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金融

搜索文档
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李杰走进“在线访谈”节目“知产”是金,“卷价格”不如“拼专利”
新华日报· 2025-08-13 23:28
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 - 江苏省有效发明专利量达67.19万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8.81件,连续9年全国省区第一 [2] - 企业专利授权量占全省89.8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42个百分点 [2] - "1650"现代化产业体系发明专利授权量3.43万件,全国第三,其中高端纺织、半导体、高端装备领域全国第一 [2] 知识产权制度作用 - 专利制度通过20年专有权保障创新者收益,例如新药研发平均投入超10亿美元、周期10年,专利到期后价格大幅下降(如糖尿病药物从158元/盒降至32元/盒) [3] - 专利文献覆盖90%以上新技术信息,利用其可缩短60%科研周期、节约40%科研经费 [3] 科技成果转化与金融支持 - 知识产权连接创新与市场,通过专利转化专项行动推动高校专利产业化 [4] - 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企对接"等活动,促进企业"知产"变"资产" [4] - 发展知识产权运营、金融、评估等新业态,培育创新生态 [4] 行业竞争与知识产权布局 - 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从"拼价格"转向"拼专利",支持头部企业打造商标品牌优势 [5] - 引导行业组建知识产权联盟,构建专利池降低使用成本,避免低效重复建设 [5] 快速协同保护体系 - 建成"1+13+N"保护体系,发明专利授权周期从22个月缩短至3个月,实用新型从12个月缩至6个月,外观设计从6个月缩至2周 [6] - 2024年处理知识产权案件超1万件,平均办理时间不足2周 [6] 涉外知识产权保护 - 拥有国际专利的企业超7000家,建设14家国家级海外纠纷应对指导分中心,专家库超200名 [7] - 加强技术调查官队伍建设,利用"江苏微解纷"平台提升纠纷处理效率 [7] 提质增效行动 - 启动"十大提质增效行动",包括全链条保护"微改革"、涉外护航、智慧监管等十项举措 [8]
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难题待解(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 2025-08-13 08:50
不同于房产、厂房等有形资产,知识产权的价值较难得到公允评估。无法评估价值,后续的一系列 事项就不容易推进——能不能放贷、如何确定贷款额度、如何确定资金价格等。改革试点工作落地的关 键是基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线工作人员主要关注风险问题、责权问题。如果无法理顺知识产权金 融的收益、风险平衡关系,将直接制约相关政策的落地效果。 破解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难题是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笔者调研发现,目前主要有两类评估渠道,银 行内部评估、外部第三方机构评估。但是,银行往往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人才,第三方机构给出的评估 结果又时常不稳定,这一度让知识产权金融陷入瓶颈。怎样才能破题?可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知识产权 评估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其提供数据、模型和系统支持;与此同时,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建立知识产 权价值评估智能化模型,或探索用知识产权整体评价替代价值评估。 试点工作落地见效的关键环节之一,是知识产权的价值能否得到公允评估,这也是长期以来横亘在 科技型企业、金融机构之间的一道难题。银行发放贷款,是债权人为债务人提供债务融资,相较于债务 人的长期成长性,债权人更关心债务的安全,也就是这笔贷款的本金、利息能否按时收回。为此,银行 ...
信托业“破圈”知识产权新赛道 北京七部门联合发文赋能
经济观察报· 2025-08-05 06:03
(原标题:信托业"破圈"知识产权新赛道 北京七部门联合发文赋能)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联合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北京市版权局等7部门印发《北京市 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鼓励信托公司开展知识产权 信托",为行业发展提供政策指引。 《方案》聚焦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交易机制、金融服务等关键环节,构建具有北京特色的知识产权金融 生态体系,推动知识产权与金融深度融合。 以下为《方案》全文: 北京市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 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部署,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做 好"五篇大文章"的工作要求,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版权局《知识产权金 融生态综合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工作部署,现就稳步推进北京市知识产权金融生 态综合试点工作,制定行动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 一系列重要部署,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北京科技创新和文化发展的作用,促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运用,提 升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推 ...
广州黄埔金融服务新政策出台,最高2000万元力促创投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3 12:14
政策支持 -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发布《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从资金补贴、知识产权聚焦、产品服务创新三方面解决企业融资需求 [1] - 对金融机构最高支持2000万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单个企业最高扶持50万元,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科技创新创业投资母基金 [1] - 对新设持牌金融机构总部、专业子公司、市级以上分支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分别给予最高2000万元、1500万元、300万元和150万元开办费支持 [2] - 对符合条件的持牌金融机构总部及分支机构每年给予最高100万元营收增长支持 [2] - 对风投机构投资非上市企业给予累计最高2000万元补贴,投资种子期、初创期企业每投资1家最高给予100万元支持 [4] 知识产权金融 - 新政策聚焦知识产权,针对科技企业"轻资产、融资难"痛点 [5] -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按实际融资利息最高50%给予扶持,单个企业最高50万元 [6] - 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发行主体按发行金额最高1%给予最高150万元扶持,融资企业按实际成本最高200万元扶持 [6] - 知识产权保险按保费最高50%给予扶持,单个企业最高100万元 [6] - 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保险中心参保企业377家次,总保额超8亿元,累计发放保险补贴近3100万元 [6] - 截至2024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超152亿元,累计发放补贴约1.74亿元,惠及企业1132家次 [7] 金融服务创新 - 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科技创新创业投资母基金,重点投向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8] - 对国家级金融创新试点及跨境金融、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单项最高给予100万元支持 [8] - 支持设立S基金,鼓励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份额转让业务发展 [8] - 创设"融资汇""融智汇""创享汇""绿金汇"和"资管汇"五大活动品牌,开展常态化产融对接 [8] - 建设银行广州开发区分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超100亿元,占比约30%,科技相关产业贷款余额近900亿元 [3] 企业培育 - 形成"种子层-青苗层-金穗层"拟上市企业梯度,培育苗圃企业累计近400家 [9][10] - 辅导备案企业12家,在审企业12家 [10]
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难题待解
经济日报· 2025-07-31 21:49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联合多部门制定《北京市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行动方案》,细化登记、评估、处置、补偿等关键环节措施 [1] - 试点工作旨在促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运用,推动"知产"变"资产",形成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良性循环,培育新质生产力 [1] - 2024年3月已在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等8省市开展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 [1] 试点工作关键挑战 - 知识产权价值公允评估是核心难题,直接影响银行放贷决策(抵押物价值评估决定贷款金额) [1] - 知识产权不同于房产等有形资产,价值评估困难导致放贷额度、资金价格等后续环节难以推进 [2] - 基层执行中风险与责权问题突出,收益风险平衡关系未理顺将制约政策落地效果 [2] 评估机制现状与突破方向 - 当前评估渠道包括银行内部评估和第三方机构评估,但存在专业人才缺乏、结果不稳定等瓶颈 [2] - 政府部门可提供数据/模型/系统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智能化评估模型或用整体评价替代价值评估 [2] - 金融管理部门鼓励商业银行对1000万元以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采用内部评估或银企协商确定价值,允许扩大内部评估范围 [3] 金融机构行动建议 - 商业银行需针对痛点优化评估方法、指标、系数,逐步扩大内部评估适用范围 [3] - 需健全知识产权交易机制,建设专业化处置平台,提高交易活跃度,推动金融机构与知识产权流转中心合作 [3] - 需科技界与金融界协同解决"登记难""处置难"等堵点,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3]
7部门联合印发《北京市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行动方案》
中国经济网· 2025-07-26 06:52
政策背景与试点范围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联合多部门制定《北京市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行动方案》,细化登记、评估、处置、补偿等关键环节措施 [1] - 2025年3月将在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四川省、深圳市、宁波市等省市开展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工作 [1] 解决登记难问题 - 提升线下服务便利化程度,在商业银行营业网点、知识产权登记服务大厅设立知识产权金融综合服务点,提供"一站式"服务 [1] - 发布知识产权质押登记操作指南,推动开通版权质押登记绿色通道 [1] - 加快建设在线版权质押登记平台与版权质押登记公示信息平台,缩短办理周期 [1] 解决评估难问题 - 鼓励商业银行对单笔1000万元以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通过内部评估或银企协商确定价值 [2] - 推动政府部门提供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数据、模型和系统支持 [2] - 探索建立北京地区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智能化模型和行业评估报告 [2] - 支持金融机构探索用知识产权整体评价替代价值评估 [2] 解决处置难问题 - 健全知识产权交易机制,推进专业化处置平台建设 [2] - 鼓励知识产权交易运营平台设置知识产权转让交易、质物处置专门版块 [2] - 鼓励金融机构与知识产权流转中心合作 [2] 试点实施与管理 - 组织知识产权金融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积极性较高的金融机构和行政区开展试点工作 [2] - 对试点机构和试点地区实施名单制管理,加强日常工作评价和退出管理 [2] - 鼓励试点机构和地区推出细化措施和创新举措,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2]
北京金融监管局等七部门推动北京市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落地
新华财经· 2025-07-25 12:15
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行动方案 - 北京市金融监管局联合多部门制定《北京市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行动方案》,针对知识产权金融关键环节细化落地措施 [1] - 方案聚焦解决知识产权融资中的"登记难"、"评估难"、"处置难"及协作机制问题 [1][2] 登记难解决方案 - 鼓励金融机构设立知识产权金融综合服务点,提供"一站式"质押登记和融资咨询服务 [1] - 服务点将设在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和知识产权登记服务大厅等渠道 [1] 评估难解决方案 - 允许商业银行对单笔1000万元以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采用内部评估或银企协商确定价值 [1] - 支持有条件的机构扩大内部评估适用范围 [1] 金融机构服务优化 - 指导金融机构制定知识产权金融业务管理办法和制度 [1] - 鼓励延长贷款期限并提高中长期贷款比例 [1] - 支持开发面向战略新兴产业、前沿产业等领域的知识产权金融产品 [1] - 商业银行可将知识产权投保情况作为融资审批参考依据 [1] 处置难解决方案 - 要求金融机构健全知识产权交易机制,建设专业化处置平台 [2] - 鼓励交易平台设置专门的知识产权转让交易和质物处置板块 [2] - 推动金融机构与知识产权流转中心合作 [2] 协作机制完善 - 统筹优化市区两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补贴、风险补偿和分担政策 [2] - 探索组建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共同体,实行"共贷、共保、共担"模式 [2] - 鼓励相关部门推送重点产业数据库、专利产业化企业培育库及企业白名单信息 [2] 试点管理 - 将对试点机构和地区实施名单制管理,加强日常评价和退出机制 [2] - 鼓励试点单位结合实际推出细化措施和创新举措 [2]
北京市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行动方案:研究设立直达基层信贷人员的个人奖励计划
快讯· 2025-07-25 09:15
商业银行知识产权金融机制优化 - 指导商业银行制定专门的知识产权金融业务办法和管理制度 [1] - 鼓励依托科技支行、文创支行或设立知识产权金融专门机构推广知识产权金融产品 [1] - 建立业务审批绿色通道并提供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 [1] 商业银行审批与考核机制改革 - 鼓励商业银行下放审批权限 [1] - 用好单列信贷计划和监管不良率考核容忍等监管政策 [1] - 配套设置专门信贷额度、风险评估审批机制、尽职免责机制、绩效考核机制 [1] 商业银行申诉与激励机制创新 - 探索建立尽职免责快速认定及多部门共同参与的未免责结果申诉机制 [1] - 在现有绩效考核机制中增设知识产权金融指标、加大权重或制定专门考核要求 [1] - 研究设立直达基层信贷人员的个人奖励计划 [1] 知识产权金融人才建设 - 加强知识产权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和保障机制建设 [1]
七部门印发《北京市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行动方案》
快讯· 2025-07-25 09:13
北京市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行动方案核心观点 - 到2027年基本建成服务便捷高效、信息共享畅通、体制机制完备的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验区,构建具有北京创新特色的知识产权金融生态体系 [1][2] - 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增量扩面,实现质押融资余额、年度累放金额、新增融资户数合理增长,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2] - 形成知识产权、产业、金融良性互动的工作局面,提升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1][2] 具体任务 知识产权质押登记便捷化 - 实现专利权质押登记全流程无纸化线上办理全覆盖,设立知识产权金融综合服务点提供"一站式"服务 [3] - 推动版权质押登记绿色通道和在线平台建设,优化登记流程并缩短办理周期 [3] - 推进知识产权信息公示共享,通过多平台查询权属状态等关键数据 [3] 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建设 - 鼓励商业银行对单笔1000万元以下质押贷款采用内部评估或银企协商确定价值 [4] - 制定符合北京特点的专利、商标、版权价值评估指引,建立智能化评估模型和行业报告 [5] - 支持建立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白名单和金融导师库,发挥专业机构作用 [5] 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升级 - 鼓励商业银行设立科技/文创支行或专门机构,提供审批绿色通道和内部资金定价优惠 [5] - 开发线上线下质押产品,延长贷款期限并提高中长期贷款比例,运用"无还本续贷"政策 [6] - 探索将动植物新品种权、数据权益等纳入质押范围,创新ABS、ABN、信托等业务模式 [7] - 针对"卡脖子"技术领域定制专属金融产品,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8] 知识产权交易机制完善 - 提升北京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精准服务能力,协助银行判断知识产权价值 [6] - 推动交易市场成熟后探索资管产品参与确权登记,扩大交易主体范围 [6] - 设置质物处置专门版块,探索集中拍卖、第三方收储等运营模式 [6] 金融协作机制强化 - 完善市区两级风险补偿和分担政策,组建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共同体支持关键技术转化 [6] - 推动政务数据与金融服务互联互通,打造"一站式"线上融资服务平台 [6] - 优化企业白名单机制,通过银企对接活动赋能重点产业 [6] 保障措施 - 建立市区两级试点工作机制,实行责任制考核,行业协会加强培训与案例推广 [6] - 组织金融机构申报试点并加强动态管理,完善监测分析制度与审慎监管政策 [8] - 加大宣传力度,对成效突出的机构及个人给予激励支持 [9]
激活“知产”变“资产” 陕国投A助力中西部首单“双标识”知识产权ABS落地
证券日报· 2025-07-16 06:11
华科创合ABS1期发行 - 中西部地区首单"双标识"(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支持)知识产权ABS成功发行 具有创新示范意义 [1] - 发行规模1亿元 票面利率2.79% 基础资产为8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 [1] - 陕国投A作为资产服务机构之一 通过设立知识产权资产服务信托参与项目 [1] 知识产权ABS特点 - 针对科创企业的金融工具 以知识产权未来现金流为基础资产 通过结构化设计打包成资产支持证券 [1] - 陕国投A通过"陕国投·同睿2567013秦创智权1号知识产权资产服务信托"激活"知产"变"资产" [1] 陕国投A的战略布局 - 公司曾参与西部首单知识产权ABS 以国有金融机构身份赋能本地实体经济发展 [2] - 2025年经营计划明确表示 将全面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信托等创新产品 形成特色化差异化产品体系 [2] - 公司聚焦"三分类"转型 逐步摆脱传统路径依赖 通过创新业务兑现转型信心 [2] - 未来将继续发挥信托优势 完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 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