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

搜索文档
学科融合 AI赋能 福州这场教学年会超有“料”
新华网· 2025-05-13 10:47
教育活动展示 - 2024-2025学年福州市教学开放日暨福州金山小学教育教学年会展示110余项科技小发明、1万多字研究报告及文创科创智创融合成果 [1][4] - 活动由福州市教育局、福州教育研究院联合主办,涵盖学生社团展示、跨学科作品展览、课堂观摩及专家讲座 [1] - 福州金山小学构建"学科融合-校企协同-全域育人"三维模型,重点展示"地铁'童'行 智荐新福州"跨学科项目 [4] 科技与教育融合 - 机器人"笨小宝"、"小树"及机器狗"小宇"实现智能交互,展示教育数字化转型潜力 [4][8] - AI技术融入语文课朗读训练、思维发展及审美创造,英语课借助AI生成动态视频激发职业想象 [4] - 林莹老师整合数学体积计算、科学密度公式与AI技术培养跨学科思维 [6] 跨学科创新实践 - 学生作品包括嵌入手绘地铁线路图的美景视频、扫码可观的福文化内容及电力驱动双向列车沙盘模型 [4][5] - 网龙网络控股有限公司提供VR骑马机,学生可虚拟漫游武夷山 [9] - 西洋管弦乐团演奏《雷鸣电闪波尔卡》,社团展演融合传统神话与街舞元素 [11]
技术+资本双轮驱动,匠岭科技引爆高端量测设备新引擎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13 01:12
融资动态 - 公司连续完成B轮与B+轮战略融资,B轮由石溪资本领投,合肥产投国正与俱成资本联合投资;B+轮由启明创投领投,元禾璞华、混沌投资等联合投资,老股东冯源资本多轮次追加投资 [1] - 新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新产品研发和规模化产能布局 [1] 技术突破与国产化替代 - 公司实现多款高端量检测设备的国产化替代,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尤其在关键薄膜量测(TFT系列)和光学关键尺寸量测(OM系列)领域 [3] - TFT系列采用高精度光学系统和光谱分析算法,解决金属互连层和栅极氧化层量测的国际性难题 [3] - OM系列采用多系统光谱通道和RCWA物理引擎,解决多变量三维结构量测的国产化痛点 [4] - 集成AI赋能技术,通过物理自监督自适应规模神经网络架构提升量测精度和良率管理能力 [4] 产品矩阵与市场应用 - 产品矩阵涵盖半导体前道、先进封装、化合物半导体等领域,包括TFT、OM、HIMA、VISUS等系列设备,完成十余种机型的产业化导入 [6] - 在先进封装领域,HIMA15机型满足直径20μm以上Bump 3D量测需求,HIMA10机型覆盖20μm以下需求,适用于HBM、Chiplet等应用 [8] - 在化合物半导体领域,ANDES系列高解析度检测机台通过龙头客户认证并实现量产级国产化突破 [8] 研发与产能布局 - 累计拥有数十项核心发明专利,2024年与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成立联合工程中心,加强产学研合作 [10] - 二期生产基地已开工建设,预计2025年Q3投入使用 [12] - 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超200%,年研发投入占比超50% [12] 市场表现与订单情况 - 累计交付数百套量检测设备,在手订单充足,多款新产品将陆续投入市场,业绩增长预期明确 [14] 公司背景 - 成立于2018年,致力于提供高端光学量测与检测设备,核心产品覆盖半导体前道、先进封装、化合物半导体等领域 [16] - 产品在多家头部半导体企业量产线中表现卓越,获得国内外客户认可 [16]
齐心集团: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 AI赋能业务稳健成长
中金在线· 2025-05-12 06:49
业绩回顾 - 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3.97亿元和22.12亿元,B2B办公物资集采业务收入达113.52亿元 [2] - 公司已积累8万多家优质客户资源,服务200多家头部大型客户,包括60家以上央企 [2] - 客户覆盖能源电力、金融保险、航天军工、石油化工、通讯、运输物流等行业的龙头企业如国家电网、农业银行、航空工业、中国石化等 [3] - 自有品牌业务通过IP联名(如吾皇猫、神烦鸟)注入文化内涵,未来将优先选择具备流量效应及中国文化元素的IP资源 [3] 核心竞争力 - 数字化运营平台覆盖50+应用场景,主业务生产场景占比超70%,AI技术应用于市场分析、供应链管理等关键节点 [4] - AI技术显著提升客户响应效率,减少人工工时和操作误差,优化SKU命名和分类方式 [4] - 数字化采购行业2023年渗透率达9.8%,增速15.2%,与公司发展战略高度契合 [5] 机构评级与业务展望 - 浙商证券、华泰证券等多家机构给予"买入"或"增持"评级,看好AI降本增效及千亿级企业服务市场渗透红利 [6] - 未来将聚焦B2B办公物资、MRO工业品等场景,深化与大客户合作,提升MRO业务毛利率 [6] - 品牌新文具业务通过IP联名合作有望成为增长亮点 [6] 投资者互动与股东回报 - 2023-2024年累计现金分红10,924.08万元,2024年回购股份960万股,成交金额5,050.05万元 [7] - 公司定位为B2B数字化集采领域主要企业,拥有"COMIX 齐心"知名品牌及IP合作优势 [7]
评奖报名!首届全球医美科技大会暨行业颁奖典礼
思宇MedTech· 2025-05-09 10:43
全球医美科技大会 - 首届全球医美科技大会将于2025年6月12日在北京中关村展示中心举办 主题为促进全球医美科技领域的交流合作和成果转化 [1] - 大会将汇聚临床专家 顶尖科学家 科技创新者 投资机构与政府监管部门 共同探讨医美科技前沿动态 创新技术产业化路径 政策监管趋势以及市场新机遇 [1] - 会议规模为现场500人 参会对象涵盖政府 医院 医美上下游企业 投资机构等综合性高知人士 [1] 大会议程要点 - 议程包括全球医美产业趋势与市场洞察 医美新材料 新设备 新技术 再生医学 生物刺激等技术前沿 [5] - 还将探讨AI赋能 数字医美与个性化治疗 监管政策与市场准入分析 医工交叉与科技成果转化实践 投融资环境与国际合作机会 [5] 全球医美科技创新奖项 - 设立2025全球医美科技创新奖 评选对象为医美科技企业 医美设备/材料研发制造商 参评标准为显著技术创新和临床实用价值 [3] - 设立2025全球医美创新应用奖 评选对象为医美科技企业 医疗机构 参评标准为临床应用中取得显著效果 [4] - 设立2025全球医美创新服务奖 评选对象为医美行业服务企业 医疗机构 参评标准为在科技创新 知识产权 临床试验等方面提供卓越服务 [5][6] - 设立2025全球医美创新转化奖 评选对象为有突出创新实践的个人 参评标准为推动形成产业化前景的创新产品或技术 [7] 评选流程 - 评奖采用专家函评和会评的方式 [7] - 申报阶段为即日起至2025年5月19日 评选阶段为2025年5月20日至25日 获奖通知为2025年5月26日至30日 [10] - 奖杯制作为2025年6月2日至5日 奖项颁发为2025年6月12日现场颁奖 [10] 报名方法 - 企业需通过指定链接填写报名表 个人需发送简历 研究成果概述及相关证明材料至指定邮箱 [9][11] - 参与评奖免费 组委会向获奖企业赠送会议门票 [9]
创新药板块早盘活跃,港股通创新药ETF工银、恒生创新药ETF、港股创新药ETF飘红
格隆汇APP· 2025-05-09 06:52
市场表现 - 早盘舒泰神一度拉升涨超15%,河化股份直线涨停,海创药业、诚达药业、泽璟制药、荣昌生物、热景生物、百济神州等跟涨,但临近午间收盘部分创新药个股涨幅收窄 [1] - 港股通创新药ETF工银、华泰柏瑞基金恒生创新药ETF、广发基金港股创新药ETF、万家基金港股创新药ETF基金分别涨0.72%、0.71%、0.56%、0.54% [1] - 恒生创新药ETF(520500)年涨幅达29.75%,港股创新药ETF(513120)年涨幅24.14%,港股创新药ETF基金(520700)年涨幅24.61% [3] 行业动态 - 2025年一季度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活跃,在全球热门靶点中贡献度居前,政策支持和AI赋能推动板块盈利和估值双升 [5] - 阿斯利康无锡小分子药物新工厂开工,生产心血管创新药,预计2028年第四季度投产,深化在华供应链布局 [5] - 2024年度科创板创新药行业18家公司集中举行业绩说明会,包括百奥泰、百利天恒、君实生物等 [6] 公司动态 - 百奥泰表示生物药品生产占销售额比例较低,美国关税影响较小;复旦张江称主要产品未涉及美国出口,不受关税影响;首药控股表示不涉及在美研发及商业化 [6] - 前沿生物骨质疏松治疗药物FB4001预计2025年在美国获批上市;欧林生物正推进与孟加拉、菲律宾等国的出口合作 [6] - 君实生物计划2025年启动JS107、JS105、JS203等产品的关键注册临床;纳微科技计划增加北美和印度应用技术中心建设 [7] ETF及指数跟踪 - 创新药ETF跟踪指数包括CS创新药、港股创新药(CNY)、CS医药创新、恒生沪深港创新药50和SHS创新药等 [7] - SHS创新药指数覆盖A股和港股通标的,成分股50只,前十大权重包括药明康德、恒瑞医药、药明生物 [7] - CS创新药聚焦A股创新药产业链,前十大权重股占比近60%;港股创新药(CNY)生物制品权重超50%,前十大权重股占比超67% [7][8] - 银华基金创新药ETF规模113.28亿元,广发基金港股创新药ETF规模106.04亿元 [9][11] 行业展望 - 2025年国内创新药产业有望迎来拐点,从资本驱动转向盈利驱动,板块或迎业绩与估值双重修复 [13] - 创新产品陆续商业化推动头部企业盈利周期开启,全球突破性临床数据带动海外授权市场活跃 [14] - 支付政策落地推动创新药市场规模扩容,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及创新药支持政策有望深化 [14][15]
北京联通双万兆AI赋能行动发布 2025年双万兆产业将进入商用全面加速阶段
证券日报网· 2025-05-09 05:12
双万兆AI赋能行动发布会 - 北京联通正式发布"双万兆AI赋能行动" 展示双万兆网络 产品 终端 生态 服务等领域的升级成果 旨在通过双万兆网络与AI技术深度融合 加速推动民生服务提升和行业数字化转型 [1] - 北京市通信管理局肯定北京联通作为"排头兵"和"主力军"的引领示范作用 打造全国首个万兆光网村直播基地和全国最大万兆体验空间 [1] - 北京市经信局提出三点期望 持续夯实网络基础 引领产业创新发展 强化关键技术研发创新 [1] 北京联通战略部署 - 公司围绕融合创新战略 推动网络向新 技术向新 服务向新 通过"网联新生 聚合新智 践行新诺"三大举措 全面推动家庭万兆宽带网络规模化发展 [2] - 万兆宽带能力已覆盖京城超50%的小区 数量近5000个 5G-A用户规模突破150万 [2] - 以云网融合为核心构建全方位万兆产品生态 提供超智能AI产品矩阵 超云算数码终端 重构智慧生活工作新场景 [2] 万兆网络技术应用 - F5G-A 5G-A万兆网络实现下行10000Mbps/上行1000Mbps 可应对200+大型智能设备接入 满足家庭多设备稳定运行 演唱会多人上网 户外直播等场景需求 [3] - 2025年双万兆产业将进入商用全面加速阶段 AI赋能双万兆网络 推动AI与业务融合创新 打造个人和家庭云智产品 [3]
国补可叠加跨店满减等大促补贴,快手618玩法升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8 13:55
快手618购物节策略 - 快手电商启动618购物节招商报名 覆盖520及618两个营销节点 平台提供千亿流量和20亿补贴支持商家增长 [1][3] - 四大激励政策包括千亿流量激励 用户补贴 商达分层激励 丰富大促货盘 具体措施涵盖头腰大场扶持 涨粉政策 平台满减券 主播争霸赛等 [3] - 重点扶持四盘好货:全网新品 大促心智品 大促爆款 日常畅销品 国补货盘和爆品计划将加码补贴 [3] 国补政策成效 - 国补政策推动绿色节能产品销量暴增 4月空调GMV同比增230% 冰箱增140% 洗地机增2300% 蒸汽清洁机增6100% [5] - 手机品类受益明显 vivo 小米 真我 荣耀等品牌出现单日百万爆款单品 海信4月国补GMV环比增长超70% [5] - 设立"国货品类日" 提供直播间红包 国货品类券等补贴 助力外贸商家转型 [6] 全域经营战略 - 2024年快手电商多场域买家数同比增近20% 短视频GMV增超50% 购物金额1万元以上买家数增超10% [8] - AI赋能全链路经营 覆盖AIGC内容生产 精准投放 智能客服 经营分析等场景 显著降低商家成本 [1][8] - 推出新商冷启计划和新锐商家长效经营方法论 构建"入驻提效-勤奋经营-商业赋能"三阶模型 [8][9] 货架场增长 - 2024年Q4泛货架场域GMV占比达30% 商品卡交易额同比增68% 动销商家数增26% 主营货架商家数增70% [12] - 三只松鼠案例显示 内容场GMV同比增300% 泛货架GMV同比增470% [12] - 推出商品卡广告产品 支持一键投放 2024年日均投放商品数同比增189% [13] 商家案例 - 鞋靴主播范小洛案例 入驻3个月累计GMV超1000万 日均直播5-7小时 超3成成交来自短视频引流 [9] - 海信组建专业自播团队 构建自营 分销 达人全域增长模型 深化中腰部达人合作拓展新线市场 [5]
金域医学(603882):医保控费政策+应收减值影响短期业绩 看好ICL持续复苏和AI赋能
新浪财经· 2025-05-08 12:33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71.90亿元,同比下降15.81%,归母净利润-3.81亿元,同比下降159.26%,扣非净利润-2.38亿元,同比下降165.28% [1]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4.67亿元,同比下降20.35%,归母净利润-0.28亿元,同比下降49.09%,扣非归母净利润-0.39亿元,同比下降32.11% [1] - 2024年单四季度营业收入15.71亿元,同比下降29.57%,归母净利润-4.75亿元,同比下降805.23%,扣非净利润-3.16亿元,同比下降1,536.44% [1] - 2024年毛利率33.15%,同比下降3.33pp,净利率-5.77%,同比下降13.23pp [2] - 2024年销售费用率12.94%,同比增长1.06pp,管理费用率8.32%,同比下降0.05pp,研发费用率5.57%,同比增长0.10pp,财务费用率-0.04%,同比下降0.03pp [2] 业务表现 - 2024年标本检测量同比提升2.94%,市场占有率保持领先 [3] - 特色产品肿瘤筛查营收增长69.7%,阿尔兹海默症系列收入增长15%,血液肿瘤RNA-seq收入增长170%,生殖健康tNGS样本量突破7万例 [3] - 2024年三级医院收入占比提升至50.88%,同比提升7.75pp,新增精准医学中心34家,累计达到90家 [3] - 区域下沉方面,与区县头部医院合作达成已超过40%,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达到128家 [3] 数字化转型 - 发布域见医言大模型和智能体应用小域医,报告解读调用量超过75万次,上线多个AI辅助诊断模型,实验室效率提升50-90% [4] - 一站式服务平台金域云检KMC覆盖下游客户超过57万家 [4] 行业与政策影响 - 医保控费政策深化,DRG/DIP支付改革全面落地,检验外包价格持续调整,ICL行业整体面临压力 [3] - 预计医改政策全面落地后ICL行业有望加速出清,市场竞争有望趋缓,常规检验业务有望逐渐恢复 [3] 未来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公司收入75.01、82.24、90.18亿元,同比增长4%、10%、10% [4] - 预计2025-2027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51、6.41、6.98亿元,同比增长192%、83%、9% [4]
华大智造(688114):国内份额显著提升 全场景矩阵强化竞争壁垒
新浪财经· 2025-05-08 08:33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0.13亿元(+3.48%),归母净利润-6.01亿元,扣非净利润-6.53亿元,经营性现金流-7.74亿元 [1] - 2024Q4实现营业收入11.43亿元(+61.64%),归母净利润-1.37亿元,扣非净利润-1.55亿元 [1] - 2025Q1实现营业收入4.55亿元(-14.26%),归母净利润-1.33亿元,扣非净利润-1.45亿元,经营性现金流-0.68亿元 [1] - 2025Q1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6.19%/25.05%/29.91%,同比-1.73pct/+1.39pct/-8.24pct,财务费用收益同比增加0.44亿元 [2] 业务进展 - 基因测序仪2024年收入23.48亿元(+2.47%),其中仪器设备收入9.60亿元(+6.92%),试剂耗材收入13.73亿元(+1.43%) [2] - 2024年新增测序仪销售装机量1,270台(+48.59%),国内新增超1,000台(占新增装机份额63.8%) [2] - DNBSEQ-T7/G99相关试剂收入同比增长23.23%/63.53% [2] - 实验室自动化2024年收入2.09亿元(+36.69%,剔除突发公卫基数),新增装机超500台 [2] - 新业务2024年收入4.00亿元(+57.05%,剔除突发公卫基数),单细胞相关收入同比增长171.98% [2] 行业与竞争格局 - 商务部禁止美国illumina向中国出口基因测序仪,行业竞争格局快速重塑 [3] - 公司作为国内唯一全技术路径覆盖的测序设备商,有望承接illumina大部分市场份额 [3] - 国内精准医疗发展推动诊断需求扩容,农业育种、环境监测等新兴场景持续渗透 [3] - 海外市场2024年收入7.41亿元(-12.66%),覆盖74个国家/地区 [3] 技术与产品创新 - 公司为全球唯一同时布局激发光、自发光、不发光三种测序路径及短/长读长测序产品的企业 [4] - 2025Q1推出DNBSEQ-AIO建库测序一体机,支持全流程自动化操作 [4] - DNBSEQ-E25Flash闪速基因测序仪将碱基判读速度提升至25秒/循环 [4] - αCube数据中心一体机融合"大模型+智能体"技术,提供PB级存储和端到端管理系统 [4] - MGISTP-B1000分杯处理系统可提升样本前处理效率 [4] 未来展望 - 预测2025-2027年营业收入35.86/43.02/51.50亿元,同比+19.02%/+19.97%/+19.72% [5]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0.99亿元/-1.21亿元/3.81亿元 [5] - 2025-2027年EPS分别为-0.24/0.29/0.91元,对应PS分别为9/7/6倍 [5]
迷茫的卤味三巨头:业绩滑坡、策略失灵与看不到的增长曲线
搜狐财经· 2025-05-08 01:46
行业现状 - 卤味三巨头(绝味、周黑鸭、煌上煌)面临业绩集体下滑,绝味迎来2017年上市以来首次营收负增长(-13.84%),周黑鸭(-10.66%)和煌上煌(-9.44%)同样承压 [2][8][10] - 归母净利润均为负增长:绝味(-34.04%)、周黑鸭(-15.03%)、煌上煌(-42.86%)[10] - 门店收缩趋势明显:绝味16个月净减少超3800家,周黑鸭净减少785家,煌上煌净减少873家 [11] 核心问题 - 价格失衡:原材料成本上涨导致售价抬高,但成本回落后未能及时下调价格,引发消费者对"价格刺客"的负面评价 [4][5] - 外部竞争加剧:休闲零食店、社区卤味摊、现制热卤品牌从价格、品类和体验多维度挤压传统卤味市场 [5] - 加盟体系失效:单店盈利模型崩溃,加盟商信心动摇导致体系进入"自我削弱"螺旋 [7] 战略失误 - 绝味投资失利:2023年股权投资5个标的中仅1个收益为正,合计亏损1.06亿元;2024年上半年投资项目全部亏损,28个项目中6个存在回收风险 [15][16] - 周黑鸭渠道误判:社区门店从2022年425家缩减至2024年414家,特许经营加盟店关停656家(占总关店量83.6%)[17][19] - 煌上煌多元化受阻:米制品销量同比减少5400吨(超过卤味减少量),收购的粽子/月饼业务毛利率仅19.22%(远低于行业龙头38.38%)[21] 转型尝试 - 绝味推进AI转型:与腾讯合作发布零售连锁AI大模型,覆盖点餐、店长、会员管理等全链路场景 [22] - 周黑鸭回归经典:创始人重启"锁鲜+散卤"门店模式,强化产品传统口味 [22] - 煌上煌拥抱文旅:试生产卤鹅产品并计划全国推广,蹭热点提升互动体验 [22]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收:绝味62.57亿(-13.84%)、周黑鸭24.51亿(-10.66%)、煌上煌17.39亿(-9.44%)[10] - 2024年利润:绝味2.27亿(-34.04%)、周黑鸭0.98亿(-15.03%)、煌上煌0.4亿(-42.86%)[10] - 毛利率提升:绝味(+5.94pct)、周黑鸭(+4.4pct)、煌上煌(+5.93pct),主要源于成本回落而非市场修复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