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协同发展

搜索文档
每日速递 | 国务院严令,锂电客户承诺“60天付款”
高工锂电· 2025-06-11 10:51
会议预告 - 第十八届高工锂电产业峰会将于2025年6月25-26日在常州举行 主题为"产业链格局重整 全场景应用共振" [1] - 2025高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会将于2025年7月8-9日在成都举行 主题为"AI+新材料 引领能源变革" [1] 电池行业 - 多家车企包括广汽集团、中国一汽、东风汽车等宣布自6月10日起将供应商支付账期控制在60天以内 以保障供应链资金周转 [2][3] - 宁德时代宣布量产587Ah储能电芯 将在山东济宁基地生产 这是行业内首个实现量产的500+Ah大容量电芯 [4][5] 材料行业 - 中国盐湖位于青海格尔木的4万吨/年基础锂盐一体化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 [6][7] - 德方纳米子公司德方创域新能源科技拟引入国信资本等战略投资者 [8][9] 海外动态 - 瑞典电池制造商Northvolt若未能在6月底前找到买家 其最后一家工厂将停产 [10][11] - 津巴布韦将从2027年起禁止锂精矿出口 以推动本地加工 [12][13]
8家车厂宣布缩短账期至60天,评论区却吵疯了
36氪· 2025-06-11 02:02
车企响应60天账期政策 - 广汽集团最先于6月10日20点宣布将供应商账期统一至60天内 [1] - 一汽、东风两家央企随后跟进表态,强调社会责任担当 [1] - 赛力斯表示其一直保持60天账期,同时发布行业高质量发展倡议 [1] - 吉利、长安在23点后响应,长安旗下多个子品牌同步承诺 [1] - 比亚迪于6月11日凌晨1点加入,承诺统一账期至60天 [2] - 截至发稿共有8家车企表态,包括广汽、一汽、东风、赛力斯、吉利、长安、比亚迪、奇瑞 [4] 行业账期现状与问题 - 国内车企平均账期达170天,部分超过240天,远高于国际车企50-70天水平 [5] - 国际对比:丰田54.84天、福特56.94天、通用64.1天,德国车企更短(奔驰37.91天、宝马42.45天、大众41.1天) [5][6] - 国内车企采用复杂支付方式延长实际账期,如"90天账期+180天银行承兑"组合 [7] - 2024年部分车企账期数据:特斯拉64-90天、长城90天、比亚迪127-147天、理想165-194天、小鹏274天 [6] - 10年前行业平均账期45天,当前恶化主要因价格战和利润压力传导 [5] 政策背景与影响 - 国家修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6月1日起执行,明确60天支付期限 [9] - 条例禁止强制接受商业汇票等非现金支付方式,设立每日万分之五逾期利息和3-5倍罚款 [15] - 前5个月汽车销量增长10%,中国品牌份额达70%,但行业利润率下滑至3%水平 [7][9] - 前4个月全国经销商亏损超70%,零部件供应商生存困难 [9] - 政策将限制车企快速扩张能力,考验现金流和融资能力,加速不健康企业淘汰 [11] 行业反应与疑虑 - 供应商普遍支持政策但关注落地执行,担心变相延长账期手段 [4][13] - 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拖延验收、结算合同签订等变通方式 [13] - 支付方式差异大(电汇/银承/商承),商承贴现仍会产生利息成本 [13] - 部分观点认为能突破60天的供应商可能获得更多业务,市场竞争或削弱政策效果 [13] - 政策建立"投诉-受理-处置-反馈"机制和信用惩戒体系强化执行 [15] 政策意义与展望 - 标志着汽车产业链从"主机厂霸权"向"公平协作"转型 [15] - 短期增加车企财务压力,中长期增强产业链韧性和资金流动性 [11] - 倒逼整车厂优化资金管理,提升供应链效率 [15] - 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健康生存环境,防止行业陷入低质低价恶性循环 [9][11] - 政策执行力度和效果仍需观察,信用体系构建是关键 [13][15]
四家车企集体官宣: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
财联社· 2025-06-10 14:08
中国一汽供应链管理优化 - 公司将供应商视为最紧密合作伙伴 坚持命运与共、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1] - 贯彻落实国家部委关于保障产业链稳定的部署 明确将60天付款作为硬性期限要求[1] - 通过数字化云工作台实现合同执行、发票匹配等全流程实时监控 确保按期支付[1] - 计划与产业链上下游共建更健康可持续的汽车产业发展生态[1][2] 东风汽车账期政策调整 - 6月10日起统一支付账期至60天 响应国务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1] - 旨在推动上下游资金高效流转 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1] - 公司强调将发挥产业链"链长"作用 构建更具韧性的产业生态[2] 广汽集团供应链管理 - 坚持不超过60天的供应商账期政策 保障供应链资金周转效率[3] - 将供应链健康发展视为保障产品安全性与品质的基础[3] 赛力斯行业倡议与供应链实践 - 响应汽车工业协会倡议 呼吁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与行业自律[5] - 正常货款账期执行60天标准 实现主机厂与供应商双赢[5] - 通过产品集成化与智造集聚化促进产业链协同 提升集群竞争力[5] 行业共性措施 - 三大国有车企(一汽/东风/广汽)均将60天账期作为供应链管理核心指标[1][3] - 数字化技术(如一汽的云工作台)被广泛应用于付款流程监控[1] - 车企普遍强调与供应商构建命运共同体关系[1][3][5]
海光拟吸收合并曙光,关注中科系上市公司隐含价值和协同价值
德邦证券· 2025-05-26 07: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计算机行业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海光拟吸收合并曙光,国产算力航母启航,科技型国有资产相互协同、做大做强是必然趋势,中科系上市公司具备隐含价值和稀缺性,且中科星图和海光、曙光存在协同效应,建议关注中科星图、星图测控、海光信息、中科曙光、曙光数创等 [4][5][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海光拟吸收合并曙光情况 - 海光信息5月25日公告与中科曙光筹划通过换股方式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5月26日开市起停牌,预计不超10个交易日 [4] 科技型国有资产协同趋势 - 党的十八大以来,强调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要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要加强与各类企业协同发展,开展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 [5] 中科系上市公司情况 - 海光信息背靠中科院计算所,是高端处理器国家队领军,中科曙光直接持股27.96%(截至25Q1底),DCU有生态兼容优势,CPU供应向好 [5] - 中科曙光是AI算力全产业链自主可控龙头,中科算源直接持股14.68%(截至25年5月8日),形成从芯片到终端的服务器全产业链国产化布局 [5] - 曙光数创牵头编制首个液冷国家标准,IDC液冷市占率第一,中科曙光持股62.07%(截至25Q1底),2023年度液冷基础设施市场份额达61.3%,连续3年蝉联榜首 [6] - 中科星图是中科院空天信息产业龙头,中科曙光直接持股15.7%(截至25年4月25日),总经理邵总履历丰富,基于空天院研发的数字地球系统产业化应用,构建十圈层数据能力 [6] - 星图测控是航天测控管理“小巨人”,核心技术团队能承担国家战略级航天任务,中科星图持股33.52%(截至25Q1底),掌握卫星测控领域核心技术 [6] 中科星图和海光、曙光协同效应 - 对于中科星图,海光、曙光是重要算力支撑,其所处空天信息产业需超算算力,星图云平台依赖超算算力 [6] - 对于海光、曙光,下游应用爆发有望带来上游算力大规模调用,中科星图是算力直接应用出口之一,未来数据分析能力应用将带动算力需求 [7] - 中科系公司跨学科有机结合,在新交叉领域实现协同效应,有望打开业务和市值天花板,如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领域,各公司可获不同份额 [7]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中科星图、星图测控、海光信息、中科曙光、曙光数创等 [7]
11个项目签约、总投资108亿元 成都温江区召开2025年项目集中签约暨招商大使启航大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5 15:05
温江区招商大会概况 - 成都市温江区召开"聚势金温江·领航新未来"2025年项目集中签约暨招商大使启航大会 近百家企业及行业商协会、金融机构参与 [1] - 温江区进行投资环境推介 展示产业生态、政策支持及营商环境优势 [1] - "四大战区"(温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温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电子科大科创谷、现代服务业战区)介绍载体资源与合作平台规划 [1] 项目签约与产业布局 - 11个项目集中签约 总投资达108亿元 覆盖医药健康、装备制造、现代都市农业、现代商务等领域 [1] - 安徽鹿妈妈口腔护理项目将建立口腔清洁一站式解决方案中心 [1] - 弱水科技声学研发销售总部项目整合电子声学研发、全球电商营销及产品展示体验功能 [1] - 凤栖里·九巷商业综合体项目打造多元体验城市活力空间 [1] 招商大使机制与区域发展策略 - 温江区聘请13名招商大使 包括旭辉集团副总裁林祝波等代表 强化招商引资网络 [2] - 招商大使将协助推广"四大战区"发展机遇、投资政策及产业资源 [2] - 温江区推进"立园满园"行动 重塑"四大战区"经济地理 构建"3+6"现代化产业体系 [2]
科创板年报观察:科创板“链主”型龙头企业擎旗奋进 引领产业链协同发展
证券日报· 2025-05-08 13:41
科创板龙头企业表现 - 科创板市值前10名公司合计市值逾1.5万亿元,占科创板整体比例超20% [1] - 前10名公司2024年度合计营收同比增长21.2%,净利润同比增长24.3%,与上市前相比累计营收增长175.6%,净利润增长394.8% [2] - 中芯国际营收规模首次达500亿元,一季度营收及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29.4%和166.5%,稳居全球第二大纯晶圆代工企业 [2] 企业业绩亮点 - 四川百利天恒药业2024年度净利润37.08亿元,同比增长575%,首次实现年度盈利并摘U [2] - 金山办公WPS Office全球月活超6.32亿,营业收入51.21亿元(同比+12.4%),净利润16.45亿元(同比+24.8%),AI功能月活用户近2000万 [3] 研发投入与成果 - 前10名公司2024年度合计研发投入221.09亿元,占科创板整体14%,同比+20.09%,平均研发人员占比达48.79% [4] - 前10名公司全年新增发明专利2256项,占科创板整体11.1%,华润微电子两项技术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技术发明二等奖 [4] - 澜起科技推出PCIe 6.x/CXL 3.x Retimer芯片M88RT61632并完成客户送样,巩固内存接口芯片技术领先地位 [5] 产业链引领作用 - 联影医疗培育近千家国产供应商(含近百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推动高端医疗影像设备国产化进程 [7] - 海光信息牵头成立光合组织,联合5000余家合作伙伴完成12000余套软硬件适配,研发定制优化500余个技术方案 [8] - 科创板龙头企业通过技术赋能与生态共建,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创新药等重点领域实现聚链成势 [1][7][8]
喊话荣昌鹅,“鹅王”过招,马冈鹅力争上“游”!
南方农村报· 2025-05-08 11:31
行业与公司研究分析 马冈鹅产业概况 - 马冈鹅在广东消费市场年销量约1亿只,占据75%市场份额[5][6] - 2024年马冈鹅产业数据:养殖场300家,种鹅30万羽,产鹅苗750万对,出栏肉鹅500万羽,产值突破56.01亿元[26][27] - 马冈鹅入选省级种质资源库,全国首个升级保种场已建立[29][30] - 马冈鹅预制菜产业园规划建设用地600亩,首期330亩,将打造集屠宰、冷链、预制菜生产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园区[90][91] 产品特性与竞争优势 - 马冈鹅每100克含蛋白质10.8克,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66.3%,亚麻酸含量4%[23][24] - 采用放牧饲养+纯谷喂养模式,肉质纤维纤细,肌肉结实有弹性[21][22] - 开发出烧鹅、狗仔鹅、芋仔炊鹅等多样化菜品,形成完整美食体系[53][54][55] - "开平优品"专卖店实现线上线下融合销售,包装设计年轻化[60][61][62] 品牌营销与产业升级 - 通过"逛碉楼,吃马冈鹅"打造文旅融合体验[60] - 连续亮相中国品牌日展览、"三博会"等重大活动[64][65] - 邀请美食博主探店,结合千年养殖历史讲好品牌故事[70][71] - 建设"马冈优品"镇域品牌,推动产业向百亿级目标冲刺[88][89] 荣昌鹅产业特点 - "五一"期间卤鹅线下销量同比增长446%,达29万只[11] - 作为重庆市级非遗,采用30余味香料红卤工艺[44][45] - 生长速度优势:初生重70克,90日龄可达3500克[33][34] - 已形成规模化卤鹅加工产业链[95][96] 合作潜力分析 - 两地政府提出品牌强强联手,探索养殖技术交流[12][36][37] - 可共享育种技术,马冈鹅提供提纯复壮经验[30][39] - 产业链互补:荣昌卤鹅加工+开平鹅肝深加工[96][97] - 联合开发预制菜产品,建立标准化产业流程[99][102] 市场表现 - "五一"期间开平接待游客38.45万人次,同比增长54.99%[2] - 荣昌假期首日游客突破35万人次,卤鹅销量创新高[10][11] - 马冈鹅通过节庆经济实现品牌曝光度提升[4][75][76]
绿色中国 外企吴江行成功举办
商务部网站· 2025-05-06 14:08
活动概况 - 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与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主办"绿色中国 外企吴江行"活动 聚焦新能源 智能制造 绿色低碳领域合作[1] - 活动吸引世界500强企业 跨国公司 上市公司及欧美中小企业团组代表参加[1] - 40余家企业高管代表参会 包括欧绿保 卡夫亨氏 TKM集团 采埃孚 拉法基豪瑞 霍尼韦尔 西门子艾闻达 斯凯孚 蔚来等企业[2] 产业聚焦领域 - 新能源新材料 电子信息 智能装备成为吴江经开区三大优势产业集群[1] - 博众精工分享智能装备制造实践经验 瓦特电动汽车探讨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 菲尼克斯分享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2] - 10余家国外创新型中小企业代表参与产业链供应链对接会 涉及英国 意大利 瑞典 芬兰 美国等国企业[2] 区域发展定位 - 吴江经开区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核心载体 持续优化外资营商环境[1] - 活动通过政企对话 产业对接 实地考察等形式构建高效合作平台[2] - 投资促进局整合全球产业链资源 搭建精准化专业化对接平台支持外资企业发展[1]
禄丰锦润数控:从村办企业到国家级小巨人的嬗变路
新华财经· 2025-05-06 08:17
新华财经昆明5月6日电(记者魏雨田、贾云鹏、雷肖霄)从一家籍籍无名的村办铁锅生产小厂,一路破 浪前行、不断转型,如今已蜕变成为全国最大的炮塔式摇臂铣床生产基地。如今,这家企业更是成功晋 升为链主企业,并成功孵化并吸引了 49 家装备制造领域的上下游企业齐聚园区,共同构建起一个完整 的数控机床产业链生态系统。 近期,记者深入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市的碧城智能数控装备制造产业园区,走进云南锦润数控机械制造有 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 "锦润数控")。在采访中,锦润数控总经理张峰坦言:"我们公司的高速发展与 园区内各企业的抱团取暖、强强联合密不可分,这种协同合作实实在在地为我们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 的发展成效。" 他进一步表示:"即便一家企业在其他外部环境中可能难以维系生存,但在这里却能获得新生与发展活 力。这里汇聚了丰富的要素资源,使得众多原本棘手的难题迎刃而解。" 谈及未来,张峰信心满满:"在未来的市场竞争格局中,那些专注于创新研发的企业必将脱颖而出。" 破茧:村办小厂的逆袭转型 锦润数控的前身可追溯至1979年的原禄丰县碧城公社前营砖瓦厂,彼时仅有员工30余人,在时代浪潮中 艰难起航。1981年,顺应市场需求,工厂转型 ...
黑龙江首趟“一单制”特货列车成功开行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04 22:42
物流服务创新 - 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首次为中国一重定制"一单制"物流总包项目 实现"一次委托、一份单证、一次结算"的高效模式 [1] - 铁路部门联合中铁特货、中铁快运为企业量身定制"站到门"物流解决方案 提供铁路运输及搬运、吊装、加固等辅助服务 [1] - 运输时间仅为2天 显著提升运输效率 [2] 重大装备运输 - 运输的上横梁货物单件重达190吨 属于超大超重设备 对运输稳定性和安全保障要求极高 [1] - 专业打造DA21装载横梁设备装载加固方案 确保长距离运输安全性 [1] 企业协同与创新 - 项目减轻企业物流负担 助力中国一重将资源聚焦于生产、研发与创新 [2] - 体现国有企业间高效协同与创新突破 为产业链协同发展提供范例 [2] 公司技术实力 - 中国一重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核心创新平台 在重大装备制造领域地位举足轻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