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短剧出海
icon
搜索文档
借“泛娱乐”出海,中国短剧面临制作成本挑战
搜狐财经· 2025-08-24 13:15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5年Q1全球短剧应用内购收入逼近7亿美元 是2024年Q1的近4倍[1] - 2025年Q1全球短剧应用下载量超过3.7亿次 是2024年Q1的6.2倍[1] - 截至2025年3月全球短剧应用累计下载量接近9.5亿次[1] - 微短剧海外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60亿美元[1]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国家综合实力提升推动本土故事和表达方式获得海外观众喜爱[2] - 短剧快节奏故事表达形式受到全球观众青睐[2] - 短剧正从视听产品向作品转变 迈向精品化、专业化、规范化发展[2] 公司运营策略与挑战 - 核心团队通过持续学习解决演员表演、口音、故事节奏和用户付费等问题[2] - 制作成本大幅上涨:洛杉矶短剧制作成本从2022年6月的10万美元上涨至25-30万美元[3] - 成本上涨倒逼优化生产流程 提高爆款率和成功率[3] - 内容创新存在高失败率 约80%题材失败[3] 内容创作理念 - 精品化核心在于情感与情节的高度共振 而非服化道[3] - 成功作品(投流超1000万美元)多为市场首次尝试的创新题材[3] - 短剧本质为情感驱动型题材 高度依赖情感框架[3] 行业未来形态 - 短剧APP可能演变为一体化休闲娱乐平台 包含综艺、比赛等内容[4] - 短剧被定义为全新休闲方式 具有旺盛生命力和发展潜力[1][4]
AI拓宽教育公司业务场景,电商、短剧出海翻译成增长点
第一财经· 2025-08-20 13:33
行业趋势 - 直播电商出海和短剧出海浪潮带来大量音视频翻译需求 市场预计从百亿级别快速增至千亿级别 [1] - AI技术拓宽在线教育公司业务场景 教育AI从L3主动辅助学习加速迈向L4虚拟老师阶段 [1] - 教育硬件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340亿元 多家教育公司上半年推出大模型搭载硬件产品 [4] 产品创新 - 公司发布基于教育大模型的多款AI新品 包括AI答疑笔Space X、音视频翻译平台及升级版词典 [1] - 音视频翻译平台实现听录-识别-翻译-配音全流程一站式解决方案 满足海外监管与文化诉求 [1] - 硬件产品需完整场景解决方案支撑 大模型增强自然语言交互与多模态处理能力 [4] 财务表现 - 在线营销服务板块二季度收入创6.3亿元新高 同比增长23.8% [3] - 游戏广告收入同比上涨50%以上 海外业务营收贡献显著 [3] - 与谷歌合作带动相关收入实现三倍增长 [3]
从 ReelShort 看中国短剧出海:创新驱动下的全球突围
新华网财经· 2025-08-20 06:59
中国短剧海外市场发展 - 中国短剧在海外市场异军突起,成为文化出海新亮点,枫叶互动作为先行者创造了多个行业"第一" [1] - 短剧是一种全新休闲方式,具有旺盛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其成功源于不断创新和市场探索 [4] - ReelShort是枫叶互动2022年推出的海外短剧平台,采用本土化制作路线,与当地团队合作打造符合目标市场审美的内容 [5] 短剧海外走红驱动因素 - 宏观因素:中国综合实力提升使本土故事和表达方式更受海外观众喜爱 [5] - 微观因素:短剧快节奏故事表达形式符合全球观众偏好 [5] - 本土化制作策略:从演员、编剧到摄制均采用目标市场人才,内容更贴合当地文化语境 [5] 公司发展历程与挑战 - 2023年11月推出现象级爆款《The Double Life of My Billionaire Husband》 [6] - 面临演员口音、内容选择等困难,通过团队不断学习和试错解决 [6] - 成为多个细分题材开拓者,如狼人、霸总、浪漫体育、男性题材等 [6] 行业转型与精品化趋势 - 短剧行业从粗放经营向精品化、专业化、规范化发展 [7][8] - 精品化核心在于情感和情节共振,而非仅注重服化道 [8] - 制作成本大幅上涨:洛杉矶短剧制作成本从2022年6月的10万美金涨至25-30万美金 [8] 内容创新与市场竞争 - 成功作品多为市场"第一次"尝试,投流金额超过1000万美金 [8] - 内容创新失败率高达80%,但公司仍坚持创新路线 [8][9] - 短剧同质化问题源于情感驱动型题材特性,未来仍将长期存在 [9] 市场前景与战略布局 - 微短剧海外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60亿美元 [10] - 与奈飞用户重叠度不到1%,显示巨大市场潜力 [11] - 在墨西哥、哥伦比亚、法国等多地建立本地合作伙伴,强化文化本地化 [11] 未来发展方向 - 短剧可能演变为一体化休闲娱乐平台,包含综艺、比赛等内容 [11] - 需要联合产业力量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10] - 学习奈飞本地化经验,依托各地区优秀创作者 [11]
从 ReelShort 看中国短剧出海:创新驱动下的全球突围
新华网· 2025-08-20 06:24
公司发展历程与市场地位 - 枫叶互动自2022年推出全球短剧APP ReelShort 成为行业先行者并创造多个"第一" [1] - 2023年11月推出现象级爆款作品《The Double Life of My Billionaire Husband》 [4] - 公司成为狼人、霸总、浪漫体育、男性题材等多个细分题材的开拓者 [4] 本土化战略与制作模式 - 从2023年起与美国当地团队合作采用"本土制作"路线 演员、编剧及摄制团队均以目标市场人才为主 [3][4] - 在墨西哥、哥伦比亚、法国、德国、英国、巴西等地拥有本地合作伙伴 进行故事本地化改编 [7] - 本土化过程中面临演员口音、内容选择等挑战 通过团队持续学习试错解决 [4] 成本结构与行业变化 - 短剧单部制作成本从2022年6月的10万美金上涨至当前25-30万美金 增幅达2-3倍 [5] - 成本上涨倒逼公司优化生产流程并提高爆款率 推动行业从粗放经营转向精品化创作 [5][6] 内容创新与成功要素 - 公司追求情感与情节高度共振的精品化核心 而非仅注重服化道 [5] - 成功作品(投流金额超1000万美金)多为市场"第一次"尝试 制作成本非最高但情感共鸣最强 [5] - 内容创新失败率约80% 但公司仍坚持尝试新题材 [6] 市场规模与用户潜力 - 根据行业白皮书预测 微短剧海外市场规模有望达360亿美元 [6] - 当前与奈飞用户重叠度不足1% 表明主流流媒体用户尚未大规模接触短剧 市场天花板远未触达 [7] 行业发展趋势 - 短剧逐步从视听产品向作品转变 向精品化、专业化、规范化发展 [5] - 同质化现象将长期存在 因短剧高度依赖情感框架类似手机游戏玩法 [6] - 未来可能演变为一体化休闲娱乐平台 包含综艺、比赛等多元内容 [8] 可持续发展挑战 - 观众口味提升及新鲜题材需求增加 单家公司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7] - 需联合产业合作伙伴凝聚资源 共同扩大产业规模 [7]
我在横店拍短剧
虎嗅· 2025-08-14 05:39
行业规模与成本结构 - 单部短剧制作成本从早期10万-20万人民币上升至当前50万-100万人民币,顶级剧作成本达200万人民币[126] - 演员片酬从500元/天攀升至顶流演员3万元/天[126] - 单部短剧拍摄周期为7天,剧集长度为70-100集(单集时长90秒)[8] 产业链与商业模式 - 行业分为平台方、承制方和剧本方三类主体,平台方可实现剧本生产、拍摄与发行闭环[122][123][124] - 2023年头部剧作可实现2000万人民币营收,利润率约20%[119] - 早期低成本剧作(5万-10万投资)可实现超额回报,曾有20万成本剧作创造2亿营收记录(未含投流费用)[120] 内容制作演进 - 服化道投入显著提升,主演服装备选方案从短缺增至三套以上[17] - 情节逻辑从早期"亲情互害"等反常识设定转向符合现实逻辑的叙事[44] - 竖屏拍摄要求演员控制动作幅度防止出画,与传统横屏拍摄形成技术差异[21] 人才结构与流动 - 传统影视从业者(化妆师、演员)大量转型短剧行业,某化妆师从业超10年并从横屏转向竖屏[10][11] - 演员背景多元化:包括偶像练习生(4部短剧经验)[20]、传统影视演员(参演贾樟柯作品)[41]、海归留学生(6年拍摄近100部短剧)[55] - 导演团队规模约15人,月均产能3-4部短剧,业务量饱和[77] 市场趋势与挑战 - 行业测出率降至20%,10部剧中仅1-2部盈利,8部可能亏损[126] - 红果短剧平台通过"免费+广告"模式改变行业生态[79] - 制作水准与投放渠道趋同背景下,剧本质量成为核心竞争要素[81][127] 国际化发展 - 短剧出海采用本土化策略(如将千年人参替换为贝多芬手稿)[130] - 平台方组建海外团队实施"降维打击"战略[129] - AI技术应用于剧本创作、换脸及无真人出演内容生成[130] 制作标准升级 - 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影视化工业产品"阶段[80] - 专业电影导演加入短剧领域,执行镜头多角度精细拍摄[84] - 凌晨拍摄成常态,单场戏拍摄耗时超1小时(如玻璃门推拍20次)[85][96]
以版权边界与法治手段护航“短剧出海”
新华社· 2025-08-13 10:44
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 8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以版权边界与法治手段护航"短剧出 海"》的评论。 微短剧跨境侵权,暴露出行业对内容权属缺乏清晰认定与合规管理。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海外 市场很可能变成微短剧版权主张的"泥潭",拖累行业整体发展,甚至可能为他人掠夺我内容资源埋下伏 笔。因此,版权保护应成为"内容出海"的关键防线。 最近,某短剧出海头部平台陷入多起版权侵权纠纷,被指抄袭国内头部微短剧公司原创作品。"文 化出海"变"官司出海",引发公众对我国文化产品在海外市场上原创版权保护的担忧。 微短剧出海,不只是内容传播,更是中国叙事方式走向世界的实践。近年来,我国文化出海成果斐 然。无论是游戏、动画和微短剧,还是新晋顶流LABUBU,都在快速"圈粉"世界。在这股热潮之下,亟 待明确文化产品出海版权保护办法。一方面,推动行业自律组织出台版权合规指南,明确剧本授权、翻 译改编、演员演绎等环节的合法边界;另一方面,依法快速认定侵权行为责任,对违法者形成震慑,用 版权边界与法治手段,为海外"短剧风口"护航。 近年来,中国微短剧凭借"短小精悍、叙事强烈"的形式走红海外。《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 (202 ...
人们为何会喜欢“特朗普爱上保洁”这样的假新闻?
36氪· 2025-08-07 07:23
短剧市场现状 - 美国短剧市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短剧应用内购收入达7.2亿美元,同比暴涨380%,累计总收入突破24.3亿美元 [14] - 美国市场贡献49%的营收,成为中国短剧出海最大海外市场,付费转化率高达50%,是中国国内用户的五倍 [14] - 中国出海短剧App数量达237款,全球累计下载量突破2.7亿次,ReelShort以5500万月活跃用户数稳居行业龙头 [14] 爆款短剧特征 - "霸道总裁"是最受欢迎的男主角设定,如《天价前妻不好惹》《总统之子爱上做保洁的我》等作品表现亮眼 [16] - 本土化改良融入狼人、吸血鬼等奇幻设定,剧情尺度更开放,如《两个狼王爱上我》结合欧美观众偏好与中式叙事 [18] - 快速响应社会热点,如路易吉枪杀事件后迅速推出情节相似的短剧《审判者》 [21] 行业影响 - 中国短剧为好莱坞三线演员提供新机遇,参演短剧后片酬从200美元/日飙升至1500美元/日,涨幅达7倍 [24] - 中国导演高峰的公司2024年产出45部短剧,远超行业10-15部平均水平,其中成本20万美元的《The Divorced Billionaire Heiress》创下3500万美元票房,投资回报率170倍 [22] - 2024年中国短剧市场规模突破515亿元,首次超越内地电影全年票房(425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634.3亿元 [25] 发展趋势 - 海外市场对中国精品短剧需求旺盛,当前供给量仅为实际需求的五分之一,潜在市场规模是国内的7-12倍 [25] - 短剧核心竞争力在于情绪价值的快速传递,需在30秒内引发观众共鸣,叙事逻辑与传统影视存在本质差异 [26] - 行业需在保持工业化量产同时提升内容品质,如《家里家外》《逃出大英博物馆》等作品证明短剧可承载艺术价值 [26][28]
人们为何会喜欢“特朗普爱上保洁”这样的假新闻?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8-07 04:23
短剧市场虚假新闻事件 - 一部虚构短剧《特朗普爱上在白宫当保洁的我》在美国引发热议,声称三个月收入达1.5亿美元,但经查证完全不存在 [6][8][12] - 类似虚构短剧《与特朗普离婚后,我分到了半个美国》也被证实为假新闻 [12] - 虚假信息传播源于媒体流量焦虑和网民猎奇心理,部分平台用AI合成图像配合标题吸引点击 [9][10][13] 美国短剧市场真实数据 - 2025年Q1全球短剧应用内购收入达7.2亿美元,同比暴涨380%,美国市场贡献49%营收 [16] - 美国用户付费转化率高达50%,是中国用户的5倍,中国出海短剧App达237款,累计下载量2.7亿次 [16] - 头部平台ReelShort月活用户5500万,与阅文集团合作改编网文IP,本土化内容精准投放欧美市场 [16][20] 海外爆款短剧内容特征 - "霸道总裁"题材最受欢迎,如《黑帮大佬的致命囚宠》《总统之子爱上做保洁的我》等 [18] - 本土化改良融入狼人、吸血鬼等奇幻元素,如《两个狼王爱上我》结合超自然题材与中式叙事 [20] - 快速响应社会热点,例如枪击案后推出短剧《审判者》 [22] 短剧产业经济效应 - 中国导演高峰公司年产45部短剧,20万美元成本的《The Divorced Billionaire Heiress》创下3500万美元票房,回报率170倍 [24] - 好莱坞三线演员参演短剧后日薪从200美元涨至1500美元,涨幅7倍 [26] - 2024年中国短剧市场规模515亿元超越电影票房,预计2025年达634.3亿元,海外潜在规模为国内7-12倍 [27] 行业发展趋势 - 需平衡工业化量产与品质提升,优质作品如《家里家外》《逃出大英博物馆》证明短剧可承载艺术价值 [27][29] - 海外市场对中国精品短剧需求旺盛,当前供给量仅为实际需求的五分之一 [27]
北美短剧:假新闻、热钱和一比一复刻
虎嗅· 2025-08-07 02:20
市场概况与竞争格局 - 北美地区在投短剧广告主数量超过387个平台 竞争激烈[7] - 美国市场贡献全球近50%短剧应用内购收入 2025年Q1环比增长20%[7] - 新平台入局门槛达5000万美元启动资金 当前普遍以亏损ROI进行投放[8] - 市场进入稳步上升阶段 制作公司利润率从20%降至5%-8%[12] - 承制团队数量不足20个 其中80%无固定办公场所[16] 内容生产与创作趋势 - 剧本抄袭融梗现象普遍 原创创新剧本稀缺[5] - 霸总故事仍是主流 出现年龄差/师生恋/黑帮爱情等细分赛道[5] - 冷冻仓+后悔流题材火爆 超过五个版本上榜 改编自国内短剧《长眠后三个哥哥为我白了头》[26] - 镜头语言1:1复刻国内爆款 例如《30 Years Frozen》开篇镜头完全复制原版[27] - 国内付费大盘萎缩导致可翻改剧本减少 推动本土化原创需求上升[28] 成本结构与制作模式 - 单部短剧成本从初期低位上涨至20万美元左右[15] - 爆款主演日薪达2000-2500美元 普通主演日薪800-1000美元[15] - 国内拍摄比洛杉矶拍摄每部成本减少3-4万美元[6][42] - 平台定期从国外运送演员至中国拍摄 每次拍2-3部再送走[6] - 虚拟摄影棚投入300万美元 用于降低外景成本及尝试战争/科幻新题材[17] 商业模式与数据挑战 - 合作模式以平台出资承制为主 基本无后续分账[18] - 数据透明度低 依赖广大大和Dataeye投流素材排名榜单[19] - 连续多日上榜剧集才可能为真爆款 平台前台热度具参考价值但无法跨平台比较[19] 本土化创新尝试 - 旅程娱乐成立原创/改编/本地化三个编剧组 减少平台定制剧转向自主出品[29] - 五元文化成立溪予兮語厂牌 全部采用原创剧本 两部作品进入平台榜单前七[30] - 社会热点事件成为创作素材 例如路易吉枪击事件改编剧《The Adjuster》[31] - 借鉴WATTPAD等本地文学网站人设矛盾冲突 但受众重合度存疑[32] - "被宠"和"擦边"成为北美女性受众核心需求 第一集普遍设置床上场景[34] 政策与文化适应挑战 - 萌宝类短剧难以复制 因未成年演员法律限制及玄幻体系文化隔阂[34] - 胖女孩逆袭题材存在舆情风险但观众接受度高[35] - 种族歧视题材难以操作 中国团队属少数族裔缺乏创作动机[37] - 北美拍摄规则严格 需提前明确强奸戏/亲密戏等级等原则性问题[40] - 动作镜头需专业指导 即使演员具备基础技能也需符合安全规范[41] 外部竞争与行业挑战 - 美国主流视频平台(网飞/hulu)成立短剧部门 承制费达60-70万美元/部 为现有价格3倍[6][45] - 国内精品短剧预算更高且成本更低 吸引制作团队回流国内市场[46] - 拍摄周期从国外制作的60-70天缩短至国内制作的40-50天 沟通效率提升[44]
短剧出海,真风口还是虚火?
36氪· 2025-08-05 09:00
核心观点 - 短剧出海市场呈现高速增长但普遍亏损的矛盾局面 行业面临高获客成本 低用户留存和本土化挑战 真实商业成功仍待验证 [3][7][12][16][19][22][24] 市场增长数据 - 2025年上半年海外短剧市场收入达10.88亿美元 同比增长249% 下载量5.26亿次 同比增长451% [3] - 印度以7347.5万次下载量居全球首位 美国以5.26亿美元收入占据近半市场份额 [3] - 预计2025年全年收入将达24.73亿美元 下载量有望突破12.09亿次 [3] 主要竞争格局 - 海外短剧平台达三四百家 ReelShort和DramaBox处于第一梯队 月收入超3000万美元 [5] - ReelShort 2025年Q1内购收入同比增长31%达1.3亿美元 累计收入达4.9亿美元 [6] - 头部平台7月收入数据:ReelShort(3900万美元) DramaBox(3300万美元) NetShort(1700万美元) GoodShort(1600万美元) [6] 盈利困境 - ReelShort母公司中文在线2024年亏损2.43亿元 昆仑万维亏损16.43亿元 MPU亏损1050万美元 [12] - 行业普遍存在"高增长与低盈利"矛盾 头部平台持续亏损 [7][12] - 枫叶互动2024年上半年收入10.86亿元 净利润仅2293万元 [11] 商业模式分析 - 主流变现模式为IAAP(付费点播+会员订阅+广告变现) 占比75.69% 贡献96.27%收入 [13][14] - 会员订阅模式显著提升IAP应用收入水平 [13] - 投流成本是最大支出 单日消耗可达百万美元级别 [15] 运营挑战 - ReelShort日活约500万 用户留存率低 与下载量高度相关 [9] - 下载排名波动大(第14-126名) 与Netflix等稳定平台形成对比 [7] - 获客成本高因转化路径长 需通过Meta Google TikTok等多渠道投放 [15] 本土化瓶颈 - 翻译剧数量(6700部)占比71% 但本土剧播放量达100亿次 是翻译剧的3倍 [24] - 海外制作成本高昂 单部短剧达20万美元 [16] - 文化差异显著:东方偏好"以弱胜强"叙事 西方认同"强者愈强"价值观 [26] - 题材敏感度不同:海外关注种族 性别 宗教等议题 [26] 内容发展方向 - 当前以女性向内容为主 男性向及LGBTQ+细分市场存在蓝海机会 [26] - 需摆脱国内"龙王归来"等套路 根据当地文化重构故事内核 [26] - 版权风险突出 ReelShort曾因侵权被起诉 [19] 行业阶段判断 - 处于从野蛮生长向深水区过渡的关键阶段 进入"2.0时代" [22] - 需建立可持续商业模式而非单纯获客 真正让海外接受短剧形式 [24] - 行业洗牌在所难免 需从内容 商业 本土化多维度迭代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