置停车,需求下滑,库存小幅上涨,05合约震荡,09合约供应预期压力大,等待反弹做空机会 [9] - PP:下游开工下降,上游检修增加,供应端缩量缓解压力,预计价格震荡修复 [11] - LLDPE:下游农膜需求回落,供应宽松,近月受低库存支撑,09合约中长期承压 [11] 有色金属 - 铜:需求旺盛,去库较好,宏观上特朗普态度及国内政策加码预期支撑,短期延续震荡反弹 [12] - 铝:国内基本面好,库存处于历史同期偏低水平,短期有反弹空间,中期看空 [12][13] - 锡:供应端开工率低位,进口窗口未开;需求端锡焊料需求旺盛,库存大幅下降,短期锡价反弹 [13] 农产品 - 美豆:国内库存低、现货升水,期货受出口影响;关税谈判表态使市场担忧消退,新季播种降雨偏多,播种进度延缓或扩大减产交易空间,季节性多头市场支撑强化 [14] - 豆粕:油厂开机恢复慢,基差报价走强;美豆上涨预期兑现,月间价差有望修复,未来南美大豆到港,现货基差收缩趋势未变,短期期货支撑稳定,关注美豆天气升水交易节奏 [14] - 菜粕:进入需求旺季,库存去化;进口渠道扩增,供应风险溢价回落;交割扩容且注册仓单增多,短期豆菜粕价差有望走扩 [14] - 豆菜油:油厂开机阶段性偏低,豆油库存加速去化,基差稳定;菜籽油高价且处淡季,供应稳定,区间回落风险高 [15] - 棕榈油:国内低库存、高基差稳定,受成本驱动减弱;马来西亚库存出现拐点,增产顺利,限制上涨空间,豆棕价差收缩 [16]
长和市值蒸发781亿!倒计时6天,且看李嘉诚终极选择
搜狐财经· 2025-03-28 13:12
文章核心观点 长和系拟向美国贝莱德财团出售全球43个港口资产引发资本市场信任崩塌和各方关注,交易涉及大国博弈,李嘉诚面临不同选择及后果,中方有反制措施且强调国家利益高于资本逐利 [1][2][4][6] 事件背景 - 3月4日长和系深夜公告拟向美国贝莱德财团出售全球43个港口资产(含巴拿马运河关键港口),这些港口承载全球6%的海运贸易量,中国21.4%的货轮必经巴拿马运河 [1] - 截至3月21日,长和、长江基建等四家公司市值合计蒸发超781亿港元,长和11个交易日跌幅达16.49% [1] 各方反应 中方 - 港澳办罕见转发评论痛批李嘉诚“天真”“糊涂”“见利忘义”,称交易可能成美国“遏华战略”关键一环 [2] -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反对经济胁迫,升级《反外国制裁法》实施细则 [2] - 香港特首李家超强调交易需合法合规,暗示可能依据《香港国安法》审查 [2] - 中远海运等央企表态关注全球战略港口,加速布局“一带一路”枢纽,商务部推进《对外投资法》修订,增设关键基础设施海外资产转让审查门槛 [2] 美方 - 特朗普将交易视为“夺回巴拿马运河控制权”政绩,其政府曾威胁对中企征收单次150万美元“停靠费” [3] 潜在影响 对中方 - 若交易完成,美方或施压中资项目构建对华贸易包围网,中方有多种反制选项 [3] 对长和系 - 若坚持交易,长和或面临中方审查制裁,国内业务将遭全面围堵,港口数据可能威胁中国供应链安全 [5] - 若终止交易,李嘉诚公开承认受胁迫,中方介入斡旋,可避免损失并重塑形象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