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转化

搜索文档
广西推动构建涉重金属污染防治新模式
中国新闻网· 2025-09-25 13:03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钱学明出席活动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小卫、段宁分别作主题演 讲分享,分享各自在关键金属产业发展、重金属污染防控领域的经验和研究成果。 活动中,主办方组织20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累计签约金额超200亿元(人民币,下同),涵盖技术研 发、成果转化、产业落地等多领域,助力广西构建涉重金属污染防治新模式,推动关键金属产业高质量 发展。 活动期间,主办方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的核心专利技术资源,依托AI算法,建立合作机制,实 现技术供需智能匹配,打破成果转化壁垒,推动专利从"纸上"走向"车间",加速技术产业化落地。 主办方还发布《关键金属产业专利技术情况报告》及《涉重金属污染防治专利技术分析报告》,系统梳 理行业前沿技术动态与知识产权布局,为产业创新提供导航。 与会嘉宾通过主旨演讲、圆桌论坛等形式,深入探讨AI技术与专利转化运用,如何赋能污染防治技术 创新,解析关键金属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为行业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引。 广西推动构建涉重金属污染防治新模式 此次活动还发布《知识产权跨区域合作赋能关键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倡议》,推动产业绿色转型。中国 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分 ...
陕西加快建设西部示范知识产权强省
陕西日报· 2025-08-26 23:54
知识产权创造与积累 - 截至6月底发明专利有效量达12.5万件 有效商标注册量87.9万件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96个 [1] - 83家高校及科研机构盘点存量专利近9万件 其中6.3万件进入全国可转化专利资源库 [1] 知识产权转化运用 - 实施专利转化"灵犀"计划破解专利技术供给与产业需求双向盲区问题 [1] - 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专利赋权 探索"专利+地理标志""数据资产+商标"组合质押模式 [1] - 建立多场景牵引、多行业融入、多主体支撑的数据知识产权生态试点 [1] 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 - 在西部地区率先完成知识产权综合立法 布局建设省级保护体系项目46个 [1][2] - 建立海外维权援助工作站(英国、哈萨克斯坦)及技术调查官队伍 [2] - 形成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程序衔接、标准统一的"一张网"协同保护机制 [2] 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 聚焦34条重点产业链开展专利导航 推动商标与地理标志赋能县域经济发展 [2] - 实施"地理标志+文化/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促进工程 [2] - 推动工业强市、农业大县、特色小镇通过知识产权增强发展动力 [2] 国际合作与开放格局 - 建立跨区域高层次知识产权协作机制 建设"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交流平台 [2] - 成立涉外知识产权服务协作体 实现涉外知识产权"多个点"专业保护 [2] - 通过知识产权提升制度、产业、人文对外开放能级 [2]
截至今年6月,西部地区有效发明专利量达到53.1万件
新京报· 2025-08-26 11:58
新京报讯(记者陈琳)8月26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衡付广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 绍,近一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与西部各省区市结合区域发展定位和资源禀赋条件,"一省一策"推进知 识产权强省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截至今年6月,西部地区有效发明专利量达到53.1万件,有效注册商标量达到700.6万件,累计认定地理 标志产品978个,核准以地理标志注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2399件,数量均保持稳步增长。"这充分表明 西部地区创新能力在持续提升,成为我国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板块。"衡付广说。 据介绍,在优化创新环境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宁夏、新疆以及广西柳州、四川绵阳等地新建4个国 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多个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一站式"服 务,护航当地企业创新发展。 同时促进转化运用,构建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培育库,西部地区2361家高成长性企业入选,占全国四分 之一;在陕西西安、内蒙古包头、新疆乌鲁木齐等地举办多场跨区域专利转化对接活动,签约金额近 2.1亿元。 陕西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沈黎萍表示,近年来陕西创造活力持续迸发。截至今年6月,全省发明专利有效 量达到12 ...
技术经理人,牵好专利转化这根“红线”(身边的“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08-24 22:21
十四五规划进展 - 经济增长 全员劳动生产率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等指标进展符合预期 [2]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人均预期寿命 粮食和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等指标进展超过预期 [2] -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3件 提前实现12件的规划目标 [3] 技术转移行业发展 - 技术经理人团队促成上百项专利技术成果转化 转化金额约4亿元 带动投资约10亿元 [3] - 武汉市技术经理人规模约2300人 计划3-5年内培养万人规模专业队伍 [9] - 武汉市技术转移研究院于2024年7月揭牌 专门培养技术转移人才 [9] 专利转化实践案例 - 盐湖提锂矿物膜专利实现卤水锂镁分离率超99% 成本不到进口膜一半 [8] - 通过商业可行性评估 股权架构设计和融资方案解决"不敢转 不会转 没钱转"三大困境 [8][9] - 项目成功获得种子轮融资并进入第二轮融资阶段 已具备商业化生产基础 [9] 技术经理人专业能力 - 需持续研读行业报告 参加展会和培训以掌握科技成果转化动态 [5] - 专业能力体现在懂产业 懂政策 懂创新资源和懂金融四个维度 [9] - 通过精准筛选有价值专利 匹配成熟技术方案提升转化成功率 [5]
推动更多金点子从“书架”到“货架”(身边的“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08-24 22:00
核心观点 - 中国专利转化和产业化进程加速 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从2020年44.9%提升至2024年53.3% 人工智能 信息通信 新能源汽车 量子技术 生物医药 光伏等领域关键专利技术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1] - 政策驱动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 27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完成存量专利盘点 筛选68万件发明专利纳入可转化专利资源库 与45万家企业开展精准对接 全国专利转让许可备案累计102.5万次 高校和科研机构转让许可达12.7万次 [1] - 产学研一体化深度推进 高校院所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 转移机构和转化服务平台约2万家 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和专利转化尽职免责改革深入推进 先使用后付费 开放许可等新模式蓬勃发展 [2] 专利转化成效 - 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持续提升 从2020年44.9%提升至2024年53.3% [1] - 中小企业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55.1% 较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 其中小型企业为57.8% 微型企业为36.7% 均连续两年提升 [2] - 全国专利转让许可备案累计102.5万次 其中高校和科研机构转让许可达12.7万次 [1] 政策与机制创新 - 2023年10月国办印发《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专项部署专利产业化和成果转化 [1] - 2024年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印发《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实施方案》解决高校院所专利转化难和中小企业技术获取难问题 [2] - 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和专利转化尽职免责改革深入推进 先使用后付费 开放许可等新模式为专利顺畅流动提供制度保障 [2] 产业支撑领域 - 人工智能 信息通信 新能源汽车 量子技术 生物医药 光伏等领域掌握大批关键专利技术 [1] - 技术合同成交额显著增长 今年上半年全国登记技术合同近41万件 成交额超3万亿元 同比增长14.2% [2] - 重点产业知识产权竞争优势加速形成 一批主攻硬科技 掌握好专利的企业得以壮大 [1] 服务体系建设 - 高校院所专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人员约1.79万名 上千家高校院所成立专门技术转移机构 [2] - 高校院所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 转移机构和转化服务平台约2万家 [2] - 27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完成存量专利盘点和价值分析 筛选出68万件发明专利纳入可转化专利资源库 [1]
促成果落地、解转化难题 技术经理人,牵好专利转化这根“红线”(身边的“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08-24 22:00
十四五规划指标进展 - 经济增长 全员劳动生产率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等主要指标进展符合预期 [1]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人均预期寿命 粮食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等指标进展超过预期 [1] -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3件 提前实现12件的规划目标 [1] 技术转移服务成效 - 技术经理人团队促成上百项专利技术成果转化 转化金额约4亿元 带动投资约10亿元 [1] - 通过行业报告研读 展会参与和专业培训提升技术理解力 提高技术匹配成功率 [2] - 武汉市现有技术经理人约2300名 计划3-5年内培养万人规模专业队伍 [6] 专利转化实施案例 - 盐湖提锂矿物膜专利实现卤水锂镁分离率超99% 成本低于进口膜50% [5] - 针对前沿专利转化困境 提供商业可行性评估 股权架构设计和估值模型构建服务 [5] - 协助完成种子轮融资 推动中试产线建设 实现每小时处理卤水量达薄膜体积50倍以上 [6] 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 技术转移研究院揭牌成立 专门培养懂产业 政策 创新资源和金融的复合型人才 [6] - 建立企业需求与专利技术的精准匹配机制 解决研发周期长与资金负担重的矛盾 [2] - 为科研人员提供商业化全流程支持 包括合作方式设计 收益分配方案和融资对接 [2][5]
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企业专利签约突破3.2亿元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18 00:39
核心交易与合作协议 - 包头稀土高新区17家企业与内蒙古自治区、浙江省、广东省科研院所及金融机构签署专利技术合作、产学研协同、专利许可及质押融资协议,总金额突破3.2亿元 [1] - 协议涵盖专利技术合作、产学研协同、专利许可及专利质押融资四大领域 [1] 区域合作与产业协同机制 - 活动搭建"需求端-供给端-服务端"精准对接平台,推动内蒙古稀土资源与浙江、广东先进技术深度融合 [1] - 建立内蒙古与浙江、广东长效合作机制,通过定期对接活动及优惠政策推动专利成果转化落地 [1] 专利储备与行业技术基础 - 包头稀土高新区有效专利总量达7258件,其中稀土相关专利1962件,占总量27% [1] - 专利转化活动推动"技术攻关-专利转化-产业升级"全链条协同发展 [1]
火车之轮风驰电掣 中国制造动能强劲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17 22:57
公司背景与历史 - 公司从蒸汽机车起家,现已成为我国铁路大提速主型牵引机车生产者,并在大功率机车领域首次实现永磁直驱技术应用[1] - 公司成立于1954年,已生产超过1.2万台各种型号大马力干线机车,为中国铁路发展提供动力[1] - 公司凭借核心专利持续突破,展现出新的发展动能[1] 技术创新与研发 - 公司研制的永磁直驱货运机车首次满载试验成功,该技术拥有6件核心专利,取消齿轮箱后电机输出转矩较异步电机增大5.2倍[2] - 公司通过13年攻坚,破解永磁电机小型化与大扭矩矛盾,开发空心轴啮合传动专利和散热风道拓扑优化专利[2] - 公司实施"一体两翼一支柱"产业布局,构建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2] - 公司近10年累计拥有授权专利353件,主持和参与起草技术标准70余项,实施科研项目3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22项[3] 专利应用与成果转化 - 永磁直驱技术使机车效率提升5%,单台货运机车年节电超30万度,相当于200个家庭全年用电量[4] - 高原型电传动矿用自卸车搭载可拆卸式减震橡胶垫专利技术,在极寒缺氧环境中维护成本降低40%[4] - 全三维设计机车数据演进专利让研发周期缩短30%,设计误差率趋近于零[4] - 电力机车轮对驱动智能装配生产线专利使生产效率提升30%,质量故障率下降45%[8] 产业拓展与新领域 - 矿山装备专利群覆盖12项关键技术,攻克高原动力衰减世界难题[5] - 电气化公路专利支撑国内首条商用线落地,牵引公路货运减碳30%[5] 研发机制与人才培养 - 公司建立需求导向科研机制,通过"问题树"看板收集一线工人改进建议[6] - 专利价值评估采用"三把尺"标准:技术先进性、产业适配度、经济收益预期,85分以上项目进入"绿色通道"[6] - 公司构建"科学家-专家-工匠"三级人才梯队,拥有8位全国技术能手和114名中车级专家[7] - 青年创新基金每年投入千万支持"金点子"转化[7]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将持续强化创新与专利布局,助力中国铁路事业高质量发展[8]
济南市场监管部门组织高校专家入企指导 破解专利转化堵点
齐鲁晚报网· 2025-07-13 11:42
高校专利转化合作 - 济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齐鲁工业大学开展区域定向专利许可,累计推送高价值专利220项,打造"先试用、后付费"的专利许可服务新模式 [3] - 高校专家入企指导服务活动通过"订单式""一对一"方式为企业提供专利转化路径的"最优解",实现专家与企业的成功"结对" [3] - 高校专家从行业发展态势、专利技术分析、专利应用场景开发等多个维度为企业出具"定制款"专利转化"体检报告" [3] 企业技术升级需求 - 企业在专利转化过程中遇到困惑,高校专家入企服务直接、精准地解决企业技术升级的迫切需求 [4] - 企业就关键核心技术专利的"产学研用"与高校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3] - 高校专利走进企业"生产线"提供智力支持,对确定研发方向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4] 专利应用场景开发 - 专家指导"去除废水中低浓度氟离子、脱除硫化氢的吸附剂"专利应用场景,联合攻克水处理领域发明专利申请中的核心工艺参数披露、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确定等难点 [1] - 高校专家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和相关典型案例,为企业提供专利布局及转化应用策略 [3]
瞭望 | 全链条畅通专利转化路径
新华社· 2025-07-07 08:10
专利转化政策改革 - 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通过约定权属比例明确高校院所与发明人权益分配 如辽宁科技大学发明人权益占比90%学校10% 东北农业大学发明人权益占比80%学校20% 河南师范大学净收益分配为完成人80%二级单位10%学校10% [4][5] - 全国28个省区市开展赋权改革试点 试点高校院所达700家 辽宁科技大学2024年1546件有效专利实现转化120件 15项百万元以上重大赋权成果转化合同金额6960万元 [5] - 配套豁免政策明确科技成果作价投资形成的国有股权不纳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 辽宁省免除向国有全资企业转让许可或作价投资的资产评估程序 [6] 激励机制创新 - 资金激励机制将专利转化收益直接奖励研发团队 如鲜食玉米收获机专利转让金额1000万元分5年支付 研究院将到账金额70%奖励研发团队 另10%-15%奖励管理人员推广人员后勤保障人员 [8] - 黑龙江省试点单位从转化净收入单位留成部分提取不低于15%用于人员奖励和机构能力建设 辽宁省部分试点将科研人员分配比例从80%提升至90%并简化收益获取流程 [9] - 评价体系改革将专利转化成效纳入高校院所科研工作考核和职称评聘 哈尔滨工程大学将专利转化数量质量列为关键考核指标 专利转化成效可作为教师职称晋升代表性业绩 [9] 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 - 分级分类评估通过多维度专利评分体系筛选高价值专利 哈尔滨工程大学完成6683件存量专利分级分类 形成技术成熟度应用场景产业化前景等信息库 委派专利转化专员提供一对一服务 [12] - 中介服务整合资源提供全链条支持 沈阳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引进50余家服务机构 2024年间接促成沈阳大学科技成果转化48项包括专利转让38项许可10项 总交易额508万元 [13] - 国有交易平台保障合规性与价格合理性 黑龙江股权交易中心接入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监测系统 执行信息发布操作规则等五统一原则 搭建全流程线上数智化交易系统 [14] 专利转化成效 - 2024年全国专利转让许可备案量达61.3万次同比增长29.9% 其中高校和科研机构备案量7.6万次同比增长39.1% [1] - 具体案例包括辽宁科技大学汪琦教授团队专利转化后应用于包钢单年直接经济效益超2.5亿元 鲜食玉米收获机2024年销售总额876万元 哈尔滨工程大学高性能阻燃降噪材料核心专利以400万元转让 相关产品预计2025年创造10-30亿元产值 [4][8][12] - 哈尔滨工程大学十四五以来已转化科技成果374项 沈阳大学通过中介服务2024年实现专利交易额508万元 [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