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治理

搜索文档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中国化学重机公司践行“两山”理念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15 13:50
项目背景与意义 - 白洋淀是中国海河平原最大湖泊,总面积366平方公里,平均蓄水量13.2亿立方米,但长期受村庄生活污水直排和上游污水汇入污染[1] - 中国化学重机公司2023年中标白洋淀重点村落隐性污染源治理项目,涉及7个乡41个淀边村的140个历史遗留污染点位,治理量达11.8万立方米[1] 技术方案与实施 - 公司联合中国科学院及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组建"科学家+工程师"团队,采用五项关键技术包括"地下管网智能探测与精准清挖"[1] - 应用自主研发的三项专利技术产品如"高效绿色催化氧化药剂",高效完成治理任务[1] 项目成果与荣誉 - 项目获评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践行"两山"理念优秀案例二等奖[1] - 入选《中国环境报》"十四五"生态环境创新工程案例[1]
(活力中国调研行)重庆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单位GDP能耗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中国新闻网· 2025-08-12 16:04
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 重庆市以年均2.4%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年均5.6%的经济增长,单位GDP能耗降至0.310吨标准煤/万元,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1] - 单位GDP能耗较2020年下降11.8% [1] 产业结构绿色转型 - 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等主导产业 [1] - 加快布局空天信息、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1] - 计划巩固汽车、电子等优势产业,发展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空天信息、具身智能、氢能等未来产业 [1] 绿色化与数字化协同 - 建设重庆市能碳双控在线平台,上线"工业绿效码",实现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精准定位和方案定制 [2] - "工业绿效码"归集企业信息,提供升级、技改、融资等定制方案 [2] 绿色制造体系 - 建立区县级、市级、国家级绿色工厂梯度培育体系,累计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170家、绿色工业园区16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8家 [2] - 国家级绿色工厂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9.5% [2] 城市绿色空间布局 - 统筹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用地及生态空间,构建城乡一体的城市绿色空间体系 [2]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 实现长江干流上下游及嘉陵江等重要支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全覆盖,建成跨省市、跨区县、跨乡镇三级补偿网络 [3]
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
人民日报· 2025-08-06 03:00
生态环境治理成效 - 巩固生态环境治理成效 [1]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 推动减污降碳扩绿协同增效 [1] 城市生态多样性 - 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 [1]
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新时代画卷)
人民日报· 2025-08-05 22:21
巩固生态环境治理成效 - 山西运城市盐湖区持续改善空气质量,采取多种措施解决城市空气治理难题,实现"山入城郭、水映楼宇"的生态环境 [2] - 湖北十堰市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通过"以菜净水、生态种养"方式推动水体氮、磷净化,加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4] - 南开大学新污染物研究团队开展植物模拟暴露实验,深入研究微塑料等新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6] - 福建福州市鼓楼区加快建设城市绿色通道和生态景观走廊,规划提升生态公园层级,打造绿意盎然的城市生态肌体 [8] 推动减污降碳扩绿协同增效 - 陕西西安市持续推动公园、林带、绿道建设,促进城市绿化 [10] -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推广垃圾分类,提升城市环保水平 [12] - 西藏拉萨市城关区娘热沟南北山绿化工程修复片区进行树木养护,推动生态修复 [14] - 安徽芜湖市繁昌区倡导市民低碳绿色出行,建设人民体育公园等绿色基础设施 [16] 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 - 北京昌平区温榆河公园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稳中向好,累计监测到动植物种类880种,4年内增加200余种 [18] - 广西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区通过植物景观吸引游客,促进城市生态与旅游结合 [20][21] 全国绿化建设数据 - 全国建设口袋公园超过4.8万个,绿道超过12.8万公里 [21][23]
“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有机肥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经济日报· 2025-07-27 22:17
行业战略价值 - 有机肥在提升土壤健康和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1] - 土壤有机碳每提升1吨/公顷,作物稳产性可提高3%至5% [1] - 有机肥产业在推动绿色农业、清洁生产、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1] 产业发展现状 - 中国生物肥料企业数量超4500家,年产量达4500万吨,登记产品超1.5万个,年产值突破400亿元 [1] - 中国有机肥用量约为4000万吨(纯养分),占资源总量的59.5%,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3] - 有机肥产业正处于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的关键阶段 [2] 全球市场机遇 - 2028年全球有机肥市场规模预计达2270亿美元,2030年突破3000亿美元 [2] - 中国有机肥产业发展面临巨大机遇 [2] 区域发展案例 - 甘肃省甘南州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发展有机肥产业,构建农林牧并举、产加销贯通的产业循环体系 [2] - 黄河流域作为重要生态屏障和农牧业基地,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关系区域生态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2] 技术与发展方向 - 未来有机肥产业将向"精准高效、功能复合、绿色智能"方向发展 [3] - 需加强推广秸秆还田、粪肥还田等绿色种养循环模式 [3] - 应严控有机肥原料安全,防止对土壤造成二次污染 [3] 政策与行业建议 - 需加快标准体系建设与产业链整合 [2] - 推动政产学研用各方携手构建黄河上游绿色农业新高地 [2] - 加强黄河流域沿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大绿色农资产品创制与推广力度 [3]
紧扣“履职、规范、公平”三个核心,提升生态环境执法水平
中国环境报· 2025-07-14 03:11
生态环境执法现状与问题 - 当前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执法存在履职不到位、执法不规范等问题,制约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提升 [1] - 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隐蔽性、累积性和不可逆性特点,需执法人员主动履职才能有效防范风险 [1] - 部分执法人员在现场检查中存在程序瑕疵,影响执法公信力与企业合法权益 [2] 规范执法的核心措施 - 构建"落实责任—强化监督—严肃考核"三位一体机制强化履职:包括政策宣讲、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强化责任意识 [1] - 依托"智慧环保"平台建立24小时污染源动态监测网络,对重点排污企业和生态敏感区域实时监控 [1] - 将问题发现率、处置率纳入执法人员绩效考核,倒逼执法力量下沉一线 [1] - 细化《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明确处罚梯度与适用情形,压缩人为干预空间 [2] - 通过执法全过程记录、公示和重大决定法制审核确保执法行为公开透明 [2] - 借助区块链技术建立不可篡改的电子执法档案,实现执法信息实时追溯 [2] 促进执法公平与企业合规 - 强化执法人员"执法即服务"理念,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思想 [2] - 定期开展专题培训,邀请环境科学和法律专家提升执法队伍专业能力 [2] - 引导企业加大环保技术研发与设备升级投入,将绿色生产理念融入经营全过程 [2]
重庆市农村黑臭水体实现全域全面动态清零
中国新闻网· 2025-07-12 10:18
美丽重庆建设进展 - 重庆市农村黑臭水体实现全域全面动态清零 提前完成目标任务 动态排查建档的1314个 305万平方米农村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治理 惠及群众82 2万人 [1] - 重庆市印发农村黑臭水体长效管护和动态清零工作指南 压实区县 镇街 村社巡查管护责任 忠县完善长效运维 巡查管护机制 巩固治理成效 [1] - 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稳定保持Ⅱ类 扎实推进"三江"干流和5条重要支流入河排污口整治 全面开展水生态监测 建立长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1] 污染减排与产业升级 - 重庆市完成钢铁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项目123项 水泥等企业超低排放改造17家 淘汰治理老旧柴油车7万余辆 114家企业环保绩效达"良好"及以上水平 [1] - 合川区完善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体系 打造废旧铝材回收 再生铝生产到铝灰渣综合利用的完整闭环产业链 实现资源"变废为宝" [2] 无废城市建设 - 重庆市迭代"无废指数"指标体系 累计建成"无废学校" "无废社区"等"无废城市细胞"3800余个 [2] - 重庆市将完善精准治污 科学治污 依法治污制度机制 完善以治水治气为牵引的"九治"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2]
信长星主持召开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推进会强调求真务实全力以赴抓好督察整改 标本兼治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
新华日报· 2025-07-10 23:32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部署 - 省委书记信长星主持召开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推进会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 部署推进反馈问题整改工作 [1] - 会议强调要把贯彻落实《条例》与督察整改结合起来 以高质量整改和高水平保护推动美丽江苏建设 [1] 整改工作具体要求 - 整改工作要坚持突出重点 统筹施策 动真碰硬 确保每项整改到位 做到件件有着落 事事见成效 [2] - 对已完成整改的要及时"回头看"查漏补缺 对正在整改的要细化实化举措 对共性问题要举一反三系统治理 [2] - 整改工作要从严从紧 倒排工期加快进度 坚决杜绝表面整改和虚假整改 [2] 生态环境治理提升措施 - 要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加强动态监测和应急处置 实施控源治污 生态清淤等工程 确保太湖安全度夏 [3] - 要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调整优化产业 能源 交通运输结构 发展绿色生产力 推进重点行业碳达峰 [3] - 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健全省级督察制度 强化科技支撑 为生态环境治理注入新动能 [3] 会议组织形式 - 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 省生态环境厅解读《条例》并通报整改进展 各设区市和省有关部门汇报整改情况 [4] - 省领导 生态环境部华东督察局负责人 各设区市和省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分别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参会 [4]
“鹤”舞蓝天水映城 “壁”倚青山绿满屏
河南日报· 2025-07-09 02:36
城市建设成果 - 鹤壁市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8.8%,城市绿地率达43.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1.5平方米,全省领先 [5] - 改造老旧小区294个,建设电动自行车充电桩94270个,改建220余块室内外匹克球场地 [8] - 入选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城市,118个城市社区全部完成绿色社区创建 [8] 生态环境质量 - 2024年一季度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率为20.3%,改善程度位居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第七 [7] - 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淇河(鹤壁段)获评全国首批"美丽河湖"案例 [8] - 初步建成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环境治理),创新设计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等核心内容 [8] 产业发展 - 培育形成"3+3"主导产业体系,包括功能性新材料、电子电器、镁基新材料等传统产业和商业航天、生物制造、半导体及工业软件等新兴产业 [7] - "三聚"新材料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发展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7] - 获评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市、全国清洁取暖试点市,山城区获评全国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8] 战略规划 - 明确"一标杆、两样板、七行动、四清单"的美丽鹤壁建设路径,目标打造环境质量跃升的全国标杆城市 [10][11] - 两样板包括绿色低碳转型的北方样板和生态环境数智化治理的鹤壁样板 [12] - 七大攻坚行动涵盖绿色发展、环境质量、生态宜居、安全底线、智慧高效、全民共治、特色样板等领域 [12] 未来目标 - 到2035年美丽鹤壁建设在全国达到领先水平,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成熟完善,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 [15] - 经济发展质量、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小而精""小而美"的北方美丽宜居城市全面建成 [15]
内蒙古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中国经济网· 2025-07-07 06:08
空气质量改善 - PM2 5平均浓度和一氧化碳同比持平 PM10同比下降5.8% 二氧化硫同比下降9.1% 二氧化氮同比下降4.8% 臭氧同比下降0.7% [1] - 建成自治区-盟市-旗县-企业四级重污染应急预案体系并实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帮扶指导 [1] - 三项关键指标PM2 5平均浓度 优良天数比例和重污染天数比例均完成年度目标 [1] 水环境治理成效 - 全区13段城市黑臭水体完成整治且无返黑返臭现象 完成850个入河排污口整治 [2] - 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和劣Ⅴ类比例均优于年度目标 黄河流域干流内蒙古段水质连续5年稳定在Ⅱ类优良水平 [2] - 黄河流域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77.1% 一湖两海水质稳定且湖面面积保持合理区间 [2] 土壤与固废治理 - 11.79万亩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在98%以上 159个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2] - 完成40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 提前完成自治区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 [2] - 推进呼包鄂3市无废城市建设并完成172项建设项目 对671座尾矿库实施分级分类管理 [3] 生态保护与生物多样性 - 全区生态质量指数(EQI)达63.14(二类)同比轻微变好 区域生态质量动态评估指数(EQDI)为0.274 [5] - 达乌尔国际自然保护区工作入选全球共创未来行动计划成果清单 通辽等四市入选全球自然城市 [5] - 编制自治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 鄂尔多斯市入选全球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 [5] 环境监测体系 - 全区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总数达8391个 实现环境质量 生态质量和重点污染源监测全覆盖 [6] - 申报获批13个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数量全国第一) 完成133个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建设 [6] - 健全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监测联动工作机制 生态环境监测助力屏障建设入选部委优秀案例 [6] 政策与服务支持 - 上报环评审批申请的3101个重大项目全部完成批复 审批完成率100% [4] - 修订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 实施更大范围差异化监管和包容审慎执法 [4] - 办理行政处罚案件889件 查处和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32件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