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

搜索文档
拓普云农拟2000万元设立人工智能子公司 深耕智慧农业领域
证券日报网· 2025-07-29 13:28
公司战略举措 - 拟使用自有资金2000万元设立全资子公司浙江稷元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专注于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 人工智能理论与算法软件开发 人工智能公共数据平台及数字技术服务 [1] - 新设子公司是围绕主营业务丰富核心技术和产品的重要举措 旨在持续提升技术实力和整体竞争力 [1] - 通过子公司集中资源突破算法开发和数据平台建设等关键技术瓶颈 加速AI技术与农业场景深度耦合 [1] - 独立运营体系可灵活对接科研机构与客户需求 形成技术研发-场景验证-商业化落地的创新闭环 强化智慧农业领域先发优势 [1] 业务与技术布局 - 公司专注于智慧农业领域 运用物联网 人工智能 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通过智能硬件设备 农业物联网和信息化软件平台提供数据采集 分析决策 精准执行及科学管理综合解决方案 [2] - 公司将精研农业AI 将AI能力与产品和解决方案深度融合 构建AI驱动的三大核心系统:天空地一体化感知监测系统 基于模型算法的决策系统 以智能农机装备为核心的执行系统 [2] - 着力破解信息感知 智能决策 精准作业各环节瓶颈问题 大幅提升农业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新动能 [2] 行业背景与政策支持 -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 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2] - 政策支持发展智慧农业 拓展人工智能 数据 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 [2] 市场竞争格局 - 智慧农业产业市场竞争呈现多元化态势 传统农业企业凭借深厚积累和客户资源向智慧农业转型 积极布局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应用 [3] - 科技企业跨界进入智慧农业市场 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推出各种解决方案和产品 [3] 行业发展趋势 - 智慧农业产业市场将向智能化 精准化 集成化方向发展 [3] - 随着人工智能和5G等技术进步 智慧农业将实现更高水平自动化和智能化 无人农场和智能农业机器人等应用将更广泛 [3]
平陆运河风物志㊲丨龙武往事知多少
广西日报· 2025-07-27 02:24
历史沿革 - 1880年劳氏父子在灵山首开规模化种植荔枝先河 开辟荔枝园并引种优质品种 [1] - 1900年劳氏兄弟历时21年建成龙武庄园 成为民国时期灵山"四大塘"之一 [1] - 1940年中共灵山县特支书记罗英以家庭教师身份为掩护 在庄园创立灵山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2] - 1980年灵山县以龙武庄园为基础建设龙武农场 整合劳氏留下的300多株百年荔枝老树资源 [4] 建筑特色 - 庄园外墙高达7.8米 四角设有10多米高碉楼 密布枪眼和射击设计 [2][3] - 采用"四进三大院四廊"布局 融合中西建筑风格 既有传统厅堂也有西式洋楼 [2] - 建筑过程精益求精 每天磨砖不超过10块 借鉴客家围屋"回"字形布局 [1] - 大门采用进口铁木制作 单扇门板重达250公斤 [1] 保护与开发 - 2017年成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4] - 2022年启动修缮工程 一期投入800万元修复外墙和碉楼 二期计划投入2000万元 [4] - 已吸引游客和影视剧取景 成为平陆运河文旅带重要节点 [2][5] 农业经营 - 农场果园面积达1.15万亩 收集400多种荔枝品种 被誉为灵山荔枝博物园 [5] - 培育出"1树30荔"特色品种 挂果期特别长 [4] - "龙武"牌鲜食荔枝成为广西首个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荔枝 [4] - 桂味、香荔品种曾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金银奖 [4] - 近年来积极探索智慧农业和农文旅多元化发展 [5]
科技重塑江淮粮仓
经济日报· 2025-07-26 22:02
农业科技赋能成果 - 2024年安徽省粮食总产量达836.9亿斤同比增长0.8%油料产量189.5万吨同比增长0.3%蔬菜产量2717.4万吨增幅3.3% [1] - 安徽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科技引领的农业变革正在加速推进 [1] 智能农业装备发展 - 合肥智慧农业谷研发高通量土壤成分智能检测机器人可检测42种土壤指标将检测时间从15天缩短至3天 [2] - 合肥智慧农业谷已推出农业MEMS传感芯片草莓采摘伴随机器人智能虫情测报灯等智能装备 [3] - 合肥现有农机装备制造企业近80家其中规上企业35家2024年营收约76亿元同比增长9.7% [3] - 安徽省农机总动力达7207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6%农业生产信息化率52%居全国首位 [4] 智慧农业应用场景 - 芜湖中联重科峨桥智慧农场采用"天空地人机"五位一体数据采集方式实现水稻种植全过程精准管理 [5][6] - 安徽省已建设智慧农(牧渔)场314家应用场景1490个综合节本增效10%至20% [7] - 滁州民之源鹅业实现种鹅智能化养殖通过自动控温投料等设施提高生产效率 [7] 种业科技创新 - 黄淮海(宿州)种业科技谷筛选出32个大豆新品系蛋白质含量提升9%以上单产提升10%以上 [8] - 科技谷汇聚4所农业高校和4家种业领军企业推动种业科技成果转化 [9] - 安徽省2024年通过国审主要农作物品种193个居全国第二收集种质资源4.6万份居全国第三 [10]
“丰”景如画!寨岗镇东升村早稻飘香收割忙
南方农村报· 2025-07-26 10:05
农业生产情况 - 连南瑶族自治县寨岗镇东升村仁禾家庭农场的200亩早稻迎来丰收 [2][3] - 农场精心挑选"泰丰优 208"杂交稻品种,该品种食味佳、适应性强且丰产性高 [6][7] - 农场采用"鸭稻共存"生态循环农业模式,鸭子活动促进水稻生长并控制病虫草害,粪便增肥土壤 [8][9][10] - 今年早稻预计收成约13万斤 [23] 农业科技应用 - 农场利用植保无人机进行施肥和喷洒农药,3小时可完成200亩作业,相比人工效率大幅提升 [14][15][16] - 采用机械化收割,4至5天可完成200亩早稻收割,速度快且质量高,减少粮食损耗 [18][19][20][21][22] - 通过无人机飞防、机械化耕作等高效作业方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11][12] 销售与效益 - 农场拓展多元化销售渠道,建立长期稳定供应渠道,推动优质大米进入市场 [24][25] - "鸭稻共存"模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10]
哈尔滨,为何如此重视农业?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26 02:02
核心观点 - 哈尔滨作为农业大市,粮食产量占全省近六分之一,以科技赋能、产业延伸和规模种植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并促进乡村振兴 [4][5][8][13] 科技赋能农业 - 五常市依托黑土肥沃、光照充足等自然禀赋,年产优质大米14亿斤,通过精育良种和精耕细作打造"五常大米"品牌 [5] - 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9%,2万台智能农机终端构建数字化农耕网络,玉米单产示范区亩产超1000公斤且节本增效200元/亩 [6][7] - 方正县采用绿色植保技术集成,水稻单产提升10%同时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实现"健身抗病"模式 [7] 产业链延伸与品牌建设 - 形成水稻、玉米等八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2024年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02家,营收1233.5亿元,加工转化率77.1% [9] - "五常大米"品牌价值713.6亿元居全国地标大米首位,全市打造地理标志品牌35个及企业品牌196个,177款产品获"黑土优品"授权 [11] - 定制农业模式覆盖有机蔬菜、小龙虾等品类,"小园玉米"通过云认养直供深圳,带动农家小菜园订单化发展 [9][10] 规模种植与土地改造 - 尚志市通过"小池改大池"格田化改造,水稻种植效率提升67%(50亩/日 vs 30亩/日),亩增产近200斤 [13] - 2024年农业规模经营面积达1914万亩(同比增114万亩),高标准农田累计1240万亩占基本农田45%,玉米亩产达"吨粮"水平 [14] - 与北大荒集团合作推广增产技术,主推技术到位率超95%,黑土地保护项目持续改善土壤肥力 [14]
博彦科技打破“增收不增利” 汇率波动贡献利润
中国经营报· 2025-07-25 19:09
业绩表现与增长动力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1.12亿—1.31亿元,同比增长50%—75%,扣非净利润9695.92万元—1.11亿元,同比增长41.13%—61.01% [1] - 日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利润产生积极贡献,但未披露具体汇兑收益金额 [1][5] - 2021—2024年营收从55.32亿元增至68.99亿元,但归母净利润从4.04亿元降至1.24亿元,毛利率由26.16%降至24.05% [2] - 业绩承压主要来自研发投入与人力成本上涨、商誉减值侵蚀及新业务投入 [2] 商誉减值与财务影响 - 2024年对上海泓智、TPG、融易通三家子公司计提近亿元商誉减值,其中融易通5233.45万元,TPG2865.43万元,上海泓智1340.43万元 [3] - 截至2024年底,因收购产生的商誉原值7.11亿元,已计提减值准备2.69亿元 [3] - 商誉减值反映并购整合风险,需关注协同效应实现情况 [4] 业务结构与行业地位 - 2024年金融、互联网、高科技行业营收占比分别为25.2%、37.74%、22.4% [2] - 银行IT解决方案市场排名提升至第16位,移动银行和开放银行解决方案分列第4和第5名,数据智能解决方案第7名 [6] - 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692.96亿元增长至2028年1021.7亿元,复合增长率8.1% [6] 竞争环境与经营挑战 - 项目中标多与中科软、软通动力等厂商竞争,多为外包服务类项目 [6] - 行业面临IT预算收缩、人力成本占比高(2024年达91.26%)、回款周期延长等压力 [7] - 近3个月股价涨幅63%,但业绩预告发布后由16.10元/股跌至14.77元/股 [7] 战略转型与新业务布局 - 提出"技术驱动+生态协同"战略,进军智慧农业,2024年新签约合同总额8.1亿元 [9] - 智慧农业聚焦AI生产模型+全产业链数智化,中标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项目 [9] - 布局跨境金融,为东亚银行等机构提供支付系统开发服务 [9] - 在日本启动"大崎创新实验室",聚焦AI+、Web3、量子计算,尚处孵化阶段 [10] 研发投入与技术储备 - 2024年研发支出3.16亿元,低于2023年3.28亿元但高于2021年2.65亿元 [4] - 技术人员占比连续4年维持在93%左右 [4] - 探索AI应用于金融服务(如MaaS)及海外市场拓展机会 [10]
从“信号孤岛”到“满格边疆”,实探中国移动网络新基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02:38
通信新基建助力边疆发展 - 巴彦淖尔移动通过增设900M 4G宏站、700M 5G超远双拼技术解决边境牧区网络覆盖问题,显著改善牧民生活与商业活动[2][3] - 河套灌区采用5G专网和1000余处在线采集系统实现全自动测流,灌溉面积达1150万亩,提升水量调度科学性[4][5] - 国营新华林场部署高清摄像头和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控3.9万亩林区,提高防火效率[6][7] 数字经济激活传统产业 - 牧民通过直播销售牛羊肉和农家乐服务,收入结构多元化,吸引年轻人返乡[1][3] - 宝日汗图旅游营地因网络覆盖吸引全国自驾游客,带动当地消费和支付便利化[2] - 河套灌区云计算中心整合119处枢纽数据,首次实现联合实时监测,结束人工记录历史[5] 算力基础设施支撑区域发展 - 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智算规模达6.7EFLOPS,为全球最大单体液冷智算中心,承担"东数西算"使命[8] - 数据中心智算占比90%,支持九天大模型(2000亿参数)、昆仑大模型(3000亿参数)等AI训练与推理应用[8] - 提供AR/VR、云游戏、智能家居等智算服务,覆盖个人、家庭及政企市场[8]
广西国控揭牌启航
广西日报· 2025-07-24 02:26
公司成立背景与定位 - 广西国控资本运营集团于7月23日在南宁揭牌,注册资本金110亿元,信用评级保持AAA [1] - 公司由广西农垦集团、广西宏桂集团、广西国宏集团等企业组建,是省级国有资本运营集团 [1] - 公司定位为"战略保障、资本运作、产业引领"三大核心功能,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国有资本运营公司 [1] - 公司将立足广西政策、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以现代农业产业为根基、资本运营为重点、资产盘活为驱动 [1] 初期发展规划 - 成立初期将完成内部初步融合协同,确保三家主体企业重组整合及其他资金资源划转平稳高效完成 [1] - 全面参与地方资产盘活,协同地方政府搭建区域性资产盘活平台,建立专业化资产盘活机制 [1] - 启动跨境资本枢纽建设,开建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初步搭建辐射东盟的资本与要素流通桥梁 [1] 中长期战略目标 - 着眼"十五五"目标任务,将在智慧农业、生物技术、智能装备等领域取得关键技术攻关进展 [2] - 打造产业基金集群,目标管理规模超千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服务产业升级能力大幅增强 [2] - 深化产业协同效应,提升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赋能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孵化 [2] - 在人工智能赋能产业、生物农业、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形成显著优势 [2] - 建成中国—东盟资本核心枢纽,成为连接中国—东盟乃至全球市场的重要资本节点 [2]
黑龙江绥化:筑牢粮食“压舱石” 现代农业绘新篇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24 00:16
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型 - 绥化市以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 推进"三大"建设、"四个农业"晋级和"五化"目标实现 加速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1] - 2024年粮食总产量24115亿斤 比2020年增长1952亿斤 位居全省前列 每百斤中国粮食中有绥化优质粮172斤 [2] - 生猪出栏62764万头占全省2675% 肉蛋奶产量1668万吨 水产品产量208万吨 果蔬年产量244万吨 多项指标全省第一 [3] 粮食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 实施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 推进粮食生产基地建设 集成"五良"融合措施提升单产 [3] - 发展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实施龙江和牛 大鹅 民猪特色项目 推进畜禽养殖基地建设 [3] - 设施农业和露地种植双轮驱动 放大寒地黑土 富硒 绿色优势 推进蔬菜生产基地建设 [3] 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 - 构建"5+8"农业产业体系 重点打造玉米 水稻 大豆 肉类 乳品5大重点产业集群 [4] - 2024年规上农产品加工业营收6045亿元 比2020年增长4423% 加工转化率813%全省第一 [4] - 玉米加工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营收近300亿元较2020年翻倍 加工能力超1100万吨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4] 现代农业科技与绿色发展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17% 比2020年提高22个百分点 "十四五"选育推广502个优良品种 [5] - 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9892% 比2020年提高16个百分点 10个县区全部实现全程机械化 [6] - 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超90%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84% 绿色有机食品基地面积1203万亩 [6] 农产品质量与品牌建设 - 制修订48项农业地方标准 鲜食玉米团体标准成为全国首个地级市命名标准 [6] - 构建"8+9+20"农业品牌格局 "寒地黑土"品牌价值100235亿元 [7] - "绥化鲜食玉米"品牌价值4063亿元 "海伦大豆"5117亿元 "庆安大米"14549亿元 [7]
大比武、提单产、减损失!广东开展第二届农事运动会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
南方农村报· 2025-07-23 11:32
活动背景与目标 - 广东省第二届农事运动会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于7月18日在肇庆市封开县举行 旨在通过以赛促训和以赛提技提升农机操作手技能并减少粮食损失 [2][3][7] - 活动推动"农事新为 农事众为"理念 引导农机手树立节粮减损意识 确保颗粒归仓和实现稳粮增产目标 [7][8][9] - 活动展示智慧农业在提升生产效率和减少粮食损失方面的成效 [9] 机收减损比赛细节 - 比赛从安全意识及操作熟练度 作业质量 作业时间 割茬高度四个板块综合评判 损失率是重中之重 [29][30] - 10名来自肇庆各县区的农机手分组竞技 裁判现场随机选取单位田块测算机收粮损和割茬高度等数据 [26][27] - 比赛评选出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 三等奖3名和优秀奖4名 高要区选手谭少聪获得冠军和"机收减损之星"称号 [33][34][35] 比赛成果与数据 - 本次比赛水稻机收平均损失率为1.33% 远低于全省规定的1.8%控制要求 [40][41] - 机收减损大比武自2021年起已连续举办五年 参赛选手安全操作和减损意识明显提高 操作技能不断精进 [38][39] 智慧农业应用 - 封开县智慧农场占地面积约200亩 集成物联网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技术 实现水稻种植全流程自动化和智能化 [55][56] - 无人驾驶收割机依托北斗导航与多光谱传感器 精准识别田块边界与作物密度 有效控制收割损失率并提高效率 [44][45][46] 测产结果与专家观点 - 智慧农场水稻测产显示亩产干谷553.1公斤 高于平均水平 得益于良种 良法和良机相结合 [50][51] - 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现场察看水稻长势并与团队交流种植技术 [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