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现代农业
icon
搜索文档
苏垦农发:聚焦“一核双擎”做强主业 推出中期分红回馈投资者
中证网· 2025-08-21 10:3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5.88亿元,归母净利润2.13亿元 [1] - 拟进行中期分红8268万元,占半年度归母净利润比例38.78% [1] 主营业务运营 - 主营业务涵盖稻麦种植、种子加工、大米及麦芽销售,并延伸至农资贸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 [2] - 夏粮总产量达13.51亿斤,自有基地小麦亩产1163斤创历史第三高产,油菜示范区亩产755.36斤破全国冬油菜纪录 [2] - 一体化全农服务覆盖超60万亩,小麦收购量超22万吨 [2] 子公司业务进展 - 大华种业新增4大区域性试验基地,形成覆盖黄淮麦区与长江流域的"4+4"战略布局 [3] - 苏垦米业新设5大销售中心并推进产品研发转化 [3] - 苏垦农服连续5年入选"春耕保供重点农资企业",通过优化采购压降成本 [3] - 苏垦麦芽深耕高端麦芽技术研究,拓展精酿及威士忌市场 [3] 战略与竞争优势 - 推行"一核引领、双擎驱动"战略,以现代农业为核心,科技创新与资本运作为双引擎 [4] - 建立纵向一体化全产业链协同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市场"实现节本增效 [4] - 拥有优质连片耕地资源,农业基础设施齐全,技术能力及产出率行业领先 [4] - 率先实施农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控体系,强化质量与食品安全管理 [4] 科技创新投入 - 坚持"产、学、研、推"一体化农业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5]
富邦科技2025年中报:创新现代农业服务模式, 全球化运营成效显著
全景网· 2025-08-21 09:1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459.76万元,同比增长6.50% [1] - 境内营收36,505.79万元(占比53.32%),同比增长5.10%;境外营收31,953.97万元(占比46.68%),同比增长8.16%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121.70万元,净资产147,095.07万元,同比增长9.53% [1] - 现代农业业务收入12,236.98万元,同比增长13.31%,表现突出 [1][4] 农化助剂业务发展 - 助剂业务收入49,641.49万元,同比增长5.62%,获沙利文认证"全球肥料助剂销量第一"称号 [2] - 重点开发新型多功能包裹剂、造粒助剂等环保产品,与OCP集团开展技术协作 [2] - 自主研发的除重金属综合治理方案完成客户小试验证,正推进工业化实验 [2] 现代农业业务创新 - 通过"土壤-田块-作物-数据-配肥"新模式提供定制化营养解决方案 [3] - 在河南、陕西等省份开展数百次田间试验,覆盖花生、生姜等10余种作物 [3][7] - 特种肥料业务创造营业收入4,299.97万元 [3] 研发与技术突破 - 富邦湘渝完成生产设备智能化升级,康欣生物聚焦禾本科固氮和根结线虫防治技术 [4] - 与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合作推进"高效作物固氮菌剂创制与应用示范"项目 [4] - 成功推出5个微生物线虫防治新产品和3个禾本科固氮新产品 [5] 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 - 富邦湘渝重点开拓东南亚市场,康欣生物构建全媒体矩阵,宣传曝光量超40万次 [5] - 成立"湖北省生物肥料产业创新联盟",推动技术攻关和市场拓展 [6] - 与北大荒集团八五三农场等领先农业平台合作开展"天生旦"百万亩科技助农项目 [7] 战略发展方向 - 公司持续聚焦农业绿色发展,通过科技赋能农业产业链升级 [9] - 业务覆盖农化助剂、土壤改良、生物农药、数字化技术等关键节点 [9] - 自2014年以来保持稳健增长,从化肥助剂领域扩展至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服务 [8]
“猪茅”牧原股份上半年净利增超1100%,农业ETF易方达(562900)上涨2.39%,冲击5连涨
新浪财经· 2025-08-21 02:56
市场表现 - 中证现代农业主题指数(930662)强势上涨2 42% 农业ETF易方达(562900)上涨2 39% 冲击5连涨 盘中成交额迅速走阔 [1] 牧原股份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人民币812亿元 同比增长187% [1] - 归母净利润达人民币152 4亿元 同比大增1170 8% 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246 2%至148 9亿元 [1]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首次突破200亿元 同比增长4 5倍 [1] - 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5元(含税) 合计派息约80亿元 [1] 牧原股份竞争优势 - 全球领先的成本控制能力和稳定的生产成绩 已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1] - 资本开支逐步下降 净利润中枢有望持续提升 自由现金流水平改善将成为估值重塑的核心逻辑 [1] - 作为全球第一大生猪养殖企业 稳健的盈利能力和清晰的成长路径为行业提供重要参考 [1] 农业ETF易方达(562900) - 紧密跟踪中证现代农业主题指数 选取30只业务涉及农产品、种业、饲料、动物保健与育种、畜牧产品、渔业产品与农业机械等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 [2] - 一键打包种植+养殖两个产业链龙头企业 覆盖隆平高科、荃银高科、中粮科技等农业科技龙头企业 [2]
重走抗战路,一定要去一趟“国际和平城市”潍坊!
中国新闻网· 2025-08-14 00:21
历史背景 - 1942年至1945年日本在山东潍县设立西方侨民集中营,关押20多个国家的2000余名西方侨民,包括327名儿童 [3] - 集中营原为西方传教场所乐道院,后改造为布满电网、壕沟、塔楼和机关枪的牢狱,是中国单体最大的西方侨民集中营 [5] - 知名被囚人士包括美国驻华大使恒安石、山东大学堂总教习赫士、英国奥运冠军李爱锐等 [5] 和平主题建设 - 潍县集中营旧址现建有博物馆,保留7座遗址建筑,通过文物、史料及VR技术(数智魔镜元宇宙项目)展示历史 [11][14][16] - 潍坊拥有坊子德日建筑群、英国烟草公司旧址等和平文化地标,2021年成为全球第308座"国际和平城市" [18] - 1532文化产业园由英国烟草公司旧址改造而成,举办演唱会、艺术展等活动,吸引研学团队和游客 [20][22] 文旅与教育融合 - 坊子德日建筑群成为年代剧取景地,如电视剧《南来北往》带动影视旅游 [22][24] - 国际风筝会吸引中外爱好者竞技,串联和平友谊 [26] - 中小学开设和平教育课程,高校建和平学研究院,社区嵌入和合文化治理 [26][28] 经济发展与产业 - 潍坊制造业总量占山东1/10、全国1/100,形成动力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30] - 现代农业通过智慧大棚、数字农场输出"蔬菜标准"至全国27个省区,寿光蔬菜等品牌全国知名 [32][34] - 文旅消费涵盖民俗体验、购物街区、演唱会等,激活城市流量 [34][36][37] 对外开放 - 潍坊经贸网络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40余座国际城市缔结友城关系 [37][39] - 通过国际风筝会、中日韩产业博览会等平台链接全球 [37][39]
河北保定徐水区拎稳进京蔬菜“菜篮子”
经济日报· 2025-08-13 08:19
行业转型与技术创新 - 徐水区棚室蔬菜种植规模达五六万亩 其中麒麟店村拥有400多亩大棚[1] - 2022年新建13座新型高效日光温室大棚 引进口感型西红柿 水果黄瓜 精品豆角等十几个新品种[2] - 采用棚室控温 水肥滴灌 生物除虫及绿色检验新技术 实现从传统土墙矮棚向现代设施农业转型[2] 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 - 新型大棚实现一年两至三茬轮作 相比过去一年一茬模式收入增加数倍[2] - 网纹瓜亩产达8000多斤 批发价格每斤4元 通过超市直供和游客采摘实现高效销售[2] - 当地果蔬通过"地产专区"专柜销售 售价比普通品种更高但仍供不应求[1] 产业协同与区域发展 - 与京津 雄安等地形成供应链对接 成为重要菜篮子基地和农业休闲游热门目的地[2] - 政府联合中国农大 河北农大及新发地市场专家提供技术支撑 实现产学研一体化[1][2] - 全区改造新建高效棚室2万亩 培育特色种植园 采摘园和观光园超过100家[2] 品种引进与人才流动 - 2023年初从海南引进网纹瓜 黄金脆 白香瓜等6个南方瓜种并成功种植[2] - 吸引年轻人返乡发展现代农业 改变原有以老年人为主的种植人口结构[1][2] - 通过示范基地带动周边乡镇参观引种 传统农户转型成为新技术推广教员[2]
咖啡培育、宠物养护……农学专业越来越火了!
经济日报· 2025-08-12 12:11
农业院校创新举措 - 吉林农业大学采用李玉院士团队研发的新型菌物纸张制作可食用录取通知书 [1] - 南京农业大学在录取通知书中嵌入万建民院士团队选育的"宁香粳9号"水稻种子 [2] - 中国农业大学附赠学校培育的小麦、玉米和水稻种子 其中玉米种子"农大778"累计推广约1200万亩(折合80万公顷) [3] 新兴专业设置 - 云南农业大学设立我国首个咖啡科学与工程专业 系统性培养咖啡全产业链人才 [7] - 中国农业大学推出全国首个动物科学(伴侣动物)专业 以宠物产业为核心培养方向 [8] - 咖啡主产区急需专业人才 宠物经济从养护到医疗收入可观 [9][10] 政策支持与学科建设 - 2024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提出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农业科研机构和研究型农业高校 [11] - 涉农高校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实现农工、农理、农文等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 [11] - 农业院校招生规模扩大 城镇生源与女性生源比例提高 [12] 行业发展趋势 - 现代农业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武装 具有技术密集特征 [12] - 农业延伸出更多细分产业与全新业态 新赛道具备极大发展潜力和职业前景 [12] - 农业学科从"冷板凳"变成"热赛道" 企业和用人单位对农业学科学生能力高度认可 [13] 人才需求变化 - 现代农业需要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12] - 农业院校学生被称为"六边形战士" 具备下田实践和实验室科研双重能力 [12] - 各行各业人才跨界进入农业领域 体现行业吸引力提升 [13]
中经评论:从录取通知书读出农业为何吃香
经济日报· 2025-08-12 00:01
农业院校报考热度提升 - 农业院校录取通知书设计体现科技创新 如吉林农业大学采用可食用菌物纸张 南京农业大学嵌入水稻种子 中国农业大学附赠小麦玉米和水稻种子 其中玉米种子农大778累计推广约1200万亩[1] - 涉农专业报考热度持续升温 农业院校扩大招生规模 城镇生源与女性生源比例提高[1] - 现代农业具有技术密集特征 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武装 改变年轻人对农学的刻板印象[1] 农业学科转型发展 - 农业延伸出更多细分产业与全新业态 新赛道具备极大发展潜力和职业前景[2] - 涉农高校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专业布局学科设置产学研结合 课程融合多学科知识 实现农工农理农文等深度交叉融合[2] - 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农业科研机构和研究型农业高校[2] 农业专业设置创新 - 农业院校专业设置接地气 瞄准就业风口和产业需要 如云南农业大学设立咖啡科学与工程专业 中国农业大学推出动物科学伴侣动物专业[3] - 现代农业需要复合型人才 既懂技术又懂管理 既勤于思考又敢于创新[3] - 农业学科从冷板凳变成热赛道 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企业和用人单位认可其人文情怀吃苦精神实际能力[3] 农业人才流动特征 - 职业选择与专业选择不一致是常见现象 学农人才流向其他领域或其他学科人才进入农业均属正常[4] - 各行各业人才跨界进入农业体现行业吸引力[4] - 农业院校培养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无论是否直接从事农业[4]
从录取通知书读出农业为何吃香
经济日报· 2025-08-11 22:05
对农业来说,各行各业人才选择跨界进入,本身就是吸引力的体现。对学生来说,无论将来是否直接从 事农业,在学校里获得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将让人终身受益。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农业院校自身的成长也让人刮目相看。今年4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 (2024—2035年)》提出,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农业科研机构和研究型农业高校。事实上,近年来涉农高 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经济主战场,从专业布局、学科设置、产学研结合等方面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很 多课程融合了多学科知识,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实现了农工、农理、农文等学科深度交叉融合。 在农业院校就读是怎样一种体验?咖啡香气飘满楼道,这是云南农业大学咖啡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日常场 景,该专业是我国首个系统性培养咖啡全产业链人才的专业。中国农业大学推出动物科学(伴侣动物) 专业,这是全国首个以宠物产业为核心培养方向的本科专业。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咖啡已变成很多人的 刚需,咖啡主产区急需专业人才;宠物经济更是热门,从养护到医疗,收入相当可观。人们发现,农业 院校的专业设置越来越接地气,尤其是瞄准就业风口、产业需要的专业。 农业不会辜负人才。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 ...
金融滋养的麦浪乐章
金融时报· 2025-08-08 02:29
农业现代化转型 - 河南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种植 粮食单产比散户提高15%以上 [2] - 农机服务站配备联合收割机 精密播种机 智能灌溉设备 无人机飞防系统等现代化装备 [2] - 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推进 包括粉碎还田和集中供热等循环农业模式 [2] - "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优质专用小麦种植 提高农民收入 [8] 金融支持农业 - 农发行每年投放约500亿元收购贷款支持夏粮收购 [4] - 采用"封闭运行"等创新举措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4] - 2016年投放369亿元信贷资金解决小麦品质下滑问题 支持收购293亿斤小麦 [4][5] - 信贷管理方式革新 从钢钎测容发展到系统联网远程监控 [3] 区域农业特色 - 豫东地区呈现规模化收购场景 售粮车队排队长达1公里 [6] - 豫北滑县以优质强筋小麦著称 按绿色有机标准种植 供应知名酒厂 [6][7] - 豫北因市场价格高于最低收购价 农民更倾向卖给民营企业或观望 [6] 粮食收购体系 - 质检员 会计人员 装卸工人各司其职保障收购流程 [3] - 国有收储企业与民营企业并存 形成市场化收购格局 [6] - 政策金融支持土地流转 整治和生产 促进标准化生产 [2]
东盟秘书长北京圆桌会在京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7-24 13:36
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 - 中国与东盟连续5年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2024年上半年双边贸易总值达5109.5亿美元,同比增长8.3% [1] - 贸易结构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无人飞行器等新兴产业成为合作亮点 [1] - 东盟秘书长提出未来合作重点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绿色经济、智能制造 [1] 北京与东盟合作成果 - 2024年一季度北京对东盟进出口总额超500亿元 [2] - 北京已与7个东盟国家的13家商协会建立合作关系 [3] - 北京企业加速在东盟投资布局,东盟产品通过北京口岸进入中国市场 [3] 未来合作方向 - 深化RCEP框架下的规则对接与制度创新 [2] - 扩大数字经济、绿色发展、智能城市、现代农业等领域的双边投资 [2] - 加强科技人才交流与联合研发,推动成果转化 [2] 合作平台建设 - 北京市贸促会通过服贸会、中关村论坛等平台促进经贸合作 [2] - 搭建中外企业合作平台,优化营商环境 [3] - 33家金融、科技、现代服务业、医药领域企业参与圆桌会交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