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务造假
icon
搜索文档
恒大前行政总裁夏海钧,被曝藏身美国加州而非加拿大!妻子在美持有资产达1.7亿元,12岁儿子就读于加州一所私立学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6 02:05
中国恒大上市地位及清盘进展 - 中国恒大将于8月25日起被取消上市地位 [1] - 香港高院清盘人已对许家印、前妻丁玉梅、前行政总裁夏海钧等7名被告提起诉讼,追讨2017-2020年期间获取的股息及酬金合计约60亿美元(430亿元人民币) [3] - 清盘人申请禁制令限制被告处置全球600亿港元(550亿元人民币)资产 [3] 财务造假及管理责任 - 恒大地产通过提前确认收入方式虚增2019年、2020年收入和利润 [3] - 清盘人指控被告在管理期间批准2018-2020年虚假财务报表及2019-2021年未经审计中期报表,涉嫌违反责任 [3] 夏海钧资产隐匿调查 - 夏海钧妻子何女士在美国持有三处房产、四辆汽车及信托资产,总价值2400万美元(1.7亿元人民币) [10][15] - 加州房产62 Como由夏海钧2011年出资120万美元购买,2013年转移至妻子名下 [13] - 其他资产包括尔湾的58 Boulder View和新港的15 Rim Ridge房产,后者为海边庄园 [15] - 法院认定何女士为夏海钧资产代理人,其常居美国加州并与儿子同住,儿子就读当地私立学校 [12] 法律行动进展 - 香港高院批准将何女士追加为被告,并对其资产发布临时禁制令 [15][16] - 夏海钧因不配合披露资产被法院判定存在资产流失风险 [12] 相关人员动态 - 许家印于2023年9月因涉嫌违法犯罪被采取强制措施 [9] - 夏海钧自2024年起失联,其香港居民及加拿大籍身份住址不详 [9][10] - 夏海钧曾以2.7亿元年薪位列2017年香港上市中资股CEO薪酬榜首 [10]
中介追讨“造假帮凶”,泽达易盛案39被告遭3.72亿天价索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5 14:11
案件核心进展 - 三家中介机构(东兴证券、天健会计所、康达律所)起诉39名财务造假协同方(37家企业+2名自然人),索赔金额达3.72亿元,创资本市场首例"中介先行赔付后追偿"闭环 [1][3][4] - 39名被告被指控协助泽达易盛通过虚假合同、虚构业务等手段虚增业绩:上市前(2016-2019年)累计虚增营收3.42亿元、利润1.87亿元;上市后(2020-2021年)年报虚增营收1.52亿元+7104万元,虚增利润8247万元+2666万元 [3] - 中介机构因失职被行政处罚:东兴证券缴纳1.05亿元惩戒金,天健会计所缴纳0.93亿元,康达律所被罚没1896万元,三者合计先行赔付投资者4.93亿元(含惩戒金) [3][4] 法律与市场影响 - 若胜诉将首开中介机构向造假协同方成功追偿先例,为同类案件确立裁判标准,推动责任链条从上市公司/中介向交易对手方延伸 [1][5][7] - 案件核心争议在于举证难度:需证明第三方存在主观过错(如异常交易记录、资金闭环证据)且行为与损害有直接因果关系 [6][7] - 专家建议构建立体化治理体系:民事赔偿+行政监管+刑事责任联动,同时通过专项责任险、追偿优先权等提升中介赔付积极性 [2][8][9] 追偿机制与行业建议 - 追偿金额占先行赔付总额95%(3.72亿/3.88亿),但第三方或仅承担部分责任,最终可能形成"中介次要责任+第三方主要责任"划分 [6] - 四项强化追偿措施:设立行业互助基金、赋予优先受偿权、简化司法程序、监管部门协同取证 [9] - 严惩第三方四大方向:行政法规增设"过错推定"条款、建立跨部门失信黑名单、强化行业自律公约、实现"三升三降"成本收益平衡 [9][10]
恒大前行政总裁夏海钧,被曝藏身美国加州,妻子在美持有资产达1.7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5 12:07
公司上市地位与清盘进展 - 中国恒大将于8月25日起被取消香港上市地位[1] - 公司于2024年1月正式被香港高等法院颁布清盘令[3] - 清盘人持续为境外债权人进行索偿工作[3] 法律诉讼与追偿行动 - 清盘人向许家印、丁玉梅、夏海钧等7名被告追讨约60亿美元(430亿元人民币)股息及酬金[3] - 法院已颁布禁制令限制被告处置全球600亿港元(550亿元人民币)资产[3] - 诉讼涉及被告在2017-2020财年期间的管理行为[3] - 清盘人指控被告在财务报告批准过程中违反责任[3][11] 财务造假与监管处罚 - 恒大地产通过提前确认收入方式实施财务造假[3] - 2019年及2020年公司虚增收入和利润[3] - 中国证监会已对恒大地产及相关人士作出行政处罚[12] 高管资产披露问题 - 前行政总裁夏海钧妻子在美国持有资产价值2400万美元(1.7亿元人民币)[1][13] - 资产包括三处加州房产和四辆汽车[13] - 清盘人认定夏海钧为这些资产的实际控制人[1][14] - 夏海钧常居美国加州并与家人共同生活[15] 高管行踪与法律状况 - 许家印于2023年9月因涉嫌违法犯罪被采取强制措施[12] - 夏海钧目前下落不明且无法取得联系[12] - 其拥有香港居民和加拿大籍身份但住址不详[12] - 香港法院已批准追加夏海钧妻子为被告[20] 高管背景与薪酬情况 - 夏海钧曾任恒大行政总裁且年薪达2亿元[13] - 2017年以2.7亿元年薪登顶香港中资股CEO薪酬榜首[13] - 2007年加盟后长期担任许家印核心管理角色[13]
恒大前行政总裁夏海钧,被曝藏身美国加州而非加拿大!他妻子在美持有资产达1.7亿元,其12岁儿子就读于加州一所私立学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5 11:34
公司动态 - 中国恒大将于8月25日被取消香港上市地位 [1] - 公司清盘人向许家印、丁玉梅、夏海钧等7名被告追讨约60亿美元(430亿元人民币)的股息及酬金 [2] - 清盘人申请禁制令限制3名主要被告处置全球600亿港元(550亿元人民币)资产 [2] - 许家印于2023年9月因涉嫌违法犯罪被采取强制措施 [9] - 夏海钧被深交所和中国证监会通报无法取得联系 [9][10] 财务与法律争议 - 清盘人指控被告在2017-2020年财务批准中违反责任 [2] - 恒大地产被证实2019-2020年通过提前确认收入虚增收入和利润 [2] - 夏海钧妻子在美国持有三处房产、四辆汽车及信托资产 总价值2400万美元(1.7亿元人民币) [11][12] - 清盘人指控夏海钧为实际资产控制人 其妻仅为代理人 [12][13] - 香港法院批准将夏海钧妻子追加为被告 [18] 高管资产披露问题 - 夏海钧被法院认定极度不愿披露海外资产 [11] - 其妻名下加州房产62 Como由夏海钧2011年全额出资120万美元购入 后转移至妻子名下 [14] - 家族另持有加州尔湾58 Boulder View及新港15 Rim Ridge两处不动产 [16] - 夏海钧常居美国加州 与12岁儿子同住并参与当地活动 [13] - 其公开提供的加拿大地址与实际美国住址不符 [13]
泽达易盛财务造假案未了 东兴证券天健等发起追偿诉讼
中国经济网· 2025-08-15 05:52
涉诉案件概况 - 格尔软件涉及三起追偿权纠纷案件,案件编号分别为(2025)沪74民初3158号、3159号、3160号,原告分别为天健会计师事务所、东兴证券、康达律所 [1] - 案件源于泽达易盛欺诈发行案,中介机构在向投资者赔付及缴纳款项合计4.93亿元后发起追偿诉讼 [1] - 三起案件合计被诉金额:案件一12,345.51万元(本金11,755.76万元+利息589.74万元),案件二21,533.20万元,案件三3,348.55万元 [3] 案件背景 - 原告方均为泽达易盛IPO中介机构,包括东兴证券(保荐机构)、天健会计(审计机构)、康达律所(法律顾问) [1] - 泽达易盛因2023年4月被证监会认定欺诈发行、信息披露违法,2023年7月7日被上交所终止上市 [1][4] - 该案被证监会列为2024年投资者保护十大典型案例之首,涉及科创板上市公司财务造假 [3] 公司交易情况 - 格尔软件2018年、2020年与泽达易盛有两批次采购销售业务,后自查认定交易不具备商业实质 [2] - 相关交易对2018-2021年财务报表影响较小无需追溯调整,但2023年5月公司因此收到上海证监局警示函 [2] 诉讼进展 - 被告包含格尔软件(被告十八)在内的37家公司及2名自然人 [2] - 截至公告日案件尚未开庭,无法判断对公司当期或未来利润的影响 [3]
田野股份自曝财务造假背后:新式茶饮红利消退业绩“断崖” 私募基金陷关联交易接盘疑云
新浪证券· 2025-08-15 02:45
财务造假与审计问题 - 公司2024年通过向贸易客户销售榴莲肉、果汁等商品未能按合同收到货款 同时通过合同加价方式向供应商采购水果原料虚增采购金额 并通过供应商支付佣金、供应链利息及前期欠款等支出 [1] - 公司与部分在建工程供应商存在提前支付款项、供应商规模小或成立时间短且提供大额工程服务等可疑情形 下属子公司被安排代公司采购水果原材料走账 [1] - 中兴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2024年财务报表出具保留意见 对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出具否定意见 北交所对公司董事长和财务负责人给予纪律处分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1] 业绩表现与盈利能力 - 2024年利润总额由3407.73万元下调至1420.52万元 降幅58.3% 归母净利润由2858.51万元降至965.46万元 降幅66.2% 收入小幅提升7.3%但归母净利润下跌71.5% 创2012年以来最低点 [2]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微增0.7%至8905.70万元 归母净利润453.67万元较2024年同期近乎腰斩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1432.65万元而2024年同期为净流入3214.57万元 [4] - 综合毛利率从2021年29.2%走低至2024年20.5% 2025年第一季度毛利率22.3% 较2024年同期下降2.2% 较2022年一季度最高点27.6%显著下滑 [5] 产品结构与客户依赖 - 原料果汁是核心业务 2023-2024年该细分收入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74.3%、90.9% [4] - 芒果汁平均单价从1.02万元/吨降至0.88万元/吨 单位成本上升2.0% 毛利率减少超14个百分点 销量同比下降22.1%导致收入锐减32.5% [4] - 橙汁销量暴涨16倍但平均单价下降18.6% 单位成本仅减少不足10% 毛利率由24.5%降至16.9% [5] - 2021年前五大客户中奈雪的茶、茶百道、一点点和沪上阿姨四家新式茶饮公司采购额合计2.60亿元 占主要客户采购总额82.9% 为总营收贡献56.6% [2] 行业环境与客户风险 - 新式茶饮客户陷入存量竞争、自建供应链以缩减成本 奈雪的茶上市五年累亏18.41亿元 2024年扣非后归母净亏损9.17亿元 市值较巅峰时期蒸发超90% [3] - 茶百道和沪上阿姨2024年营收、净利双降 年内股价累计跌去11.5%、9.8% 一点点近三年门店净减少超450家 [3] - 2023-2024年以新式茶饮品牌为主的前五大客户整体采购额同比分别减少4.7%、25.7% 是公司业绩持续疲软的主要原因 [3] 投资项目与治理问题 - 公司与方富创投于2023年5月合资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嘉兴方富宏熙 最终规模1.04亿元 公司认缴2600万元持股25% 方富创投认缴7800万元持股75% [6] - 基金主要运作方式是与政府引导基金、其他有限合伙人合作设立子基金 投向公司产业链相关项目 已知潜在投资标的包括多家关联公司 [6] - 2024年公司对嘉兴方富宏熙累计投资2600万元 但大股东方富创投出资并未实缴到账 基金未进行直接项目投资 而是参投两只方富创投管理的基金 [7] - 海南自贸港智能工厂建设项目投产日期从2025年10月31日延期至2026年12月31日 同时项目更名为海南田野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食品工厂建设项目 [8] - 2025年4月公司董事会通过决议将注销全资孙公司湖北宜昌田野创新食品有限公司 [8] - 嘉兴方富宏熙基金宣称2024年以1000万元收购恩凯赛药股权 但未办理工商变更登记 恩凯赛药聚焦免疫细胞治疗技术与公司主营业务无关 [8] - 公司已向方富创投发函督促其于2025年8月31日前履行出资义务 逾期仍未履行则退出对基金的投资 [9]
60家上市公司集体暴雷!证监会连坐罚单首现,造假供应商被罚700万
搜狐财经· 2025-08-15 00:03
恒信东方财务与股价表现 - 8月13日股价低开17% 午盘跌幅扩大至18.7% 单日市值蒸发7.86亿元 换手率激增至15.8%创上市14年最高纪录[1] - 前五大卖出席位合计抛售1.2亿元 占全天成交额41% 显示恐慌性抛售[1] - 扣非净利润连续五年亏损(2020-2024年)累计亏损额达20.74亿元 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5% 亏损扩大11%[1] - "数字沉浸式应用项目"募资投入后两次延期 实际资金投入进度不足40% 未计提减值准备[1] - 2022年年报会计差错追溯调整 营收从4.92亿元调减至3.10亿元 缩水幅度37%[1] 监管处罚案例 - ST高鸿虚构198亿元营收 欺诈发行募资12.5亿元 被证监会处以1.6亿元罚款 董事长及第三方实控人遭10年市场禁入 深交所启动强制退市程序[3] - 白云山5名高管因虚增药品采购价套取资金、品牌授权腐败被立案调查 涉及"王老吉"品牌利益输送问题[3] - 豪尔赛前董事长通过关联企业支付1800万元"项目协调费"换取市政照明工程订单 因单位行贿罪被公诉[3] - ST苏吴公司2020-2023年连续四年虚增营收19.8亿元 董事长被立案 股价年内跌幅达74%[6] - 立方数科因2024年业绩预告重大偏差及AI概念炒作被查处[6] 市场监管动态 - 2025年1-7月55家上市公司因信披违规被立案 9家公司及58名高管合计被罚1.106亿元 违规类型含业绩预告变脸、关联交易隐匿、重大诉讼隐瞒[6] - 8月初超过60家上市公司被立案 董事长及实控人密集落网[6] - 8月8日际华集团因信披违法违规被立案 股价由连续涨停转为跌停[5] - 中金所等五大期货交易所于8月8日联合发布程序化交易管理办法 加强市场监管[7] 投资者索赔机制 - 依据《证券法》第85条划定两段索赔区间:2023年4月28日至2024年10月24日期间买入且期末持股 或上市后至2025年8月13日买入且当日持股[9] - 超过2000名恒信东方股民通过"投资快报"平台提交交易记录寻求赔偿[9]
“全链条追责”形成闭环!泽达易盛案三中介赔付5亿后起诉39名被告追偿3.7亿
中国经营报· 2025-08-14 09:35
核心事件概述 - 格尔软件等39名被告被三家中介机构起诉追偿3.72亿元 涉及泽达易盛欺诈发行案中第三方配合财务造假行为 [1][3] - 三家中介机构(天健所、东兴证券、康达律所)因泽达易盛案已向投资者赔付及向证监会缴纳款项合计4.93亿元 [1][6] - 证监会首次对配合造假方同步追责 2025年6月对越博动力造假案两名配合方分别处以200万元和30万元罚款 [2][5] 财务造假细节 - 泽达易盛2016-2019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3.42亿元 虚增利润1.87亿元 2020-2021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2.23亿元 虚增利润1.1亿元 [4][5] - 格尔软件2018-2020年虚增归母净利润274.78万元、250.67万元、77.38万元 2021年虚减190.37万元 2018年和2020年分别虚增营业收入1119.81万元和216.98万元 [4] - 2019-2023年涉及第三方配合造假的上市公司达53家 共541家第三方参与 平均每家上市公司超10家配合方 [5] 追责机制演进 - 中介机构追偿金额分布:天健所索赔1.23亿元(含投资者赔偿2774.63万元及证监会款项8981.13万元) 东兴证券索赔2.15亿元 康达律所索赔0.33亿元 [3] - 监管形成"全链条追责"闭环:泽达易盛案7195名投资者获2.8亿元全额赔偿 中介机构按过错程度承担责任 [6] - 法律依据为《证券虚假陈述侵权民事赔偿规定》第22条 明知造假提供实质性协助的第三方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10] 行业影响分析 - 第三方配合造假成为资本市场财务造假新特点 形成利益链和"生态圈" 2019-2023年涉及53家上市公司 [2][5] - 追责范围从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延伸至整个造假生态链 通过高额索赔提高造假协作成本 [6][7] - 推动中介机构从"形式审阅"转向"实质风控" 为注册制深化构建责任闭环的法治保障 [7]
配合造假的第三方,正浮出水面
金融时报· 2025-08-14 01:46
核心观点 - 中国证监会近期通报越博动力和*ST高鸿财务造假案件 强调第三方配合造假成为资本市场财务造假新特点 监管部门将严厉打击第三方配合造假行为 [1] - 2024年以来 因财务造假被处罚或拟处罚的上市公司中 8家涉及第三方公司配合虚构业务 包括ST诺泰 *ST苏吴 ST朗源 *ST广道 *ST恒久 *ST锦港 ST智云 ST中青宝等 [1] 第三方配合造假特征 - 2019年至2023年期间 涉及客户 供应商 隐性关联方 金融机构等三方配合造假的上市公司共计53家 第三方配合造假主体多达541家 平均每家上市公司约有10家第三方配合造假 [2] - 第三方配合造假呈现高度隐蔽性 复杂运作模式及系统性协同特征 通过无商业实质的空转业务进行造假 专网通讯案迄今未全部结案 *ST高鸿调查时间长达一年 [2] - 第三方参与者包括中介机构 资金通道 上下游客户 供应商及金融机构 与上市公司构成隐性关联利益链条 通过多个节点串联进行走单 空转等虚假交易 [3] 监管制度完善 - 2023年7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的意见》 明确第三方配合造假的法律责任 强调行刑衔接和民事救济 [5] - 中国证监会推动出台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和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司法解释 对财务造假和第三方配合造假实施一体打击 [5] - 2025年3月1日实施的《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裁量基本规则》第十四条规定共同违法行为处罚认定方式 为追究第三方行政违法责任提供制度依据 [5] 法律责任认定 - 第三方配合造假将面临民事 行政 刑事三类处罚 民事追责依据包括民法典第1168条共同侵权行为和第1169条帮助侵权行为规定 [6] - 刑事责任方面 配合造假行为人可能构成证券法第181条和第197条虚假陈述行为中的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或构成欺诈发行证券罪 违规披露罪等共犯 [6] - 2024年8月最高检文件明确 通过虚假交易合同 资金空转等手段配合财务造假的行为 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同时成立共犯的从重处罚 [7] 监管技术提升 - 监管部门建议通过大数据分析 对上市公司财报数据中与主业不相关 毛利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等异常情况保持持续关注 [9] - 推进全链条追责机制构建 围绕资金流 票据流 物流 信息流四流合一重构证据链条 加强税务 海关 银行 公安与证监之间的跨部门协作 [9]
公司造假?董秘敲诈?安靠智电“吹哨人”疑案始末
凤凰网财经· 2025-08-13 16:16
案件进展 - 安靠智电时任董秘黄节根因敲诈勒索罪名成立被溧阳市人民法院当庭宣判 刑期未透露但将上诉 [1] - 案件源于2022年8月黄节根质疑公司财务造假并拒绝签字 后因索要《绩效协议》股权奖励被指控敲诈勒索 [1] - 案件审理过程波折 2024年10月首次开庭 2025年1月二次开庭均未判决 8月11日终审宣判 [1] 财务造假争议 - 黄节根指控公司2021-2022年通过曹山项目虚增利润:2021半年报虚增44% 年报虚增64.5%(1.52亿元) 2022半年报虚增37% [15] - 公司解释称曹山项目采用时段法确认收入 因GIL产品为定制且客户认可工程量 但黄节根反驳设备为通用型且未满足收款权条件 [17][18] - 江苏证监局2024年11月认定公司收入确认政策披露不准确 但未认定财务造假 对实控人陈晓凌出具警示函 [16] 绩效协议纠纷 - 《绩效协议》约定三年市值目标(150亿/185亿/210亿)及净利润同比增20% 未达标需补偿21.06万股(时值800万元) [7] - 关键争议在于黄节根单方面添加"季度净利润增20%"条款 公司称未提示修改 [8] - 谈判中黄节根提出三阶段诉求:赔偿券商损失(被否认)、签署市值翻倍奖励协议(1-2亿元)、最终要求兑现绩效股票 [9] 公司经营影响 - 安靠智电股价较2021年高点下跌60% 公募基金持仓从15.3%骤降至2.1% [24] - 公司2021年业绩高增(半年报营收+139% 净利+83%)但后续季度利润连续下滑(Q2 -12.7% Q3 -44.3% Q4 -86.22%) [22] - 核心业务为电缆连接件/GIL系统 实控人为陈氏三兄弟 2017年2月深交所上市 [12] 法律争议焦点 - 律师观点认为黄节根行为属劳动纠纷 无非法占有故意 不构成敲诈勒索罪 [20] - 公司指控证据包括黄节根手写便条提及"中报签字可谈"等 黄解释为谈判记录 [18][19] - 黄节根2024年7月行政诉讼证监会期间失联 系A股首例董秘起诉监管部门不查处造假案件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