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内国际双循环
icon
搜索文档
海南:实施高度自由便利开放的运输政策,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海南日报· 2025-06-12 02:59
海南自贸港航线扩张 - 海南外贸商频繁国际商务出行 月均飞行5次 累计超30次 [1] - 洋浦港至阿布扎比直达航线使航行用时减半 单趟节省20万元 [2] - 洋浦港已开通60条内外贸航线 三大机场恢复开通近70条境外航线 [2] 航空网络建设 - 海口⇌吉隆坡航线增至每周8班 海口⇌香港航线增至每周35班 [4] - 海南首条直飞伦敦客运航线开通 单程飞行时间减少4.5小时 [4] - 海南航空已开通海口至西雅图 伦敦 莫斯科等国际航线 覆盖四大洲 [5] 区位优势分析 - 海南4小时航程覆盖亚洲21个国家和地区 占全球47%人口和30%GDP [6] - 8小时航程覆盖59个国家和地区 占全球67%人口和41%GDP [6] 航运政策创新 - "中国洋浦港"登记船舶达60艘 总运力583.65万载重吨 [10] - 船舶出口退税政策降低航运企业购船成本11%以上 [8] - 海南实施交通工具"零关税"政策 境内船舶可享受出口退税 [8] 农产品出口增长 - 海口火山荔枝首次批量出口加拿大 海关监管出口荔枝货值超5300万元 [12] - 前4月海南水产品出口11.2亿元 同比增长7% [13] - 对欧盟 日本 加拿大 英国出口分别增长56.2% 7.4% 75.9% 90.6% [13] 对外开放成果 - 海南经济外向度从2018年17.3%提升至2024年35% [13] - 实际使用外资年均增速36% 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年均增长21.9%和20.8% [13] - 2024年实际使用外资规模排名全国前列 [13]
深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 打通粤港澳大湾区企业“H+A”上市通道
证券日报· 2025-06-11 17:28
政策核心内容 - 允许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标志着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从交易端向发行端深化拓展 [1] - 政策旨在打破区域市场分割 为红筹架构企业境内融资和中概股回归积累湾区经验 [1] - 粤港澳大湾区优质港股公司有机会实现H+A两地上市 解决跨境资本流动不畅和制度差异问题 [2] 市场影响 - 深港资本市场深度对接将强化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功能 提升人民币资产定价权和跨境投融资便利度 [2] - 政策加速粤港澳金融一体化 形成深交所和港交所双引擎有机结合 促进资本要素自由流动 [2] - 深交所国际化能力将提升 优质上市公司资源将丰富 [2] 企业特点与行业分布 - 粤港澳大湾区H股上市公司共1589家 占H股总数六成 总市值20.72万亿元 占H股总市值32.23% [3] - 行业集中在可选消费、工业、信息技术、房地产、金融 生物医药和半导体等高科技企业居多 [3] - 企业特点包括行业多元化、高科技新经济为主、知名头部企业多、部分高成长性企业未盈利、国际化需求强 [3] 资本市场效应 - 粤港澳大湾区H股企业在深交所上市将丰富深市行业矩阵与企业类型 推动估值体系优化升级 [3] - 企业回归深交所引入国际资本定价逻辑 为A股市场注入新估值参照 提升市场合理性与有效性 [3] - 政策有助于卡脖子领域企业利用双融资平台拓宽渠道 为产业升级提供资本支撑 [4] 人民币国际化 - 企业赴深交所上市将加速离岸人民币回流 带动跨境资金池规模突破 [4] - 提升人民币在跨境投融资中使用占比 助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4]
“与山东合作,我们充满信心”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0 22:50
鲁港合作高质量发展推介会 - 山东省人民政府和香港贸易发展局联合主办"2025港澳山东周开幕式暨鲁港合作高质量发展推介会",活动涵盖经贸、文旅、科技、金融、教育、人才、医药、农业等多领域 [4] - 活动期间签约27个重点合作项目,总投资额达29.8亿美元,涵盖数字经济、绿色能源、医养健康、智能制造、现代农业、金融服务等领域 [8] - 2025鲁港澳科技创新合作大会同期举办,揭牌3个重点合作平台,签约14项合作项目,涉及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 [8] 鲁港经贸合作数据 - 2024年山东与香港进出口贸易总额885亿元,同比增长35.1%,与澳门进出口贸易额达4.5亿元 [5] - 2024年前4个月山东对香港、澳门实现进出口285.3亿元,同比增长2.2% [5] - 截至2024年底,在香港上市的山东企业达56家,总市值接近5600亿港元 [5] - 2024年山东省新设香港投资企业739家,实际使用港资85.9亿美元,占全省实际使用外资的72.7% [7] 产业合作方向 - 跨境电商领域合作潜力大,计划推动大湾区电商平台与山东电商平台数据互通,助力山东特色产品上架大湾区电商平台 [4] - 香港将发挥国际贸易中心和跨国供应链枢纽优势,与山东在创新科技、工业、农业和传统文化等方面对接 [5] - 双方将在科技创新、绿色低碳、金融、贸易、航运等领域加强合作,利用香港专业服务和平台助力鲁企"走出去" [8] 文化交流活动 - "好味山东·香飘澳门"活动展示150多种"好品山东"特色美食及齐鲁文创产品,现场烹制经典鲁菜 [9] - 活动旨在宣传山东好品和鲁菜文化,促进鲁澳文化交流,推动澳门"美食之都"多元化发展 [9]
财政收支改善凸显经济韧性
经济日报· 2025-06-09 21:47
宏观经济政策 - 政策工具组合应用既关注短期经济企稳回升又服务于中长期高质量发展目标通过破解结构性矛盾优化资源配置机制 [1] - 今年以来实施"两重""两新"政策及"四稳"一揽子政策有效稳定市场预期提振经济信心 [1] - 1-4月财政收入增速连续回升财政支出提速且结构向民生倾斜促进"收入-消费-投资"良性循环 [1] 行业经济表现 - 1-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7%显示经济平稳运行 [2] - 4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9%税收收入同增1.9%装备制造业税收支撑显著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税收增长33.2%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6.8% [2] - 文化体育娱乐业税收增长8.6%信息传输软件业增长12.2%科研技术服务业增长12.7%反映服务消费潜力与新动能发展势头 [2] 财政支出结构 - 1-4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3581亿元同比增长4.6%进度为近年最快民生领域支出增长突出 [3] - 社保就业卫生健康教育等民生支出增速较快科技文旅商业服务等领域支出保持增长 [3] - 支出结构优化有助于畅通教育科技人才循环增强居民获得感并支撑消费与产业升级 [3] 政策工具部署 - 全年计划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4.4万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7350亿元聚焦国家战略与民生重大项目 [4] - 将推出政策性金融工具补充基建资本金发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配合产业政策实施 [4] - 政策组合注重短期纾困民生小微科技等领域同时破解中长期结构性矛盾 [4]
大连银行上海自贸平台一站式金融服务助力企业扬帆远航
搜狐财经· 2025-06-09 03:37
自贸平台发展成果 - 公司依托上海自贸区政策优势,打造跨境支付结算、投融资、交易等一站式服务平台,经过5年发展已成为专业化综合平台[1] - 2019年获得上海自贸区分账核算单元业务资质,是全国第9家、东北地区唯一拥有该资质的城商行[1] - 截至2024年末自贸平台资产规模突破220亿元人民币,在城商行中排名第4[1] 服务模式创新 - 通过自由贸易账户实现资金在自贸区与境外有序流动,便利跨境贸易投融资业务[1] - 自主开发外币资金管理系统、分账核算单元外币资金系统等智能化系统,将线下操作线上化,提升结算汇兑和境外债投资便利性[1] "一带一路"建设参与 - 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境外双边贷款、国际银团、跨境担保等综合金融服务[2] - 在中巴经济走廊项目中通过自贸区分账核算单元实现8800万美元跨境放款[2] 绿色金融实践 - 2024年助力大连国企发行全国首笔"应对气候变化"主题双认证可持续发展债券,规模3亿元人民币[2] 未来发展规划 - 计划深化金融创新,为环渤海、长三角、成渝经济圈企业提供境内外一站式跨境金融服务[3] - 将通过更灵活的跨境服务和数字化平台搭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金融桥梁[3]
许维鸿:东北振兴“连锁效应”渐显
搜狐财经· 2025-06-08 22:37
东北经济整体表现 - 东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前4个月同比增长7.6% 显著高于全国4.0%的平均增速 且高于东部1.3% 中部4.8%和西部5.3%的增速 [1] - 大连2025年有望成为东北首个GDP超过万亿的城市 显示区域经济持续向好势头 [1] - 东北经济是中国"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域协调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依存 [1] 地缘优势与对外开放 - 东北作为中国向北开放重要门户 在加强东北亚区域合作和联通双循环中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2] - 俄罗斯在西方制裁下加速"向东转" 推动中俄经贸合作更加紧密 地缘优势使东北获得经贸红利 [2] - 中俄沿边口岸呈现热闹繁荣景象 带动东北地区经济内生性回升向好 [2] 产业基础与发展潜力 - 东北拥有深厚产学研基础:哈尔滨军民融合产业 长春光学和汽车产业 沈阳火车和机器人产业 [4] - 过去十多年国内重大发明成果多出自东北高校及科研院所 但部分成果转化曾在其他地区进行 [4] - 随着新发展格局构建和区域协调战略推进 东北获得持续关注投入 全面振兴具备更坚实支撑 [4] 文旅消费与特色产业 - 哈尔滨冰雪节及多地冰雪项目持续火爆 南方游客涌向东北体验独特文旅消费 [3] - 东北城镇化历史较长 拥有"黑土地"和冰雪季等独特地域特征 地方特色文化已具备产业化基础 [3] - 文化产业需要更多优秀产品供给 东北特色文化不仅能提供独特体验 还能创造丰厚经济价值 [3] 生产要素流动与城市吸引力 - 经济活力增强带动人才 资金等生产要素向东北地区流动 [2] - 互联网时代居家办公等新方式便捷化 使东北城市吸引力再度显现 [2] - 东北铁路发展领先全国大部分地区 城镇化程度较高 拥有相对成熟的城市服务文化 [2]
海南,与世界越来越近
海南日报· 2025-06-08 00:07
海南自贸港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 海南实施高度自由便利开放的运输政策,推动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和航空枢纽,加快构建自贸港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4] - 洋浦港已稳定运行内外贸航线60条,形成"兼备内外贸、通达近远洋"的航线新格局 [4] - 岛内三大机场累计恢复和开通境外客货运航线近70条 [4] 航空网络拓展 - 海南航空加密海口⇌马来西亚吉隆坡航线至每周8班,海口⇌中国香港航线增至每周35班 [5] - 海南自贸港首条直飞英国伦敦客运航线开通,单程飞行时间较中转航线减少约4.5小时 [6] - 海南航空已开通海口始发国际及地区航线覆盖美洲、欧洲、大洋洲、亚洲,包括西雅图、伦敦、莫斯科、奥克兰等城市 [7] 航运政策创新 - "中国洋浦港"船籍港登记船舶突破60艘,总运力达583.65万载重吨,跃居全国前列 [10] - 海南自贸港首次采用船舶技术参数证明作为技术资料,对标国际高标准航运服务体系 [9] - 适用船舶出口退税政策可降低航运企业购船成本11%以上 [9] 外贸与物流效率 - 洋浦港至阿布扎比哈里发港直达航线使航行用时减少一半,单趟节省20万元 [4] - 海口火山荔枝王首次批量出口加拿大,通过美兰国际机场快速通关,货值超5300万元 [11][12] - 海南前4月出口水产品11.2亿元,同比增长7%,对欧盟、加拿大等市场出口分别增长56.2%、75.9% [13] 经济外向度提升 - 海南投资来源国家和地区达158个,与38个自贸区(港)建立伙伴关系 [13] - 经济外向度从2018年的17.3%提升至2024年的35%,实际使用外资年均增速约36% [13] - 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1.9%和20.8%,2024年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全国前列 [13]
南沙自贸片区将打造全球集中分拨中心,发展跨境电商中间贸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6 02:46
南沙自贸片区建设成果 - 南沙已建成全国首个江海铁多式联运全自动化码头、全国最大汽车滚装码头集群和全国最大临港物流商务区,成为全国车厘子、榴莲最大的海运进口口岸 [1] - 南沙将在贸易枢纽建设领域重点发展大宗商品、保税物流、国际分拨等业务,打造全球集中分拨中心,发展跨境电商中间贸易、海外仓以及建设跨境合作园区 [1] - 南沙全球优品分拨中心是外贸行业全国首个数字服务贸易平台,2022年入选全国服务贸易优秀案例 [3] - 跨境电商出口退货"一站式"监管新模式入选2024年全国自贸区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 [3] 经济与贸易发展 - 广东自贸试验区10年来累计形成772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3项在全国复制推广、占全国的1/4 [1] - 累计实际使用外资568亿美元,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速超24% [1] - 南沙港区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箱,水上运输货物周转量约占同期全省的8成 [3] - 南沙综保区成为全省唯一连续三年获评全国A类的综保区 [3] - "十四五"期间南沙口岸汽车出口年复合增长率约5倍,跨境电商业务进出口值稳居全国综保区第一 [3] 产业与科技创新 - 广州市商务局支持南沙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海洋经济等重点产业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生态 [2] - 南沙在全国首创打造全球数源中心数字经济公共基础设施,构建以"数据发布、数据控制、数据收益"为核心的数据制度,已实现13类融合应用场景 [4] - 天猫、唯品会、京东等大型跨境电商平台布局南沙,TEMU、SHEIN已在南沙布局全国乃至亚太地区的分拨中心 [3] 金融开放与跨境合作 - 南沙是全国首批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累计交易额超过500亿美元 [3] - 跨境股权投资试点累计货币额度超300亿元,累计开立FT账户超9300户 [3] - 南沙推动与香港、澳门的合作走深走实,为粤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提供经验 [4][5] 制度创新与营商环境 - 南沙自贸片区建设十年累计形成超千项改革创新成果,其中45项、136项分别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 [4] - 2017年南沙在国内率先启动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推动从"人工核准"向"智能确认"转变 [4] - 活动现场发布南沙自贸片区十大标志性制度创新案例,涵盖贸易、投资、民生、营商环境等领域 [4]
并肩“破浪”,共挑大梁—— 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这一年
新华日报· 2025-06-05 22:58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 - 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持续提升 2023年达24 4% 2024年提升至24 7% 2025年第一季度占比超过25% [1] - 长三角三省一市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打造26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包括生物医药 集成电路 新材料 高端装备等领域 [3] - 长三角铁路营运里程突破1 5万公里 日均客流超200万人次 沪苏湖高铁等基础设施强化区域"硬联通" [7][8] 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 - 长三角基础研究联合基金和12家创新联合体设立 150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构建实验室网络 沿沪宁产业创新带 G60科创走廊等平台持续建设 [3] - 大飞机集群入围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集聚全国超1/3装机配套供应商 产业链相关企业超900家 形成完整产业链 [3] - 无人机企业研发中心在上海 总装基地在苏州 测试场地在合肥 应用场景在杭州 体现跨域协同模式 [4] 区域市场与开放合作 - 长三角市场监管联席会议推进共建"信用长三角" 发布5项重点合作项目 实施首个区域性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地方标准 [8] -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战略能级提升 七届进博会汇聚全球近3000项创新 "大虹桥全球投资并购在线项目库"收录超1200个跨境项目 [10] - 长三角"超级环线"G8388次高铁列车开通 沪苏湖高铁首条横贯沪苏浙 强化区域交通互联 [7][8] 省际毗邻区域共建 -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推出154项制度创新成果 其中57项全国复制推广 元荡核心区实现"四桥"跨域连接 [11][12] - 苏皖交界处顶山—汊河 浦口—南谯 江宁—博望实现联动发展"三连跨" 从示范区升格为经济开发区 [13] - 长三角区域经济总量突破33万亿元 6年新增一个"10万亿级"经济体 [14] 公共服务与民生共享 - 长三角203项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全程网办超1483万件 78个居民服务事项实现"一卡通用" [19] - "就在江苏"智慧就业服务平台注册企业近30万家 归集岗位超500万个 日均活跃用户突破20万人次 [19] - 长三角城市旅游协会32个市(区)签订一体化合作协议 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跨越苏浙五城 [21]
高标准谋划推进中欧班列经济圈建设 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作出更大贡献
西安日报· 2025-06-05 03:59
中欧班列经济圈建设 - 发挥共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和国家向西开放重要基地作用,高标准谋划推进中欧班列经济圈建设 [1] - 持续深化经济内外循环良性互动机制改革,高质量建设中欧班列经济圈 [2] - 持续放大中欧班列(西安)优势,拓通道、强枢纽、优网络、搭平台,加快构筑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 [2] 跨境贸易与产业发展 - 俄小搬跨境商品集结中心是俄罗斯联邦总商会在华设立的俄商品集散分拨基地,鼓励企业创新营销模式、加大宣传力度、开拓更大市场,大力发展跨境电商 [1] - 以更优质服务推动产业发展,深挖市场和企业需求,优化全生命周期服务,推动物流枢纽转变为产业链供应链枢纽 [2] - 全面提升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周边配套设施建设水平,持续增强集疏运效能,助力临港产业快速聚集发展 [1] 区域经济联动 - 实现物畅其流、企强其链、产聚其群,更好发挥西安都市圈和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 [2] - 强化内外开放联动,深化改革、大胆创新,持续扩大朋友圈,积极培育战略合作伙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