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

搜索文档
专家学者看2025中国经济增长点(经济形势理性看)
人民日报· 2025-05-11 22:24
服务消费扩容升级 - 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8个百分点,贡献率超50% [2] - 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5.4%,占消费支出比重达43.4% [4] - 文娱旅游消费带动效应显著:电影票房244亿元(同比+48%),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13.9% [4] - 数字技术支撑服务消费升级:AI诊疗、虚拟试衣间等新业态涌现 [5] 新兴产业与新质生产力 - 一季度高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领先,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11.6% [7] - 数字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5G基站达439.5万个,用户普及率75.9% [8] - 人工智能产业形成完整体系:国产AI产品超百款,大模型在电子/制造等领域落地 [9] - 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约13%,需加快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 [10] 绿色低碳产业动能 - 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新车总销量超40%,动力电池产量同比+54.7% [11]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1.5个百分点,风光装机超火电 [12] - 绿色产品出口强劲:新能源汽车出口44.1万辆(同比+43.9%) [13] 外贸韧性提升 - 一季度货物进出口额10.3万亿元(同比+1.3%),出口额6.13万亿元(同比+6.9%) [14]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比达51.1%,美国市场依赖度从19.2%降至14.7% [15][16] 制造业数智化转型 - 一季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6.8%,装备/高技术制造业分别增长10.9%/9.7% [18] - 智能制造爆发:工业机器人产量+26%,制造业技改投资+7.2% [18][20] - 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11.5%,光纤制造等细分领域增速超20% [19] 乡村富民产业 - 一季度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7.2%,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保持快增 [23][24]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城乡收入比降至2.27 [25]
LP圈发生了什么
投资界· 2025-05-10 07:48
「解码 LP 」系投资界旗下专注 LP 报道公众号,关注各地基金政策,捕捉 LP 最新动态,欢迎关注! 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广东省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建设现代 化产业体系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到,建强产业基金体系。全省统筹资源整合组建超 万亿元总规模的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其中省级基金规模超过1 0 0 0亿元,以国有 资本带动社会资本,形成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企业并购投资、S基金等有 效投资体系,着力投早、投小、投未来、投硬科技。主动对接海外主权基金、国际知名投资 机 构 , 每 年 促 成 1 0 0 个 以 上 投 资 合 作 项 目 。 实 施 " 粤 投 粤 引 " 项 目 路 演 专 项 行 动 , 每 年 导 入 1 0 0 0个高成长项目。各市可结合实际设立细分赛道产业基金。 LP 上海科创三期母基金备案 投资界-解码LP获悉,4月3 0日,上海国际集团发起设立的上海科创三期母基金正式通过中 基协产品备案,目标规模8 0亿元的科创旗舰母基金再次扬帆起航。 上海科创基金是上海国际集团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在2 0 1 7年发起设立的全国 ...
和远气体(002971) - 002971和远气体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09
2025-05-09 00:32
公司概况与产业布局 - 公司拥有宜昌和潜江两大电子特气产业园,产品丰富、产业链完善,正处于量产、稳产和销售阶段 [2] - 具备从原材料到工业品再到电子特气及电子化学品的完整产业链,具有独特的成本和规模优势 [2] - 产品种类丰富,覆盖半导体、面板、光伏、新能源电池、生物医药等多个新兴产业领域 [3] 业绩与未来规划 - 2024年业绩未达预期,主要因产业链技术复杂、安全审核严格导致产品投产进度延迟 [3] - 2025年将聚焦"锤炼盈利能力,厚植发展动力",推进两大产业园产品的稳产、量产 [3] - 加快产品在半导体、面板行业的导入,目标是实现产品满产满销,提升营收规模和盈利能力 [3] 竞争优势与市场前景 - 与国外先进企业对标,在工艺技术、规模化生产等方面具备较强竞争力 [3] - 可满足下游客户一站式供气需求 [3] - 随着两大产业园产品产能逐步释放和顺利销售,公司业绩有望得到良好体现 [3]
民营经济促进法即将施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民企投资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中国证券报· 2025-05-08 21:0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将于5月20日起正式施行。5月8日,多部门有关负责人在国新办举 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民营经济促进法共9章78条,围绕公平竞争、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规范 经营、服务保障、权益保护等方面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将党中央对民营经济平等对待、平等保护的 要求落实下来,持续优化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不断优化信贷供给政策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丛林表示,民营经济促进法第三章专门规定了投资融资促进,这些条款既 是对金融部门长期政策和实践的高度提炼,也明确了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和任务。金融监管总局正重点推 进几方面工作,包括不断优化信贷供给政策、引导创新保险产品服务体系、协同创建信息对接共享机 制、强化融资担保的风险分担功能等。 有关部门将落实法律要求,推动各项配套规定尽早出台实施,不断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 加快法律配套制度机制建设,加快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在 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投资布局,推动金融业为民营经济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可持续的金融服务。 完善民企参与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表示,这部法 ...
广电计量(002967):24年全年业绩高增 25Q1订单双位数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5-08 12:44
财务表现 - 2024年全年营收32.07亿元,同比增长11.01%,归母净利润3.52亿元,同比增长76.59% [1] - 全年毛利率47.21%,同比+4.93pct,净利率11.21%,同比+4.07pct [2] - 24Q4营收10.47亿元,同比+13.11%,环比+28.32%,归母净利润1.63亿元,同比+145.18%,环比+49.75%,毛利率52.73%,净利率16.7%,均创历史新高 [2] - 25Q1营收6.18亿元,同比+5.16%,环比-40.98%,归母净利润0.05亿元,同比+302.86%,环比-97.05%,毛利率38.68%,净利率0.08% [2] 费用与业务结构 - 2024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4.16%/6.88%/10.8%/0.7%,同比-0.07/-0.46/+0.67/+0.11pct [2] - 计量/可靠性/生命科学/电磁兼容/集成电路/EHS业务营收分别为7.5/7.8/5.0/3.6/2.6/1.8亿元,同比+3.8%/+17.5%/+2.7%/+10.2%/+26.3%/+2.6%,集成电路增速最高 [3] - 各项业务毛利率50.5%/50.9%/39.8%/54.9%/45.2%/38.0%,同比+2.4/+7.4/+8.8/+4.0/+4.3/-6.49pct,电磁兼容毛利率最高 [3] 战略与行业布局 - 新兴行业(特殊行业、汽车、新能源等)营收占比超80%,传统行业整合后毛利率改善明显 [3] - 收缩食品检测、生态环境检测亏损实验室,调整业务结构 [3] - 25Q1订单实现两位数增长,下游招标验收集中在下半年 [3] 股东回报与资本运作 - 2024年分红2.24亿元(含中期1.4亿元),回购3.9亿元股份,合计6.14亿元占归母净利润174% [4]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4.2/5.1/6.0亿元,同比+20%/+20%/+18% [4]
广电计量:24年全年业绩高增,25Q1订单双位数增长-20250508
天风证券· 2025-05-08 10: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社会服务/专业服务,6个月评级为买入(维持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全年业绩高增,25Q1订单双位数增长,预计2025 - 202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5.1/6.0亿元,同比+20%/+20%/+18%,对应PE25/21/18X,维持“买入”评级 [1][4] 各部分总结 业绩表现 - 2024年实现营收32.07亿元,同比增长11.01%;归母净利润3.52亿元,同比增长76.59% [1] - 2024年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47.21%/11.21%,同比+4.93pct/+4.07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4.16%/6.88%/10.8%/0.7%,同比-0.07/-0.46/+0.67/+0.11pct [2] - 24Q4实现营收10.47亿元,同比+13.11%,环比+28.32%;归母净利润1.63亿元,同比+145.18%,环比+49.75%;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52.73%/16.7%,同比+10.52/+8.17pct,环比+3.82/+3.22pct [2] - 25Q1实现营收6.18亿,同比+5.16%,环比-40.98%;归母净利润0.05亿元,同比+302.86%,环比-97.05%;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38.68%/0.08%,同比+0.02/+0.64pct,环比-14.05/-16.62pct [2] 业务情况 - 2024年计量/可靠性/生命科学/电磁兼容/集成电路/EHS评价分别实现营收7.5/7.8/5.0/3.6/2.6/1.8亿元,同比+3.8%/+17.5%/+2.7%/+10.2%/+26.3%/+2.6%;毛利率分别为50.5%/50.9%/39.8%/54.9%/45.2%/38.0%,同比变化+2.4/+7.4/+8.8/+4.0/+4.3/-6.49pct [3] - 公司聚焦新兴产业,2024年业务来自新兴行业占比超80%,对传统行业实施内部业务整合,收缩亏损实验室,调整业务结构,毛利率改善明显 [3] - 2025年第一季度整体订单金额实现两位数增长 [3] 市值管理 - 2024年年度分红0.84亿元,中期分红1.4亿元,全年共分红2.24亿元,截止2024年年末累计回购3.9亿元股份,全年分红+回购金额达6.14亿元,占全年归母净利润比例达174% [4] 财务预测 |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2,888.91|3,206.84|3,757.04|4,370.45|4,996.94| |增长率(%)|10.94|11.01|17.16|16.33|14.33| |EBITDA(百万元)|935.52|1,191.39|1,013.50|1,124.53|1,238.19|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199.39|352.11|422.17|508.34|598.85| |增长率(%)|8.39|76.59|19.90|20.41|17.80| |EPS(元/股)|0.34|0.60|0.72|0.87|1.03| |市盈率(P/E)|52.74|29.87|24.91|20.69|17.56| |市净率(P/B)|2.92|3.15|2.76|2.65|2.54| |市销率(P/S)|3.64|3.28|2.80|2.41|2.10| |EV/EBITDA|8.59|8.04|10.21|9.13|8.20| [4]
厦门上市企业一季报出炉,17家盈利超亿元!榜首是→
搜狐财经· 2025-05-08 10:05
厦门上市公司2025年一季度业绩表现 - 68家厦门境内上市公司合计实现38 16亿元净利润 其中62家实现盈利 占比超九成 净利润同比增长企业38家 占比近六成 17家企业盈利超亿元[2] - 厦门银行以6 45亿元归母净利润位居榜首 建发股份(5 84亿元) 亿联网络(5 62亿元) 厦门象屿(5 09亿元)四家公司单季利润超5亿元[9] - 传统行业企业表现稳健 厦门银行预计全年投资回报率将逐步提升 建发股份供应链业务净利润同比增长9 72%至8 48亿元[9] 头部企业盈利分析 - 厦门银行管理层表示将集中解决短期主要矛盾 中长期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9] - 建发股份营业总收入达1437 73亿元 同比增长9 47% 浆纸和矿产品经营利润增长推动供应链业务发展[9] - 亿联网络营业总收入12 05亿元 同比增长3 57% 通信协作解决方案领域技术优势明显[9] - 厦门象屿净利润同比增长24 88% 风险管控优化使减值损失下降 财务费用同比降低[10] 新兴产业企业增长亮点 - 唯科科技净利润同比大增105 12%至7739 28万元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和5G通信带动的精密模具需求[11] - 特宝生物净利润同比增长41 40%至1 82亿元 生物医药产品在病毒性肝炎治疗领域优势显著[12] - 华懋科技净利润同比增长60 34%至8642 19万元 汽车智能化电动化趋势推动安全系统业务增长[12] 企业战略布局与优化 - 唯科科技通过布局新能源汽车和5G通信产业链 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12] - 特宝生物持续加大生物医药研发投入 优化产品结构[12] - 华懋科技拓展新能源汽车安全系统 提高产品附加值[12]
广电计量(002967):24年全年业绩高增,25Q1订单双位数增长
天风证券· 2025-05-08 09:4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社会服务/专业服务,6个月评级为买入(维持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营收32.07亿元,同比增长11.01%;归母净利润3.52亿元,同比增长76.59% [1] - 2024年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47.21%/11.21%,同比+4.93pct/+4.07pct;24Q4收入/归母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毛利率/净利率逐季度修复提升;25Q1营收6.18亿,同比+5.16%,归母净利润0.05亿元,同比+302.86% [2] - 分业务看,计量/可靠性/生命科学/电磁兼容/集成电路/EHS评价营收同比分别+3.8%/+17.5%/+2.7%/+10.2%/+26.3%/+2.6%;公司聚焦新兴产业,2024年业务来自新兴行业占比超80%,一季度订单两位数增长 [3] - 2024年年度分红0.84亿元,中期分红1.4亿元,全年共分红2.24亿元,累计回购3.9亿元股份,全年分红+回购金额达6.14亿元,占全年归母净利润比例达174% [4]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5.1/6.0亿元,同比+20%/+20%/+18%,对应PE25/21/18X,维持“买入”评级 [4] 财务数据总结 利润表 - 2023 - 2027E营业收入分别为28.89亿、32.07亿、37.57亿、43.70亿、49.97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0.94%、11.01%、17.16%、16.33%、14.33%;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99亿、3.52亿、4.22亿、5.08亿、5.99亿元,增长率分别为8.39%、76.59%、19.90%、20.41%、17.80% [4][10] - 毛利率分别为42.28%、47.21%、47.84%、47.93%、47.96%;净利率分别为6.90%、10.98%、11.24%、11.63%、11.98% [10] 资产负债表 - 2023 - 2027E资产总计分别为60.71亿、65.55亿、63.55亿、66.02亿、67.36亿元;负债和股东权益总计分别为60.71亿、65.55亿、63.55亿、66.02亿、67.36亿元 [10] - 资产负债率分别为39.50%、47.86%、38.58%、38.50%、37.06% [10] 现金流量表 - 2023 - 2027E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6.47亿、8.55亿、5.59亿、8.51亿、9.58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6.44亿、 - 11.27亿、 - 3.49亿、 - 3.49亿、 - 3.49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1.78亿、 - 1.52亿、 - 5.22亿、 - 5.06亿、 - 5.84亿元 [10] 估值比率 - 2023 - 2027E市盈率分别为52.74、29.87、24.91、20.69、17.56;市净率分别为2.92、3.15、2.76、2.65、2.54;EV/EBITDA分别为8.59、8.04、10.21、9.13、8.20 [4][10]
南财观察丨从游戏谷到机器人谷,广东为何盛产新兴产业之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8 03:20
产业之谷发展概况 - 广东依托全球领先的制造基础、万亿级消费市场和技术生态,形成深圳"新能源汽车谷"、广州"新型显示谷"、汕头"新型储能谷"、东莞"潮玩创意谷"等新兴产业矩阵 [1] - 产业之谷突破广深边界,非核心城市如汕头、东莞通过特色产业集群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网络 [5] - 产业形态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中,强调产业链协同而非单一生产集聚 [1][6] 核心城市产业布局 - 深圳南山区"机器人谷"汇聚优必选、越疆科技等企业,周边分布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生态 [3] - 广州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聚集阿里、腾讯等3.6万家企业,16万数字人才,形成技术研发到商业应用的完整链条 [3] - 深圳宝安"汽车大区"十个街道分布58-168家智能汽车企业,覆盖电动化、智能化全产业链 [4] 非核心城市特色产业 - 汕头"新型储能谷"整合绿色新材料园区、海上风电产业园及高校资源,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 [5] - 东莞"潮玩创意谷"以石排镇为核心,聚集4000多家玩具企业和1500家配套企业,实现设计-生产-销售全链条协同 [5] - 广州黄埔鱼珠片区形成"游戏谷",吸引4399、炫动科技等企业总部入驻 [4] 产业生态升级特征 - 从低成本生产集聚转向数字化、智能化驱动的产业生态系统,提高产业链韧性 [2][6] - 龙头企业如视源股份在"新型显示谷"带动900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构建协同网络 [12] - 市场化机制推动人才流动,广东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计划吸引人工智能等领域高层次人才 [11] 竞争优势与全球定位 - 广东产业体系优势与市场化程度结合,形成人口流动和人才储备的正反馈机制 [7] - 深圳"机器人谷"通过供应链生态实现全球竞争力,企业5分钟内可匹配上下游资源 [8] - 产业之谷通过全球化"融智"带动资本汇聚,从依赖生产规模转向生态竞争力 [10][11] 政策与场景支持 - 广东省出台《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措施》,推动"AI+"和"机器人+"场景落地 [13] - 广州丰富业态为云蝶科技等企业提供教育、医疗等多领域技术试验田,加速AI应用转化 [14]
新兴产业拉动“工业黄金”需求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5-07 16:14
本报记者 丁蓉 稀土,被誉为"工业黄金",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性矿产资源。今年以来,稀土市场企稳回升。根据中 国稀土行业协会5月7日发布的最新数据,当日稀土价格指数为173.4,较前一日上涨0.35%,较2024年12 月31日的163.8,上涨5.86%。 财达证券研报显示:"根据相关资料,单台人形机器人稀土永磁材料用量约为3.5千克,假设2030年人形 机器人的出货量达到89万台,我们测算出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稀土永磁材料需求量将达到3115吨。" 近年来,我国稀土产业整合加速,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产业韧性与活力得到增强。 今年一季报显示,稀土行业上市公司整体迎来业绩修复。全球稀土龙头企业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方稀土")今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2.87亿元,同比增长61.19%;实 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1亿元,同比增长727.30%。盛和资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季度实 现营业收入29.92亿元,同比增长3.6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8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中国稀土集团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28亿元,同比增长14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