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

搜索文档
能源高质量发展专家谈丨扛牢能源安全首要责任 “十四五”煤炭行业实现跃升发展
国家能源局· 2025-09-07 10:55
核心观点 - 煤炭行业在"十四五"期间实现高质量发展 通过提升供给保障能力 优化生产布局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强化科技创新 深化改革和提升安全治理能力 全面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并推动产业现代化 [3][12] 煤炭供给保障能力 - 全国煤炭储量增至2186亿吨 2024年产量达47.8亿吨 较2020年增加8.8亿吨 [4] - 四年累计生产煤炭181.8亿吨 占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66.6% [4] - 煤炭铁路发运量从23.6亿吨提升至28.2亿吨 多式联运体系更加畅通 [4] 生产开发布局优化 - 西部地区原煤产量从23.2亿吨增至30.4亿吨 占比提升4.2个百分点 [5] - 晋陕蒙新四省区产量达39亿吨 占全国81.6% 较2020年提升3.4个百分点 [5] - 新疆产量达5.4亿吨 较2020年增加2.7亿吨 "疆煤外运"突破1.3亿吨 [5] 产业结构现代化 - 煤矿数量降至4300处以内 平均单井规模提高至170万吨/年 [6] - 千万吨级煤矿达83处 产能13.6亿吨/年 较2020年增加31处和5.4亿吨产能 [6] - 企业布局新兴产业集群 包括算力、新材料、高端装备和新型储能等领域 [6] 绿色低碳发展 - 大型矿区煤矸石综合利用率74.1% 矿井水综合利用率74.2% 土地复垦率57% [8] - 原煤生产综合能耗降至7.9千克标准煤/吨 综合电耗降至23.7千瓦时/吨 [8] - 煤炭向原料与燃料并重转变 煤基特种燃料和可降解材料产业取得进展 [8] 科技创新驱动 - 智能化产能占比超55% 人工智能应用于百余场景 露天矿无人驾驶车辆年均倍速增长 [9] - 数字产业主要指标保持30%增长 发明专利年均增长超25% [9] - 行业科技贡献率提至60% 获国家科技奖励3项和中国专利奖85项 [9] 行业改革深化 - 电煤市场化改革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取得突破 [10] - 26家煤炭企业上榜中国企业500强 6家上榜财富世界500强 [10] 安全生产治理 -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完善 推进灾害超前治理和职业病防治 [11] - 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加快建设 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11]
第二十五届投洽会即将举办 厦门进入“九八”时间
搜狐财经· 2025-09-06 09:02
展洽融合 精准对接 投洽会组委会会务部副部长喻皓介绍了第二十五届投洽会组织筹备及保障情况。本届投洽会以"携手中 国 投资未来"为年度主题,设立约12万平方米展区,将举办70多场投资专题活动和100多场专题路演。 同期举办2025国际投资论坛、2025鼓浪屿论坛,以及其他论坛活动7场。本届投洽会莅厦参会境内外副 部级以上嘉宾超百人,11国驻华大使参会,12个国际组织深度参与并举办活动,跨国公司中国区副总裁 以上94人,客商团组数1100多个,15000多个企业、机构参会参展,投洽会权威性、国际性、专业性、 实效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展览展示方面,本届投洽会围绕"投资中国""中国投资""国际投资"三大板块设置展位,三大功能板块 明确分工、互相联动,精准匹配招商主体、投资项目与产业龙头,形成项目与资本的高效闭环。在"投 资中国"板块,设省市推介、金融资本对接、园区对接、领航中国·新兴产业、投资热点城市等专题展 区,其中,供应链人工智能创新馆,集中展示厦门在国际物流供应链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与实践; 在"中国投资"板块,设中国对外投资合作、绿色中国、绿色创新等专题展区;在"国际投资"板块,设全 球合作、国际投资服务 ...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循环产业做成“链” 旧电池在这里“变废为宝”
央视新闻· 2025-09-06 02:58
核心观点 - 湖北襄阳老河口市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产业 实现资源高效回收和产业协同 形成六大循环经济产业链集群 推动区域经济高速增长 成为当地工业产值核心引擎 [1][17][28][38] 产业规模与增长 - 循环经济产业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老河口市近50% [1] - 2023年上半年循环经济产业实现产值110.9亿元 同比增长24.4% 占全市工业总产值44.3% 对增速贡献率达60.2% [38] - 产业园现有工业企业46家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6家 [38] - 仙人渡镇2022年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 [30] - 在建项目达产后预计每年新增产值200亿元以上 [36] 铅酸电池循环产业链 - 废铅酸电池回收率达98.5% 经过5道工序可提取纯铅、铅合金、塑料等产品 [4][6] - 再生铅生产能耗比原生铅低50% 废气固废大幅减少 无废水外排 [16] - 回收企业月均产值2亿元 同比增长8% 满负荷生产 [16] - 再生材料生产的铅酸电池性能无差异 且更具成本优势 [12][14] - 产业协同半径20公里 形成从回收到深加工的完整闭环 [8][10] 再生铝循环产业链 - 华中地区最大废铝回收工厂年产能20万吨 日产铝锭铝水700吨 [18][20] - 采用三炉一体化联合作业和特殊回收装置 降低资源损耗和固废排放 [22] - 形成5公里内产业闭环:铝水直接运输至下游企业加工成新能源汽车零部件 生产废弃物再次回收利用 [24] - 关联上下游企业50余家 2023年1-7月产值17.9亿元 同比增长29.1% [26] - 2023年预计产量超20万吨 2024年计划进一步扩大 [26] 产业体系与集群效应 - 已构建再生铅、再生铝、再生橡胶、再生塑料、再生纸、新能源新材料六大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28] - 形成内部高效协同的产业生态圈 实现就近配套和资源共享 [28] - 连续两年入围湖北省县域经济特色产业集群 [38] - 在建项目包括24000平方米科研楼和厂房 预计12月完工 [32] 社会经济影响 - 园区为企业提供1000余个就业岗位 促进本地居民收入提升 [30] - 累计吸引1.3万余人返乡就业创业 举办招聘会700余场 [40] - 推动老河口市定下GDP跨越500亿元目标 冲刺县域经济中部50强和全国百强 [40]
为“好房子”提供更多“好材料” 建材行业推动开展选材标准研究
经济日报· 2025-09-06 02:22
行业标准创新机制建设 - 建材行业推动"好材料"选材标准研究 促进产品标准向应用服务标准延伸 满足"好房子"建设需求[1] - 团体标准填补技术真空并驱动产业升级 截至2025年5月底已发布330项团体标准 其中50项转化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100余项应用于商务合同和"走出去"发展[1] - 构建绿色低碳前沿领域规则体系成为行业当务之急 团体标准成为突破资源约束和打造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工具[1] 碳足迹标准体系建设 - 团体标准助力建材行业补齐碳足迹标准短板 为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提供支撑[2] - 截至2025年7月已发布19项碳足迹团体标准 涵盖水泥/石灰/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等领域 其中9项入选工信部推荐清单[2] 产品质量提升体系 - 标准成为提升产品质量的核心引擎 开展产品使用说明书/质量追溯体系/质量分级等标准编制工作[3] - 17项质量追溯和产品使用说明书标准正在研制 标准体系已初步建立[3] - 将持续开展室内气味污染评价方法等标准研制 进一步填补行业技术空白[3] 国际化发展与产业应用 - 团体标准助力建材产品和技术"走出去" 推动新产品标准化和产业化[3] - 强制性国家标准达36项 体系进一步完善 将推动绝热材料/石墨萤石/轨道车辆玻璃等产品强制标准研制[4] - 团体标准打通科技创新到产业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以高标准支撑现代化建材产业体系建设[4]
为“好房子”提供更多“好材料”
经济日报· 2025-09-05 22:16
行业标准体系建设进展 - 建材行业推动"好材料"选材标准研究 促进产品标准向应用服务标准延伸 满足"好房子"建设需求[1] - 团体标准填补技术真空并驱动产业升级 已发布330项团体标准 其中50项转化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100余项应用于商务合同和"走出去"发展[1] - 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 当前达36项 需继续推动建筑用绝热材料等产品强制性标准研制[4] 绿色低碳标准发展 - 构建碳足迹标准体系助力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 已发布19项碳足迹团体标准 涵盖水泥/石灰/玻璃等细分领域[2] - 9项碳足迹团体标准入选工信部《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团体标准推荐清单》[2] - 标准创新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关键 支撑"双碳"目标实现[2] 产品质量提升举措 - 开展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使用说明书/质量分级等标准编制 17项相关标准研制有序推进[3] - 针对室内气味污染问题推动统一评价方法标准研制 持续填补行业技术空白[3] - 标准成为提升产品质量的核心引擎 增强建材供给体系适配性[3] 国际化与产业应用 - 团体标准助力建材产品和技术"走出去" 参与国际市场竞争[3] - 推动新产品标准化和产业化 促进建材产品走向国际市场[3] - 强化标准实施应用 以高标准支撑现代化建材产业体系建设[4]
惟楚有材斯为盛 智造双星砥中流——探源湘企敢为人先逐新求变的精神密码
上海证券报· 2025-09-05 20:20
公司历史与行业地位 - 公司成立于1936年 是中国电气工业人才和技术的摇篮 曾生产中国首台干线电力机车核心电机和国产首台2MW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2] - 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电机生产企业之一 在国际电机行业具有较高知名度 产品远销世界80余个国家和地区[3] - 公司拥有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6个省级创新平台 包括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海上风力发电装备与风能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4] 主营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以"电磁能+电机+电控"为核心主业 产品涵盖电力能源、水利水务、石油化工、工程机械、矿山运输等领域[2][3] - 已储备研发"节能、储能和能量回收"3大系列、19种高效节能产品 并形成科研样机准备投入工业应用[5] - 磁悬浮轴承高速电机具有无机械摩擦特性 能效较传统设备显著提升 可广泛应用于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高端制造领域[8] 战略布局与业务拓展 - 公司紧跟"双碳"战略目标 持续拓展储能装备、船舶综合电力系统、机电一体化成套装备等产品矩阵[6] - 收购通达电磁能股份有限公司股权 拟增发投资航空电气系统系列化研制及产业化项目和磁悬浮轴承高速电机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7] - 通过与国产大飞机制造龙头企业、宗申航发等企业合作 在eVTOL细分领域取得技术验证和市场布局先发优势[8] 财务表现与运营改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6%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2.98%[9] - 通过强化科技创新能力、优化营销资源配置、重构组织管理体系、深化数字转型变革四个方面推动业绩增长[9] - 自主研制的50Mvar分布式调相机上半年中标多个电网重大项目 船舶行业轴带发电机和推进电机实现新行业零的突破[9] 资产重组与业务聚焦 - 船艇业务营收占比10%左右 半导体电子业务营收占比接近90%[15] - 计划出售珠海太阳鸟厂区、珠海普兰帝厂区 推动船艇板块闲置资产处置 进一步聚焦半导体电子主业[17] - 2023年至2024年完成珠海两宗资产处置并实现资金回笼约1亿元 持续收缩低毛利船艇业务[18] 半导体电子业务发展 - 与3家特殊机构客户签订备产协议3.96亿元 相当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约40%[13] - 半导体电子产品型号达上万项 应用于卫星通信、载人航天、雷达精导、电子对抗等高新技术领域[13] - 在成都基地完成自动化TR组件产线建设并投产运行 实施微波电路产线升级及MMIC芯片后道工序扩产[20] 激励机制与人才管理 - 采用"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子公司持股平台"双层架构 电子业务管理团队获授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占总激励股份数的60%以上[19] - 成都亚光管理团队通过持股平台直接持有股份 将个人利益与战略转型、利润改善直接挂钩[19] - 重构组织管理体系 调整管控模式 取消事业部 制定子公司授权清单及总部管控权责明细[10]
2025首钢汽车用钢暨绿色低碳技术论坛成功举办
证券日报网· 2025-09-05 13:45
公司荣誉与认证 - 公司荣获汽车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颁发的"五星低碳供应商"称号 成为首批获此殊荣的钢铁材料供应商 [1] - 公司首次正式向外界展示"SOGREECO"系列绿色低碳商标 发布行业首个《绿色低碳冷轧和热镀钢板及钢带》系列企标及低碳汽车板产品价格体系 [1] 产品与技术突破 - 冷轧汽车板年供货量突破440万吨 实现产品技术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域"领跑" [2] - 国内首发汽车用钢产品10项 形成高强外板/高耐腐蚀镀层钢/轻量化超高强钢/热成形钢等技术优势系列化产品 [2] - 创新EVI合作模式 形成15种车身及底盘用钢整体解决方案 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汽车用钢整车用材解决方案服务商之一 [2] 行业活动与影响力 - 2025首钢汽车用钢暨绿色低碳技术论坛吸引400余名行业专家/合作伙伴参与 聚焦汽车用钢创新技术与绿色低碳实践 [1] - 通过模型/视频/实物样品全方位展示绿色制造/轻量化/智能化等领域最新突破 体现汽车用钢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综合实力 [2] 客户关系与行业地位 - 获得合资/自主/新能源等产业链头部车企信赖与认可 [2] - 全面展现"绿色/创新/合作/共赢"发展路径 推动汽车与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及技术发展趋势 [2]
本钢板材:跑出智能制造“加速度”,轻量化汽车钢夯实长远发展基础
证券时报网· 2025-09-05 09:41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246.98亿元 同比下降但环比回升 [1] - 归母净利润同比减亏9.21% 亏损幅度显著收窄 [1] - 生铁产量519.97万吨 粗钢产量541.65万吨 钢材产量816.16万吨 [1] 成本控制 - 通过原材料低点采购和优化库存节奏降低采购成本 [1] - 拓展年度长协采购合作获取优惠价供应 [1] - 铁矿石和焦煤等原材料价格下降助力行业业绩修复 [1] 产品高端化 - 重点产品占比同比提升31% 热成型系列产品销量同比增89% [2] - 高附加值新产品增利2737万元 [2] - 2300产线成功轧制2180mm和2190mm超宽幅热轧板 刷新国内纪录 [2] 智能制造 - 数据资产化率达88% 智慧指数82.67分 较前期69.26分提升19.36% [2] - 在3D岗位投入26台机器人 换人率由9%提升至32% [2] - 构建技术引领+产品跃迁双轮驱动策略 [2] 绿色低碳 - 实现综合降低碳排放27%-40% [3] - 推进超低排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 [3] - 开展绿钢产品试制及低碳排放钢产品认证 [3] 行业趋势 - 反内卷政策可能催化减产措施落地 释放行业盈利空间 [3] - 钢铁产能呈收缩趋势 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4] - 下游制造业投资加速 行业受益于制造业升级和AI转型 [4] 汽车钢研发 - 加快打造轻量化高强度低成本汽车钢 [4] - 980MPa级超高强钢通过主机厂认证 可减少零部件厚度实现减重 [4] - 形成销研产一体化高效运营链条 [4]
节能环境(300140) - 300140节能环境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04
2025-09-05 09:16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4.61% [2] - 营业收入仅增长1.03% [2] - 2024年度累计现金分红超3.6亿元,占归母净利润61.42% [6] - 2025年中期拟现金分红约1.86亿元 [6] 研发与创新 - 研发费用下降因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于去年结题 [4] - 启动垃圾焚烧发电厂烟气自动控制、SCR低温脱硝催化剂等核心研发项目 [4] - 持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4] 应收账款管理 - 应收账款主要为政府及国企应收电费及垃圾处理费 [5] - 采取重点债权风险监控、信息化精细化管理及化债政策对接等催收措施 [5] - 坏账计提比例基于会计准则及回款风险综合考量 [5] 发展战略 - 形成"一核两翼三支撑"业务格局 [6] - 巩固生活垃圾处理主业,积极探索新业务领域 [6] - 秉持绿色低碳理念,发展新质生产力 [6] 市值管理 - 股价受宏观环境、市场情绪等多因素影响 [6] - 通过提升经营质量、投资者交流及分红强化市值管理 [6]
新能源、AI联袂走强,创业板、科创板携手冲高,创50ETF富国(159371)涨幅超6%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5 06:39
截至发稿,创50ETF富国(159371)龙头效应较强,更具业绩锐度,涨幅高达6.08%,创业板ETF 富国(159971)、双创50ETF(588380)涨幅均超5.5%,创业板增强ETF富国(159676)涨近5.8%,创 业板200ETF富国(159571)、科创综指ETF富国(589600)涨超3%。 深交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31日,创业板1384家上市公司已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整体来 看,创业板公司经营业绩明显改善,营收净利润增速领跑A股市场,1384家创业板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 入2.05万亿元,合计实现净利润1505.42亿元;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三大重点领域业绩亮 眼,头部公司"压舱石"作用凸显;海外多元化布局成效显现,多个行业经营业绩亮眼,研发创新投入持 续加大,投资扩产意愿显著增强。 作为全面反映创业板整体表现的核心宽基指数,创业板指在我国新经济领域具有较强代表性。指数 聚焦高端制造、光伏、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且涨跌幅限制为20%,具备高弹性优势,在历轮A股 反弹行情中领涨宽基指数,或为投资者把握A股牛市的反弹先锋。 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张晓波 ) 【免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