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然语言处理
icon
搜索文档
AI诊疗掀起医院内外变革
科技日报· 2025-08-27 00:52
AI原生医院天河方案概述 - 由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和智临天河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 于8月初发布 目前已在天津海河医院部分落地[1] - 相关单位正与京津冀等地多家医院合作 推动体系化及泛场景应用实践[1] - 方案实现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 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协同"的诊疗模式变革[1] 智能辅助诊疗场景 - AI系统基于自然语言处理解析临床意图 主动聚合多模态数据形成完整患者信息链[3] - 医生输入症状关键词后 系统毫秒级反馈 自动调取历史CT报告 高亮异常炎症指标并生成结构化病历初稿[2][3] - 为每位医生单次诊疗节省至少5分钟 门诊日均接诊量显著增加 病历完整度大幅提升[2][3] 智能病情监测系统 - 实时监测1000张病床的20余项指标 风险评分动态更新(如D-二聚体2小时升高30%触发预警)[5][7] - 通过无损数据融合技术打破"数据孤岛" 连接床旁监护仪/智能输液泵等设备实现跨系统数据流动[6] - 采用边缘算力(实时采集)/本地算力(每日3次全量推理)/云端算力(优化模型)的三算合一架构[6] 院外健康管理延伸 - 系统接入近万名高危慢性病患者 通过可穿戴设备实现血糖等数据的持续监测[8] - 系统自动发送个性化健康建议(如胰岛素剂量调整) 再入院率较去年下降20%左右[8] - 诊疗数据围绕患者自由流动 手机/社区终端成为医患协同的健康助手[8] 系统技术架构优势 - 自然语言处理引擎解析未明说的临床需求 多模态数据融合终结"医生找数据"困境[3] - 自主决策能力实现风险自动判定与干预建议生成 形成闭环防控体系[5][6] - 在不改变原有HIS/LIS系统架构前提下 通过统一接口实现设备数据整合[6]
研判2025!中国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及市场规模分析:技术融合AI与云化趋势推动RPA升级,助力各行业自动化革新[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26 01:34
行业概述 - 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是一种基于软件机器人或人工智能(AI)工作者的技术,通过模拟人类在计算机上的操作,自动执行重复性高、规则性强的任务 [2] - RPA 利用用户界面(UI)和表面级特征组合,创建自动处理常规性、可预测数据转录工作的脚本,从而替代人工完成低价值、重复性的工作流程,提升效率并减少错误 [2] 行业发展历程 - 我国 RPA 行业发展历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初期阶段、崛起阶段、市场竞争加剧阶段、技术整合与创新阶段 [4] - 2001年,基于抓屏技术与工作流程自动化技术开发而成的按键精灵软件出现,成为国内最早的 RPA 产品 [4] - 弘玑(2015)、云扩科技(2017)、金智维(2016)等本土企业集中成立,推动技术国产化 [4] - RPA 与 AI、低代码等技术深度融合,开启超自动化新时代 [4] 行业产业链 - 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开发工具、云服务等技术与工具 [6] - 产业链中游为 RPA 软件与平台供应商 [6] - 产业链下游主要应用于金融、制造业、政务、医疗健康、电商与物流等领域 [6] 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 RPA 行业市场规模约为67.9亿元,同比增长35.80% [1][10] - RPA 技术在中国的应用领域广泛,涵盖了金融、制造业、医疗保健、零售与电商、政务与公共部门等多个行业 [1][10] - 在金融行业,RPA 被广泛应用于财务报表生成、贷款审批、反洗钱监控等场景 [1][10] - 在制造业,RPA 用于采购订单处理、质量检测报告生成、供应商对账等 [1][10] - 在医疗保健领域,RPA 应用于患者预约安排、治疗周期监控等 [1][10] 技术融合与趋势 - RPA 技术正与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NLP)等技术深度融合,实现更高级别的认知智能和更复杂的业务流程优化 [1][10] - 实在智能等厂商将 OCR、NLP 与机器学习融入 RPA,实现了非结构化数据处理能力的突破 [1][10] - RPA 产品的云化趋势也日益明显,以满足企业对灵活性、可扩展性和成本效益的需求 [1][10] - RPA 技术正从规则驱动向认知智能跃迁,生成式 AI 与低代码平台的融合成为核心驱动力 [18] - 未来,RPA 技术将越来越多地采用云原生架构和低代码开发模式 [21]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金智维、艺赛旗、来也科技、实在智能、弘玑等厂商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 [12] - 金智维凭借其在金融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强大的技术实力,在 RPA 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 [12] - 艺赛旗在 RPA+AI 领域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尤其在流程挖掘方面表现突出 [12] - 金智维服务包括国有六大行总行在内的1000+政企,并在2020年完成A轮近亿元融资,2021年完成B轮逾2亿元融资,2023年完成C轮近5亿元融资 [13] - 艺赛旗服务的客户超1000家,覆盖金融、通信运营商、能源、电力、制造业等垂直行业 [15] 应用案例与效益 - 在金融行业,工商银行部署1700个 RPA 场景,年节省3万人年成本 [20] - 在制造业,宇通客车通过 RPA 将订单处理时间从20分钟压缩至3分钟 [20] - 在政务领域,北京密云区政务局利用来也科技 RPA 实现无纸化审批,录入时间压缩90% [20] - 在医疗领域,RPA 带动挂号患者等待时间减少60% [20]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制造业现价 GDP 为16.99万亿元,同比增长3.84% [8]
科学界论文高引第一人易主!AI站上历史巅峰
量子位· 2025-08-25 05:54
Yoshua Bengio学术成就 - Yoshua Bengio成为各领域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在世科学家 总引用量超过95万次[1][4] - 2018年与Geoffrey Hinton、Yann LeCun共同获得图灵奖 表彰深度神经网络突破性贡献[4][12] - 三篇核心论文引用量极高:2014年GAN论文引用100,904次 2015年《Deep learning》引用100,061次 2016年深度学习著作引用81,400次[16][17] 关键学术贡献 - 2003年发表《一种神经概率语言模型》 解决语言建模维度灾难问题 为GPT等大语言模型奠定基础[4][14] - 2014年作为共同作者提出生成对抗网络(GAN) 推动计算机视觉领域发展[4][16] - 在注意力机制、循环神经网络、词嵌入等方向做出开创性工作 影响机器翻译与自然语言处理发展[13][16] 学术背景与职业轨迹 - 1986-1991年于麦吉尔大学完成计算机科学本硕博 师从Geoffrey Hinton[10] - 曾在MIT与贝尔实验室从事研究 期间与Yann LeCun开展合作[10] - 1993年起任职蒙特利尔大学 现任蒙特利尔学习算法研究所(MILA)所长[11] 行业影响力与创业动态 - 2024年6月成立非营利组织LawZero 已筹集3000万美元启动资金 专注于AI系统透明度与安全性研究[19][20] - 其弟Samy Bengio现任苹果公司AI与机器学习研究高级总监[9] - 深度学习研究成果直接推动自然语言处理与计算机视觉技术商业化应用[4][16] 学术引用排名格局 - Geoffrey Hinton以94万次总引用量位列第二 与Bengio差距微弱[21] - 何恺明以73万次引用量排名第五 Ilya Sutskever以67万次引用量排名第七[24] - AD Scientific Index覆盖全球260万科研人员 数据每20天更新一次 排名每2天重新计算[23]
同花顺: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8.29% 拟10派1元
格隆汇APP· 2025-08-22 12:1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79亿元 同比增长28.07% [1] -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2亿元 同比增长38.29% [1] - 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含税) [1] 业务驱动因素 - 受资本市场回暖影响 公司网站和APP用户活跃度上升 [1] - 广告及互联网推广服务业务收入增加 [1] - 投资者对金融信息服务需求上升 增值电信业务收入增加 [1] 技术发展 - 报告期内公司大模型、智能语音、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取得较大突破 [1] - 机器翻译、图形图像等技术应用取得较大突破 [1]
腾讯申请问答处理方法相关专利,显著提升了生成答复文本中“幻觉”现象的识别准确率
金融界· 2025-08-22 02:57
公司专利技术动态 - 腾讯科技申请问答处理专利 公开号CN120525059A 申请日期2025年5月 [1] - 专利涉及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 通过大语言模型生成问题文本的答复文本 [1] - 方法包括计算答复文本置信度或与问题文本的匹配度 据此确定可信度并输出目标答复结果 [1] 公司基本信息 - 腾讯科技成立于2000年 注册资本200万美元 位于深圳市 [2] - 公司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对外投资15家企业 参与招投标264次 [2] - 拥有商标信息5000条 专利信息5000条 行政许可537个 [2]
拓尔思中标南方电网信息及情报分析项目
新浪财经· 2025-08-21 06:26
公司业务动态 - 拓尔思中标南方电网信息及情报分析项目 [1] - 项目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文本挖掘和信息处理技术实现自定义专题政策事件的快速发现、追踪和比对 [1] - 技术应用包括政策资讯解读、政策变迁分析和政策对比分析 [1] 技术能力 - 公司具备政策信息快速解析与智能归纳能力 [1] - 系统可自动构建政策事件发展脉络 [1]
监控时代:通过创新推动变革
Refinitiv路孚特· 2025-08-19 06:03
全球贸易监控领域变革 - 全球贸易监控正从基于规则的监管合规工作转变为数据驱动的战略学科 对企业运营模式产生深远影响 [1] - 近半数外汇公司认为贸易监控与防范市场滥用行为是管理或降低风险敞口的关键重点领域 [2] - 企业将监控视为优化业务运营的契机 而不仅仅是规避监管审查的手段 [1] 合规职能战略化转型 - 合规团队在企业决策进程中拥有更大影响力 从业务运营阻碍转变为业务发展推动因素 [3][6] - 合规职能演变为风险管理战略顾问 成为企业理解市场和管理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 [2] - 企业内各层级专业人员而不仅仅是专职合规人员都需承担更多监控和风险责任 [2] 三大变革驱动力 - 数据量爆炸式增长:市场交易量和交易报告数量稳步增长并在2025年创下历史新高 [7] - 监管要求日益严格:监管机构在数据治理、模型校准和运营韧性等领域提出更高要求 [9] - 市场结构复杂化:企业面临部署跨资产、跨市场监控系统的压力 需要整合统一数据源 [10] 数据治理挑战 - 数据粒度、时间顺序和资产关联性对构建可靠监控体系至关重要 [10] - 绝大多数企业认为跨市场/跨资产预警是贸易监控面临的最大挑战 [10] - 许多企业正借鉴交易报告等受监管职能领域的最佳实践来确保数据完整性、质量和可追溯性 [10] 技术创新应用 - AI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步使企业从单纯检测转向预防 实现实时行为纠正 [15] - 企业开始部署AI解决方案在可能出现不当行为的对话场景中对员工进行教育 [16] - 实时聊天对话中使用AI可根据对话方向提醒用户潜在风险并引导回归合规行为 [16] 监控系统整合 - 需要将贸易监控与通信监控相结合 通信能揭示贸易数据无法体现的意图 [17] - 企业应采取基于风险的有针对性数据收集方式 而非收集所有数据 [17] - LSEG与Global Relay合作提供"合规存档"解决方案 整合来自50多个不同来源的通信监控数据 [17][23] 运营效率提升 - 监控工具产生大量误报问题 使团队被无关信息淹没 [12] - 企业可运用RTS 22交易报告等专为市场滥用行为检测设计的数据集校准预警机制 [12] - 三管齐下策略可保持调查深度的同时提高运营效率:校准预警机制捕捉极端行为 将更多资源投入基于商业情报的主题调查 [13]
AI“职通站”24小时不打烊 产业工人职称申报有智能顾问了
镇江日报· 2025-08-13 23:42
平台上线背景 - 全市首个24小时职称政策咨询智能化线上平台AI"职通站"于8月13日正式上线 由市总工会指导所属职工技术协会围绕八大工程评审打造 [1] - 职称申报信息发布渠道从人社局主渠道改为第三方评价单位发布 导致信息渠道分散 产业工人难以掌握对口评审要求 [1] - 传统咨询方式效率低下 电话占线 答复不专业 现场奔波费时 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政策理解有限或人员分散导致政策传达覆盖不全 [1] 平台功能特点 - 平台以AI为核心驱动 构建政策知识图谱 语义检索和智能画像一体化能力 系统性梳理八大工程职称评审政策条款 适用范围 材料清单与时效要求 [2] - 依托大模型自然语言理解与向量语义检索 实现用问题找政策和用场景配条款 解决政策找不准 看不懂 用不上痛点 [2] - 搭载智能工会小助手 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快速理解用户提问意图 给予准确专业实时答复 提供全天候不间断在线咨询服务 [2] - 基于数据质量评估与版本追踪 确保政策信息权威 更新及时 可追溯 提升政策触达精准度与获取效率 [2] 平台应用效果 - 用户可在平台对话框输入评审条件 申报流程或材料准备细节等问题 立即获得清晰解答 [1] - 平台显著降低职工获取信息门槛和时间成本 将复杂政策转化为可理解可操作行动指南 [2] - 平台为产业工人职业成长和技能提升注入强劲动能 获得职工高效便捷体验好评 [1][2]
用时间积累换突破——月之暗面专注通用人工智能领域
经济日报· 2025-08-11 22:12
公司概况 - 北京月之暗面科技有限公司(Moonshot AI)成立于2023年4月,专注于通用人工智能(AGI)研发,目标是探索智能极限并实现普惠AI [1] - 公司位于北京海淀区中关村,拥有约300名员工,其中50%为90后,团队涵盖算法、工程、产品及运营领域的顶尖人才 [2] - 创始人杨植麟具有10年自然语言处理(NLP)研究经验,团队具备超大规模计算集群运维和深度学习框架开发能力 [1][2] 技术产品 - 核心产品Kimi智能助手于2023年10月上线,是全球首个支持20万字长文本处理的AI助手,半年后长文本能力扩展至200万字 [2][4][5] - 2024年7月发布开源大模型Kimi K2,参数规模达万亿级别但激活参数仅320亿,成本效益显著提升 [3][6] - Kimi K2在多项基准测试中表现优异,特别在自主编程、工具调用和数学推理三方面能力突出,成为全球开源模型榜单前五名中唯一的开源模型 [6] - 产品线持续扩展,包括K1.5视觉思考模型、Kimi-Researcher深度研究模型及浏览器助手等 [2] 技术创新 - 坚持无损数据压缩技术路线,拒绝滑动窗口等捷径方案,实现200万字长文本处理突破 [5] - 首次将创新优化器应用于万亿参数规模模型训练,验证了训练效率的技术突破 [8] - 开发具备Agent能力的模型,可自主探索使用工具并与电子/真实世界交互,推动AI进入智能体时代 [7][8] - 开源策略使Kimi K2成为API调用量和下载量增长最快的大模型,将顶尖技术能力开放给开发者社区 [6] 市场表现 - 2024年Kimi用户量实现100倍增长,从几十万跃升至数千万级别 [5] - Kimi K2已接入部分国际主流开发平台,在3D/游戏/动画制作等场景展现强大交互能力 [3][7] - 产品演示显示可在4分钟内根据指令创建3D森林环境,并具备软件开发、英语学习应用创建等多元功能 [7] 发展理念 - 坚持"技术理想主义",通过长期积累实现突破,专注通用人工智能而非垂直领域解决方案 [8] - 追求"将能源转化为智能的最优解",致力于发展通用泛化能力而非单一技能 [8] - 产品设计强调个性化定制,打破技术专用性壁垒,实现"代码人人可用"的普惠目标 [7]
电话外呼系统的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
搜狐财经· 2025-08-09 07:14
市场现状 - 全球智能呼叫服务平台市场规模从2022年的21.0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32.2亿美元,年复合增速达23.8% [2] - 中国基于AI的智能呼叫服务平台市场规模从2022年的18.3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30.3亿元,占全球市场比重约24% [2] - 预计2025年中国智能外呼系统市场规模达18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约20% [2] - 中国外呼行业市场规模预计突破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金融、电商、教育三大领域贡献超60%市场份额 [2] 行业应用 - 金融与保险、电商零售、医疗健康、呼叫中心、邮政物流、教育培训、餐饮食品、游戏娱乐、汽车后市场等领域加速外呼电话系统平台应用渗透 [3] - 金融领域用于客户贷款回访、理财产品推荐,电商零售用于订单确认、客户满意度调查,医疗健康用于患者预约提醒、健康回访 [3] 技术发展趋势 - AI语音引擎通过深度神经网络和情感计算技术突破"机械感"瓶颈,可识别方言、语速变化并实时调整话术策略 [5] - 合力亿捷语音外呼系统实测对话自然度达98.7%,"动态情绪响应"模块捕捉300余种微情绪信号,外呼转化率提升45%以上 [5] - 大数据驱动精准外呼整合CRM、社交媒体行为、消费历史等数据构建客户360°画像,某银行外呼成功率较随机外呼提升3.2倍 [6] - 合力亿捷系统内置2000余个行业特征模型,某保险企业通过"需求预测+动态外呼"模式将沉默客户激活成本降低62% [6] 系统智能化 - AI实时分析语义、声纹和对话节奏动态调整策略,如0.5秒内推送定制化对比数据或触发开放式提问挽留对话 [8] - 合力亿捷外呼系统3个月内将首句话术吸引力评分从72分优化至89分,挂断率下降37% [8] 合规与隐私 - AI在拨号前自动校验客户授权状态,对敏感信息脱敏处理并通过区块链留存操作日志 [9] - 合规与隐私保护成为外呼系统核心竞争力之一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