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搜索文档
A股,重要指数调整!9月12日收市后生效
证券时报· 2025-08-30 04:59
科创50指数样本调整 - 上交所和中证指数公司宣布调整科创50等指数样本 于2025年9月12日收市后生效[1] - 生益电子将被调入科创50指数 埃夫特和中科蓝讯等5只证券调入科创100指数[3] 指数覆盖范围及代表性 - 调整后科创50指数总市值3.1万亿元 覆盖率38.9%[3] - 科创100指数总市值1.9万亿元 覆盖率24.4%[3] - 科创50、科创100、科创200总市值覆盖率达84.6% 较调样前提升0.5%[3] 指数成分结构特征 - 科创50前五大权重股合计权重39.1% 科创100前五大权重股合计权重13.9%[3] -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均为两大指数前三大行业[3] - 调整数量连续数个季度未达比例限制 显示科创板市值结构相对稳定[3] 科创板指数表现 - 今年以来科创综指上涨43.30% 科创50上涨35.63% 科创100上涨46.83% 科创200上涨54.90%[3] - 科创50指数自8月12日起14个交易日涨幅达27.78%[4] - 所有指数均创下去年9月24日以来新高[3] 指数体系发展现状 - 科创板指数数量达32条 构建了市值产业链全覆盖的指数体系[4] - 科创指数产品总规模突破3200亿元 旗舰指数科创50产品规模超1900亿元[4] - 科创50已成为境内第五大宽基指数产品和最大的单市场ETF产品[4] 政策支持与发展前景 - 科创板凭借技术突破和"1+6"政策支持吸引资金持续涌入[3] - "科八条"发布以来已陆续发布16条指数包括科创200指数和科创综指[4] - 指数化投资将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新质生产力发展[4]
科创板指数将进行2025年三季度调样 科创宽基指数对科创板市场的代表性进一步提升
证券日报· 2025-08-29 23:26
指数调整与代表性提升 - 科创50、科创100、科创200指数样本于9月12日收市后实施季度定期调整 [1] - 调整后科创50指数总市值3.1万亿元,对科创板市场覆盖率达38.9% [1] - 科创100指数总市值1.9万亿元,覆盖率24.4% [1] - 三大指数总市值覆盖率达84.6%,较调样前提升0.5% [1] 指数表现与资金流向 - 今年以来科创综指、科创50、科创100、科创200指数分别上涨43.3%、35.6%、46.8%、54.9% [1] - 所有指数均创2023年9月24日以来新高 [1] - 科创板市场资金积极流入,主要受益于技术突破和"1+6"政策支持 [1] 样本调整具体变化 - 生益电子被调入科创50指数 [1] - 埃夫特、中科蓝讯等5只证券被调入科创100指数 [1] - 科创50前五大成份股合计权重39.1%,科创100前五大权重股合计权重13.9% [2] - 调整数量连续数个季度未达比例限制,显示市值结构稳定 [2] 行业分布与指数体系发展 -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为前三大行业 [2] - 科创板指数数量达32条,构建市值产业链全覆盖指数体系 [2] - "科八条"发布后新增科创200指数、科创综指等16条指数 [2] 指数产品规模与政策影响 - 科创指数产品总规模突破3200亿元 [2] - 科创50产品规模超1900亿元,成为境内第五大宽基指数和最大单市场ETF [2] - "1+6"政策措施落地将推动指数化投资支持科技自立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2]
A股重要指数调整!生益电子将被调入科创50指数
证券时报· 2025-08-29 14:30
指数调整概况 - 上交所和中证指数公司将于2025年9月12日收市后调整科创50等指数样本[2] - 生益电子被调入科创50指数 埃夫特和中科蓝讯等5只证券被调入科创100指数[4] 指数覆盖范围变化 - 调整后科创50指数总市值3.1万亿元 覆盖率38.9%[4] - 科创100指数总市值1.9万亿元 覆盖率24.4%[4] - 科创50、科创100、科创200总市值覆盖率达84.6% 较调样前提升0.5%[4] 指数成分稳定性 - 科创50和科创100指数前五大成份股基本保持不变 调整数量连续数个季度未达比例限制[4] - 调样前后科创50前五大权重股合计权重39.1% 科创100前五大权重股合计权重13.9%[4] -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均为两大指数前三大行业[4] 指数表现 - 今年以来科创综指上涨43.30% 科创50上涨35.63% 科创100上涨46.83% 科创200上涨54.90%[5] - 科创50指数自8月12日以来14个交易日涨幅达27.78%[5] - 所有指数均创下去年9月24日以来新高[5] 指数体系发展 - 自去年6月"科八条"发布以来 科创板指数数量从16条增至32条[5] - 目前已形成以科创综指和科创50为代表的市值产业链全覆盖指数体系[5] - 科创指数产品总规模突破3200亿元 其中科创50产品规模超1900亿元[5] - 科创50已成为境内第五大宽基指数产品和最大的单市场ETF产品[5] 政策支持与市场影响 - 科创板凭借技术突破和"1+6"政策支持吸引资金持续涌入[5] - 指数化投资将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新质生产力发展[5] - 科创板改革从"试验田"走向高质量发展"示范田"[5]
A股,重要指数调整!
证券时报· 2025-08-29 14:18
指数调整公告 - 上交所和中证指数公司联合发布公告 决定调整科创50等指数样本 于2025年9月12日收市后生效[2] 样本调整详情 - 生益电子将被调入科创50指数 埃夫特和中科蓝讯等5只证券将被调入科创100指数[4] - 调整后科创50指数总市值3.1万亿元 覆盖率38.9% 科创100指数总市值1.9万亿元 覆盖率24.4%[4] - 科创50、科创100、科创200总市值覆盖率达84.6% 较调样前提升0.5%[4] - 科创50前五大权重股合计权重39.1% 科创100前五大权重股合计权重13.9%[4] -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均为两大指数前三大行业[4] 市场表现数据 - 今年以来科创综指上涨43.30% 科创50指数上涨35.63% 科创100指数上涨46.83% 科创200指数上涨54.90%[4] - 科创50指数自8月12日以来14个交易日涨幅达27.78%[5] - 科创板指数数量达32条 构建市值产业链全覆盖的指数体系[5] 产品规模与地位 - 科创指数产品总规模突破3200亿元 旗舰指数科创50产品规模超1900亿元[5] - 科创50已成为境内第五大宽基指数产品和最大的单市场ETF产品[5]
科创板指数进行2025年三季度调样 指数代表性进一步提升
证券日报网· 2025-08-29 13:00
科创板指数调整 - 科创50等指数样本将于9月12日收市后实施季度定期调整 [1] - 生益电子调入科创50指数 埃夫特和中科蓝讯等5只证券调入科创100指数 [2] 指数表现与覆盖 - 今年以来科创综指、科创50、科创100、科创200指数分别上涨43.3%、35.6%、46.8%、54.9% 均创去年9月24日以来新高 [1] - 调整后科创50指数总市值3.1万亿元 覆盖率38.9% 科创100指数总市值1.9万亿元 覆盖率24.4% [2] - 科创50、科创100、科创200总市值覆盖率达84.6% 较调样前提升0.5% [2] 指数结构稳定性 - 科创50和科创100前五大成份股基本保持不变 调整数量连续数季度未达比例限制 [2] - 调样前后科创50前五大权重股合计权重39.1% 科创100前五大权重股合计权重13.9% [2] -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均为前三大行业 [2] 科创板指数体系发展 - 科创板指数数量达32条 构建了以科创综指和科创50为代表的市值产业链全覆盖体系 [3] - 科创指数产品总规模突破3200亿元 旗舰指数科创50产品规模超1900亿元 [3] - 科创50已成为境内第五大宽基指数产品和最大单市场ETF产品 [3]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奔跑在创新前沿!按下科技强国建设“快进键”
新华社· 2025-08-29 07:30
核心观点 - 中国在"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成果显著 涵盖深空探测、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多个前沿领域 并持续推进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 研发投入大幅增长 [1][2][3][4] 前沿科技突破 - 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一期实现首光观测 成功获取月球和木星辐射的150GHz频段清晰图像 [1] - 嫦娥六号返回样品揭示月背28亿年前火山活动 [1] - 成功实现51个超导量子比特簇态制备和验证 刷新量子系统真纠缠比特数目世界纪录 [1] - 异体CAR-T细胞疗法为缓解和治愈自身免疫性疾病带来新希望 [1] - 中国热点论文数量世界占比持续增长 世界排名保持第一位 [1] 产业创新与融合 - 麒麟软件发布基于6.6内核的桌面与服务器操作系统 为首个采用6.6内核的商业版国产操作系统 [2]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 增量达1.2万亿元 [2] - "人工智能+"等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速落地 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超24万亿元 [3] - 中国科学院推出"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 直抵科研范式内核 [3] 政策与战略部署 -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强化人工智能应用发展 [4] - 研发投入增加激发创新动能 推动创新势能向经济动能持续转化 [2] - 需破解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堵点 提升创新成果转化效率 [3]
清华大学校长李路明在2025级本科生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21 09:21
清华大学历史与精神传承 - 清华大学在1937年七七事变后与北大、南开南下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后西迁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直至1946年北上复员 [3] - 西南联大校训"刚毅坚卓"蕴含刚健 勇毅 坚忍不拔 卓然超群等内涵 其纪念碑现立于清华园 [3] - 抗战期间百余所中国大学向西部和南部大后方转移 完成史无前例的成建制大规模迁徙 [4] 学术成就与人才培养 - 西南联大办学条件艰苦 铁皮屋顶教室 茅草宿舍需容纳40余人 [7] - 联大教师吴大猷在有限条件下创建中国首个原子 分子光谱实验室 撰写国际标准专著《多原子分子结构及其振动光谱》 [7] - 联大培养出2位诺贝尔奖得主 6位"两弹一星"元勋 5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7] - 联大要求文科生必修自然科学课程 理工科生必修社会科学课程 并由著名教授教授基础课程 [7] 爱国精神与使命担当 - 联大1100余名学子投笔从戎奔赴抗战前线 缪弘学长在1945年8月初战斗中牺牲 [6] - 物理学家周培源转向军事应用领域研究湍流 开设"弹道学"课程以物理服务国防 [6] - 历史学家钱穆在联大期间撰写的《国史大纲》提出民族前途需从先民文化获得生机 [4] - 联大师生以"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为信念 用"上前线的激情"读书工作以担负建国重任 [6] 教育理念与学术传统 - 联大校长梅贻琦强调通识教育重要性 指出"通识之用 不止润身而已 亦所以自通于人也" [7] - 清华校史贯穿"明耻图强"到"学术独立" 从"一二·九"运动到成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8] - 当前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期 各国围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竞争空前激烈 [8]
平衡投融资 IPO再融资节奏正在变化
新华网· 2025-08-12 05:48
具体来看,本周的3只新股申购,包括沪市主板新股1只、创业板新股2只,其中,创业板新股儒竞科技 发行价99.57元/股,是年内创业板发行价第二高。 单从8月份的融资额来看,截至8月22日,IPO融资48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700多亿元明显缩水;再融资 金额更是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3。 A股近期出现震荡,市场对IPO、再融资节奏的关注度提高,一些投行人士已经感受到了股权融资市场 正在发生变化。某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在当前二级市场震荡加大的背景下,IPO和再融资的审核有放缓 趋势,尤其是部分行业的审核速度减缓较为明显。科学合理保持IPO和再融资速度,有助于资本市场融 资功能得到良好发挥,为市场行稳致远奠定坚实基础。 IPO发行数量和融资额 有所下滑 本周A股市场仅有3只新股宣布启动发行,此前两周分别是7只和5只,新股发行数量连续下降。 把时间轴拉长看,据Choice数据统计,截至8月22日,今年以来IPO数量、IPO融资额均较去年同期有所 下降。其中,沪深两市IPO数量为183家,低于去年同期的224家;IPO融资额286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 4182亿元减少31.4%。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指出,监管层在 ...
60位专家人才参加北戴河暑期休假,最年轻的33岁
第一财经· 2025-08-09 08:48
人才政策与战略 - 党中央国务院邀请60位高科技、哲学社会科学及基础研究领域专家参加北戴河休假活动,体现对人才的重视[2][5] - 活动以"建功新时代"为主题,鼓励专家矢志报国、埋头苦干,续写时代新篇章[3]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人才工作摆在治国理政重要位置,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局面[6] 科技领域发展 - 量子科技领军者潘建伟团队持续突破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核心技术,推动我国进入国际领先梯队[5] - 人工智能被视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当前亟需培育一批战略科学家以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13] - 抗癌药物研发从依赖进口到授权国外企业做临床试验,国际学术舞台中国专家数量显著增加[13] 青年人才培养 - 本次休假活动有8位40岁以下专家参加,最年轻33岁,体现对青年人才的重视[13] - 建议加强青年人才爱国主义教育,赋予更多施展才华的平台和资源支持,深化产学研融合[15] - 青年科技工作者需主动担当科研难题,将科学家精神转化为服务国家战略的实际行动[14] 产业与技术创新 - 产业发展重心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需构建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性人才力量[14] - 新一代高速轨道交通技术攻关被视为推动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方向[19] - 8万吨模锻压力机班组带头人叶林伟代表高端重大技术装备领域杰出成就[21] 文化与社会建设 - 文化工作者需创造反映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培养新时代艺术高精尖人才[18] - 法治建设需与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协调共进,为民族复兴提供保障[17] - 长城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脊梁,知识分子有责任为铸就精神长城添砖加瓦[12]
“中试”保险护航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金融时报· 2025-08-08 07:25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关于保险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利好政策不断出台。2024年4月,金融监管总局、工信部、国家 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制造业金融服务 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通知》,要求保险机构"围绕 制造业关键领域中试服务,探索个性化、针对性的支持方式,与中试机构合作开展相关保险业务,支持 科技服务业加快发展,促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今年5月,科技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加快构建科技 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再次提到,要推动科技保险产品和服务创 新……在此背景下,中试保险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当前,保险机构纷纷结合地方产业特色与科技发展需求,开展中试保险的创新实 践。 3月24日,太保产险在宁波推出"中试无忧"综合保险,为一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供中试阶段风险 保障。据悉,该保险创新构建了"中试费用损失保险+财产险+线上法律咨询"三重保障机制,不仅建立 中试失败补偿机制,覆盖企业研发设备、材料及人力成本损失,而且推出研发资产全周期定制化风险保 障方案,还针对知识产权纠纷、技术合同争议等法律风险,提供专属法律服务。该产品还通过"风险共 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