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实数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国家数据局:继续支持地方深化实数融合
中国证券报· 2025-09-28 23:13
支持政策有效,行动落实更有保障。栾婕表示,各地加强政策对接,结合实际完善政策,不断夯实"数 据要素×"行动实施政策保障。截至目前,山东等10多个省市已经出台了"数据要素×"行动整体或者具体 领域工作方案,配套制定了财政资金奖补等专项支持政策。下一步,将指导地方持续推进行动走深走 实,全面完成行动任务和目标。 9月28日,国家数据局举办"数据要素×"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国家数据局新闻发言人栾婕表示, 下一步将继续支持地方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印发数据要素场景指引,充分激活数据要素价值;将继续 支持地方深化实数融合,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加快形成以数据要素为引擎的新质生产力。 支持地方先行先试大胆探索 栾婕表示,"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以来,各地紧扣国家部署要求、立足区域发展实际,认真落 实、高效推进,整体呈现出三个"更"的特点。 "目前,重庆已经集聚了长安、赛力斯等国内外知名的智能网联汽车品牌,全国每10辆新能源车就有一 辆'重庆造',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这张新名片越来越靓丽。"胡军国说。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基层探索有力,价值释放图景更加显现。栾婕表示,各地统筹推进试点建设、大赛牵引 ...
国家数据局: 继续支持地方深化实数融合
中国证券报· 2025-09-28 22:22
9月28日,国家数据局举办"数据要素×"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国家数据局新闻发言人栾婕表示, 下一步将继续支持地方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印发数据要素场景指引,充分激活数据要素价值;将继续 支持地方深化实数融合,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加快形成以数据要素为引擎的新质生产力。 栾婕表示,"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以来,各地紧扣国家部署要求、立足区域发展实际,认真落 实、高效推进,整体呈现出三个"更"的特点。 支持政策有效,行动落实更有保障。栾婕表示,各地加强政策对接,结合实际完善政策,不断夯实"数 据要素×"行动实施政策保障。截至目前,山东等10多个省市已经出台了"数据要素×"行动整体或者具体 领域工作方案,配套制定了财政资金奖补等专项支持政策。下一步,将指导地方持续推进行动走深走 实,全面完成行动任务和目标。 基层探索有力,价值释放图景更加显现。栾婕表示,各地统筹推进试点建设、大赛牵引、案例推广、场 景指引等工作,因地制宜探索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多样化路径。下一步,将继续支持地方先行先试、大胆 探索,印发数据要素场景指引,充分激活数据要素价值。 实数融合深入,乘数效应更加澎湃。栾婕表示,各地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加 ...
继续支持地方深化实数融合
中国证券报· 2025-09-28 20:45
● 本报记者 连润 实数融合深入,乘数效应更加澎湃。栾婕表示,各地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加速推进实数深度融合,发挥 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既让传统产业"发新枝",又让新兴产业"长成林"。许多地方结合数 据标注基地、数据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数据企业发展壮大。下一步,将继续支持地方深化实数融合, 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加快形成以数据要素为引擎的新质生产力,助力地方高质量发展。 多地加快推进数据条例立法 发布会上,多地介绍推进"数据要素×"行动实施的有关情况。 9月28日,国家数据局举办"数据要素×"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国家数据局新闻发言人栾婕表示, 下一步将继续支持地方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印发数据要素场景指引,充分激活数据要素价值;将继续 支持地方深化实数融合,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加快形成以数据要素为引擎的新质生产力。 支持地方先行先试大胆探索 栾婕表示,"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以来,各地紧扣国家部署要求、立足区域发展实际,认真落 实、高效推进,整体呈现出三个"更"的特点。 支持政策有效,行动落实更有保障。栾婕表示,各地加强政策对接,结合实际完善政策,不断夯实"数 据要素×"行动实施政策保障。 ...
国家数据局:将继续支持地方深化实数融合 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
新京报· 2025-09-28 10:47
9月28日,在国家数据局"数据要素×"系列发布会第三场上,国家数据局政策和规划司负责人、局新闻发 言人栾婕表示,将继续支持地方深化实数融合,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 栾婕透露,截至目前,今年"数据要素×"大赛已顺利完成地方分赛阶段的激烈角逐,全国报名队伍突破 2.2万支,各地共遴选出900多个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将于10月中下旬在北京、上海两地举办相关赛道 的全国总决赛评审,并于11月在上海举办颁奖仪式。 (文章来源:新京报) 首先是支持政策有效,行动落实更有保障。各地加强政策对接,结合实际完善政策,不断夯实"数据要 素×"行动实施政策保障。截至目前,山东等10多个省市已经出台了"数据要素×"行动整体或者具体领域 工作方案,配套制定了财政资金奖补等专项支持政策。许多地方结合"数据要素×"行动的实施编制了"四 库全书",也就是"项目库、场景库、案例库、专家库",对入库企业实施"一企一策",既加大投资,也 帮助解难题,还帮助宣传推广,让企业更有获得感。下一步,国家数据局将指导地方持续推进行动走深 走实,全面完成行动任务和目标。 其次是基层探索有力,价值释放图景更加显现。各地统筹推进试点建设、大赛牵引、案例推广、场景 ...
“数据要素×”行动呈现三个“更”特点
新华网· 2025-09-28 08:30
栾婕表示,下一步,将指导地方持续推进行动走深走实,全面完成行动任务和目标;印发数据要素场景 指引,充分激活数据要素价值;继续支持地方深化实数融合,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加快形成以数据 要素为引擎的新质生产力,助力地方高质量发展。 国家数据局当天举行"数据要素×"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介绍各地在推进"数据要素×"行动实施的有关 情况。 支持政策有效,行动落实更有保障。截至目前,山东等10多个省市已经出台"数据要素×"行动整体或具 体领域工作方案,配套制定了财政资金奖补等专项支持政策。许多地方结合行动的实施编制了项目库、 场景库、案例库、专家库,对入库企业实施"一企一策",既加大投资、也帮助解难题,让企业更有获得 感。 基层探索有力,价值释放图景更加显现。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多样化路径。企业用好内 部数据实现降本增效,以产业链供应链数据进一步带动链上企业协同优化;公共数据用于提升政府治理 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通过授权运营开放数据并推进与各方面各领域数据的融合应用,带动一批新应 用。 国家数据局政策和规划司负责人栾婕28日表示,"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以来,各地认真落实、 高效推进,整体呈现出三个 ...
广东省数据局:聚焦实数融合,开展数据要素价值全周期探索
中国经济网· 2025-09-28 07:19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8日讯(记者李方)9月28日上午,国家数据局举办"数据要素×"系列第三场新闻发布 会。广东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天广在会上回答中国经济网记者提问时表示,广东 发挥大湾区市场主体众多、产业发展活跃、数据资源丰富、应用场景广阔等综合优势,聚焦实数深度融 合一条主线,全力开展数据要素价值全生命周期探索。 王天广介绍,广东重点开展了三方面工作,首先是多维度供"燃料"。建立全省公共数据目录"一本 账","一网共享"平台累计服务2342个部门的26万个数据需求,"开放广东"平台向社会开放公共数据超 270亿条,为"高效办成一件事"提供坚实数据支撑,以基础"燃料"助力广东政务服务惠民生显温度。 其次,全方位强"根基",先后出台了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政务服务数字化条例、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 用实施意见、公共数据管理办法和省"数据二十条"等政策文件,目前正在加快《广东省数据条例》立 法。国家数据局首批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的63个试点中,广东占有6席。 第三,多载体培育"生态"。通过发挥广州数据交易所等平台作用,畅通数据流通利用大动脉,在陶瓷、 能源、海洋渔业等领域,以数据要素破解了传统产业难题 ...
武汉:规上工业总值突破1.67万亿 培育6个千亿产业
第一财经· 2025-09-10 13:35
经济总量与增长 - 地区生产总值每年跃升一个千亿台阶 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城市前10和中部城市第1 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 - 2025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 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规模与增速均排名第5位[1] - "十四五"前四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67万亿元 年均增速达7.1%[1] 工业发展指标 - 全部工业增加值达5070亿元 位居副省级城市第4位[1] - 制造业和软件对全市税收贡献超过40%[1] - 工业投资总量突破2000亿元 占全市投资比重接近25%[1] - 2024年1-7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4% 工业投资增速11.1%且连续19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1] 科技创新体系 - 建成2家国家级和7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 - 打造21家省级制造业中试平台 其中7家入选国家级培育名单[2] - 培育11家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2] - 在高端芯片、工业母机、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形成世界领先创新成果[2] 产业集群建设 - 光电子信息与汽车两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及4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进入"国家队"[2] - 6个主导产业产值超过千亿元[2] - 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1.65万家 较三年前实现翻倍增长[2] 产业转型升级 - 传统产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50%[2] - 软件业务收入增速近三年在全国14座软件名城中稳居第一[2] - 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 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突破90%[2] - 在脑机接口、量子科技等13个未来产业细分领域加快布局[2]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 5G基站数量达5.65万个 较"十三五"末增长4.5倍[3] - 算力总规模突破5300P 运载力指数居全国前3[3] - 建成300条数字化生产线、122个智能化车间、30个标杆智能工厂和3个数字领航企业[3] 人工智能应用 - 培育垂直行业模型超40个[3] - 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渗透制造、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3] 民营经济发展 - 民营企业总数突破117万户 较"十三五"末实现翻倍[3] -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8.4% 较"十三五"末提升8.1个百分点[3] - "十四五"期间累计培育规上工业企业3701家 较"十三五"末净增752家[3] - 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48家 国家级单项冠军22家 分别净增336家和12家[3] - 新增首批"未来之鹰"企业30家[3]
武汉:规上工业总值突破1.67万亿,培育6个千亿产业
第一财经· 2025-09-10 13:04
"十四五"实现了复元打平、重回主赛道、跨越2万亿 在科技产业融合上,武汉已建成2家国家级、7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了21家省级制造业中试平台、7家入选国家级培育名单,培育11家产业创新联合 实验室。在高端芯片、工业母机、医工交叉、人形机器人、北斗通导遥一体化、新材料等前沿领域,形成了一批世界领先的创新成果。 产业转型上,光电子信息、汽车两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4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跻身"国家队",6个主导产业产值过千亿元。2024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 达1.65万家、实现三年翻番。汽车、钢铁、石化等传统产业的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50%。软件、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商业航天、绿色船舶等产业 规模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其中,软件业务收入增速近三年在全国14座软件名城中稳居第一。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实现年均16%的高速增长,对规上工 业增长贡献率突破90%。在脑机接口、量子科技等13个未来产业的细分领域加快布局。 实数融合上,武汉5G基站达到5.65万个,较"十三五"末增长4.5倍;算力总规模突破5300P,运载力指数居全国前3。数字化转型全国领先,建成300条数字化 生产线、122个智能化车间、30个标杆 ...
湖北聚焦产业倍增战略“三线并进” 五大支柱产业2025年有望全部迈入万亿级
长江商报· 2025-09-02 23:55
产业规模与结构 - 2024年湖北省规上工业企业营收达4.7万亿元 居中部第二 制造业增加值达1.76万亿元 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37.7% [1] - 12个市州营收过千亿 其中武汉超1.5万亿元 襄阳 宜昌 荆门 孝感等市超3000亿元 [1] - 千亿级产业达到19个 2024年五大支柱产业有望全部迈入万亿级 6个优势产业有望突破五千亿级 [2] - 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总量从"十三五"末的15769家增至20179家 净增4410家 [4] 产业集群与体系 - 做大做强"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14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获批国家级 [2] - 光电子信息 汽车制造与服务 大健康三大产业突破万亿规模 节能环保 高端装备 新材料等优势产业过五千亿级 [8] - 五大优势产业营收达3.3万亿 12个新兴特色产业达到2.3万亿 [8] - 集成电路 信息网络 新型显示 生物医药等4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成效显著 [8] 科技创新与研发 - 湖北入选"国家激发产业创新活力专项行动"5个省份之一 累计建成2个国家级 12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3] - 2021年以来实施121项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 2024年规上工业企业有效发明专利增长28.9% 增幅全国第3 [3] - 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2.2% 增幅全国第三 研发投入强度2.7% 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增幅全国第一 [8] - 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2024年有望达50% 累计选派1476名"科技副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789项 [3] 数字经济与智能化 - 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5743亿元 是2020年的2.4倍 [4] - 5G基站从"十三五"末的3.1万个增至17.6万个 增长4.6倍 算力规模达到1.58万P 算力运载力指数居全国前3 [4] - 全省上云工业企业超5.8万家 占比近六成 较"十三五"末增长81% [4] - 入选国家5G工厂名录101家 居全国第三 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13家 居全国第四 [4] 企业培育与绩效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从51家增至722家 增长13.2倍 13家企业入围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4] - 2025年1-7月软件业务收入达2071亿元 占中部六省比重接近50% [4] - 2025年上半年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3.2% 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 利润总额中部第一 [4] - 年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企业由2020年的1家增长至9家 过百亿元企业由2020年23家增长至100家 [7] 新兴产业与高技术产业 - 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9.7% 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年均超过30% [7] - 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7% 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35.1% [7] - 数字经济增加值占比超过50% 中部领先 [7] - 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量五年增长2.9倍 2024年突破3万家 居中部第一 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5万家 连续4年保持20%以上增长 [7] 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 -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1.8% [5] - 提前半年完成478家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任务 全省化工企业入园率76.8% 高于全国16.8个百分点 [5] - 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268家 建成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10家 绿色工厂产值占工业总产值24.72% [5] 未来产业与创新布局 - 大力实施未来产业八大工程 认定5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9家企业入选全国独角兽榜单 [2] - 人形机器人 人工智能等产业保持20%以上增速 [2] - 设立政府主导的7000亿投资基金群 为每个重点产业配套一只100亿投资基金 [8]
聊城|“新20条”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大众日报· 2025-09-02 01:19
政策内容 - 聊城市出台《聊城市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共20条 整合原政策14条并新增16条内容 形成全新政策支持体系[1] - 政策重点聚焦制造业发展六大核心环节 包括推动创新能力提升 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加快智改数转步伐 打造公共服务平台 提升绿色制造水平[1] - 新增支持未来产业发展政策 首次列入支持新能源新材料制造业企业 中国消费名品区域品牌 企业品牌 "聊城优品" 产业链促进机构奖励 资源综合利用引导政策[2] 产业发展现状 - 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从2022年30.2%提高至2024年32.5%[3] - 有色金属及深加工 农副产品加工两大产业规模突破千亿级 绿色化工 绿色建材 黑色金属加工三个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3] - 近三年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幅达17.5% 累计培育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6个[3] 企业培育成果 - 拥有省级以上单项冠军 专精特新 瞪羚等优质企业1166家 数量为2021年底的近10倍[3] - 培育省级"产业大脑"5个 省级DCMM贯标试点106个[3] - 建成卓越级智能工厂1家 先进级智能工厂20家[3] - 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 连续两年入选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连续三年入选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