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制度型开放
icon
搜索文档
五年来开放水平全面提升 北京“两区”建设制度型开放走向纵深
证券时报网· 2025-06-12 14:09
北京"两区"建设五年成效 - 北京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占全市比重从设立之初不到10%提升至超20% [2] - 五年来北京实际使用外资661.8亿美元,占全国的8.4%,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市比重超九成 [2] - 2022年至2024年北京进出口连续三年站上3.6万亿台阶,服务贸易规模保持全国前三,2021年以来年均增速达9.4% [2] - 累计落地投资额10亿元以上内资大项目近700个,涉及金额超3万亿元 [2] - 落地5000万美元以上外资大项目近250个,涉及外资超630亿美元 [2] 金融领域开放成果 - 金融领域开放试点措施占比近40% [3] - 北京金融业2024年实现增加值8154.2亿元,同比增长7.6%,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 [3] - 2024年一季度金融业增长8%,占GDP比重17.9%,拉动全市经济增长1.4个百分点 [3] - 近200家中外资金融机构落地展业 [3] - 北京地区涉外收支规模从2020年到2024年增长67.4%,达到2.4万亿美元,占全国16.9% [3] - 跨境人民币收支占比从2020年的49.7%提升至2024年的65% [3] 贸易便利化措施 - 北京地区试点银行办理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业务超14万笔,规模超1600亿美元 [4] - 京津冀晋蒙"五地共建"跨境人民币便利化互认业务已联合发布互认优质企业近3000家 [5] - 北京地区银行便利化业务金额累计超2.2万亿元人民币 [5] - 北京地区对RCEP国家进出口累计突破2万亿元 [5] 未来发展规划 - 将实施"五大行动":制度型开放引领行动、园区开放能级提升行动、重点领域改革开放深化行动、区域协同开放行动和国际化发展环境提升行动 [6] - 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3.0方案报批工作,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行动 [6] - 推动四个综合保税区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6] - 提升科技、数字经济、金融、生物医药等优势领域开放水平 [6] - 深化中关村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推动数字金融发展 [7] - 深化北交所改革,加强民营小微、乡村振兴等领域普惠金融服务 [7]
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发挥在全国一盘棋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升级版政策发布 - 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是2020年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升级版,旨在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1] - 政策强调"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在已有改革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1] - 政策亮点体现在系统集成协同高效、问题导向落地见效、先行先试示范引领三个方面 [1] 改革系统集成与协同联动 - 注重经济领域改革与教育、科技、人才等领域改革的协同联动,推出相互配合的举措 [2] - 推动产学研用集成,促进新兴领域产业发展与工程教育深度融合 [2] - 支持高校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培育掌握硬科技的创新创业人才 [2] - 推动职业技能培训与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深度融合 [2] 问题导向与关键领域改革 - 聚焦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和堵点,推动关联环节协同放权和协调支持 [2] - 针对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分割确权难、考核机制不健全、转化效率低等问题,从赋权、考核、转化三方面深化探索 [2] 先行先试与示范引领举措 - 在制度型开放、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治理模式等方面推出探索性举措 [3] - 先行适用国际贸易电子提单、电子信用证等电子单证,探索电子提单抵押融资业务 [3] - 加强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场景创新,探索央行数字货币跨境应用 [3] - 深化国际航行船舶配套制度改革,为港澳台船员办理社保提供便利服务 [3]
发改委详解新一轮深圳综改试点,三大突出亮点值得关注
第一财经· 2025-06-12 05:03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升级版 - 中办国办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作为2020年试点实施方案的升级版 [2][4] - 目标在破解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障碍、强化四链融合、拓展粤港澳合作、建设创新型城市等方面先行先试 [2] - 2020-2024年深圳GDP从2.78万亿元增至3.68万亿元,年均增长5.5% [4] - 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20年1510.8亿元增至2023年2236.6亿元,年均增长13.9% [4] - 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连续3年全国城市"双第一" [4] 四大重点改革举措 -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加强产学研协同 [5] - 推进金融技术数据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5] -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优化货物贸易 [5] - 健全精细化治理模式提升民生保障 [5] 人工智能与低空经济部署 - 将人工智能和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重点培育 [7] - 围绕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集聚资源 [7] - 推动产业加力提速发展,形成集群效应 [7] 制度型开放创新 - 先行适用国际贸易电子提单和电子信用证等电子单证 [6] - 探索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场景创新 [6] - 深化国际船舶配套制度改革,便利港澳台船员社保经办 [6] - 2023年深圳外贸进出口总额居全国城市首位 [7] 科技成果转化改革 - 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负面清单制度 [5] - 对清单外成果可按比例赋予科研人员所有权或10年以上长期使用权 [5] - 从赋权考核转化三方面解决成果转化难题 [5] 改革实施机制 - 采用清单化台账式管理细化任务分工 [8] - 建立"落地方案+操作规范+应用场景+评估体系"全链条落实体系 [8] - 通过规则先行和配套监管协同推进改革 [8]
专访郭万达:新一轮深圳综改,为何“置顶”这一方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2 03:43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新政策解读 政策核心方向 - 新一轮深圳综改试点将"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置于四大改革任务之首,取代2020年方案中"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首要地位 [1] - 政策旨在抓住人工智能引领的全球科技革命机遇,探索新型举国体制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路径 [1][4] - 深圳被赋予新使命:强化粤港澳大湾区引擎作用,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 [3] 科技创新机制突破 - 突出科技领军企业的"出题人"角色,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 [1] - 重点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如深圳医学科学院),采用"四不像"混合体制提升成果转化效率 [4] - 引入科研项目经理人制度,借鉴美国DARPA模式实现科研机构市场化运作 [5] - 配套改革包括:新型研发机构薪酬市场化管理、科研经费管理深化等 [4] 开放型经济新举措 - 聚焦粤港澳深度合作,提出游艇自由行口岸扩容、央行数字货币跨境应用等具体措施 [7] - 探索跨境直升机飞行等低空经济新场景,强化深港规则衔接 [7] - 政策释放中国坚持单边开放的信号,港澳成为制度型开放突破口 [7] 前期改革成效 - 首轮综改全面落地,包括:全国首创二三产混合用地改革、率先成立深圳数据交易所 [3] - 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专项立法形成制度创新标杆 [3] - 改革经验获国家发改委全国推广,带动深圳创新能级和开放水平提升 [3]
深圳:以更大力度扩大制度型开放,以更大力度促进高水平双向投资
快讯· 2025-06-12 03:17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要点 - 深圳将实施"五外联动"组合拳(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以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 [1] - 目标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成为基地、平台、通道和枢纽 [1] 制度型开放措施 - 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 高水平建设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1] - 全面对标国际经贸规则 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等领域先行先试 [1] 国际贸易枢纽建设 - 构建进出口贸易稳定增长机制 推动货物贸易升级和服务贸易创新 [1] - 深化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 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 [1] - 加强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场景创新 提升外贸企业金融服务水平 [1] 双向投资促进措施 - 完善外资工作机制 落实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任务 [2] - 保障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国民待遇 [2] - 健全对外投资管理体系 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 [2] 城市国际化建设 - 对标全球一流城市 推进国际化硬件软件环境建设 [2] - 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2] - 完善国际人才流动机制 深化国际职称认可改革 [2] -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提升城市国际知名度 [2]
深圳市市长覃伟中:以更大力度扩大制度型开放 以更大力度打造高能级国际贸易枢纽
快讯· 2025-06-12 03:11
扩大制度型开放 - 深入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高水平建设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重大开放平台 [1] - 全面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1] - 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等领域先行先试 [1] 打造高能级国际贸易枢纽 - 加快构建面向中长期的进出口贸易稳定增长机制 [1] - 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完善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机制 [1] - 深化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 [1] - 加强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场景创新 [1] - 提升对外贸企业进出口信贷、跨境结算、货物通关、物流运输等服务水平 [1]
深圳,迎重磅利好!这场发布会,信息量很大
证券时报· 2025-06-12 03:01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升级版政策 - 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作为2020-2025年方案的升级版,旨在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并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 [2] - 新政策强调制度型开放、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等领域的首创性改革,包括适用电子提单/信用证、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探索、便利港澳台船员社保经办等 [3] - 注重经济改革与教育/科技/人才改革的协同联动,例如推动信息领域产业发展、校企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培育硬科技创业人才 [4]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科技部支持深圳建设国家实验室等重大平台,培育科技领军企业,规范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并探索市场化薪酬体制 [6] - 广东省将支持深圳建设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创中心,建立高水平高校,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并创新核心技术攻关模式 [8] - 深圳计划建设全球人工智能先锋城市,实施"AI+"行动并加快重大AI基础设施项目,同时布局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 [10][11] 服务业开放与金融创新 - 前海合作区已形成14项全国首创金融开放实践,成为大湾区外资金融机构集聚度最高区域之一 [9] - 广东省将深化电信/医疗/金融领域开放:扩大增值电信试点范围、鼓励游戏出海业务、支持外资开展干细胞/基因治疗研发 [9] - 推进金融国际合作,扩大展业范围并深化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 [9] 行政赋权与经验推广 - 广东省已下放117项省级行政职权至深圳,近期将新增一批权限下放 [7] - 深圳试点五年形成48条可复制经验,已分三批在全国推广以形成改革联动效应 [5] 应用场景与产业培育 - 深圳将加快AI/低空经济示范应用,包括低空物流/救援等场景,并培育相关科技企业 [11][12] - 在AI/辅助医疗设备/低空空域管理等领域探索改革经验,推动千行百业"AI+"转型 [12]
从“特区试验”到“范例贡献”,深圳创新再次发出质变信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0 15:11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升级 - 深圳综改从技术性突破转向系统性创新,从要素开放迈向规则型开放,从城市试验走向国家范例 [1] - 改革重点从"单点突破"升级为"体系化重构",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置于首位 [1] - 探索科研项目经理人制度赋予创新主体技术路线自主选择权 [1] - 试行长周期考核机制以支持技术成果转化 [1] - 推动高职院校与应用型大学学分互认,培养复合型工科人才 [1] 制度型开放与规则构建 - 深圳从要素流动便利化升级为规则体系深度构建,探索数据可信流通与收益分配制度 [2] - 推动大湾区企业在深交所上市,测试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增强国际金融话语权 [2] - 改革目标包括创造可复制的国家范例,如盐田港燃料加注结算创新提升港口效率 [3] 城市治理与产业升级 - 探索国土空间三维确权、低空经济监管等共性难题解决方案 [3] - 人工智能医疗设备准入机制为医疗领域积累创新经验 [3] - 改革事项超越城市自身需求,对标东京湾区成为国家现代化范本 [4] 全球对标与战略定位 - 深圳改革进入2.0阶段,特征为体系集成、制度型开放和范例贡献 [4] - 对标新加坡知识产权证券化体系与纽约"硅巷"产学研模式 [4] - 45周年节点发布的《意见》标志着政策空间与系统性改革达到新高度 [4][5]
良法善治护航自贸港建设成型起势
海南日报· 2025-06-10 00:58
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体系建设 - 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实施四年来已出台46件配套法规,加快构建自贸港法律法规体系[5] - 法规体系聚焦贸易投资自由便利、营商环境优化、产业促进等六大基础保障领域[5] - 采用"小切口""小快灵"立法创新模式,此类项目占比达总立法规划的70%[5] 产业促进立法成效 - 《海南自由贸易港游艇产业促进条例》实施后游艇保有量达1780艘,建成14个游艇码头[6] - 《海南自由贸易港药品进口便利化若干规定》使进口药品通关量月增57%,货值月增32%[6] - 正在加快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立法,聚焦"五向图强"战略[8] 制度型开放创新 - 《极简审批条例》将按行业全面推行投资领域极简审批[6] - 《国际商事仲裁发展若干规定》对接国际仲裁规则,探索临时仲裁[6] - 《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首创登记确认制和高频备案自主公示制度[6] 外向型经济发展 - 2024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776.5亿元,同比增长20%[7] - 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40%,占比近60%[7] - 新设外资企业超1700家,同比增长10%以上[7] 营商环境优化 - 首批出台4部营商环境配套法规,涉及反欺诈、公平竞争等关键领域[9] - 《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创设未注册驰名商标跨类保护等创新规则[6] - 立法保障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9]
服务业开放,“解锁”哪些新机会
人民日报· 2025-06-09 21:34
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方案核心内容 - 155项试点任务一次性向11个试点省市全面铺开 新增大连等9个试点城市 [1][3] - 2024年11个省市服务业吸收外资2932亿元 占全国服务业吸收外资一半 [2] - 试点格局形成"1+4+6":北京为示范区 天津等4省市+6个省会城市 [2] 试点推进历程与战略意义 - 历经10年发展 经历一次升级和两次扩围 [3] - 对接CPTPP和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显示扩大开放决心 [4] - 服务业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重点领域 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已清零 [4] 试点任务特色与创新方向 - 聚焦商业航天产业链发展 拓展"航天+"业态 [6] - 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 [6] - 允许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免于外汇登记 [7] - 支持外籍专业人才在金融等领域提供服务 [7] 重点领域开放举措 电信领域 - 取消应用商店等业务外资股比限制 [9] - 发展数据标注产业和游戏出海全产业链 [9] - 已有13家外资企业获批增值电信业务 [8] 医疗领域 - 支持外籍医生开设诊所和短期执业 [9] - 加快引进全球最新药品和医疗器械 [7] - 已有40余家外资生物技术项目落地 [8] 金融领域 - 深化QFLP试点 吸引境外保险和主权基金 [9] - 支持跨国公司人民币跨境资金集中运营 [9] - 推动国际保理业务发展 [9] 区域特色试点任务 - 上海推动全域实施电子口岸签证 [7] - 海南加快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建设 [7] - 重庆开展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 [7] 其他领域开放措施 - 允许外商投资旅行社经营出境旅游业务 [10] - 支持开展集装箱下海、互换、共享合作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