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业融合

搜索文档
两业融合发展再添新动能 北京市新认定第二批市级试点示范单位
中国经济网· 2025-06-06 02:28
两业融合示范园区和试点企业认定 - 北京市认定第二批3家市级两业融合示范园区包括朝阳新质生产力融合示范先导区、通州区城市副中心未来设计+大健康融合创新示范区、京西永定河两业融合示范园区 [1] - 第二批32家市级两业融合试点企业包括10家领跑型试点企业和22家成长型试点企业 [1] - 试点企业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服务业融合等7个重点领域,分布在11个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1] 试点企业重点领域和带动作用 - 试点企业聚焦关键环节深化融合发展路径探索,发挥产业链辐射带动及关键配套作用 [1] - 试点企业加强与上下游环节协同合作、联动融通,助力提升北京市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1] 北京市两业融合工作进展 - 北京市累计认定8家市级示范园区、67家市级试点企业,形成"园区+企业"试点示范工作体系 [2] - 北京市从政策机制、试点引领、融合生态等方面加强统筹部署,两业融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2] 未来发展规划 - 北京市将推动试点示范连点成片、连片成面,加快打造"十园百企"发展格局 [2] - 北京市将总结两业融合发展模式、典型案例、标杆企业,形成可推广复制模式 [2] - 北京市将引导经营主体通过融合发展实现赋能增效、转型升级,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2]
本市再添35家“两业融合”试点示范单位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04 20:47
市级"两业融合"试点示范单位 - 朝阳新质生产力融合示范先导区、通州"未来设计+大健康"融合创新示范区、京西永定河"两业融合"示范园区入选示范园区 [1]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等32家企业成为试点企业,包括10家领跑型试点企业和22家成长型试点企业 [1][3] - 试点示范单位将带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在更宽领域、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深度融合 [1] 朝阳新质生产力融合示范先导区 - 园区占地26 9平方公里,"两业融合"领域企业年营收占比达62% [1] - 集聚十多家市级以上科研平台、北京工业大学等研发机构、华腾检测等技术平台、正大投资等金融机构、普华永道等咨询服务头部企业 [1] - CBD片区在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服务上具有优势,可赋能山河湾谷片区的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高精尖产业 [2] 通州"未来设计+大健康"融合创新示范区 - 园区管理统筹25 5平方公里,包含绿竹生物等医药企业研发总部、甘李药业等医药制造企业、北大人民医院通州院区等医疗机构 [2] - 集聚铜牛等时尚设计企业、北建院等未来设计企业、芯能电子等智能制造企业 [2] - 探索"医药研发设计+制造+健康服务"、"时尚设计+消费场景"、"未来设计+制造+智慧城市场景"融合发展 [2] 京西永定河"两业融合"示范园区 - 园区内人工智能大模型、工业互联网、先进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企业和机构快速涌现 [2] - 探索"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高端装备制造+服务+应用场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健康服务"融合发展 [2] 企业"两业融合"案例 - 北汽福田构建国内最大商用车车联网企业平台,新品发动机平台故障率下降50%,运营成本降低13%,服务营收占比提升至9% [2] - 百普赛斯形成"检测+定制化生产"模式,遨天科技形成"卫星推进技术研发+制造+服务"模式 [5] 政策支持与发展目标 - 全市已累计认定8家市级示范园区、67家市级试点企业 [4] - 示范园区可获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产业服务设施建设的投资支持 [5] - 试点企业可进入北交所上市重点企业储备库,获得上市管家式服务 [5] - 符合条件的项目可获得2 5个百分点、期限2年的贷款贴息支持 [5] - 2023年目标培育形成10家市级示范园区、100家市级试点企业 [5]
本市加快打造形成十园百企发展格局
北京青年报· 2025-06-04 18:27
两业融合试点示范单位认定 - 北京市认定第二批两业融合市级试点示范单位 包括3家示范园区和32家试点企业 [1] - 3家示范园区分别为朝阳新质生产力融合示范先导区 通州区城市副中心未来设计+大健康融合创新示范区 京西永定河两业融合示范园区 [1] - 32家试点企业包括10家领跑型企业和22家成长型企业 覆盖7个重点领域 分布在11个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4] 示范园区特色 - 朝阳新质生产力融合示范先导区管理面积26 9平方公里 两业融合企业年营收占比62%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融合 高端装备与服务融合 [2] - 通州示范区管理面积25 5平方公里 两业融合企业年营收占比超50% 聚焦医药制造与健康服务融合 研发设计与制造融合 [3] - 京西永定河示范区管理面积26 43平方公里 两业融合企业年营收占比66%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融合 医药制造与健康服务融合 [3] 试点企业分布 - 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服务业融合领域6家 医药制造与健康服务融合领域11家 高端装备与服务业融合领域6家 [4] - 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4家 智能网联汽车领域2家 集成电路领域2家 消费领域服务与制造融合1家 [4] 发展目标 - 试点企业将深化融合发展路径探索 发挥产业链辐射带动作用 加强上下游协同合作 [4] - 北京市将推动试点示范连点成片 加快打造"十园百企"发展格局 总结推广融合发展模式 [4]
北京新认定第二批市级两业融合试点示范单位
中国新闻网· 2025-06-04 14:23
北京市第二批两业融合示范园区和试点企业认定 - 北京市认定朝阳新质生产力融合示范先导区、通州区城市副中心未来设计+大健康融合创新示范区、京西永定河两业融合示范园区等3家第二批市级两业融合示范园区 [1] - 北京市认定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等32家第二批市级两业融合试点企业 [1] - 32家试点企业包括10家领跑型试点企业和22家成长型试点企业 [1] 试点企业行业分布 - 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服务业融合领域评选出试点企业6家 [1] - 医药制造与健康服务有机融合领域评选出试点企业11家 [2] - 高端装备与服务业融合领域评选出试点企业6家 [2] - 消费领域服务与制造融合领域评选出华江文化1家试点企业 [2] 各领域融合发展路径 - 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企业通过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仿真技术研发应用,提供上下游一体化解决方案,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方式提升行业效率 [1] - 医药健康领域企业通过搭建CXO产业应用基础服务平台,构建"AI+诊疗技术+解决方案"等方式为行业赋能 [2] - 高端装备领域企业通过加速数字技术与装备制造深度融合,为生产模式、组织模式、业务方式等赋能 [2] - 消费领域企业探索"设计+柔性化定制+销售"融合发展模式,深化"文创消费"新业态 [2] 未来发展计划 - 北京市将持续抓好两业融合试点示范培育和建设,推动形成"十园百企"发展格局 [2] - 将总结北京两业融合发展模式、典型案例、标杆企业,形成可推广复制模式 [2] - 通过融合发展实现赋能增效、转型升级,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支撑 [2]
安徽省长王清宪: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服务、定制服务、供应链管理等新业态新模式 加快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快讯· 2025-05-30 04:06
安徽省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 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路径 [1] - 制造业需向服务业延伸 传统制造业需向服务型制造转型 [1] - 重点发展工业设计服务、定制服务、供应链管理等新业态新模式 [1] 产业升级战略 - 通过"制造+服务"和"产品+服务"模式实现差异化发展 加快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1] - 统筹技术、资本、人才、政策等要素支持产业转型 [1] - 发挥产业联盟和商协会作用 引育优质融合化转型服务商 [1] 应用场景与生态建设 - 拓展"两业融合"多元化应用场景 [1] - 营造制造与服务共生共荣的良好产业生态 [1]
镇江高新区商贸流通发展势头强劲
镇江日报· 2025-05-29 00:14
消费市场表现 - 1-4月镇江高新区限上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3.13% 限上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8.34% 限上餐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2.09% 三项指标增幅均居全市第一方阵 [1] - 核心商圈悦然广场1-4月客流总量达190万人次 同比增长13% 新增品牌商铺11家 [1] 政策与活动推动 - 发布2025年消费促进七大举措 深挖老字号和特色农产品消费增长点 联合大型综合体开展多样化消费活动 [1] - 1-4月"以旧换新"活动带动商贸行业销售总额超5000万元 覆盖家电 汽车 电动自行车 家居等领域 [2] - 打造"直播+产业""直播+品牌"特色电商直播区 推动线上线下融合 构建多元化消费场景 [1] 业态创新与布局 - 围绕润兴路 九华山庄 团山睿谷等重点片区优化商业布局 培育夜间经济 首店经济等新业态 [2] - 推动文旅商体联动 策划主题促消费活动 形成"月月有活动 季季有亮点"的消费氛围 [2] 企业支持与培育 - 定期举办商贸企业座谈会和培训会 邀请行业专家授课 强化贸易企业招引和培育升规工作 [3] - 通过优化营商环境 落实惠企政策 精准服务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3] 未来规划 - 计划推动优品中华行高新区专场活动 为外贸企业搭建内销平台 畅通内外贸易双循环 [3] - 深化消费供给侧改革 以创新驱动 品牌引领 融合发展为抓手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3]
天津发改委:政策宣讲会走进民营企业
中国发展网· 2025-05-20 12:38
政策支持与法律保障 - 天津市发改委联合津商联合会举行政策宣讲会,8个处室负责人讲解政策并传递信心,民营企业表示要把握机遇并在"十项行动"中担当作为 [1] - 《民营经济促进法》将于5月20日实施,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转化为法律,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 [2] - 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两次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发改委将推动编制《天津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 [2][4] 经济发展与行业表现 - 2024年天津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6.5%,民间投资增长7.6% [3] - 一季度规上民营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快于全市0.2个百分点,民营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快于全市5.7个百分点 [3] 政府服务与问题解决 - 发改委将建立民营企业库和民营经济数据库,加强运行分析调度 [4] - 对投资困难的民营企业"一企一策"帮扶,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加大服务保障力度 [4] - 聚焦融资难、应用场景不足、拖欠账款等问题,持续开展专项活动解决需求 [4] 政策落实与资源整合 - 深化落实天津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17条"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29条" [5] - 整合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创新促进等政策,加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中央政策宣传 [5] - 组织重大项目融资对接,加大对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力度 [5] 国家支持与项目合作 - 加强与国家发改委沟通,围绕"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领域谋划项目,争取专项债等支持 [6] - 利用夏季达沃斯论坛、民洽会等平台推动民营企业国内外合作 [6] - 开放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领域应用场景,配合投促部门开展场景招商 [6] 宣传与信心提振 - 持续报道民营企业家优秀案例,释放支持民营经济的强烈信号 [7] - 增强企业投资天津信心,为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营造氛围 [7]
流量变增量,天宁崛起“文商中心”
新华日报· 2025-05-08 21:53
经济发展与产业格局 - 天宁区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迈上千亿元台阶,全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攀升至第37位 [1] - 构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现代产业格局,注重动能转换 [1] - 以占全市3.5%的土地面积贡献10%左右的经济总量,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全市最高 [6] 消费与商业活力 - "五一"假期10家景区景点接待游客111.82万人次,商业体单日客流创历史新高 [1] - 常州万象城引进134家城市首店,累计销售额超15亿元,客流量突破1500万人次 [2] - 票根经济串联消费生态链,通过大型活动将"流量"转化为持续消费"留量" [2] - 天宁吾悦广场"五一"假期单日客流突破9.5万人次 [5] - 九洲新世界广场"NZ次元街"引进15家品牌小店,其中10家为常州首店 [4] 产业升级与创新 - 中欧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纳税销售突破160亿元,提供近4000个就业岗位 [6] - 瞄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第三代半导体和太阳能光伏三大赛道 [7] - 亚玛顿在阿联酋投资建设年产50万吨光伏玻璃生产线项目 [7] - 斯塔克工业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邦邦机器人登上巴黎奥运会舞台 [7] 文旅与城市吸引力 - 打造"历史文化游"和"运动休闲游"路线,串联青果巷、焦溪古镇等景点 [4] - 舜山小镇开园,焦溪古镇入选"此生必去的长三角古镇" [4] - 近十年来户籍人口增长率为30.18%,成为省内人口增速最快城区之一 [4] 外贸与供应链优化 - 大润发M会员店为外贸企业提供免费场地支持,盒马鲜生开通绿色通道 [3] - 建立产地直连供应链,保障"国潮优品"品质与价格优势 [3]
专业服务含金量 成就发展高质量 千亿级行业引领 广州高端专业服务业展活力
广州日报· 2025-05-04 19:21
文章核心观点 专业服务业是衡量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和城市软实力的标志,作为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一部分,今年1 - 2月高端专业服务业营收增长14.5%,已形成以千亿级行业引领、特色细分行业发展的格局,推动城市和产业发展 [1] 人力资源服务 - 广州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近2600家,年度营收突破1800亿元,产业体系健全,能满足企业和求职者需求 [2] - 广州人才集团助力高端产业人才引进,开展细分领域人才猎聘业务;服务产业招聘用工需求,举办招聘会,提供岗位支撑制造业人才需求 [2] - 广州人力资源服务业向专业化、垂直化、跨界融合方向升级,如“人力资源服务 + 制造业”“人力资源服务 + 新兴产业” [3] 广告服务 - 广州是全国“五大广告中心”之一,与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地广告业务收入合计占全国总量的74% [4] - 省广集团加速数字化转型,打造多个平台和系统,成果行业领先,“灵犀AI营销平台”获评广州市“人工智能 +”优秀解决方案 [4] - 省广集团依托合作关系和数字化营销平台,为国内企业提供全链条出海整合营销服务,助力企业出海 [5] 法律服务 - 过去30年广州法律服务业高速发展,律师人数从775人增至超2.7万人,创收从440万元增至超100亿元,涉外法律服务成绩亮眼 [6] - 第137届广交会期间,“广州市涉外法律咨询服务港”整合粤港澳三地五大专业力量,组建168人服务团队,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6] - 第136届广交会期间,值班律师为外商解答成立公司法律程序,助力广交会“流量”变“留量” [7]
泰兴市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探索县域经济新路径
新华日报· 2025-04-28 21:47
生产性服务业战略布局 - 泰兴市经济总量近1500亿元 工业开票超2200亿元 将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制造业升级核心支撑 [1] - "十四五"期间构建"一核两带三极"空间布局 主城区聚焦金融商务 沿江发展科技创新带与港口物流带 差异化打造科技服务 现代物流 电商服务三大增长极 [2] - 2024年出台《两业融合实施方案》 建立"需求画像+精准匹配+动态评估"全周期管理机制 连续四年迭代升级现代服务业招商政策 [2] 创新平台与数字化转型 - 建设黄桥特医所 高新区陶瓷所等研发平台 打造"技术攻关—中试孵化—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体系 [3] - 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实施危化品仓储标准化 虹桥商贸物流园引入智能分拣技术 构建"江海河 公铁水"多式联运网络 [3] - 2024年建成国家5G工厂1个 省工业互联网平台3个 智能制造车间20个 星级上云企业282家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 [4] 产业融合与价值链重塑 - 精细化工领域建设中试孵化产业园 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全生命周期服务商" 生物医药构建覆盖研发至商业化生产的创新生态 [5] - 引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建立区域服务中心 搭建"线上+线下"中介服务超市 定制焊接 危化工艺等专项职业培训课程 [6] - 设立4000万元专项基金支持绿色转型 泰隆集团实施设备工艺升级 经济开发区建设表面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实现废液资源化 [6] 发展成效与区域定位 - 通过系统性布局破解产业升级桎梏 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县域经济转型核心抓手 [7] - "一核两带三极"格局深化后 泰兴有望成长为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新高地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