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

搜索文档
科达利跌2.06%,成交额4.12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624.95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26 02:57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26日盘中下跌2.06%至173.79元/股 成交额4.12亿元 换手率1.18% 总市值475.47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624.95万元 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12.44%和14.04% 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30.28%和30.20% [1] - 年内累计涨幅81.64% 近5/20/60日分别上涨8.72%、25.12%、57.29%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2.25万户 较上期增长17.83% 人均流通股8746股减少15.11% [2] - 泉果旭源混合A增持46.62万股至1069.84万股 香港中央结算减持466.80万股至664.35万股 [3] - 南方中证500ETF增持39.67万股至282.04万股 国投瑞银新能源混合A减持26.95万股至196.20万股 [3] - 东方新能源汽车混合、华夏能源革新股票A、农银新能源混合A持股数量维持不变 [3] 财务业绩与分红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6.45亿元 同比增长22.01% 归母净利润7.69亿元 同比增长18.72%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3.12亿元 近三年累计分红10.22亿元 [3] 主营业务与行业属性 - 锂电池结构件业务占比96.52% 汽车结构件占比3.26% 其他业务合计占比0.22% [1] - 隶属于电力设备-电池-锂电池行业 概念板块涵盖新能源车、特斯拉、储能、人形机器人等 [1]
沪光股份跌2.01%,成交额7899.09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377.50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26 02:42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26日盘中股价下跌2.01%至37.55元/股 成交额7899.09万元 换手率0.48% 总市值164.01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377.50万元 其中特大单买入102.98万元(占比1.30%)/卖出255.67万元(占比3.24%) 大单买入1548.49万元(占比19.60%)/卖出1773.29万元(占比22.45%)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15.90% 近5/20/60日分别上涨7.87%/12.76%/38.46%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1997年3月31日 2020年8月18日上市 主营汽车高低压线束研发生产销售 [1] - 收入构成中汽车线束占比95.88% 汽车配件及其他占比4.12%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汽车-汽车零部件-汽车电子电气系统 概念板块包括汽车零部件/机器人概念/华为汽车/人形机器人/新能源车等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1.68万户 较上期减少3.33% 人均流通股26003股 较上期增加3.44% [2] - 平安新鑫先锋混合A(000739)新进第九大流通股东 持股177.42万股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150.34万股(较上期减少81.80万股)位列第十大流通股东 [3] - 易方达供给改革混合(002910)和东方红睿丰混合(169101)退出十大流通股东行列 [3] 财务业绩与分红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36.30亿元 同比增长6.20% 归母净利润2.76亿元 同比增长8.40%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48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1.22亿元 [3]
北特科技跌2.05%,成交额2.24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755.1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6 02:35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26日盘中下跌2.05%至57.28元/股 成交额2.24亿元 换手率1.15% 总市值193.91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755.11万元 特大单净卖出1859.29万元 大单净买入1104.19万元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46.89% 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3.08%/19.93%/46.27%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3.81万户 较上期减少15.84% 人均流通股8887股 较上期增加18.82% [2] - 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A持股1675.60万股 较上期增加242.72万股 [3] - 鹏华碳中和主题混合A持股986.61万股 较上期增加672.31万股 [3] - 前海开源嘉鑫混合A新进359.02万股 兴全合远两年持有混合A新进345.60万股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13亿元 同比增长14.71% [2] - 归母净利润5500.05万元 同比增长45.14% [2] 业务构成与行业属性 - 底盘零部件业务占比64.16% 空调压缩机业务占比27.53% 铝合金轻量化业务占比8.31%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汽车-汽车零部件-底盘与发动机系统 [1] - 概念板块涵盖汽车零部件/汽车热管理/人形机器人/比亚迪概念/丝杠 [1] 公司基础信息 - 成立于2002年6月21日 2014年7月18日上市 [1] - 注册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华亭镇华业路666号 [1]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88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6392.14万元 [3]
福立旺20250924
2025-09-26 02:29
**福立旺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总结** **一 公司及行业概览** * 公司为精密零部件制造商 业务覆盖3C 汽车 电动工具 光伏及机器人等多个领域[2] * 受益于2026-2027年3C产品大年 特别是苹果新品周期[2] * 受益于汽车智能化趋势 相关零部件需求持续增加[2] * 积极布局机器人领域 有望受益于人形机器人市场快速发展[2] **二 核心业务表现与前景** * **3C业务**:生产连接器 异形弹簧 车削键等产品 与北美大客户(苹果)紧密绑定 占比非常高[5] 2026年增长点集中在3C领域 特别是耳机产品升级 新一代AirPods Pro以及折叠屏手机带来需求增长[5][8] 苹果将在2027年推出Vision Pro二代和全玻璃机身iPhone[5] 与3C相关的精密零部件毛利率维持在35%左右[7] * **汽车业务**:通过自主研发切入 产品覆盖天窗 车灯及动力系统精密零部件[2] 主要集中于乘用车天窗市场 渗透率从高端选装逐渐成为标配[5] 已进入奔驰和宝马供应链[3] * **电动工具业务**:处于市场回暖状态 公司通过横向拓展增加收入[5] 毛利波动较大但整体稳定[7] 2024年实现约24%的增长[3][8] * **光伏业务**:目前盈利能力较差 但随着行业见底迹象出现 有望逐步改善[5] * **机器人业务**:生产手部微型四杠及相关零部件[2] 与磨床龙头华辰装备合作拓展微型四杠加工解决方案[2][10] MIM技术从3C件向机器人领域转移 用于制造微型齿轮 轴承等零部件[2][11] **三 财务表现与预测** * 自2020年至2024年收入复合增长率达25.5%[6] 2024年营收增长约24%[3][8] * 受可转债发行和光伏行业低迷影响 利润自2023年以来有所下滑[2][6] 2025年上半年因南通新厂房提前建设及为配合北美大客户订单进行大量招聘导致亏损[4][7] * 预计第三季度(2025年)起业绩转正[7] 预计2026年毛利率将稳住 净利润迎来反转[2][4] * **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20亿 24亿和30亿[3][12]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亿 2.5亿和3.0亿[3][12] 同比增长200% 50%和22%[12] **四 核心竞争力与增长驱动** * 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微型零部件加工制造方面的卓越能力 能将品质和成本控制到最佳水平 擅长生产小型零部件[3] * 增长驱动因素包括3C业务反转 汽车智能化趋势 以及机器人新业务拓展[3] **五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在南通建设新厂房并为配合北美大客户订单进行大量招聘[4] * 绑定史丹利 博士等海外龙头客户[3][8] * **估值情况**:公司市值仍处于相对低位 主业估值曾达30倍以上 以2026年2.5亿利润计算主业价值约75亿 加上机器人板块 总体估值可达150至200亿元[12]
大洋电机20250924
2025-09-26 02:29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大洋电机 全球建筑通风及家居电器电机领域龙头企业 业务可类比卧龙电驱的暖通空调电机[3] - 公司是国内少数能同时覆盖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动力方案的独立第三方供应商[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海外营收占比50% 在美国 墨西哥 英国等地拥有7个制造基地和4个研发中心 员工总数13000多名 其中海外员工近3000人[5] - 公司正在加速全球化布局 新建泰国工厂已投产 摩洛哥工厂预计2025年底投产 美国印第安纳工厂预计2026年底投产[2][5] 核心业务板块 - 传统建筑及家居用电机业务营收占比超过60% 为格力 美的 海尔 大金 开利 特灵等主流暖通玩家提供产品[4] - 汽车相关电机业务包括新能源汽车占比超10% 客户有北汽 长安 东风 吉利 奇瑞等 传统燃油车占比近30% 主要做起发电机 客户包括潍柴 玉柴 玉通客车 康明斯卡菲勒等[4] - 氢燃料电池业务主要做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和核心零部件 目前营收占比较低[4] 财务表现与业绩预测 - 公司过去几年业绩复合增速超过70%[3] - 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提升至16% 处于行业领先水平[8] - 预计2024年新能源汽车业务实现盈亏平衡[2][8] - 预计2026年主业实现14亿元业绩 对应不到20倍估值 其中家用电器业务贡献约10亿元同比增长10% 汽车业务贡献约4亿元同比增长超35%[2][17] - 基于2026年30倍PE目标市值420亿元 当前市值280亿元 有50%以上上涨空间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3][17] 新能源汽车业务发展 -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超过1500亿元 中国市场占比约70%-80% 未来增速预计20%左右 更多增长来自海外市场[6] - 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预计2025年迎来盈利拐点 未来三年海外定点项目释放将拉动利润弹性[2][6] - 第三方供应商份额企稳回升 具有技术迭代能力 成本控制及全球化布局优势的供应商份额将持续提升[6] - 公司通过订单筛选和提高关键零部件自制率提升运营效率[7][8] 传统业务支撑与增长 - 传统建筑及家居用电机业务稳健增长 受益于全球家用电器需求向好[2][9] - 全球暖通 电驱动解决方案市场规模约9000亿至1万亿元 其中制冷 通风 空气循环等领域占比20%至30%[9] - 传统业务为新能源汽车业务提供稳定现金流 保障研发投入[9] - 预计传统主业未来三年营收复合增速10%~15% 毛利率因海外占比和高效智能电机产品提升而持续上升[10][15][16] 新业务布局与技术研发 -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成立项目组 与同济大学合作攻关核心技术 投资参股AI+3D视觉龙头梅卡曼德[2][12] - 计划推出基于轴向磁动关键模组产品 加快机器人研发并申请30多项专利 借助AMF积累实现弯道超车[12] - 氢能领域早在2016年投资参股美国巴拉德引进技术 实现公交车物流车落地应用 截至2023年底氢燃料专利储备超200项[12] - 目前关注固体氧化物燃料 未来有望推动氢能商业化进程[12] SOFC技术布局 - SLFC主要应用于热点延展和固定式电源发电场景 尤其是在数据中心 具有较高转换效率[13] - 公司布局了技术支撑的SOFC技术 预计随着SOFC在数据中心备用电源应用场景渗透率提升 该领域有望贡献业绩增量[14] 风险因素 - 面临国际贸易与地缘政治风险 下游行业需求波动以及新业务与新技术发展不及预期等风险[18] 历史包袱清理 - 过去几年逐渐清理历史包袱 包括北京佩特来和上海电驱动商誉减值 新能源汽车行业低谷期应收账款减值以及汽车租赁折旧问题[5] - 氢燃料模组库存减值问题也逐步好转[2][5] 研发与激励 - 自2020年以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与数字化转型力度 并推出8次员工激励计划 加强核心团队与战略长期绑定[5]
唯万密封20250924
2025-09-26 02:29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为唯万密封 国内液压气动密封行业龙头企业 专注于橡塑高分子材料往复动态密封 2024年收入约7亿元人民币[6]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工程机械密封件 油漆密封 通用自动化 煤机 油气密封及半导体密封圈等细分领域[4][9] * 收购佳乐密封后业务构成更加多元化 形成良好协同效应 推动收入和利润增长[9][11]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达1亿元 2026年达1.5亿元 2027年达1.9亿元[4][24] * 2025年估值约40多倍 2026年约30倍出头[24] 行业背景与市场潜力 * 密封件行业盈利能力强 下游客户对价格敏感度低 技术含量高的企业能保持稳定增长和较高盈利[7] * 存在前装和后装市场需求 商业模式逐渐偏向耗材属性 受经济周期影响小[9] * 全球全氟醚橡胶密封圈2024年市场规模超过300亿元人民币 预计未来三年将增长到400-500亿元人民币[16] * 中国市场2024年约为70亿元人民币 未来几年可能增长到100亿元人民币[16] * 半导体密封圈国产化率不到10% 主要由美英企业占据主导份额 美国杜邦公司占超40%市场份额[17] 细分领域进展与机遇 * 工程机械密封件受益于行业复苏 2025年将有显著修复[4] * 油漆密封业务在海外市场取得突破 毛利率约为60% 显著高于公司整体40%的毛利率 2025年上半年油气密封业务增长50%[4][9][13] * 半导体密封圈是进口替代空间广阔的细分领域 毛利率可达60%以上 全氟醚橡胶密封圈80%-95%用于半导体行业[5][16] * 人形机器人量产需求提升对密封圈可靠性要求 公司正积极推动相关应用并已实现销售订单[5][20] * 公司具备生产导向环和PEEK轻量化产品的能力 材料已在点胶 新能源汽车及油漆密封等领域实现批量销售[5][20] 技术壁垒与竞争优势 * 聚氨酯和全氟醚橡胶密封圈的核心技术壁垒主要体现在工艺配方上 涉及复杂化学处理[15] * 公司与中密控股业务差异 后者专注于旋转动态密封 而公司专注于橡塑高分子材料往复动态密封[6] * 通过销售给终端市场 获得了更高的盈利能力和稳定性 后装市场备品备件毛利率显著高于主机厂销售的产品[9] 风险与挑战 * 国内工程机械曾进入下行周期 公司收入增长乏力 但随着周期回升以及进口替代推进 业绩有望逐季度改善[11] * 消费级人形机器人对密封圈技术要求高 需保证长寿命周期内较少更换 耗材属性较弱[23] 投资观点与评级 * 给予公司强烈推荐 首次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持续重点推荐[25] * 在当前流动性较好的市场环境下 有望获得30倍估值 对应市值约45亿元人民币[14]
德昌电机20250925
2025-09-26 02:28
德昌电机控股作为全球汽车小电机的龙头企业之一,具备多种特有优势,使其 在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中具有竞争力。首先,公司在人形机器人的运动零部件 设计能力上具有显著优势。以手部和腿部的传动系统为例,其运动链包括电机、 减速机、丝杠或其他传动装置以及执行器和结构件。这些核心零部件与智能电 动车中的传动链条有许多共性,而德昌电机在汽车小电机领域几乎覆盖了所有 应用,除了动力电机之外的大部分车用小型电机都由该公司配套。 其次,德昌 电机拥有丰富的海外工厂资源,尤其是在美国,这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全球 优质甚至头部的人形机器人企业。此外,公司具备强大的二级零部件自制能力, 包括粉末冶金技术,这使得其能够从基础原材料开始进行生产,提高效率并降 低成本。粉末冶金技术在齿轮、齿轮箱等传动相关领域应用广泛,相较于传统 机械加工方式,其成型速度快且成本低。 最后,与上海机电的合作进一步增强 了德昌电机在人形机器人二级零部件方面的能力。双方早在 1998 年就合资成 立了上海日用友捷公司,主要生产汽车风扇。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两家公司通 过合资公司分别负责设计制造和销售渠道,有望进一步加强对核心零部件如关 节总成和灵巧手执行器及传感器等 ...
信捷电气20250925
2025-09-26 02:28
信捷电气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工控自动化、人形机器人、半导体设备 - 公司:信捷电气(国内工控企业,主营PLC、伺服系统等产品)[2][6][7]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公司主业稳健且估值较低** - 公司主营业务(工控、电机)基本面良好,估值相对较低(市值约100亿元,低于同行伟创的200亿元和雷赛的150亿元)[2][17] - 2025年公司利润预计不到3亿元,收入不到20亿元,与雷赛、伟创处于同一水平[17] **2 人形机器人领域布局与进展** - 公司布局无框力矩电机、空心杯电机及控制器产品,潜在市场空间巨大(仅特斯拉需求可能达数十亿至上百亿规模)[2][9] - 无框力矩与空心杯转向磁通产品加速研发,已应用于部分领域(如新能源汽车、3C电子、物流等)[7][9] - 新兴转向磁通技术可提升扭矩密度和轻量化,适用于机器人腿部关节[9][10] - 2024年实现编码器产品化,供货长春荣德数万套,并销往头部机器人公司[13] **3 工控自动化业务优势** - 公司擅长小型PLC,国内品牌市占率第二(2024年)[6] - 工控自动化分层:控制层(PLC)、驱动层(伺服驱动器)、执行层(伺服电机)、传感层(编码器等)[8] - 通过定增投入中大型PLC研发,提升安全性、可靠性与稳定性[2][15] **4 半导体设备领域拓展** - 推出DL6系列直驱伺服,用于半导体封装场景(高速运动响应与同步性)[2][14] - 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低(大型PLC仅8-9%),但国内市场规模潜力大(2025年全球约1000亿人民币)[14][15] - 提供半导体封装测试机、固晶机等解决方案,计划拓展焊线机与分选机设备[14] **5 海外市场与新客户拓展** - 2025年上半年海外收入增速接近50%(中东、东南亚、日韩市场)[7] - 主要客户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立讯精密、歌尔、圆通、韵达等[7] **6 技术研发与产能扩张** - 2023年涉足空间对技术,2024年产品化[2][13] - 2024年投资8亿元建设智能驱动项目(其中3.5亿元用于设备投入),攻克关键零部件技术壁垒[13] **7 资本运作与股权激励** - 2024年底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授予100万股,每股20元),增强员工积极性与凝聚力[3][17] 其他重要内容 - 国内工控企业布局对比:汇川技术产品线最广,雷赛、伟创集中于无框力矩电机和伺服驱动器,信捷电气产品方向与同行相似但市值偏低[12][17] - 机器人手指关节技术趋势:转向系统微型化,可能替代部分无框电机和空心杯电机[10][11] - 公司未大规模宣传新产品,但稳步推进新业务,有望逐步缩小与同行的市值差距[18][19]
丰茂股份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 拓展液冷系统与全球化产能
全景网· 2025-09-26 02:25
公司业务布局 - 积极对接人形机器人、家电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领域产品需求 [1] - 核心产品线包括传动系统部件和密封系统部件 适配机器人运动控制算法和硬件平台 [1] - 传动系统产品已应用于工业机器人领域并实现批量供货 [2] - 密封系统产品已供货中大力德、丰立智能、绿的谐波等国内头部减速器制造企业并形成订单收入 [2] - 成立机器人事业部 高度重视机器人领域发展 [2] - 与江淮汽车达成战略合作 通过收购股权方式入股其子公司 重点拓展液冷管路领域 [3] - 合资整合双方技术、产能与市场资源 打造行业领先液冷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3] - 通过新加坡设立全资子公司 泰国设立全资孙公司建设生产基地 拓展东南亚及欧美市场 [4] - 泰国生产基地将于2024年下半年投产 优先满足东南亚订单并逐步覆盖欧美市场 [4] 技术优势与产品特性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深耕精密橡胶零部件研发制造 [1] - 橡胶材料领域形成独特技术壁垒 拥有高耐久传动带和密封件技术 [1] - 橡胶传动系统为机器人关节提供柔性动力传输 实现高缓冲、低噪音的精准运动控制 [1] - 密封系统应用于减速器等核心部件提供精密防护 [1] - 流体管路领域拥有多年研发积累 联合江淮汽车后产线覆盖橡胶、尼龙、金属及复合材料全场景管路解决方案 [3] - 产品适用于高压、高低温交变严苛工况 包括电池包冷却、发动机冷却、电机电控冷却及算力中心服务器散热冷却 [3] 行业前景与市场表现 - 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达34亿美元 较上年增长57.41% [2] - 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预计达53亿美元 2028年预计达206亿美元 [2] - 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 工业制造领域已率先部署承担高危或重复性工作 [2] - 国内传动业务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44% [4] - "米其林"产品收入同比增长218% 打开更广阔市场空间 [4] - 在手订单充足 通过建设泰国、山东、慈溪等生产基地优化布局并控制成本 [4] 战略合作与协同效应 - 与江淮汽车构建"研发-制造-应用"垂直协同体系 实现从上游材料到下游应用全链路合作 [3] - 通过江淮子公司深入绑定江淮汽车采购需求 切入高端乘用车供应链 [3] - 借助江淮子公司市场积淀和客户资源 为高端乘用车汽配市场拓展奠定基础 [3] - 双方客户资源互补 共同拓展汽车液冷、储能液冷、数据中心液冷等新兴市场 [3]
凯尔达跌2.12%,成交额2052.61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62.85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26 01:54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26日盘中股价下跌2.12%至39.73元/股 成交额2052.61万元 换手率0.46% 总市值43.65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62.85万元 大单买入占比18.70% 卖出占比15.64%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50.36% 近5/20/60日分别上涨3.33%/10.09%/18.03% [2] - 年内3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2月11日龙虎榜净卖出1390.16万元 买入总额6606.49万元(占比10.16%) 卖出总额7996.65万元(占比12.30%)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16亿元 同比减少1.81% [3]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36.50万元 同比大幅下降89.94% [3] - 上市后累计派现1.07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6750.62万元 [4]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7278户 较上期减少14.18% [3] - 人均流通股15094股 较上期大幅增加82.61% [3] - 华夏中证机器人ETF新进第五大流通股东 持股149.28万股 [4] - 华夏数字经济龙头混合发起式A退出十大流通股东 [4] 公司基本情况 - 主营业务为焊接机器人及工业焊接设备研发生产销售 工业机器人占比68.86% 工业焊接设备占比23.78%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机械设备-自动化设备-机器人 概念板块包括机器人概念/比亚迪概念/人形机器人/工业4.0等 [2] - 2009年3月成立 2021年10月25日上市 注册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