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推荐

搜索文档
Wind风控日报 | 中央网信办督导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优化调整
Wind万得· 2025-05-22 22:44
商务部回应美国对人工智能芯片出口管制 - 中方坚决反对美方滥用出口管制对中国进行遏制打压 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严重损害中国企业正当权益 将采取坚决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3] 乐清市国有投资有限公司股权变更 - 乐清市财政局将持有的51%股权无偿划转至乐清市国开控股有限公司 实际控制人仍为乐清市财政局 相关工商变更已于2025年5月13日完成 [5] 南京江北新区产业投资集团重大诉讼 - 一审判决赔偿毅天电子科技6300万元 双方均提起上诉 二审由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中 [6] 国美电器新增重大被执行案件 - 2025年4月新增执行标的1.049亿元 同时新增5笔失信被执行人信息 执行法院为北京通州和天津西青法院 对公司偿债能力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7] 融信集团新增被执行情况 - 公司及子公司新增两起被执行案件 执行标的合计16.331亿元 分别为8.845亿元和7.486亿元 立案日期为2025年4月14日和4月28日 执行法院均为上海金融法院 [8][9] 保定蒲公英文化传媒借款逾期 - 向河北丽蒂雅国际贸易提供借款417万元逾期未还 年利率4% 最初金额500万元 后续追加50万元并归还部分本金 预计对公司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10] 必创科技被取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 - 取消资格起始年度为2023年 因研发生产等业务逐步由控股子公司承接 不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 [12] 莱绅通灵股价异常波动 - 2025年5月20日起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停 累计涨幅33.17% 累计换手率40.49% 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可能存在炒作风险 [12] 德迈仕实控人变更 - 控股股东德迈仕投资全体股东拟将全部股份转让给汇心创智 交易完成后实控人由何建平变更为潘异 股票自2025年5月23日复牌 [12] 峨眉山A终止资产收购 - 因政策限制无法完成土地分割及转性 终止以5540.43万元收购全资子公司洪雅雪芽公司部分资产的交易 [13] 长鸿高科收到警示函 - 2024年4月至12月向关联方华伟化工销售商品累计收入1.955亿元 超出预计金额1.055亿元 占2023年经审计净资产5.13% 未及时履行审议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 [13] 南京港股价异常波动澄清 - 2025年5月13日至22日连续8个交易日累计涨幅偏离值达103.09% 控股子公司南京港龙潭集装箱主要为内外贸集装箱提供装卸服务 不直接参与进出口贸易 没有直达美国航线 [13] 台积电提议豁免半导体关税 - 台积电与英特尔向美国商务部提交意见信 反对对半导体及相关设备和材料加征关税 [15] 欧佩克+讨论增产 - 正在讨论7月日产量增加41.1万桶的方案 尚未达成最终协议 可能是连续第三个月超大规模增产 [15] 银行基金代销市场转型 - 平安基金、华安基金分别终止与厦门银行、渤海银行的销售合作 银行转向深耕区域市场和定制化产品 推动代销业务从价格战向价值战升级 [17] 收单外包服务市场洗牌 - 截至5月21日32356家机构成功备案 2280家机构备案失效 其中2084家特约商户推荐类型失效 23家聚合支付技术服务类型失效 [18] 中央网信办整治涉企网络黑嘴 - 启动为期2个月的专项行动 重点整治恶意抹黑诋毁企业、敲诈勒索、恶意营销炒作、泄密侵权四类问题 [20] 发改委调研光伏行业 - 赴河南郑州、洛阳、安阳和江苏常州调研 实地考察中建材洛阳新能源、阿特斯光伏电力、安彩高科、赛拉弗光伏等企业 与河南省发改委等单位座谈交流 [21] 网信办督导算法推荐优化 - 督促抖音、小红书、微博、快手、微信视频号、哔哩哔哩等平台优化算法功能 围绕正能量内容加权推荐、用户自主选择权保障、推荐内容多样性优化等环节完善功能 [22] 旅游行业现状分析 - 2023年底全国景区比2019年增加3000多家 但平均每家景区收入降低40% 酒店行业客单价下降10% 行业陷入同质化产品过剩和平庸化产品内卷状态 [24]
中央网信办开展专项行动 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与算法典型问题
人民日报· 2025-05-22 21:45
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专项行动 - 中央网信办启动为期2个月的全国性专项行动 重点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乱象 [1] - 专项行动聚焦4类突出问题:恶意抹黑诋毁企业 敲诈勒索 恶意营销炒作 泄密侵权 [2] - 恶意抹黑类包括:诋毁产品质量/经营状况 捏造虚假信息 操纵"网络水军"发布负面信息 虚假商业测评 [2] - 敲诈勒索类包括:以"删帖"名义索取费用 以"舆论监督"名义要挟企业支付"保护费" [2] - 恶意营销类包括:集纳负面信息唱衰行业 歪曲解读财报/股权结构 翻炒旧闻蹭热点 [2] - 泄密侵权类包括:假冒企业家名义发布信息 断章取义言论 散布歧视性言论贬损企业家 [2] 清朗·网络平台算法治理专项行动 - 重点治理算法推荐机制导致的"信息茧房" 低俗内容加权推荐 同质化内容诱导沉迷等问题 [3] - 中央网信办督促平台优化算法功能 调整推荐规则 签署"算法向善"南宁宣言 [3] - 平台整改措施包括:完善内容审核 公开算法原理 开发"茧房评估""一键破茧"功能 优化用户偏好管理 [3]
快手上线算法推荐系列优化功能
广州日报· 2025-05-20 14:23
算法推荐优化功能 - 快手上线"信息茧房"自我评估和"一键破茧"两大个性化推荐优化功能 支持用户了解推荐页内容类型分布并自主调节推荐强度 [2] - "信息茧房"自我评估功能通过可视化形式呈现用户推荐页视频的内容类型、偏好和推荐强度分布 [2] - "一键破茧"功能根据用户偏好和使用特征优化调整推荐内容类型、兴趣标签和推送强度 有效防范"信息茧房" [2] 功能操作流程 - 用户可通过快手App左上角三道杠进入"内容偏好"模块 查看环状饼图展示的推荐页兴趣标签分布和内容类型情况 [2] - 用户评估后可选择保持当前推荐现状或新增更多内容类型标签加入推荐页 [2] - 用户可滑动兴趣标签自主调整推荐页内容推送强度 并点击"调解更多内容"按钮选择更多元标签 [2] - 用户可通过"我"右上角三道杠进入设置 关闭个性化内容推荐功能 [3] 功能设计目标 - 通过算法优化功能丰富用户对内容的需求 持续推进算法向上向善 [2] - 支持用户多维度评估推荐内容 自主选择是否启用优化功能 [2]
内容,开始变得更为重要起来
虎嗅· 2025-05-14 09:55
内容生态模式演变 - 内容传播模式从传统大众传播、社交分发和算法推荐三分天下转向算法推荐主导 [2][3] - 算法推荐成为流量分配核心机制 微信公号流量来源中算法推荐占比65% 社交分发仅占8% [20][21] - 头部大号流量来源仍以粉丝订阅为主 公号消息占比超50% 社交分发低于10% [24] 平台算法机制特征 - TikTok代表强算法推荐平台 采用内容逻辑而非账号逻辑 与传统社交媒体形成本质差异 [6][7] - 算法推荐机制通过测试内容初始传播效果决定后续流量分配 内容需符合短平快特征 [13] - 视频号等新兴平台完全依赖推荐机制 创作者需持续输出迎合热点的内容 [26][28] 创作者生存状态 - 算法推荐使内容创作者面临持续输出压力 需不断迎合算法偏好维持影响力 [7][11] - 情绪价值类内容面临阈值抬升挑战 所谓"强IP属性"实际上高度可替代 [10][12] - 后发创作者依赖算法推荐实现阶层跃迁 但同时也导致行业普遍焦虑 [30][31] 平台生态治理挑战 - 算法推荐机制可能助长造谣、煽动和网暴等旁门左道内容传播 [36] - 传统媒体和既得利益大V对算法推荐持反对态度 认为其破坏原有内容生态 [32] - 平台需要平衡大V板结与内容多样性 为新兴创作者提供上升通道 [35]
福耀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徐飞:AGI时代为什么更需要经典阅读?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3 07:55
算法时代的认知困境 - 人类日均接触电子屏幕时间达6.2小时 其中78%的信息获取依赖算法推荐[1] - 深度阅读能力以每年12%的速度衰退 频繁切换信息源导致大脑前额叶皮层突触连接密度下降[1] - 长期使用推荐算法的用户观点多样性较十年前下降47% 社交媒体回声室效应导致认知闭环[2] - 短视频平台日均产生1.2亿条碎片化内容 信息过剩引发意义生产机制瘫痪[2] - 83%的大学生无法区分AI生成的哲学论文与人类学者的作品 生成式AI重塑知识生产范式[4] - 算法推荐逻辑将价值判断简化为点击量和点赞数 经典文本推荐量不及娱乐八卦的1/200[4] 经典文本的独特价值 - 经典文本具有跨时空对话能力 如《论语》被不同时代学者解读为格物致知或知行合一[6] - 经典文本构成人类精神基因库 包括《诗经》《荷马史诗》《奥义书》等文明智慧结晶[7] - 深度阅读激活大脑默认模式网络 功能性磁共振显示阅读托尔斯泰时产生类似真实社交的神经活动[8] - 持续经典阅读训练使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水平提升31% 语言结构与思维训练高度关联[9] - 经典文本守护人性复杂性 如《罪与罚》的道德挣扎与《活着》的生命韧性[10] - 经典提供伦理价值源泉 如孟子恻隐之心与亚里士多德实践智慧[10][11] 重建阅读伦理与教育实践 - 深度阅读促进α波产生 类似冥想状态 增强创造力与思考深度[12] - 芬兰2023年基础教育大纲要求中学生每年精读至少10部跨文明经典[17] - 芝加哥大学经典著作阅读计划持续百年 证明通识教育对批判性思维的不可替代性[17] - 数字技术拓展经典呈现方式 如故宫3D模型《千里江山图》与哈佛AI导读系统[16] - 某省高中课本现代网文占比超过经典文学作品 教育体系存在去经典化倾向[14]
他们正在用AI,疯狂给互联网“下毒”
虎嗅APP· 2025-03-23 14:21
AI生成视频的传播与影响 - AI生成视频在Instagram上观看量达到3.62亿,收获349万赞,成为爆火内容[2] - 这类视频具有"AI生成,十秒左右,画风突变,精神污染"的共性,利用算法随机推送给用户[6] - 视频内容超出人类理性认知,触发深层不适和惊悚感,导致用户大脑短路[8][9] - AI生成视频是一种"无意的恐怖",比刻意制造的恐怖更令人不安,因为它没有任何轨迹可以预判[7] AI生成视频的商业模式 - 短视频博主通过发布AI生成视频,在建号2个月时间里收获12万关注者和上万美金平台收入[5] - AI生成视频的生产速度远超人类创作,分秒钟可生产数十条垃圾视频[9] - 人类用质量换流量,AI用数量换流量,形成"暴力破解"算法的方式[10] - 低质量、假信息占据用户信息流,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10] AI生成视频的产业链 - 17岁YouTuber通过复制爆火视频和AI制作惊悚动画,每月赚到10万美元[13] - 产业链出售AI工具包括视频文案模版、语音和自动剪辑、账号批量管理等[14] - Crayo.ai平台提供各类迎合TikTok算法的内容模板,10秒钟制作1分钟短视频[14] - 付费社区会员达80000名,40美元/月会费,实操工具另收费[14] 平台对AI生成内容的态度 - Meta调高用户信息流里AI内容比重,AI内容使Facebook用户留存时间增加8%,Instagram增加6%[16] - 平台认为AI生成内容是趋势,用户终将习惯,首要目标是源源不断的视频上传带来流量[16] - 负面内容越极端,评论和转发越多,算法越喜欢,形成恶性循环[17] AI生成内容的社会影响 - AI生成内容泛滥导致人类创作难以被发现,创作生态和平台内容劣化[10] - 未来社交媒体可能成为赌场,AI垃圾制造者赌算法,用户赌不被精神污染[19] - 需要更细分、周详的AI生成内容规范来保护用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