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不正当竞争
icon
搜索文档
企业爬取5万多条短视频传播,构成不正当竞争被判赔500万
南方都市报· 2025-08-28 08:17
案件背景 - 某文化公司因爬取搬运5万多条短视频及用户数据被诉至法院 法院认定构成不正当竞争并判赔500万元 [1][2] - 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发布数据权益司法保护专题指导性案例 本案入选第47批指导性案例 [1] 侵权行为细节 - 文化公司在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期间抓取搬运科技公司APP中50392条短视频 包含19079个注册用户昵称和头像 [2] - 被搬运内容中15924个用户信息与源APP相同 127处评论内容顺序标点符号完全一致 [2] - 约40%短视频具有独创性构成作品 其余短视频属于有一定价值的录像制品 [2] 法院判决结果 -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文化公司刊登声明消除影响并赔偿500万元 [3] -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终审判决生效日期为2023年3月16日 [3] 法律争议焦点 - 科技公司对汇聚短视频用户评论用户信息形成的数据集合享有经营性利益 虽不构成汇编作品但投入了人力物力财力形成规模体量大商业价值高的数据集合 [4][5] - 文化公司未经许可获取并提供数据导致两个APP内容高度同质化 实质性替代了科技公司的产品和服务 [5][6] 司法保护意义 - 最高人民法院明确网络平台经营者对数据集合形成的经营性利益受到侵害时可请求司法保护 [1][6] - 对于未经许可获取数据并实质性替代网络平台产品的行为 可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认定构成不正当竞争 [6]
花国内的钱,打国内的企业,滴滴丢脸丢到南半球了!
搜狐财经· 2025-08-20 02:46
市场进入策略 - 滴滴旗下99Food在巴西市场投入9亿雷尔(约10亿人民币)与商户签署半独家协议 禁止商户与美团Keeta合作但允许与市占率超过80%的本土巨头iFood合作 [1] - 滴滴向单店最高报价1.3亿人民币现金以阻止商户与美团Keeta合作 [1] - 美团Keeta为进入巴西市场已进行广泛投资并在巴西国家工业产权局注册商标以保护独家使用权 [6] 竞争行为 - 滴滴99Food通过谷歌广告购买"Keeta"及相关关键词 使搜索"Keeta"时优先显示99Food广告并降低Keeta自然搜索结果排名 [7] - 巴西法院于8月11日判决滴滴停止劫持"Keeta"搜索关键词 逾期将每日罚款2万雷尔 [1] - 滴滴本月第二次因不正当竞争被起诉 此前已承认签署排他协议 [1] 市场背景 - 巴西外卖市场年增长率达20% 属于高增长蓝海市场 [2] - 本土平台iFood在巴西外卖市场占有率超过80% 处于垄断地位 [1] - 滴滴曾于2022年因iFood排他协议被迫退出巴西外卖市场 2025年重新宣布回归 [1][7] 企业关系 - 滴滴与美团作为中国企业在巴西市场形成直接竞争关系 [1] - 滴滴采用曾导致自身退出市场的排他协议手段对抗本国企业美团 [1] - 美团Keeta通过子公司Keeta Delivery Brazil Ltda在巴西开展业务 [5][6]
滴滴99Food:斥资超10亿“二选一”,遭巴西法院禁令
搜狐财经· 2025-08-19 09:51
滴滴巴西外卖业务竞争策略 - 公司旗下99Food在巴西斥资超10亿元人民币让商家不与美团Keeta合作 [1] - 公司接触超100家餐饮连锁并提供至少9亿雷亚尔预付款换取排他协议 该条款主要针对美团Keeta [1] - 公司曾向一商户提供600万雷亚尔(约800万人民币)换取"半独家"协议 [1] 市场格局与业务动态 - 巴西外卖市场主导者iFood占有率达80% [1] - 滴滴于6月重启99Food业务 美团Keeta于5月宣布数月内进入巴西市场且尚处筹备阶段 [1] 不正当竞争行为 - 99Food在谷歌广告购买含"Keeta"词汇以推低其搜索结果 [1] - 巴西法院于8月11日认定公司构成不正当竞争和商标侵权 责令三日内停止侵权行为且逾期每日罚款2万雷亚尔 [1]
高价人参皂苷食品暗示抗癌功效,富生制药被指虚假宣传
新京报· 2025-08-19 08:21
产品宣传问题 - 大连富生制药生产的人参皂苷Rg3产品(固体饮料/压片糖果)售价1780元/盒,通过官网、电商页面展示"科研成果""AI智能解答"等方式暗示抗肿瘤功效,并与已获批抗癌药物"参一胶囊"捆绑宣传 [1][2] - 产品配料表显示主要成分为5年及5年以下人工种植人参须,每克含人参皂苷s·Rg3和r·Rg3之和不少于6.5mg,人参皂苷Rg5不少于1.5mg,人参总皂苷不少于22.5mg [2] - 宣传页面突出"国家技术发明奖""中药一类单体创新药证书"等内容,但国家药监局未查询到相关编号,展示的8项专利均为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 [3] 法律合规风险 - 公司通过关联"参一胶囊"研发背景、利用AI对话截图(如DeepSeek输出抗癌功效描述)间接传递治疗功能,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混淆行为"和第八条"虚假宣传" [6][9][13] - 产品价格是同类成分药品(参一胶囊)的10倍以上,若高价依赖虚假功效宣传支撑,可能违反《价格法》第十四条关于"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的规定 [6][7] - 律师指出,即便标注"纯科普不诱导消费",若整体宣传易使消费者误解食品有治疗功效,仍构成违法 [20][26] 人参皂苷Rg3的科学评价 - 人参皂苷Rg3在人参根中天然含量不足0.1%,基础实验显示其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凋亡等作用,但临床循证证据强度不足,缺乏大样本Ⅲ期试验数据 [21][22] - 已上市的参一胶囊(含Rg3 10mg/粒)定位为化疗辅助用药,需医生指导使用,可能出现口咽干燥、口腔溃疡等不良反应 [21] - 专家警示:食品中Rg3含量远低于药理剂量,长期服用可能引发药物相互作用(如影响P450酶活性)、阴虚体质者易上火,肿瘤患者误信功效可能延误正规治疗 [24][25] 公司历史争议 - 公司曾因宣传参百益Rg3胶囊"治疗各种癌症"被消费者起诉,但因证据不足未获法院支持 [27] - 天眼查显示公司由富力(持股55%)、鲁岐(持股30%)控股,与参一胶囊研发团队存在关联 [6]
用低价房源引流?经纪人控诉同行不正当竞争 贝壳南京回应
新浪财经· 2025-08-12 04:40
行业竞争乱象 - 南京贝壳某品牌主经纪人控诉当地存在发布虚假房源的不正当竞争现象,通过小红书和抖音等平台发布远低于实际成交价的房源信息(如200万实际成交价标价150万)进行客户引流[1] - 虚假房源以一手房为主,导致客户投诉实际成交经纪人并要求退差价,扰乱正常交易秩序[1] - 涉事中介通过虚假房源获取客户联系方式后,并未实际提供带看服务,造成客户时间浪费[1] 公司应对措施 - 贝壳南京运营中心已介入处理,平台监察人员抵达涉事门店对店东及经纪人进行面谈[1] - 若核查确认违规行为属实,将依据贝壳平台管理规定对涉事门店或经纪人进行处理[1] 行业影响 - 加盟5年的资深经纪人指出内部举报机制失效,反馈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1] - 虚假房源问题长期存在且未被遏制,可能损害贝壳平台公信力及品牌主经纪人的利益[1]
固收 《价格法》修订如何助力“反内卷”?
2025-08-11 01:21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平台经济(外卖、网约车、电商)、公用事业、光伏、水泥、钢铁、新能源汽车等[1][3][10][15][23] * 公司包括美团、饿了么、京东等外卖平台及网约车平台[10][15] 核心观点与论据 **价格法修订要点** * 政府定价模式从直接定价转为制定规则,侧重建立科学合理的定价机制[1][7] * 新增成本监审程序,规定价格不得低于成本价,并强化价格成本监管[1][8] * 细化不正当竞争行为认定标准(低价倾销、价格串通、哄抬价格、价格歧视)[1][4][9][14] * 罚款金额大幅提高:从不超过5,000元调整为最高5万元[4][22][24] **平台经济影响与监管** * 2025年外卖平台补贴大战导致商家实际收入锐减(江苏常州案例:25元订单商家仅获8元)[10] * 网约车平台低价倾销致司机收入下降20%-30%[15][16] * 新法禁止数据算法滥用(如大数据杀熟:老用户商品价格比新用户高100元)[17][18] * 外卖算法压缩配送时间至30分钟内,增加骑手交通安全风险[20] **反内卷措施** * 光伏等行业通过自律规范设定准入门槛,避免低价竞争[23] * 法律明确禁止以低于成本价倾销或强制他人低价销售[3][13] 其他重要内容 * 反不正当竞争法将于2025年10月15日出台,与价格法协同打击平台垄断[3][11][17] * 政府听取意见方式新增公开征求意见、问卷调查等[8] * 人社部要求平台优化算法保障骑手权益[19][20] * 处罚标准覆盖无违法所得情形[24]
理想i8碰撞“测试”风波始末
中国经营报· 2025-08-08 20:50
事件概述 - 理想汽车在新车发布会上播放第三方碰撞测试视频,展示2 6吨理想i8与8吨东风柳汽乘龙卡车正面对撞结果,引发舆论争议 [2] - 视频显示卡车驾驶室与货箱分离、车头倒压i8前窗,而理想i8乘员舱结构保持完整 [2] - 事件发酵一周后,理想汽车、中国汽研、东风柳汽于8月6日发表联合声明,呼吁行业自律并杜绝不当竞争行为 [1] 各方回应 东风柳汽 - 7月31日声明称理想汽车通过自定义碰撞条件发布非常规测试视频,贬低品牌形象并可能误导消费者形成安全隐患 [3] - 事件后通过抖音发布侵权声明获得27 7万浏览量,官方账号粉丝量短期迅速增长 [6] - 借势发布"活着才有资格谈理想"等多条营销推文,并通过技术拆解展示产品质量 [6] 中国汽研 - 8月3日声明称该测试为非标准车对车碰撞试验,仅用于验证理想i8安全性,不涉及其他品牌车辆评价 [3] - 承认未及时向公众阐明东风柳汽车辆仅作为"移动壁障车"使用,导致关键信息缺失与公众误解 [3] - 承诺将完善测试管理机制,坚守科学客观中立原则 [4] 理想汽车 - 解释测试目的是验证"短前悬安全结构"安全可靠性,并非针对其他品牌 [3] - 就测试导致东风柳汽品牌卷入负面舆情表示道歉,承认对传播风险预估不足 [3] - 强调测试是模拟用户关心的"小车对撞大车"危险工况,为全球主流车企广泛采用的验证方式 [5] 行业影响 - 事件引发关于营销伦理、行业标准与品牌攻防的广泛讨论 [1] - 专家指出权威碰撞测试通常按车型级别划分,避免跨级比较,此次乘用车与重卡对撞缺乏标准依据 [5] - 中汽协介入协调三方达成共识,联合声明强调共塑良性竞合关系 [1] 市场数据 - 7月中国重卡市场销售8 3万辆(批发口径),同比增长42% [6] - 上半年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09 9万辆和212 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 7%和2 6% [6] - 天然气商用车销量11 8万辆,同比下降10 1% [6]
海辰储能发布严正声明!
起点锂电· 2025-08-06 09:43
行业活动 - 2025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将于11月8日举办 主题聚焦全固态电池技术发展[1] - SSBA全固态电池联盟成立大会同期举行 行业主要参与者包括起点固态电池等机构[1] 公司声明 - 否认复合集流体技术构成商业秘密侵权 强调该技术为公开信息且未实际应用[3] - 澄清董事长配偶出生年份为1991年 驳斥1964年出生的网络传言[4] - 美国客户Powin破产不影响业务 双方合作未达交付阶段且无债权债务关系[5] - 587Ah电芯为自主研发产品 驳斥与同行技术路线高度一致的不实说法[6] - 不正当竞争诉讼尚未有生效判决 公司认为原告主张缺乏法律依据[7] 行业动态 - 300Wh/kg无极耳21700-RS60电芯已发布 瞄准两轮电动车市场[9] - 2GWh大圆柱电池项目在贵州落地 显示产能扩张趋势[9] - 户储及便携式储能电池技术论坛将于9月26日在深圳举办[9]
京东养车被判赔偿500万元,推“50亿养车补贴”活动并向全网征集新名称
广州日报· 2025-08-05 05:51
法律纠纷与判决 - 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终审判决京东养车在"震虎价"宣传活动中构成不正当竞争 包括商业诋毁及虚假宣传行为[2][4] - 法院认定相关行为使消费者在特定场景下产生误解 判决现已生效[4] - 京东养车已向途虎养车支付500万元赔偿款[4] 市场活动与品牌策略 - 京东养车推出50亿元养车补贴活动并上线365无忧购服务[1][4] - 公司同时面向全网征集新名称 可能涉及品牌形象调整[1][4] - 补贴规模达50亿元 显示公司在汽车后市场领域的持续投入决心[1][4] 行业竞争动态 - 途虎养车通过法律途径成功维护自身权益 获得不正当竞争案件胜诉[4] - 汽车后服务市场存在激烈营销竞争 企业采用价格补贴策略争夺市场份额[1][4] - 该案例体现知识产权保护在电商服务平台竞争中的重要作用[2][4]
高管涉嫌侵犯商业秘密被采取强制措施,海辰储能发布声明回应
南方都市报· 2025-08-05 03:53
公司回应与声明 - 公司回应高管冯登科涉嫌侵犯商业秘密事件,称涉案技术为公众所知悉,不构成商业秘密,且未在产品中使用该技术,相关纠纷不会对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1][3] - 公司澄清董事长配偶年龄不实信息,真实出生年份为1991年,而非网传的1964年 [3] - 公司回应美国客户Powin破产事件,称双方合作未进入规模化交付阶段,不存在未决债权债务,破产事件不会对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3] 技术纠纷与诉讼 - 公司否认587Ah电芯与同行产品技术路线高度一致的指控,称该电芯为完全自主研发 [4] - 公司针对不正当竞争诉讼表示,目前未有生效法律文书认定构成不正当竞争,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 [4] - 宁德时代以不正当竞争为由起诉公司及多家关联方,案件将于8月12日在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 [4] 公司背景与发展 - 公司成立于2019年,专注于储能电池和系统解决方案,2024年锂离子储能电池出货量位列全球第三 [5] - 公司2024年营收129.17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接近90%,经调整净利润3.18亿元 [5] - 公司多位高管有宁德时代工作经历,但双方关系紧张,近年来纠纷不断 [6] 高管事件 - 高管冯登科因涉嫌侵犯商业秘密被采取强制措施,案件仍在调查中,公司表示将继续提供支持 [3] - 宁德时代曾起诉厦门稀土材料所员工违反竞业限制协议,该员工与公司有合作关系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