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材料

搜索文档
西部超导(688122):三大产品线各具亮点,2025Q1业绩同比增长54%
中邮证券· 2025-05-15 09:5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业绩稳步增长,2025Q1业绩恢复性高增长,三大产品线各具亮点 [4][5]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07、12.30和14.27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32、26、22倍 [8] 公司基本情况 - 最新收盘价48.92元,总股本/流通股本6.50亿股,总市值/流通市值318亿元,52周内最高/最低价53.40 / 32.37元,资产负债率46.6%,市盈率39.69,第一大股东为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3] 业绩情况 - 2024年实现营收46.12亿元,同比增长11%,归母净利润8.01亿元,同比增长6%;2025Q1实现营收10.74亿元,同比增长35%,归母净利润1.70亿元,同比增长54% [4] - 分产品看,2024年钛合金收入27.52亿元,同比增长9.87%,超导产品收入13.04亿元,同比增长32.41%,高温合金收入3.27亿元,同比减少31.02% [5] 毛利率与费用率 - 2024年销售毛利率33.55%,同比提高1.68pcts;2025Q1销售毛利率35.29% [6] - 2024年分产品毛利率:钛合金产品38.67%,同比提高4.26pcts,超导产品30.22%,同比降低4.17pcts,高温合金22.25%,同比提高6.39pcts [6] - 2024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61%、4.22%、7.61%和0.79%,分别同比 - 0.13pcts、 - 0.45pcts、 - 0.31pcts和 - 0.33pcts,四费费率13.23%,同比降低1.22pcts [6] 产品优势与进展 - 超导产品供货优势显著,受益于医疗、可控核聚变以及磁控直拉单晶硅等领域需求增长,高温超导材料工程化制备技术取得显著进展 [7] - 钛合金产品在航空领域市场主导地位稳固,向直升机、无人机、商用飞机等多领域推广应用,已开发出多个牌号钛合金循环利用全套熔炼技术 [7][8] - 高温合金生产能力提升,建成高温合金返回料处理线,多个主要牌号通过“两机”、航天型号等用户产品认证 [8]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4612|5449|6468|7422| |增长率(%)|10.91|18.14|18.70|14.75| |EBITDA(百万元)|1180.24|1551.37|1865.99|2134.60|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800.79|1006.60|1230.47|1426.74| |增长率(%)|6.44|25.70|22.24|15.95| |EPS(元/股)|1.23|1.55|1.89|2.20| |市盈率(P/E)|39.69|31.57|25.83|22.28| |市净率(P/B)|4.75|4.49|4.20|3.91| |EV/EBITDA|24.54|21.56|18.16|15.95| [10]
有色金属2025年一季度机构配置综述:Q1持仓回升,Q2内需为锚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5-08 07: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有色金属行业“增持”评级 [1][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Q1基金超配有色,持仓比例较24Q4小幅上升,其中铜、金增持最多 [2] - 2025Q1有色板块跑赢大盘,归母净利润大幅上涨,盈利能力提升,资产负债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3] - 2025Q2看好工业金属、稀土磁材、核聚变相关领域,建议关注优质铝加工企业、稀土磁材板块标的及超导材料供应商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纵览:2025Q1跑赢大盘 - 2025Q1有色板块涨幅为12.0%,在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相对收益排名第一,表现强于上证综指与沪深300 [5][8] - 2025Q1有色板块市值整体上涨,工业金属和贵金属走势更为强劲,涨幅领先 [12] - 从细分板块情况来看,2025Q1贵金属板块涨幅居前,黄金表现突出 [16][21] - 2025Q1有色板块成长性相对明确的个股表现优异,涨幅前五的公司为ST华钰、志特新材、宜安科技、西部黄金、赤峰黄金 [23] - 2024年有色板块业绩同比上涨,2025Q1有色金属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2%,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上涨72.3%,毛利率有所上升,资产负债率维持在较低水平(49.7%) [28][29][33] - 2024年有色金属贵金属板块增长最为明显,2025Q1黄金板块表现突出,环比大幅增长 [34] - 2024年四个二级子板块中工业金属和贵金属同比上涨最为明显,2025Q1多数板块归母净利润同比、环比均上涨,铜板块同比出现大幅上涨,涨幅为79.6% [35] 子板块:2025Q1贵金属表现最佳 基本金属:2025Q1价格同比均上涨,细分板块归母净利大幅上涨 - 2025Q1基本金属除镍外均价同比均上涨,2024年工业金属板实现营业总收入23877.5亿元,同比增长了14.5%,2025Q1实现营业总收入5593.8亿元,同比有所下降 [38] - 2024年各细分子行业盈利分化,铜、铝板块同比大幅增长,2025Q1基本金属均价环比上升,使得铜、铝板块同比增长,铅锌板块扭亏为盈 [41] 贵金属:2025Q1价格大幅上涨,财务表现突出 - 2024年金银价格分别上涨23.9%和29.4%,贵金属板块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9.5%,2025Q1金银价格分别同比上涨36.4%、32.6%,环比上涨8.5%、2.5%,2025Q1贵金属板块归母净利润同比上涨51.8%,环比上涨33.3%,业绩表现突出 [45] - 2024年行业实现营业总收入2909.6亿元,同比增长23.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838.3亿元,同比增长21.9% [46] 稀有金属:供给紧张叠加新能源需求放量,钴价有望延续上涨逻辑 - 小金属板块行业2024年合计营收为2562.5亿元,毛利达348.3亿元,2025Q1实现营收634.6亿元,毛利83.0亿元,毛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 [51] - 2025Q1钴板块营收同比增长,带动公司净利润增加,钴行业合计营收达到653.5亿元,同比上涨4.7%,相关公司归母净利润继续大幅增长 [53] 持仓情况:2025Q1有色板块整体持仓占比上升 - 2025Q1有色板块基金重仓比例为1.30%,相对于2024Q4的1.09%上升21bp,高于历史有色金属板块重仓均值0.99%,行业持仓2025Q1超配26bp,由上季度低配转为小幅超配 [56] - 工业金属板块环比小幅增持,仓位比高于历史均值,25Q1重仓占比从24Q4的0.67%升至0.88%,超配80bp,较24Q4超配比例21bp有所扩大 [63] - 贵金属小幅增持,但仓位比仍于历史均值附近,2025Q1贵金属基金重仓占比0.20%,较2024Q4升3bp,略高于重仓历史均值的0.17%,配置方面从2024Q4超配6bp略微升至超配9bp [67] - 小金属持仓环比下滑,仓位比位于历史低位,2025Q1基金对稀有金属重仓占比为0.19%,较2024Q4的0.21%下滑了2bp,低配比例从37bp扩大至47bp [70] - 新材料重仓占比持稳,小幅低配,2025Q1重仓占比为0.03%,较2024Q4下滑了1bp,整体25Q1仍然低配17个bp [74] - 机构2025Q1基金增持铜、金板块最多,2025Q1铜板块整体仓位较2024Q4上涨29个bp,黄金板块较2024Q4上涨4个bp,铝板块较2024Q4下降9个bp,其他板块变化幅度不大 [79] - 细分个股而言,前二十大有色个股持仓整体增持,2024Q4有色个股前二十大合计持股0.96%,2025Q1小幅上涨至1.20%,市场仍关注贵金属、工业金属板块的龙头个股 [84][85] 投资建议:铝材受益内需改善+稀土磁材反转延续,核聚变开启新周期 工业金属:基本面韧性,关注优质铝加工企业 - 2025Q1铝行业供需结构持续优化,铝材价格震荡偏强运行,需求端国内宏观政策积极发力,拉动铝材消费边际改善,供给端电解铝产能释放节奏放缓,全国铝锭社会库存降至历史同期较低水平,对铝价形成有力支撑 [87] - 由于阶段性订单回调与美国关税政策外部扰动影响,铝加工板块近期开工率小幅回调,铝加工板块股价承压有所调整,建议关注具备成本管控优势、下游客户结构优良的铝加工龙头企业 [87] 稀土磁材反转行情延续,供给收缩支撑价格 - 2025Q1受海外供应扰动叠加国内终端需求提振影响,稀土产业链供需格局边际改善,反转趋势有望延续,供给端收缩,需求端韧性良好,稀土价格中枢有望上移,稀土磁材板块景气回暖趋势明确 [94][95] 核聚变产业化提速,超导材料迎来新机遇 - 全球核聚变产业化进程持续提速,核聚变的商业化已从远景愿景进入技术落地和产业推动的新阶段,超导材料作为核聚变装置的核心材料,需求将随项目推进持续扩张,低温超导前景广阔,建议重点关注全球领先的低温超导材料供应商 [98]
广发证券:核聚变项目国内外持续推进 有望超预期
智通财经网· 2025-03-24 06:30
文章核心观点 - 核聚变具备能源潜力丰富等优点,有望成人类未来终极能源,目前技术处实验室阶段,商业化应用待突破,国内外投入增加成竞争重要领域,磁体重要且价值量占比高,建议关注相关公司 [1] 分组1:核聚变的特点与问题 - 核聚变是两轻原子核结合成较重原子核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具备能源潜力丰富、能量密度高、零排放、燃料获得性高等优点,但面临能量平衡未实现、氚自持未验证、耐辐照材料开发进展慢、经济性不确定等问题 [2] 分组2:核聚变反应的衡量指标 - 实现核聚变点火状态要求等离子体的温度、原子核密度、约束时间三者乘积大于一定值,工程技术可行性要求实验能量增益因子Q>1以获得净聚变能,目前技术仍处实验室阶段,商业化应用待突破 [3] 分组3:国内外核聚变投入情况 - 25年2月中国核电和浙能电力拟增资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25年1月EAST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创世界纪录;海外美国Heilion Energy 25年1月完成4.25亿美元融资,OpenAI创始人Sam Altman投资3.75亿美元,自2013年建成七个原型机,2月宣布计划在华盛顿马拉加建50MW核聚变发电厂,预计2028年发电 [4] 分组4:核聚变技术路线与磁体情况 - 主流核聚变技术研究路径为磁约束聚变和惯性约束聚变,托卡马克是研究最广泛、未来最可能实现可控核聚变的装置;以ITER实验堆阶段为例,磁体系统占比28%是最大成本项,超导材料尤其是高温超导有望成重要组成部分,高温超导材料能提供更强磁场、减小聚变装置尺寸、降低成本,REBCO即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有望率先放量,相关公司将受益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