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资产

搜索文档
深交所明确“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上交所8个月前已明确
梧桐树下V· 2025-06-30 12:50
深圳证券交易所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 核心观点 - 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新规,明确创业板轻资产、高研发投入企业的认定标准,旨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1][15][16] - 新规细化轻资产和高研发投入的具体量化指标,并设置负面情形限制高风险企业的融资比例 [1][17] 适用范围 - 适用于具有轻资产、高研发投入特点的创业板上市公司 [1][2][17] - 需同时满足轻资产和高研发投入两个特点才适用该指引 [2] 轻资产认定标准 - 最近一年末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土地使用权等实物资产合计占总资产比重不高于20% [1][3][17] - 实物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土地使用权、使用权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通过资本性支出形成的资产 [3] 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 - 最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不低于15% [1][13][17] - 或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不低于3亿元且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不低于3% [1][13][17] 负面情形限制 - 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或其他风险警示的公司,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的比例不得超过募集资金总额的30% [1][6][17] 信息披露要求 - 公司需在募集说明书中披露符合轻资产、高研发投入标准的情况 [1][7] - 需说明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比例超过30%的合理性 [1][7] - 需强化募投项目研发支出、研发内容、研发风险等相关信息披露 [1][7] 核查要求 - 保荐人及申报会计师需核查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的相关事项并出具专项意见 [1][8] - 核查内容包括资产科目归集合理性、研发投入计算口径准确性、募资合理性等 [14] 特殊情形豁免 - 不符合轻资产或高研发投入标准但募投项目属于国家重大战略方向的,可突破30%比例限制,但超限部分需用于主营业务相关的研发投入 [5] 募集资金监管 - 超30%比例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募集资金,后续变更用途时原则上需继续用于主营业务相关的研发投入 [10] - 前次募资变更用途违反规定的,需在本次发行时调减相应规模 [11]
深交所最新明确!约200家企业或受益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30 12:31
创业板"轻资产、高研发"认定标准 - 深交所发布《指引》明确创业板上市公司再融资适用"轻资产、高研发投入"的范围和认定标准 达标企业可突破30%再融资补流上限 [1] - 轻资产标准要求最近一年末固定资产等资本性支出形成的实物资产合计占总资产比重不高于20% [1] - 高研发投入标准要求最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不低于15%或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不低于3亿元且平均研发占比不低于3% [1] - "高研发投入"认定无研发人员占比要求 但对适用3亿元标准的企业新增研发占比不低于3%的底线要求 [1] 适用企业情况 - 符合"轻资产、高研发投入"标准的创业板上市公司约200余家 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 - 迈瑞医疗、华大九天、智飞生物、江波龙等科技型龙头企业基本在标准覆盖范围内 [2] - 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占比超六成 正处于快速成长期 [3] 政策影响 - 新规增强制度适应性 符合标准企业不再受30%补流比例限制 提升融资灵活性 [3] - 有助于企业加大主营业务相关研发投入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3] - "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将巩固创业板上市公司创新成色 [4] 行业数据 - 2022-2024年1380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中位数2.09亿元 研发占比中位数6.47% [4] - 《指引》将"高研发投入"标准中三年累计研发下限设为3亿元 研发占比下限设为15% 显著高于创业板中间水平 [4]
事关创业板,深交所最新发布
中国基金报· 2025-06-30 10:58
创业板"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 - 深交所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业务指引第8号——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自6月30日起施行 [2] - 该指引共13条,明确了创业板企业的认定标准,并对信息披露、核查、募集资金监管等提出具体要求 [2] - 旨在支持科技创新,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促进科技型上市公司做优做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2] 认定标准具体内容 - 具有轻资产特点的企业要求最近一年末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土地使用权等合计占总资产比重不高于20% [4] - 具有高研发投入特点的企业要求最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不低于15%,或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不低于3亿元且平均研发投入占比不低于3% [5] - 上市公司股票被实施风险警示的,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的比例不得超过30% [5] 信息披露与监管要求 - 公司需在募集说明书中披露符合"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要求的情况及募集资金使用合理性 [5] - 强化与募投项目研发支出、研发内容、研发风险等相关的信息披露 [5] - 保荐人及申报会计师需对认定事项进行核查并出具专项核查意见 [5] - 公司需在年度报告及前募鉴证报告中披露募集资金使用及研发项目推进情况 [5] 政策影响与行业分布 - 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占比超六成,正处于快速成长期 [7] - 符合标准的上市公司共计200余家,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7] - 该政策提升了相关公司融资灵活性,助推其加大主营业务相关研发投入 [7] - 深交所将支持更多符合标准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利用该政策工具,推动典型案例落地 [8]
何为“轻资产、高研发投入”?深交所明确认定标准
第一财经· 2025-06-30 10:00
深交所发布轻资产高研发投入企业认定标准 核心政策要点 - 深交所于6月30日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业务指引第8号》,明确"轻资产、高研发投入"企业的认定标准及监管要求 [1] - 政策旨在提升上市公司科技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1] 轻资产认定标准 - 公司最近一年末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土地使用权等实物资产合计占总资产比重≤20%可认定为轻资产 [1] 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 - 最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5% [1] - 或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3亿元且平均研发投入占比≥3% [1] 募集资金限制 - 被实施风险警示的公司,募集资金用于补流和偿债比例不得超过总额的30% [1] 信息披露与核查要求 公司披露义务 - 需在募集说明书中披露符合轻资产/高研发标准的具体情况 [2] - 需说明补流和偿债比例超30%的合理性 [2] - 需强化募投项目研发支出、内容及风险的信息披露 [2] - 需在年报及前募鉴证报告中披露资金使用及研发项目进展 [2] 中介机构核查重点 - 轻资产认定涉及的资产科目归集及核算准确性 [2] - 研发投入计算口径、数据来源及内控制度的有效性 [2] - 是否符合指引第二条至第五条标准 [2] - 募投项目研发支出的具体投向、测算依据及与主业的关联性 [2] 资金用途监管 - 加强对补流和偿债超30%部分的资金用途变更监管 [2]
深交所最新发布!创业板“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来了
券商中国· 2025-06-30 09:58
深交所发布《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核心内容 - 政策旨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创业板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支持力度 [1] - 符合标准的上市公司可突破30%补流比例限制,无需提前规划资本性支出项目,提升融资灵活性 [1] - 深交所后续将重点支持符合标准的企业利用政策工具,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1] 政策适用范围与认定标准 - 适用于轻资产、高研发投入特点的创业板上市公司,补流偿债比例超30%时适用该指引 [3] - "轻资产"标准:固定资产等资本性支出形成的实物资产合计占比≤20% [4] - "高研发投入"标准需满足以下任一条件: - 最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占比≥15% - 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3亿元且平均占比≥3% [5] - 负面情形:被实施风险警示的公司补流偿债比例仍受30%限制 [6] 市场影响与企业覆盖 - 初步测算约200家创业板企业符合标准,集中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7] - 创业板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占比超60%,新规针对性解决其研发投入大、资金需求灵活的特点 [1][7] 中介机构核查要求 - 保荐机构及会计师需对四项重点事项出具专项核查意见: 1) 轻资产认定依据及科目核算准确性 [10] 2) 研发投入口径合理性及内控制度有效性 [11] 3) 是否符合标准及超30%补流的合理性 [12] 4) 募投项目研发支出的必要性及与主业相关性 [13] - 核查要求延续创业板首发上市板块定位标准,强化研发投入质量把控 [5][8][9] 信息披露与资金监管 - 需在募集说明书中披露符合标准的情况及超比例补流的合理性 [14] - 年报需披露超比例资金的使用进度、研发项目进展及变更情况 [15][16] - 超比例资金变更用途需继续用于主业相关研发,违规者需调减募资规模 [16]
深交所最新发布,事关创业板
第一财经· 2025-06-30 09:46
适用范围 - 明确《指引》规定的"轻资产、高研发投入"企业认定标准适用于具有轻资产、高研发投入特点的创业板企业 [1] 认定标准 - "轻资产"指最近一年末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合计占总资产比重不高于20% [1] - "高研发投入"指最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不低于15% 或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不低于3亿元且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不低于3% [1] 负面情形 - 上市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或其他风险警示时 发行证券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的比例不得超过募集资金总额的30% [2] 信息披露要求 - 公司需在募集说明书中新增披露符合"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要求的情况 [2] - 若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比例超过30% 需披露合理性 [2] - 强化募投项目研发支出、研发内容、研发风险等相关信息披露 [2] 中介机构责任 - 保荐人及申报会计师需重点关注并核查"轻资产、高研发投入"企业认定相关事项 [2] - 要求中介机构出具专项核查意见 [2] 募集资金监管 - 公司需在年度报告及前募鉴证报告中披露募集资金使用及研发项目推进情况 [2] - 加强对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超过30%比例部分的募集资金用途变更的监管 [2]
《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业务指引第8号——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发布
快讯· 2025-06-30 08:30
适用范围 - 明确《指引》适用于具有轻资产、高研发投入特点的创业板企业 [1] 认定标准 - "轻资产"指最近一年末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合计占总资产比重不高于20% [1] - "高研发投入"指最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不低于15%,或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不低于3亿元且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不低于3% [1] 负面情形 - 上市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或其他风险警示的,发行证券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的比例不得超过募集资金总额的30% [1] 信息披露要求 - 公司需在募集说明书中披露符合"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要求的情况 [2] - 若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比例超过30%,需披露合理性 [2] - 强化与募投项目研发支出、研发内容、研发风险相关的信息披露 [2] 中介机构责任 - 保荐人及申报会计师需重点关注并核查"轻资产、高研发投入"企业认定相关事项,并出具专项核查意见 [2] 募集资金监管 - 公司需在年度报告及前募鉴证报告中披露募集资金使用及研发项目推进情况 [2] - 加强对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超过30%比例部分的募集资金用途变更的监管 [2]
深交所发布创业板“轻资产、高研发投入” 认定标准
快讯· 2025-06-30 08:26
深交所发布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 核心观点 - 深交所发布《指引》明确创业板"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 旨在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1] 轻资产认定标准 - 上市公司最近一年末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土地使用权、使用权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及其他资本性支出形成的实物资产合计占总资产比重≤20% 可认定为轻资产特点 [1] 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 - 高研发投入企业需满足最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5% 或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3亿元且平均研发投入占比≥3% [1] 负面情形规定 - 被实施风险警示的上市公司 发行证券募集资金用于补流和偿债的比例不得超过募集资金总额的30% [1]
制度创新助科创企业“乘风破浪”
证券日报· 2025-06-18 16:22
科创板八条措施核心内容 - 科创板八条措施通过包容性制度设计串联科技创新型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 提供从初创到成熟的全链条支持 形成良性发展生态 [1] 破除优质未盈利企业上市壁垒 - 支持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科创属性突出的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上市 提升制度包容性 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并支持研发持续 [2] - 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12英寸硅片厂商)、北京昂瑞微电子(射频/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上海超硅半导体(半导体独角兽)等未盈利企业IPO先后获受理 体现制度包容性 [2] 引导创新资源要素集聚 - 建立"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 打破传统固定资产估值模式 精准识别技术储备强的高成长性企业 [3] - 该标准使企业获得政策扶持和金融机构精准授信 促进产学研合作与创新要素汇聚 9家科创板公司按此标准申请再融资 合计拟融资247.96亿元 其中2单已获批 [3] 支持并购重组生态构建 - 提高并购重组估值包容性 鼓励股份/现金/定向可转债等多元支付方式 降低交易成本并认可技术价值 [4] - 措施发布后新披露并购交易106单 海光信息拟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交易规模超1000亿元) 加速集成电路/信创/人工智能产业链国产化 [4]
“轻资产高研发投入”标准提升科创板企业融资便利度
中国证券报· 2025-06-06 21:00
政策影响 - 2024年10月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6号》已推动9家科创板企业提交再融资申请 合计拟融资247 96亿元 [1][2] - 政策有效破解"轻资产 高研发投入"企业的融资瓶颈 推动资源向技术创新前沿集聚 [1] - 首批案例中迪哲医药 芯原股份已注册生效 另有7家处于审核问询阶段 [2] 企业案例 - 寒武纪再融资申请获受理 拟融资49 8亿元 非资本性支出占比87 25% 主要用于人员工资与产品试制费 [1][2] - 迪哲医药通过该政策完成首单再融资 避免压缩新药研发投入 加速临床推进和产业化进程 [3] - 芯原股份在监管部门指导下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 推动高质量发展 [3] 行业特征 - 适用企业集中于半导体芯片设计 创新药 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具有研发驱动 技术密集特征 [4] - 科创板符合"轻资产 高研发投入"标准企业或超百家 但当前提交再融资申请者较少 [4] 政策优化建议 - 需加强政策宣导和操作指引 帮助企业与中介机构适应新标准 [5] - 提升审核透明度与效率 为企业提供更大融资灵活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