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国优先
icon
搜索文档
推行“美国优先” 美国务院大改组
新华网· 2025-04-24 01:40
新华社北京4月23日电 美国国务卿马尔科·鲁比奥22日宣布对国务院进行全面重组,将精简机构和裁 减人员,以节约财政开支,提升工作效率,更好地落实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宣扬的"美国优先"外交政 策。国会民主党人批评这一计划将减弱美国全球影响力,人道主义机构认为美国"甩手""断供"的做法让 世界更不稳定。 这份整改计划来得并不意外。特朗普今年1月上任后在联邦政府搞大裁员,撤销不少机构。按照美 联社说法,特朗普政府计划关闭美国国际开发署,将其职能并入国务院,这是这次国务院改组的起因之 一。美联社上周获知,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提议把国务院的预算砍掉近一半,国务院大改组的传言四 起。 美国媒体20日曝光一份改组草案,称特朗普政府将对国务院进行"完全结构性重组",将撤销非洲事 务局和其他地区事务局,转而组建四个新的地区事务部门,分管欧亚、中东、拉美和印太。根据这份草 案,美国政府将大规模收缩在非洲活动,关闭大批驻非洲使领馆,仅保留少数事务,包括获取非洲 的"关键自然资源"。 按照《纽约时报》说法,如果这份草案得以实施,意味着美国国务院目前在非洲的"几乎所有活 动"将停止。 不过,鲁比奥22日宣布的重组计划和美国媒体获知的内部 ...
美国财长贝森特:美国优先并非退缩之举,而是旨在扩大美国在国际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中的领导地位。
快讯· 2025-04-23 14:12
美国财长贝森特:美国优先并非退缩之举,而是旨在扩大美国在国际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 行中的领导地位。 ...
美国财长贝森特:特朗普政府希望与IMF和世界银行合作。总统特朗普主张的“美国优先”并不意味着“美国单独”。
快讯· 2025-04-23 14:06
美国财长贝森特:特朗普政府希望与IMF和世界银行合作。 总统特朗普主张的"美国优先"并不意味着"美国单独"。 ...
美国财长贝森特:美国优先并不意味着美国“单独”。
快讯· 2025-04-23 14:03
美国财长贝森特:美国优先并不意味着美国"单独"。 ...
美国务卿宣布将对美国务院进行全面重组
快讯· 2025-04-22 19:30
文章核心观点 美国国务院将实施全面重组计划以精简人员和削减成本,落实“美国优先”外交政策 [1] 相关目录总结 无相关内容
美财政告急,“抢”不到钱的美国情况不乐观,特朗普会发动战争吗
搜狐财经· 2025-04-21 12:22
文|六月 编辑|六月 前言 近年来,美国在全球舞台上的角色发生了显著变化,尤其是特朗普上任后,美国的外交政策逐渐趋向激 进。 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特朗普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之间的冲突日益加剧,特朗普对鲍威尔的货币政策 频频发声批评,认为美联储过于保守,未能采取足够的宽松措施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 同时,特朗普也通过加征关税、实施经济制裁等手段对中国及其他国家施压,试图改变全球经济格局。 然而,随着贸易战的不断升温,特朗普的政策走向更加复杂且不可预测,特朗普是否会在经济和外交策 略失效时,选择通过军事手段来扭转局面? 他的行为是否已经超出了常规政治斗争的范围,变成了一场全方位的全球博弈? 面对全球不确定的局势,我们是否准备好应对特朗普可能采取的极端措施? 政策分歧与权力斗争 特朗普与鲍威尔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尤其自特朗普上任以来,关于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争议便成为两人 关系的焦点。 特朗普长期以来对美联储的加息政策表示强烈不满,认为美联储的频繁加息行为不仅加重了企业负担, 还可能拖慢美国经济的复苏步伐。 在特朗普看来,美国经济的复苏亟需宽松的货币政策,只有降低利率、增加市场流动性,才能刺激国内 消费和投资,进而推动经 ...
李显龙大白话详解特朗普关税战成因和影响:世界依然可以运转
凤凰网财经· 2025-04-17 13:06
央视财经消息,新加坡国务资政李显龙日前在与全国职工总会及工会领袖的对话会中指出, 美国推行的"美国优先"本质上是零和博弈,美国加征关税可能 迅速引发美自身经济衰退,同时波及世界其他地区。 李显龙认为,美国正寻求并推动一个"本质上截然不同的世界", 其战略核心并非"共赢",而是"非赢即输" 。"这不仅对新加坡有重大影响,对整个世界都 有重大影响。"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退出国际规则体系将对世界其他国家造成显著冲击。 李显龙还表示,新加坡将继续坚定支持自由贸易、多边主义及世界贸易组织,努力维持全球经济体系正常运转,避免其因美国退出而陷入瘫痪。与此同 时,新加坡政府对于美国关税战影响保持高度关注。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王嘉琦 摄 据央视新闻,新加坡总理黄循财4月8日表示,他认为 美国当下的关税和贸易政策并非美国所称的"改革",而是在彻底摒弃自己缔造的体系,他对美国深感 失望 。 特朗普称要征收"对等关税",但新加坡对美国存在贸易逆差,却依然被美国征收10%的关税。 黄循财还表示,新加坡将寻找其他合作伙伴,通过其他途径保持经济韧性并维持全球多边体系。 美东时间4月16日周三,美国财政部公布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 ...
下降!特朗普政策“劝退”国际游客
第一财经· 2025-04-13 13:47
国际游客赴美数量下降 - 3月份赴美海外游客数量同比下降11.6%,其中西欧、亚洲和南美洲地区分别下降17.2%、3.4%和10.4% [3] - 今年前三个月共有710万海外游客入境美国,比2024年同期下降3.3% [8] - 研究公司旅游经济学下调年度预测,预计2025年美国国际游客数量将下降9.4%,此前预测为增长9% [8] 政策与言论影响 - 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边境安全措施和美元走强阻碍游客赴美旅行 [4] - 特朗普对欧盟、格陵兰岛和加拿大的激进言论对民众情绪和旅游业造成重大影响 [8] - 对等关税计划可能招致国际游客进一步抵制 [4] 邻国赴美旅行数据 - 3月加拿大居民乘飞机和汽车返程数量同比下降13.5%和31.9% [9] - 3月经航空和海运方式进入美国的墨西哥游客数量同比下跌22.9%和38.9% [9] - 每年加拿大游客为美国带来超过200亿美元消费收入,但近期数量迅速减少 [9] 旅游业经济贡献 - 2023年旅行贸易占美国服务出口总额的22%,占全部出口额的7% [10] - 2022年旅游业为美国经济贡献2.3万亿美元,占GDP的2.97%,支撑950万个就业岗位 [10] 航空业表现 - 维珍航空创始人表示美国消费者对跨大西洋航班需求放缓 [12] - 法荷航集团经济舱客流量下降,但豪华舱位表现良好 [12] - 达美航空来自加拿大的预订量大幅下降,撤回2025年盈利预测 [12] 酒店业表现 - 第一季度前往美国的预订取消率同比增加16%,英国、德国和法国游客取消率高达40% [13] - 雅高集团表示今年夏天欧洲游客赴美预订量下降25% [13] - 法国豪华旅行社Voyageurs du Monde富豪客户赴美游预订量下降20% [13]
深度|桥水基金掌门人达里奥最新洞见:当前贸易摩擦远非关税问题那么简单
Z Finance· 2025-04-09 05:01
全球经济结构性断裂 - 世界正面临货币、政治与地缘秩序的系统性崩解,债务泡沫、政治极化与单边主义加速旧秩序瓦解 [1][2] - 特朗普关税政策仅是表象,深层动因在于不可持续的结构性矛盾积累至临界点 [1][5] - 历史规律显示,此类失衡通常以债务重组、资本管制等激烈手段强行修正 [6][12] 货币/经济秩序崩解 - 债务规模庞大且增速失控,资本市场与经济体被畸形债务泡沫支撑 [3] - 去全球化下,巨额贸易逆差与资本失衡并存,中美互信崩塌倒逼秩序重构 [4] - 美国制造业空心化导致依赖潜在"敌国"进口关键物资,中国面临美元债务违约风险 [5][6] - 美国政府债务水平及增速不可持续,货币秩序需重大变革以减少失衡 [6] 国内政治秩序崩解 - 美国教育鸿沟、财富极化与政治体系失效催生民粹主义极端对抗 [7] - 民主制度妥协精神瓦解,"不惜代价获胜"信条助长强人政治 [7] - 股市震荡与经济困局或加速政治危机与经济危机的死亡螺旋 [7][12] 国际地缘秩序重构 - 美国单极世界秩序终结,"美国优先"逻辑取代多边合作框架 [8] - 贸易战升级为技术封锁、数字铁幕及军事对抗边缘试探 [8] - 政策工具箱或现超常规选项,如冻结偿债、资本管制等 [12] 自然灾害与技术革命影响 - 气候灾难破坏性增强,成为扰动全球系统的黑天鹅孵化器 [9] - AI等技术重构债务体系、权力结构及国际互动模式,改变应对灾难成本方程 [10] 系统性变革的相互作用 - 需关注五大力量(货币、政治、地缘、自然、技术)的交互网络,避免被表象新闻遮蔽认知 [11] - 历史大周期六阶段论显示,当前处于秩序重构早期阶段,剧变可能以萧条或战争形式出现 [12][13][14]
关税战影响最大的行业!
雪球· 2025-04-05 03:03
核心观点 - 美国宣布实施百年最高关税政策,平均税率从近20年的2%提升至29%,对中国商品整体关税达到54% [7][9] - 关税政策主要针对东南亚国家(如柬埔寨49%、越南46%)、欧盟20%、日本24%、印度26% [8][9] - 关税战的核心目标是解决贸易逆差(2024年达9184亿美元)和财政赤字(1.8万亿美元),同时争取政治支持并施压贸易伙伴重新谈判协议 [11][12][13][14] - 关税战将冲击全球化科技企业(如苹果、英伟达、特斯拉)、零售业(沃尔玛、Costco)和制造业(波音、汽车厂商) [16][17] 关税政策历史与范围 - 美国关税水平将达到1930年以来最高,接近1930年的20%税率 [7] - 东南亚国家成为主要目标,柬埔寨49%、越南46%、老挝48%、斯里兰卡44% [8] - 对中国商品在现有20%关税基础上追加34%,整体达54% [9] 关税战动因 - 贸易逆差扩大:2024年达9184亿美元,其中对中国逆差2954亿美元,欧盟2356亿美元 [11] - 财政赤字压力:2024财年赤字1.8万亿美元,同比增8%,占GDP6.3% [11][12] - 政治策略:争取"铁锈带"和农业州选民支持,展示对华强硬立场 [13] - 贸易协议重构:通过关税施压促成USMCA取代NAFTA [14] 行业影响 科技与制造业 - 全球化科技企业受冲击:苹果、英伟达、特斯拉因海外供应链和市场依赖面临销售下滑 [16] - 半导体行业风险:英伟达、AMD、博通可能遭遇报复性关税或供应链中断 [16] - 汽车制造业成本上升:宝马、奔驰等进口车受影响,美国本土厂商因全球供应链承压 [16] 零售与航空 - 零售商利润承压:沃尔玛、Costco因进口商品成本上升导致消费者价格上涨 [17] - 服装品牌受挫:耐克、lululemon因东南亚高关税导致夜盘大跌 [17] - 航空业压力:波音等公司因原材料进口成本增加和报复性关税影响订单 [17] 市场反应与趋势 - 短期市场波动加剧:资金流向黄金、美债等避险资产,股市承压 [18] - 美股长期挑战:BIG7等全球化公司面临结构性压力,资金可能撤离美股 [18] - 新兴市场分化:A股出口导向型行业承压,但国产替代(半导体、新能源)或受益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