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投资

搜索文档
密集尽调中国“操盘手”,海外长线机构回归
中国基金报· 2025-08-10 14:28
海外长线资金回归中国市场 - 海外长线资金(包括家族办公室、FOF、养老金、保险机构等)过去一个季度密集调研中国管理人,涉及APS、方瀛研究、鑫巢资本等机构 [2][3][4] - 调研内容涵盖投资流程、风控机制、团队架构、利益一致性、费用结构、宏观判断及地缘政治观点等七个核心维度 [4] - 部分海外机构计划降低美国资产配置比重,转向中国市场,对中国股票多空策略兴趣显著 [3] 资金流动与配置现状 - 截至6月底,海外共同基金对中国配置水平处于过去10年11%分位,全球主动管理基金平均低配中国320个基点 [6] - 当前海外增量资金主要来自亚洲和中东地区,北美养老金预计2026年回归,需中国股市跑赢美日印市场及企业盈利复苏作为催化剂 [7] - 挪威政府养老全球基金正在招标新兴市场股票多头管理人,覆盖中国市场 [8] 投资偏好与策略焦点 - 海外机构偏好可规模化、可重复的投资流程,部分机构青睐低调办公的管理人而非豪华团队 [4] - 硬科技(半导体、AI、生物科技)成为新关注点,中芯国际ROE有望从2 5%提升至10%,接近台积电一半水平 [9][10] - 威灵顿投资认为中国产业政策调整和自主可控趋势对全球投资者至关重要,建议扩大对生产力提升企业的敞口 [10] 市场挑战与回流条件 - 海外资金回流需满足三大条件:中国股市持续向好、政策支持加码(尤其房地产和消费)、外部风险降低 [6][7] - 部分机构因历史亏损和市场波动将中国策略转为新兴市场策略,MSCI指数中中国占比仅3%,低于英伟达单家公司(5 1%) [7] - 交易所延长交易时段的需求被提出,以更好衔接欧洲投资者 [8]
必得科技实控人出让公司三成股份 引入“硬科技”投资机构
证券时报网· 2025-08-08 14:11
股权转让交易 - 控股方王坚群、刘英及其一致行动人向鼎龙启顺转让5616.72万股股份,占总股本29.90%,交易总价8.97亿元,对应每股15.97元 [1] - 交易折价率约11%(对比8日收盘价17.89元/股),公司股价当周累计涨幅17% [1] - 交易后出让方持股比例从71.41%降至41.51%,鼎龙启顺持股29.90%,实际控制人未变更 [1] 投资方背景 - 鼎龙启顺实际控制人为吴叶楠,最大合伙人扬州创锦创业投资由龙鼎投资管理,巍华新材持有其7.37%出资比例 [2] - 龙鼎投资资产管理规模超百亿元,备案基金20余只,专注集成电路、信息技术等"硬科技"领域投资 [2] - 龙鼎投资战略方向为半导体、工业软件、新能源、新材料,与必得科技铁路配件主业差异较大 [2] 公司基本面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800-2500万元,同比增长97.85%-174.79%,受益于高铁动车配套业务增长 [3] - 主营业务为铁路客车车辆配件,产品覆盖高速动车组、城轨地铁等领域,2021年沪市主板上市 [2] 交易风险提示 - 受让方资金尚未全部到账,存在无法及时筹措资金导致交易终止的风险 [3]
VC/PE周报 | KKR募人民币基金了;上海诞生一笔超百亿融资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8 13:44
KKR人民币基金备案 - 全球PE巨头KKR旗下人民币基金开德时璞(上海)私募投资基金完成备案,规模4.1亿元,LP包括平安资本(出资3.27亿元,占比79.79%)、曹宝记(中国)(出资3990万元)和施罗德资本 [2] - KKR集团资产管理规模达6640亿美元,业务覆盖私募股权、信贷、基础设施等全球主要市场 [2] - 此次备案显示国际顶级PE对中国市场中长期增长潜力的信心 [2] 长石资本硬科技募资 - 长石资本完成7.28亿元三期募资,LP包括卓胜微、迈为股份等硬科技上市公司及创始人,以及策源资本、中金资本等金融机构 [3] - 其硬科技一期基金已投24个项目,11家完成IPO,包括中微半导、珠海冠宇等 [3] - 投资聚焦AI基础设施、具身智能和AI应用交互创新三条主线 [3] 华橙网络并购案 - 众为资本联合晨壹基金与腾讯完成对大华股份子公司华橙网络的控股收购 [4] - 华橙网络主营智能摄像机、智能门锁,海外出货量占比77.1%,亚太地区为战略重点 [4] - 并购被视为人民币基金主导的全球IoT市场"硬件云化"实验 [4] 聚变能源百亿融资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获114.92亿元投资,参与方包括中国核电、昆仑资本、浙能电力等 [6] - 公司聚焦可控核聚变技术,为国务院国资委未来产业启航行动重点方向 [6] - 央企控股+多元资本架构为技术迭代提供制度样板 [6] 京东机器人投资布局 - 众擎机器人完成Pre-A++轮和A1轮融资,京东领投A1轮,宁德时代、华控基金等参投 [7] - 公司自主研发关节模块和Sim2Real算法,实现双足/全人形机器人规模化试产 [7] - 京东连续投资具身智能企业,布局未来零售物流生产力工具 [7] AI算力基础设施投资 - 基流科技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上海国投孚腾资本领投,专注AI算力集群系统Galaxy HPAC [8] - 公司参与多个国家级智算基建项目,提升算力利用率并降低TCO [8] - 上海通过资本引导加速AI算力国产化进程 [8] 企业级AI Agent融资 - 中数睿智获2亿元A+轮融资,鼎晖VGC、北京AI产业基金领投,聚焦能源、工业等B端市场 [9][10] - 公司提供AI Agent全栈基础设施,涵盖数据治理、开发框架等 [9] - B端Agent价值在于系统性降本增效而非技术炫技 [10]
青岛市股权与创业投资行业协会执行秘书长孙宏斌—— 期待更多科创独角兽从青岛走向全国布局世界
证券时报· 2025-07-24 18:21
青岛创投风投行业发展现状 - 青岛自2019年提出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战略后,已发展成为北方乃至全国代表性的创投风投之城 [1] - 青岛市股权与创业投资行业协会现有会员单位90余家,管理基金规模超2000亿元,涵盖创投机构、银行、券商等各类行业服务机构 [1] 2025年青岛创投行业三大特征 - 市属国资带头"投早、投小、投科技":青岛市创新投资有限公司累计投资1152个项目,投资额587亿元,其中初创期、早中期企业占比超50% [1] - 集中力量引进重大项目落地:市级政府引导基金与5家银行合作,完成五大AIC股权投资试点基金签约,目标规模90亿元,形成"国家级基金+地方引导基金+银行系资本"全链条资本矩阵 [2] - 硬科技投资成主流:2025年上半年青岛市新增创投项目中,半导体、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硬科技领域占比超60% [2] 行业协会服务体系 - 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帮助会员打通"募投退"全链条 [2] - 募资端:储备充实LP资源,为GP推送业务 [2] - 投资端:拥有充足项目储备,组织丰富路演活动,服务近20个政府部门 [2] - 退出端:定期拜访会员及所投项目,提供后续融资、投贷联动、政策宣讲等精准服务 [3]
长石资本Founders’ Fund产业生态网络显效:IPO命中率超五成,硬科技三期基金三关7.28亿
搜狐财经· 2025-07-24 01:00
基金募资情况 - 长石资本硬科技三期基金完成三关募集7.28亿元 [2] - 募资环境艰难背景下体现市场对公司在硬科技领域专业能力的认可 [2] - LP结构多元化包括地方政府、头部金融机构、市场化母基金及产业上市公司创始人高管 [2] - 高校LP如华中科技大学母基金和电子科技大学校友基金参与反映对过往投资能力的认可 [2] 投资业绩 - 硬科技一二期基金IPO命中率超50%且项目100%实现盈利退出 [2][3] - 投资策略有效性通过优异业绩得到验证 [3] 投资策略与方法论 - 秉持"Founders' Fund"理念构建产业深度协同网络 [3] - 采用"70%/90%/100%"方法论即投前90%理解、70%时间服务、100%退出目标 [3] 行业布局 - 三期基金已布局AI基础设施、具身智能及应用层交互创新领域 [3] - 投资企业包括赛丽科技、芯动力、三时纪等覆盖高性能计算芯片和分布式计算框架 [3] - 全球科技竞争加剧背景下展现穿越周期的投资能力 [3]
瑞信证券更名为北京证券;锦龙股份拟购买深圳本贸29.32%股权 | 券商基金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4 00:57
瑞信证券更名为北京证券 - 瑞信证券完成股权变动工商变更登记并更名为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 - 北京国资公司收购瑞银集团持有的瑞信证券36.01%股权对价为9135万美元(约合6.5亿元人民币)收购方正证券持有的瑞信证券49%股权对价为1.24亿美元(约合8.85亿元人民币) [1] - 证监会核准北京国资公司成为瑞信证券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依法受让瑞信证券85.01%股权 [1] - 北京国资参股的券商增至5家包括中信建投证券首创证券第一创业金融街证券及北京证券 [1] - 外资背景券商本土化进程加速公司治理结构及战略方向将更贴近本土市场 [1] - 国资系券商规模扩张或带来行业格局调整业务竞争可能加剧 [1] 锦龙股份拟购买深圳本贸29.32%股权 - 锦龙股份拟购买深圳本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9.32%股份 [2] - 此举被视为锦龙股份在算力领域的布局进一步深化 [2] - 2024年4月锦龙股份与专业机构共同投资成立项目公司在广东地区合作开展智算中心建设及运营业务 [2] - 锦龙股份推动公司业务逐步转型算力转型之路再添新动力 [2] 公募基金科创板配置比例创新高 - 主动权益类基金的科创板股票配置比例为15.36%较一季度末提升0.19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3] - 科创板超配比例由7.5%提升至7.72% [3] - 科创板主题基金阵营加速扩容规模已突破3000亿元 [3] - 机构人士表示将加大科创板主题产品的布局科创成长层指数产品可期为硬科技投资注入新动能 [3] - 市场对硬科技领域的认可可能影响相关公司估值 [3] 年金计划加速配置基金资产 - 富国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前十名基金份额持有人中有9名为年金计划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 [4] - 年金投资者持有上市基金的规模约为60亿元出头与2022年底相比实现逾300%增长 [4] - 年金计划自身规模几万亿元配置公募基金空间依然较大 [4] - 机构资金对科技板块长期看好可能提升相关公司估值 [5]
国内硬科技企业现状
叫小宋 别叫总· 2025-07-21 18:33
投前阶段 - 研发团队声称技术领先但实际可能夸大 团队规模号称上千人但真实性存疑[1] - 产品参数宣称行业领先但缺乏验证 客户群体号称均为大厂但未提供具体名单[1] - 产能建设处于规划阶段 竞对分析过于简单化 缺乏客观评估[1] 投后阶段 - 财务数据不透明 拒绝提供财报 毛利率持续为负[1] - 销售数据存在矛盾 声称产品售罄但收入均为汇票形式[1] - 现金流状况恶化 账期长达半年 注册资本未实缴[1] 退出阶段 - 公司治理混乱 总部频繁搬迁 核心团队持续裁员[1] - 产品线不稳定频繁变更 上市辅导声称有绿色通道但进度延迟[1] - 现金流濒临断裂 行业竞争激烈但缺乏有效应对策略[1] - 退出机制失效 回购承诺无法兑现 实际控制人失联[1] - 法律纠纷频发 公司印章被抢夺 涉及司法诉讼[1]
7.28亿,长石资本硬科技三期基金三关
FOFWEEKLY· 2025-07-21 09:58
长石资本硬科技三期基金募集情况 - 长石资本硬科技三期基金完成7 28亿元三关募集 资金规模较大 [1] - LP结构多元化 包括地方政府 头部金融机构 市场化母基金 产业上市公司创始人及高管 以及高校母基金 [1] - 高校支持方包括华中科技大学母基金和电子科技大学校友基金 这两所高校在硬科技领域具有深厚研究积累与产业影响力 [1] LP构成详情 - 产业方LP包括卓胜微 迈为股份 实朴检测 蓝海华腾等硬科技上市公司及创始人 [1] - 基石投资方为策源资本 [1] - 其他LP包括成都交子 中金资本 浙江金控 华义创投 衢州金控 香洲正菱等头部金融机构及市场化母基金 [1] 历史基金表现 - 硬科技一期基金累计投资24个项目 其中11家已完成IPO 包括中微半导 苏州天脉 珠海冠宇 达瑞电子等 另有2家在IPO进程中 DPI接近2倍 [1] - 硬科技二期基金已有4个项目进入IPO申报阶段 6家企业将于未来两年进入申报 [1] - 两期基金IPO命中率超50% 表现优异 [1] 其他行业动态 - 2025投资机构软实力排行榜评选启动 [3] - 2025母基金年度论坛报名启动 主题为汇聚中国力量 [3] - 一级市场出现管理费焦虑现象 [3] - 上市公司近期热衷设立并购基金 [3]
长石资本硬科技三期基金三关7.28亿,LP结构突破“不可能三角”
观察者网· 2025-07-18 09:24
募资环境与LP结构 - 当前一级市场募资环境持续承压 机构面临的挑战在于构建兼具稳定性与产业协同效应的LP结构 需平衡国资LP的合规返投要求 金融机构对DPI的严苛考核 以及吸引产业资本实现深度资源绑定 [1] - 长石资本近期完成7.28亿元三关募集 LP结构突破"不可能三角" 包括地方政府 头部金融机构 市场化母基金 以及高比例产业上市公司创始人及高管出资 同时获得华中科技大学母基金和电子科技大学校友基金支持 [1] - LP构成涵盖卓胜微 迈为股份 实朴检测 蓝海华腾等硬科技上市公司及创始人 策源资本作为基石投资方 成都交子 中金资本 浙江金控等头部金融机构及市场化母基金共同组成多元平衡结构 [1] 投资业绩与Founders'Fund理念 - 长石硬科技一期基金累计投资24个项目 11家完成IPO 包括中微半导 苏州天脉 珠海冠宇 达瑞电子等 2家处于IPO进程中 DPI接近2倍 二期基金4个项目进入IPO申报阶段 6家将于未来两年申报 两期基金IPO命中率超50% [2] - Founders'Fund理念强调成为产业生态"共生体"而非"猎手" 构建穿越周期的产业深度协同生态网络 非简单出资关系或单向资源输送 [2] - LP和GP团队集聚华为 OPPO 比亚迪 海康威视 卓胜微等产业领袖出资 创始管理团队平均产业从业经验超20年 形成正向协同循环 [3] 投资方法论与退出策略 - 长石资本采用"70%/90%/100%"硬科技投资方法论 投前需对项目有90%理解 70%时间用于服务 以100%退出为目标 [4] - 团队以研究为驱动 构建覆盖技术路线 供应链 客户及二级市场的"产业地图"认知体系 依托"百人会"机制链接产业关键人与创业者 [4] - 硬科技一二期基金超50%项目已完成上市或进入IPO申请阶段 已退出项目无一本金损失 实现100%退出 [4] - 二级市场团队构建多维度IPO退出时点判断框架 硬科技一期基金11个IPO项目中 超八成把握住市场窗口期实现预期收益 [5] AI时代投资布局 - 长石资本在生成式AI浪潮下围绕三条主线布局:以数智中心为底座的AI基础设施 具身智能 AI应用层与终端交互创新 [5] - AI基础设施方向已投资赛丽科技(独立晶圆级测试系统Fabless硅光公司) 芯动力(RPP芯片架构应用于联想AI PC) 三时纪(解决GPU芯片翘曲问题的二氧化硅微球材料) [6] - 具身智能和AI应用层方向已储备多个项目 通过前置化投资布局成为观察投资机构穿越周期的研究样本 [6]
商道创投网·会员动态|蓝点触控·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
搜狐财经· 2025-07-17 14:07
公司融资情况 - 蓝点触控完成近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广发信德、复星创富、合肥创新投、华仓资本 [1] 公司背景与技术 - 公司成立于2019年 核心团队来自中国科大、航天科技集团、中科院及北航 [2] - 专注力觉传感器研发 产品包括六维力传感器、关节扭矩传感器、拉压力传感器 [2] - 产品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工业机械臂、医疗手术机器人等高精尖场景 [2] - 国内少数能量产高端力觉感知器件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2] 融资用途 - 持续加码小尺寸、超高精度、高带宽力觉传感器的底层研发 满足人形机器人"指尖级"力控需求 [3] - 组建欧洲、美洲本地化技术商务团队 加速全球化市场渗透 [3] - 面向医疗、汽车、3C等高端制造推出模块化解决方案 [3] 投资逻辑 - 公司在力觉算法、MEMS微纳加工、封装标定等环节形成闭环 技术壁垒高 [4] - 人形机器人行业处于0→1拐点 对六维力传感器需求呈指数级增长 [4] - 创始团队兼具航天级工程经验与商业化落地能力 [4] - 已切入多家头部整机厂供应链 验证路径清晰 [4] 行业与政策背景 - 工信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与科技部"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相继落地 [5] - 政策端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5] - 公司在核心器件上实现国产可控 [5] - 中国硬科技投资正从"国产替代"迈向"全球定义"新阶段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