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碳战略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传统能源基地加速绿色智能转型
新华社· 2025-08-27 15:24
内蒙古宝丰煤基新材料项目 - 全球单厂规模最大的煤制烯烃项目 年产300万吨煤制烯烃 [1] - 通过绿氢替代化石能源 每年减少煤炭消耗253万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30万吨 [3] - 整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技术 打造智能工厂 提升生产运营效率 [3] 鄂尔多斯煤炭资源与煤化工产业 - 全市含煤面积占比70% 探明煤炭储量2535亿吨 [3] - 煤制烯烃、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示范工程、年产16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工程等创新项目 [3] - 现代煤化工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煤制气、煤制烯烃产能全国第一 [4] 内蒙古新能源发展 - 新能源总装机规模达1.35亿千瓦 超过火电装机 [6] - 新能源累计发电量超过2000亿千瓦时 外送电量600亿千瓦时 全国第一 [6] - 新能源装机从2019年底不足当前三分之一实现快速增长 [6] 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 - 明阳新能源智能制造产业园年产1500-2000台套5-12MW陆上风电整机及核心部件 [8] - 10MW风机叶片扫风面积42000平方米 单圈发电21度 日发电量满足1200家庭月需求 [8] - 30余家链主企业落户 形成风电配套500万千瓦 光伏组件3080万千瓦 氢能装备550台套 储能装备1700万千瓦时产能 [8] 区域产业转型与经济增长 - 产业关键词从"羊煤土气"转变为"风光氢储" [6] - 规模以上新能源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增长20.1% 其中装备制造业增长42.4% [11] - 风光氢储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基本形成 有望再造工业内蒙古 [11]
乐通股份: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7 14:13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02亿元,同比增长0.80%,但净利润仍为亏损状态,亏损额293.9万元,同比收窄82.83% [5] - 公司主营业务为油墨制造,产品包括凹印油墨、柔印油墨等,主要应用于包装印刷领域,同时正积极布局新能源业务,形成"油墨制造+新能源发展"双主业格局 [6][8][10] - 行业在"双碳"政策推动下向环保化、低碳化转型,水性油墨、UV油墨等环保产品需求上升,但行业竞争加剧,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 [6][7]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2.02亿元,同比增长0.80% [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3.9万元,同比改善82.83% [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350.56万元,同比改善79.59% [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57.73万元,同比增长338.35% [18] - 总资产5.91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2.72% [5]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21%,较上年同期改善21.85个百分点 [5] 业务经营 - 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凹印油墨产品,收入1.98亿元,占总收入98.02% [18] - 分地区收入:珠三角地区4050.93万元(增长41.64%),长三角地区8642.52万元(下降14.16%),环渤海地区2062.03万元(下降7.49%),其他地区5279.67万元(增长13.47%) [18] - 营业成本1.63亿元,同比下降2.49% [18] - 销售费用523.61万元,同比增长11.63% [18] - 研发投入744.19万元,同比下降19.88% [18] 行业分析 - 油墨行业在"双碳"政策推动下向环保低碳方向发展,水性油墨、UV油墨等环保产品需求持续上升 [6] - 环保型油墨正在加速替代传统溶剂型产品,成为行业发展主流方向 [7] - 行业竞争加剧,中低端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严重,头部企业凭借技术积累和品牌优势扩大市场份额 [7] - 下游印刷市场阶段性增长乏力,行业呈现结构性分化格局 [8] 新能源业务布局 - 公司积极布局新能源赛道,投资设立北京嘉晟云锦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大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 [10] - 逐步构建"油墨制造+新能源发展"的双主业格局,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10] - 公司持股浙江大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2.5%股权,未并入合并报表范围 [23] - 公司持股杭州济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42%股权,已并入合并报表范围 [23] 子公司情况 - 主要子公司包括珠海乐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资产3.79亿元,净利润996.31万元)、湖州乐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资产3.75亿元,净利润-362.74万元) [23] - 报告期内处置了北京轩翔思悦传媒广告有限公司、珠海市智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市乐通互联科技有限公司等子公司 [23] 资产与负债状况 - 货币资金1515.62万元,占总资产比例2.56% [20] - 应收账款1.49亿元,占总资产比例25.26% [20] - 存货4310.50万元,占总资产比例7.29% [20] - 固定资产2.90亿元,占总资产比例49.03% [20] - 短期借款1.95亿元,占总资产比例33.01% [20]
启迪设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提升31.48%,城市更新成增长新引擎
全景网· 2025-08-27 14:01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58.57万元 同比增长31.48% [1] - 营业收入4.56亿元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5284.38万元 同比大幅增长361.10%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改善26.25% 总资产27.67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1.01亿元 [2] 业务板块发展 - 全过程设计咨询板块参与高铁苏州北站动车所上盖开发项目及南京大学苏州附属小学等项目 [3] - 城市更新领域深度参与苏州体育中心焕新项目 推动全民健身与赛事经济融合 [3] - 双碳新能源完成苏州国际博览中心节能改造 形成技术加服务双轮驱动模式 [3] - 数字科技板块初步实现AI技术在知识管理及图像生成等多环节赋能 [3] 政策与行业机遇 - 国家出台城市更新中央财政补助及建筑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等政策 为公司带来长期利好 [4] - 公司积极响应双碳战略 在绿色建筑及零碳园区等领域积累丰富经验 [4] -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拥有有效专利316项及软件著作权149项 参与编制国家级和省级标准31项 [4] - 公司拥有高级职称人员414人及国家各类注册人员382人 支撑核心技术能力提升 [4] 品牌与影响力 - 公司荣获美国国际设计大奖及亚太设计精英邀请赛等多项国内外大奖 [5] - 多次承办行业高峰论坛与学术交流活动 扩大在城市建设与绿色建筑领域影响力 [5] - 通过业务结构优化及数智化技术赋能 公司在净利润和现金流等多维度呈现积极态势 [5]
康尼机电(603111):公司事件点评报告:海轨交维保+出海双线提速,新能源零部件产业化构筑新增长极
华鑫证券· 2025-08-27 13:48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8] 核心观点 - 康尼机电轨交维保与海外业务双轮驱动 新能源零部件业务加速成长 智能制造与原创技术构筑竞争壁垒 盈利弹性有望持续释放 [4][5][6][7][8]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17亿元 同比增长25.27% 归母净利润1.55亿元 同比增长41.74% 扣非归母净利润1.40亿元 同比增长57.28% [3] - 预测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48.65亿元、58.91亿元、70.10亿元 对应增长率22.6%、21.1%、19.0% [8][10]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0亿元、6.32亿元、7.84亿元 对应增长率42.5%、26.4%、24.0% [8][10] - 预测2025-2027年EPS分别为0.58元、0.73元、0.90元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2.8倍、10.2倍、8.2倍 [8][10] 轨交主业发展 - 轨道交通业务2024年实现营收39.68亿元 同比增长12.64% [4] - 海外轨交新签订单金额达10.11亿元 同比增长50.9% 带动轨交主业在手订单总额升至73.02亿元 较2023年末增长18.94% [4] - 中标上海18号线全寿命周期维保项目 并向厂段设备、综合试验台及PIS改造等新产业模式延伸 [4] - 海外业务实现多点突破:闸机扇门锁定波哥大1号线首单 区间车平台中标英国LNER、波兰KM等项目 安全门业务斩获多米尼加、圣保罗等新客户 内装产品进入Stadler供应链并获哈萨克斯坦卧铺车多模块订单 [4] 新能源业务布局 -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切入高压连接、大功率液冷超充枪及储能配套等高增长赛道 [5] - 高压线束、液冷充电枪等主要产品实现向比亚迪、奔驰、宝马等主流车企供货 全年新增新能源项目定点60个 [5] - 前瞻布局V2G充电桩、液冷插座等产品的技术预研工作 [6] 技术与制造优势 - 掌握门系统数字驱动控制、二维承载驱动机构等8大核心技术 2024年主导修编《城市轨道车辆客室侧门国家标准》 [7] - 新增贯通道、高端卧铺床等自研产品产业化落地 累计拥有有效专利1,344件 [7] - 轨道总部智能工厂获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 完成油漆生产线数字化改造 APS高级计划与排程、MES制造执行等系统实现研产销全链路贯通 [7] - 2024年计提投资者索赔损失后归母净利润达3.51亿元 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7]
雅生活主动求变:上半年净利润向好 现金流提升
证券日报网· 2025-08-27 13:18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64.7亿元 毛利9.4亿元 经调整净利润5.9亿元 净利润扭亏为盈 [2] - 三大非周期性业务(物业服务、业主增值服务、城市服务)收入达64.2亿元 占总收入99.4% [2] - 整体费用率控制在4.5% 董事会建议中期股息每股人民币6.2分 派息比率25% [2] 业务规模与结构 - 合约面积约6.9亿平方米 在管面积约5.2亿平方米 [2] - 在管面积中住宅占比49.0% 公建占比40.7% 商业及办公占比10.3% [2] - 超72%在管面积集中于一二线城市 约43%物业服务收入来自北上广深等超一线城市 [2] 战略转型与区域聚焦 - 从200城广泛布局转为聚焦50个核心城市 主动退出低效项目 [3] - 中标广州粤剧院、云南省博物馆、青岛机场航站楼、国家管网集团华南公司等重大项目 [3] - 业务模式由"大而全"转向"专而精" 构建轻资产高效益多元生态 [3] 运营效率提升 - 业主增值服务聚焦生活服务与资产运营两大板块 强化供应链协同 [3] - 城市服务业务优化区域布局 加速低效项目汰换 [3] - 通过AI智能外呼调研效率提升2倍 数字孪生网格平台使工单响应提速30% [5] - 90%日常服务通过APP及小程序实现线上办理 [5] 服务体系建设 - 制定住宅分级服务产品图谱 覆盖24个服务场景共722项服务细项 [4] - 参与编写国家级《物业服务客户满意度测评》标准 [4] - 实施节能改造与智慧运维 响应国家"双碳"战略 [4] - 与支付宝、饿了么共建"无感通行"智慧门禁系统 已落地超100个城市 [6] 社区生态构建 - 通过"小雅公社"平台开展公益、健康、亲子、艺术四大主题社区活动 [6] - 聚焦"一老一小"服务需求 推动养老托幼设施在社区的功能衔接 [6]
旗滨集团: 旗滨集团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7 12:0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3.93亿元,同比下降6.55%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91亿元,同比增长9.77% [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86亿元,同比下降49.18%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21亿元,同比增长721.06% [2] - 研发投入2.71亿元,研发费率3.67% [16][23] 产能与生产情况 - 拥有24条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16,600吨/日),规模位居行业第二 [11] - 10条光伏玻璃生产线(11,800吨/日),规模位居行业第三 [11] - 4条高性能电子玻璃生产线(345吨/日)和2条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生产线(65吨/日) [11] - 报告期生产优质浮法玻璃原片5,531万重箱,同比增加28万重箱 [13] - 生产光伏玻璃加工片27,926万平方米,销量26,672万平方米,产销量同比大幅增长 [13] 行业市场状况 - 浮法玻璃行业面临供需失衡,全国平板玻璃产量5.14亿重量箱,产能产量同比收缩但仍处高位 [5] - 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0%,竣工面积同比下降14.8%,市场处于筑底阶段 [5] - 节能建筑玻璃行业展现韧性,中空玻璃累计产量6,124万平方米(下降5.4%),夹层玻璃产量7,773.8万平方米(增长7.1%) [6] - 光伏玻璃受政策推动出现抢装潮,国内新增光伏装机量212.21GW,同比增长107.07% [7] - 光伏超白压延玻璃累计产量1,283.96万吨,同比下降11.49% [7] 战略发展举措 - 制定《旗滨集团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纲要(2025-2030年)》,聚焦主业和优势领域 [13] - 深化治理创新,优化董事会结构,取消监事会,由审计及风险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 [14] - 构建大研发体系,建设国家级研发平台,培育1-2个战略新兴业务 [16][23] - 实施"强基工程",力争实现全产业技术突破、质量升级和产品结构优化 [13] - 马来西亚海外产能占比达20%,有效对冲国内政策及价格周期 [24] 技术创新与专利 - 报告期提交专利申请73件,新获专利授权71项(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56项) [16][23] - 产品涵盖1.1-19mm优质浮法玻璃、超白浮法玻璃、节能建筑玻璃、光伏光电高透基板玻璃等 [10] - 电子玻璃应用领域拓展至汽车、新能源(BIPV)、AR/VR等高增长场景 [8] - 中性硼硅药用玻璃逐步取代低硼硅和钠钙玻璃,成为国内药用包材主流方向 [9] 供应链与资源保障 - 可采硅砂资源储量超过2亿吨,硅砂自给率行业领先 [22] - 采用集中采购、战略性采购和全球采购策略,确保原燃料质优价廉 [12] - 与国内主要天然气公司签订长期战略协议,享有管道天然气直供优势 [12][22] - 生产基地分布在湖南、福建、广东、浙江、云南、天津及马来西亚等地 [11] 资产与投资情况 - 总资产357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3.10% [2][3] - 境外资产78.22亿元,占总资产比例21.91% [25] - 交易性金融资产2.4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64.84% [25] - 报告期累计购买理财产品46.7亿元(71笔),实现收益813.63万元 [26] - 完成绍兴旗滨和浙江节能资产出售交易,总金额8.94亿元 [27]
中国巨石: 中国巨石关于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评估报告暨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7 11:25
稳健发展与经营质量提升 - 公司通过"三个核心"和"三个优先"策略优化产销结构 重点聚焦TP热塑短纤 小号数直接纱 丝饼纱及制品毡布等高端产品 全年高端产品比例进一步提升[2] - 淮安零碳智能制造基地一期全面投产 配套233MW风电项目并网 淮安10万吨电子级玻纤零碳智能生产线及500MW风电项目持续推进 巩固电子级玻纤市场地位[3] - 埃及基地冷修生产线提前投产并保持满产满销状态 海外运营质量持续提升 同时筹划新海外布局 完成投资考察分析[3] - "未来工厂"人均产能继续提高 数字工厂建设深化 多个自主信息化平台推广运用 人工智能与生产制造深度融合 海外软件系统优化升级完成巨石玻纤"全球购销"统一平台构建[3] - 全年获得专利授权125件 其中发明专利64件(含国外38件) 累计有效专利1023件 获首张IS056005国际标准4级证书 通过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复评[4] - 六大生产基地高效满产运行 开机率高位稳定达历史最好水平 成立管理创新委员会 推行三精管理和卓越绩效管理 获全国首批"品牌发展良好行为组织"称号[4] 公司治理与规范运作 - 持续完善内部治理制度 优化治理结构 形成权责明确运作规范的决策机制 强化独立董事履职保障 发挥其专业性和独立性[6] - 2024年召开股东会2次 董事会17次 监事会5次 会议召集 提案 议事程序和信息披露均符合法规要求[7] - 将投资者利益放在突出位置 落实股东权利保护 提升规范运作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6][7] 信息披露与投资者关系 - 2024年发布85份公告(含定期报告) 以简明化可视化方式呈现经营情况 提升信息披露易读性和有效性[8] - 召开4次业绩说明会 构建与投资者 分析师 媒体等多方良好互动关系 建立常态化调研机制[8][9] - 通过多元化渠道传递长期投资价值 采用可视化简明化表达方式提升信息可理解性[9] ESG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 MSCI ESG评级提升至"A" Wind ESG评级提升至"AA" 连续5年发布ESG报告[9] - 获得行业首张《碳管理体系评定证书》 发布行业首份"双碳"工作大纲 淮安风电项目实现"风能+光伏+"工厂全覆盖[10][11] - 围绕"善达五洲"全球公益品牌履行社会责任 聚焦八大行动领域 包括特别关爱 惠民共富 文化互鉴 人权保护等[11] - 坚持"四不原则"(不以牺牲安全为代价 不以员工健康为代价 不以超越法规为代价 不以浪费资源破坏生态为代价)加大节能减排力度[11] 投资者回报与权益维护 - 连续13年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归母净利润30% 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105.74亿元[12] - 2024年派发现金红利960,752,814.72元 占归母净利润39.30% 股利支付率创近8年新高[12] - 未来将统筹长期发展 经营业绩与股东回报 在现金流充裕且盈利良好情况下探索中期分红及一年多次分红政策[12]
中化国际: 中化国际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7 11:1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43.53亿元,同比下降5.83%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8.86亿元,同比由盈转亏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9.3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8.81% [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7.25%,同比下降7.33个百分点 [2] - 二季度营收136亿元,环比增长25%,毛利率环比提升1个百分点 [8][9] 业务板块运营情况 - 基础原料及中间体业务核心产品销量同比增长34%,毛利率提升1个百分点 [9] - 高性能材料业务核心产品销量同比下降15%,但毛利率提升5个百分点 [10] - 聚合物添加剂业务核心产品销量同比下降7%,毛利率提升1个百分点 [10] - 碳三产业链装置维持高负荷运行,PDH、酚酮等核心装置开工率95%以上 [9] - 扬农瑞恒二季度营业收入环比增长8%,毛利率环比提升5个百分点,净利润减亏28% [9] 产品与技术优势 - 环氧氯丙烷产能位居全国第一,拥有全球首套万吨级甘油法装置和15万吨/年双氧水法装置 [3] - 芳纶总产能增至8000吨,工艺水平和性能指标达国际一流 [3][4] - 防老剂6PPD全球市场领先,泰国2.5万吨/年工厂稳定运行 [5] - 开发出高强高模对位芳纶、低密度环氧压裂支撑剂、TCP等多项突破性技术产品 [19] 研发与创新投入 - 研发费用2.98亿元,同比下降13.08%,聚焦主业优势项目 [16] - 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制造业单项冠军3家 [14] - 形成以科创中心为牵引的一体化研发组织架构 [14] 资金与融资状况 - 货币资金60.7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2.76% [17] - 银行授信规模848亿元,境内外综合融资成本2.43% [15] - 成功发行两期中期票据共30亿元,发行利率1.86%-2.3% [15] - 获得中诚信AAA、穆迪Baa2、标普BBB+、惠誉A-评级 [15] 成本控制措施 - 销售费用2.26亿元,同比下降6.21% [16] - 管理费用6.55亿元,同比下降4.64% [16] - 维修费用同比降低14%,物流成本同比下降4% [19] - 推行"过紧日子"行动纲领,严控费用支出 [8][16] 产能建设进展 - 圣奥化学Legend项目预转固,导致在建工程减少56.57% [17] - 连云港促进剂项目已实现试生产,在清洁化水平和流程连续化方面具有优势 [5] - 中卫基地4万吨/年尼龙66及2.5万吨/年中间体项目运行平稳,正在推进扩建 [3] 市场环境挑战 - 受关税政策及地缘政治事件影响,化工行业整体低迷且不确定性较大 [8] - 主要产品市场价格环比、同比均呈现持续下跌趋势 [8] - 西欧ABS受欧洲市场低迷、汽车需求下滑等不利影响 [10] - 芳纶行业市场竞争持续加剧,主要产品价格降幅明显 [10]
军信股份2025年半年报:营收净利双增长,国际化布局加速推进
证券时报网· 2025-08-27 10:43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78亿元,同比增长33.07%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亿元,同比增长49.23% [1] 运营指标 - 生活垃圾处理量186.1万吨,同比增长10.7% [2] - 上网电量8.86亿度,同比增长26.21% [2] - 吨垃圾平均上网电量476.27度,同比增长9.7% [2] - 研发投入3399.15万元,同比增长6.79% [2] - 累计获得国家授权专利453项,其中发明专利86项 [2] 并购整合 - 2024年11月收购仁和环境63%股权 [3] - 仁和环境2023-2024年实现净利润分别为4.96亿元和5.40亿元,超额完成业绩承诺(承诺值4.12亿元/4.16亿元) [3] - 新增垃圾中转和餐厨垃圾业务板块,协同效应显著 [3] 国际化拓展 - 吉尔吉斯比什凯克垃圾发电项目(一期)计划2025年底投产 [4] - 与吉尔吉斯奥什市、伊塞克湖州签订垃圾处置项目框架协议 [4] - 与哈萨克斯坦生态部、阿拉木图市政府签订固废处置发电初步协议 [4] - 已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发行上市申请 [4] 战略布局 - 国家政策支持绿电直连发展模式 [5] - 与长沙数字集团战略合作,涉及无废城市建设、环保数字化升级、绿色电力等领域 [5] - 拟打造"垃圾焚烧发电+绿色算力中心"示范项目 [5] - 切入绿色智算产业,培育新增长点 [5]
全柴动力: 全柴动力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7 09:11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3.91亿元,同比增长9.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326.57万元,同比增长8.55%,主要受销量增长驱动[5][7] - 多缸发动机销量达18.06万台,同比增长10.05%,显示主营业务增长稳健[5]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由负转正,从上年同期的-6344.27万元改善至7701.31万元,主要因销售商品收款增加[7][8]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23.91亿元(+9.22%),营业成本21.68亿元(+9.20%),毛利率保持稳定[7] - 研发费用8259.27万元(+10.52%),主要因外部研发机构费用增加[7][8] - 基本每股收益0.12元/股(+9.09%),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65%(增加0.10个百分点)[2] - 应收账款大幅增长135.95%至12.05亿元,因行业回款周期特性表现为前高后低[8] 业务运营 - 主营发动机研发制造,产品覆盖车用、工业车辆、工程机械、农业装备及固定机组,功率范围20-300马力[3][6] - 采用直供为主、代理为辅的销售模式,服务网络覆盖全国及海外市场[4] - 持续推进新能源产品开发,包括混合动力、增程系统、氢燃料电池及电驱桥技术[5] 资产与投资 - 交易性金融资产13.39亿元,主要配置理财类产品[9] - 在建工程减少46.67%至997.56万元,因部分项目转固[8] - 募集资金使用进度:国六发动机项目投资进度101.93%,氢燃料电池项目进度56.53%[12] 行业与战略 - 所属通用设备制造业,面临国六/非道路国四排放标准升级挑战[1][10] - 通过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强化技术合作,承担多项国家科研项目[7][10] - 加快海外市场拓展,部分产品取得欧盟E-mark认证[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