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创板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首家!科创成长层新注册企业启动发行!
证券时报网· 2025-09-22 13:11
禾元生物成为科创成长层新注册企业中首家启动发行工作的企业。 9月22日晚,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禾元生物")在上交所网站披露招股意向书、发行 安排及初步询价公告,正式启动发行工作。这意味着,禾元生物将成为科创成长层新注册企业中首家启 动发行工作的企业。 禾元生物启动发行,是落实科创板"1+6"改革、增强对优质科技型企业的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的重要体 现,彰显了尊重科技创新规律、支持优质科技企业发展、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政策导向。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科创板八条"的相关试点安排,禾元生物也是首家采用网下发行差异化限售与配售 安排的公司。根据禾元生物披露的公告文件,其网下整体限售比例不低于40%,对投资者报价设置了3 档差异化限售档位,申购最高限售档位投资者的配售比例不低于最低限售档位的9倍。 市场人士指出,今年3月上交所修订发行承销业务规则,明确未盈利企业可以采用约定限售方式,网下 投资者自愿报价申购,履行限售更高比例、更长期限的承诺和义务并相应获配较多的新股,鼓励更 多"看得准、拿得住"的专业机构在新股发行定价中发挥更大作用,促进新股合理定价。 今年以来,上交所持续推进"科创板八条"和科创板"1+ ...
首家!科创成长层新注册企业,启动发行!
证券时报· 2025-09-22 13:01
自今年6月科创板"1+6"改革政策以来,科创板新增受理15家公司IPO申请,其中4家为未盈利企业,1家 适用第五套标准。目前,已有3家未盈利企业IPO注册生效,其中2家为第五套标准企业。禾元生物也是 重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后的首家过会并取得注册批文的企业。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目前,科创成长层首批新注册企业发行上市的各项工作正在有序稳步推进中,上交 所技术系统完成全网通关测试,已于近日陆续上线。证券公司已有序组织投资者签署参与科创成长层交 易的风险揭示书,目前已有500万户投资者开通科创成长层交易权限。 禾元生物启动发行,是落实科创板"1+6"改革、增强对优质科技型企业的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的重要体 现,彰显了尊重科技创新规律、支持优质科技企业发展、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政策导向。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科创板八条"的相关试点安排,禾元生物也是首家采用网下发行差异化限售与配售 安排的公司。根据禾元生物披露的公告文件,其网下整体限售比例不低于40%,对投资者报价设置了3 档差异化限售档位,申购最高限售档位投资者的配售比例不低于最低限售档位的9倍。 禾元生物成为科创成长层新注册企业中首家启动发行工作的企业。 9月22日晚, ...
上交所副理事长霍瑞戎发声!
证券时报· 2025-09-17 03:54
科创板改革进展 - 上交所推动第五套上市标准扩围至商业航天、人工智能、低空经济行业领域 与多家相关企业开展预沟通 [1] - 科创板"1+6"改革政策新增受理15家企业IPO申请 其中4家为未盈利企业 [1] - 第五套标准适用取得突破 1家企业新获受理 2家前期申报企业注册生效 3家未盈利企业完成注册 [1] -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启动试点 新受理企业泰诺麦博披露相关机构投资者信息 [1] - 预先审阅机制有序推进 与多家意向企业开展预沟通 推动首家项目提请预先审阅 [1] 市场建设与投资情况 - 科创板配套制度规则全面发布实施 存量32家未盈利企业当日纳入科创成长层 [2] - 技术系统改造加快推进并将如期上线 475万户投资者已开通科创成长层交易权限 [2] - 政策发布后推动13只ETF上市 科创板ETF总数达97只 规模合计约2800亿元 [2] - 科创板成为A股指数化投资比例最高板块 上半年研发投入841亿元 为净利润2.8倍 [2] 产业发展与转型成效 - 科创板培育形成硬科技产业体系 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 [2] - 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加速布局 沪市实体企业上半年研发投入4326亿元创新高 [2] - 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钢铁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235% 机械行业增长21% [3] - 钢铁、机械行业通过技术创新突破内卷困局 向高附加值领域跃升 [3] 未来发展方向 - 上交所将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 加快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 [3] - 不断增强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 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3]
475万户投资者开通科创板成长层交易权限
第一财经· 2025-09-17 02:34
上交所副理事长霍瑞戎履新后,首度公开发声。在2025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论坛上,霍瑞戎称,今年6月 份科创板"1+6"改革政策发布以来,目前各项配套制度规则已全部发布实施,存量32家未盈利企业已于 规则发布当日纳入科创成长层,技术系统改造正加快推进,将如期上线。目前已有475万户投资者开通 科创成长层交易权限。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
金改前沿|“多元上市路径”激活潜力 科创板为未盈利企业打开“资本入口”
新华财经· 2025-09-15 02:33
科创板上市标准与包容性改革 - 科创板设置五套上市标准 其中第二至第五套未设净利润要求 为未盈利企业提供多元上市路径 [1] - 第二至第四套标准分别考核"营收规模+研发强度""营收规模+现金流""营收规模+市值" 覆盖不同发展阶段硬科技企业 [1] - 第五套标准专注"市值+阶段性研发成果" 适用于技术领先但尚未商业化的创新企业 [1] 未盈利企业上市成效 - 54家未盈利企业通过四类包容性标准实现IPO 合计募资超2000亿元 [1] - 19家企业通过第二套标准上市 百济神州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72.78亿元 占营收比例达42% [2] - 17家企业通过第四套标准上市 平均市值达375亿元 较上市时30亿元门槛增长超10倍 [2] - 17家企业通过第五套标准上市 均已实现药品/疫苗上市或产品上市申请获受理 [2] 企业业绩表现与技术进步 - 54家未盈利企业2024年营收1745亿元 同比增长24% 26家企业营收超10亿元 [3] - 2024年净亏损136亿元 同比缩亏36% 22家企业实现盈利摘U [3] - 2025年上半年营收999亿元 同比增长8% 净亏损15亿元 同比缩亏70% [3] - 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半年度销售额超百亿元 百利天恒研发全球首个完成Ⅲ期研究的双抗ADC药物 [3] - 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 中芯国际发挥链主作用 沪硅产业、拓荆科技等打破国外垄断 [3] 制度创新与政策效果 - 科创板推出"1+6"政策体系 设立科创成长层 重启第五套标准 扩展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前沿领域 [4] - 第五套标准企业推动46款药品/疫苗获批上市 其中20款为1类新药 [4] - 艾力斯、神州细胞实现年营收分别突破35亿元和25亿元 推出年销售额超15亿元的重磅单品 [4] - 政策发布后新增受理15家IPO申请 其中4家为未盈利企业 1家适用第五套标准 [5] - 32家科创成长层企业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8% 净利润大幅减亏71亿元 [5]
上交所副总经理王泊发声!
证券时报· 2025-09-11 13:21
最新发声。 9月10日,上交所副总经理王泊在 "硬科硬客"新质生产力行业沙龙2025年会上透露,自科创板深化改 革"1+6"政策发布以来,科创板已新增受理15家企业IPO申请,其中4家系未盈利企业、1家适用第五套 标准。与此同时,32家科创成长层存量企业展现良好发展动能,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7.79%,净 利润大幅减亏71.23亿元。 科创板开市六年多来,始终坚守"硬科技"定位,推动板块从资本市场服务科创的"试验田"成长为"示范 田"。截至目前,科创板已汇聚589家上市公司,A股总市值超9万亿元。从产业布局看,科创板已形 成"链群式"发展格局,比如,集成电路领域120家企业实现全链条覆盖,占A股同行业公司数量超六 成;在创新能力方面,科创板更是持续领跑,今年上半年板块整体研发投入超841亿元,是净利润的2.8 倍,研发投入占比中位数达12.61%。 王泊表示,科创板以包容性改革破壁垒,坚持为未盈利硬科技企业打开"资本入口"。自诞生之初就打破 传统上市"盈利门槛"的思维定式,推出"多元上市标准",首次允许未盈利企业、红筹企业、特殊股权架 构企业登陆A股,为科创企业开辟了针对性的上市通道。今年新改革的"1+6 ...
沪市中期分红再创新高 增量资金借道ETF加速入市
第一财经· 2025-08-31 13:45
整体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沪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4.68万亿元同比微降1.3% 净利润2.39万亿元同比增长1.1% 扣非净利润2.29万亿元同比增长0.7% [1]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环比分别增长6.1%和0.1% [1] 行业业绩亮点 - 电子 通信 医药生物 轨交设备等新兴产业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7.5%和6.5% [1] - 集成电路行业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 净利润同比增长57% [1] - 食品饮料和家用电器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 净利润同比增长2% [1] - 汽车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 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近30% 赛力斯净利润同比增长81% 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超17万辆 [3] - 家电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10% 旅游景区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58% [3] - 钢铁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235% 机械设备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21% [3] - 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9% 净利润同比增长7.1% 占整体比重分别为78%和50% [2] 新兴产业表现 - 集成电路公司增至138家 上半年营业收入合计2466.75亿元同比增长14% 净利润合计189.43亿元同比增长57% [2] - 生物医药企业合计营收2511.09亿元同比增长1% 净利润318.62亿元同比增长14% 创新药企业推进17款1类新药国内上市 完成20单出海BD交易 潜在交易总金额超264亿美元 [2] - 近五年新兴产业营收占制造业及相关服务业比重从39%增长至49% 利润占比从33%增长至50% [2] 研发投入与创新 - 实体企业研发投入合计4326亿元同比增长1% [3] - 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总额841亿元同比增长6% 研发投入占比中位数13% [3] - 830余家沪市制造业公司合计实现海外收入1.1万亿元同比增长5% 民营企业海外收入规模突破7400亿元同比增长6% 贡献近七成海外收入 [3] 并购重组活动 - 上半年沪市新增资产重组单数达378家次同比增长23% 其中重大资产重组新增55家次同比增长224% 合计交易金额超1600亿元 [4] - 科创板八条发布后新增产业并购超130单 已披露交易金额超400亿元 其中44单涉及重大资产重组或发行证券 [5] - 科创板1+6政策发布后新增受理15家企业IPO申请 其中4家系未盈利企业 1家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获得受理 2家已申报企业获得注册生效 [5] 分红与投资者回报 - 上半年408家沪市公司宣告中期分红 现金分红总额达5552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2%和5% [1] - 14家公司分红金额超百亿元 [1] ETF市场发展 - 截至8月底沪市ETF规模超3.7万亿元 境内占比超七成 [1] - 股票ETF规模约2.6万亿元 债券ETF规模约4500亿元 5只产品规模超千亿元 [6] - 今年以来沪市ETF资金净流入超3500亿元 [6] - 上半年新上市ETF共96只 募集规模合计788亿元 [6] - 科创板已上市ETF共93只 总规模达2876亿元 科创50指数境内外产品规模近2000亿元较年初增长超8% [6] - 中长期投资者对科创板ETF配置规模超400亿元 [6]
上交所:加快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着力打造更具吸引力、竞争力的产品体系
证券时报网· 2025-08-20 08:45
人民财讯8月20日电,为做好科创板改革"1+6"政策宣贯,增进国际投资者对科创板市场及代表性上市公 司的了解,近日,上交所举办"聚焦上交所——科创板六周年"专题线上路演活动,来自美欧亚太等主要 市场的近50家机构参与。本次活动就科创板最新发展情况、改革政策,以及科创板指数化投资情况等进 行讲解。本次活动还专门设置了行业探讨环节,4家科创板公司创始人、CEO与国际投资者深入交流, 多方面展示科创板市场投资机遇及中国资产潜力。 下一步,上交所将在证监会统筹指导下,加快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着力打造更具吸引力、竞争 力的产品体系,继续做好国际投资者服务,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持续提升外资参与上交所市场的深度与 广度,助力科创板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全球投资者更好地分享中国创新发展机遇。 ...
新华视点|科创板加力服务优质科技企业 资本市场包容性改革迎来新突破
新华社· 2025-08-13 05:51
科创板改革核心举措 - 设置科创成长层 将现有和新注册未盈利科技型上市公司全部纳入 并配套企业入层调出条件 信息披露强化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安排 [2] - 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 并扩大适用范围至人工智能 商业航天 低空经济等前沿科技领域 [1][5] - 试点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 适用于第五套标准企业 以机构入股年限和比例作为审核参考 [3][4] - 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 减少关键技术企业在发行上市阶段曝光时间 保护信息安全 [3][4] - 统一在科创成长层企业股票简称后设置特殊标志"U" 提高未盈利企业摘"U"标准 要求加强风险揭示 [5] 市场影响与政策导向 - 改革彰显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政策导向 为新质生产力发展集聚金融资源 [3][6] - 促进投融资平衡 丰富科创板指数及ETF品类 将科创板ETF纳入基金投顾配置范围 [5] - 截至2025年5月底科创板上市公司达587家 总市值约6.6万亿元 在集成电路 生物医药等行业形成产业集群 [6] - 改革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 为增量制度改革提供可控试验空间 [1][3] 资本市场生态建设 - 科创板作为改革试验田 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高度契合 成为包容性改革排头兵 [6] - 创业板同步推进改革 将正式启用第三套上市标准 [7] - 构建有利于支持全面创新的资本市场生态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7]
政策红利释放助推股权融资生态升级 今年以来A股股权融资总额同比增长逾300%
中国证券报· 2025-08-12 23:06
股权融资市场整体表现 - A股市场共有183家上市公司完成股权融资 合计募集资金8328.73亿元 同比增长363.85% [1][2] - IPO市场63家企业首发募资643.92亿元 同比增长21.15% 接近2024年全年673.53亿元水平 [1][2] - 定增市场95家公司募资7279.22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537.47% 其中4家银行定增超1000亿元 [7] 市场集中度特征 - 股权承销CR3(中信证券1759.68亿元/国泰海通1270.76亿元/中信建投1000.97亿元)合计市场份额53.01% 较去年同期40.20%显著提升 [2] - IPO承销CR3(中金公司125.38亿元/中信建投100.49亿元/华泰联合97.67亿元)合计占比50.49% 中金公司独占19.57%市场份额 [2] - 债权承销CR3(中信证券13280.89亿元/中信建投9975.33亿元/国泰海通9227.16亿元)合计市场份额33.70% [3] IPO市场动态 - 今年以来IPO受理企业达181家 较2024年同期39家激增364.10% [4] - 北交所受理116家占比64.09% 科创板/创业板/深证主板/上证主板分别受理22/21/13/9家 [4] - 浙江省与广东省各受理35家 江苏省29家 三省合计占比54.70% [4] - 科创板已受理企业中7家2024年净利润为负 [4] 政策与制度创新 -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 仅要求预计市值不低于40亿元 提升对未盈利科技企业包容性 [5] - 证监会推出"1+6"政策措施 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 [8] - 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从并购主体/投资方/交易对价等维度降低门槛 [8] 业务机遇与行业影响 - 券商投行业务直接受益于承销规模扩大 头部券商凭借项目资源与定价能力占据优势 [7][8] - 券商可通过自有资金参与战略配售 在估值低位布局获取超额投资收益 [7] - 并购重组政策倾斜成为投行业务关键增量 对市场流动性冲击较小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