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优先
icon
搜索文档
广西两项目荣获联合国生态大奖
广西日报· 2025-09-12 03:13
9月9日,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特色活动之一的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成果对接会在 山东省青岛市举行。会上发布了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大赛优胜项目及"海洋十年"中国行 动国际合作种子基金资助项目名单。防城港市西湾生态保护修复促进价值实现实践案例、钦州市孔雀湾 生态修复项目范例从全球众多参评案例中脱颖而出,荣获海洋生态文明实践范例赛道"海洋十年"中国行 动国际合作种子基金重点项目,标志着广西在海洋生态保护领域取得的成效获得国际认可。 钦州市坚持"陆海统筹、系统治理"的方针,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核心,构建"规划引领—多 元投入—科技赋能—共治共享"的生态修复综合治理体系,投入3.09亿元实施金鼓江岸线综合生态整治 修复工程(一期),通过退养还湿、栖息地恢复、水质净化等一系列精准举措,累计恢复红树林90.12 公顷,修复岸线5.3公里,恢复海鸟栖息地1.47公顷,净化海湾水质3.15公顷,让孔雀湾重现"鸟栖红树 林、鱼游清水湾"的生态美景。(苑长军 康安 罗继梅 翁培耀 钟夏波) 2012年以来,防城港市通过海堤生态化改造、红树林种植、退养还滩等立体综合整治与修复,将防 灾减灾、生态防 ...
安徽安庆:山色湖波连天碧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05 03:50
数字数据记录 - 记录多个数字序列包括2、11、17、-14、27、4、238、11、20、25、1、2015、1、1999 [1] 生态环境建设 - 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花亭湖景区呈现蓝天白云碧水与青山村庄田园水系相映衬的绿色生态山水画卷 [3] - 当地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3] - 加强对河湖水资源和湿地资源的保护利用 建设天蓝水清岸绿的生态家园 [3]
中原高铁港数字展贸城会展高线公园亮相 助力郑州打造国际会展名城
央视网· 2025-09-03 14:18
项目概况与战略意义 - 中原高铁港数字展贸城项目会展高线公园近期亮相 填补郑州大型会展项目中空中生态空间空白 对建设国际会展名城和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 项目将生态绿化与建筑空间深度融合 打造空中绿境 助力郑州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 提升城市宜居度与品牌形象 [1] 设计与技术亮点 - 高线公园为线性空中花园 依托高架廊桥建设 中轴会展廊桥已完成中央绿化布景 集观景体验、生态涵养、展览社交、商业消费于一体 [3] - 项目团队攻克技术难题 首次在国内大型场馆应用大跨度连续交叉拱结构 打造国内最大43.5米超限悬挑网格结构和最长807米拱形无柱公共空间 [3] - 首创多功能箱式主拱 实现拱柱结构与建筑美学等五位一体 提升整体观感 [3] 经济与产业带动效应 - 通过会展经济带动文创、餐饮、商贸等关联产业升级 强化郑州在中部地区的会展辐射力 [1] - 未来将引入艺术、文创、餐饮等业态 全部投用后将成为激活会展商圈活力的重要载体 为国际会展名城建设注入新动能 [3]
“三重构”激活海洋发展新动能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02 00:39
空间重构 - 实施三调三优工程 调优陆海空间规划布局 优先保障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地 调活存量建设用地指标 精准匹配优质涉海项目 调准海洋功能区划实施时序 严选高科技含量和生态友好项目[3] - 构建规划急用先编+弹性供地+交地即发证保障链 实现项目全周期极速审批投产 树立服务清洁能源产业新标杆[3] - 打造长三角陆港 以铁路物流基地为中心 盐通高铁 宁启铁路 新长铁路 海洋铁路与连申线 通扬线内河航道交汇 上港集团内陆集装箱码头启用 融入长三角物流一体化大布局[5] 机制重构 - 构建1+2+N要素保障矩阵 1个海洋经济领导小组统筹 县镇两个专班联动 N个跨部门服务小组跟进 推行全链条 全周期 全要素集成服务模式[7] - 运用腾笼引凤+空间再造策略 通过地块合并重组 一事一议会签 全程帮办代办 审批周期较传统压缩60%以上[7] - 2025年入选省重大项目6个 全部开工建设 入选南通市重大项目51个 包括续建项目20个 新开工项目28个 储备项目3个 所有项目稳步推进[7] 环境重构 - 投资实施5公里岸线全域整治 1500亩滨海湿地修复工程 同步探索蓝碳经济发展路径[9] - 显著增强海岸带抵御风暴潮和海平面上升等灾害的韧性 实现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赢[9] - 珍稀鸟类数量增加 黑嘴鸥 灰椋鸟 白腰杓鹬等物种从途经者变为常客 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9] 发展战略 - 坚持要素配置三优先 战略产业保障优先 存量用地盘活优先 技术创新支持优先[9] - 推动发展模式三转变 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 产业单一向系统治理转变 县域封闭向区域协同转变[9] - 深化探索并固化制度成果 为沿海县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9]
(乡村行·看振兴)探访重庆巫山平河乡 揭秘三峡库区乡村“致富经”
中国新闻网· 2025-09-01 03:29
旅游产业发展 - 五里坡大峡谷漂流项目自7月启动后已售票超1万张 门票收入达38万元[1][2] - 累计接待游客9.6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20万元 带动群众增收312万元[2] - 形成"昼夜双漂"沉浸式体验 夜间漂流因凉爽舒适受到好评[2] - 打造8公里五里坡大峡谷观光带 串联瀑布峡谷溪流及生物多样性研学点[2] - 发展徒步探险亲子嬉水等业态 推出九门洞小院农旅综合体[2] - 农家乐单日接待旅游团达20多桌 因靠近神农架吸引大量外地留宿游客[2] 农业多元化发展 - 通过东西部协作机制建成130亩现代化蔬菜大棚 亩产值超5万元[4] - 同步发展柑橘核桃中药材魔芋等绿色产业 形成多元种植矩阵[4] - 规划建设四季鲜果采摘园 按一棚一特色标准引种优新品种[4] - 配套开发采摘加科普产业链 丰富农事体验[4] - 村民流转耕地后获得分红 大棚管护工作实现增收近4000元[4] 特色养殖业拓展 - 七彩山鸡养殖场预计明年出栏量达上万只 毛利润约140万元[6] - 采用戴眼罩方式使死伤率减少90%[6] - 承包60亩玉米地用于饲料生产 带动20多位村民共同致富[6] - 鱼塘养殖江鲶预计总产值达80万元 一年可养两季提高资源利用效率[6] - 荒草地改造鱼塘抓住长江十年禁渔期市场机遇[6]
用好政策高地、抬升价值洼地、挖掘资源宝地——金融活水润泽西藏特色经济“格桑花”
证券时报网· 2025-08-25 01:25
西藏GDP增长表现 - 2023年GDP增速9.5%领跑全国 [2][11] - 2024年GDP增速6.3%继续领跑全国 [2][11] - 2024年上半年GDP增速7.2% 较全国平均水平高1.9个百分点 [2][11] 金融业贡献 - 2024年上半年金融业增加值118.85亿元 同比增长26.7% 增速全国第一 [3][17] - 金融业直接拉动西藏GDP增长2.9个百分点 [3][17] - 2024年金融业增加值266.82亿元 同比增长15.9% 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近四分之一 [17] 企业上市推进 - "格桑花行动"计划累计筛选115家上市后备企业 包括23家成熟期/46家成长期/46家初创期企业 [4][14] - 实行"六个一批"梯次推进模式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西藏板块 [7][14] - 证监会2016年起对西藏企业IPO实施"即报即审 审过即发"优惠政策 [13] 上市公司经济贡献 - 2024年22家上市公司在藏纳税24.83亿元 占西藏税收收入14% [6][13] - 上市公司新增在藏投资5.82亿元 [6][13] 特色产业发展 - 清洁能源产业重点发展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总投资1.2万亿元 装机容量6000万千瓦 [19] - 西藏矿业拥有罗布莎铬矿年产量10万吨左右及扎布耶盐湖采矿权 [21] - 自然堂在林芝投资2000多万元设立喜马拉雅研发中心 2023年营业额超1500万元 [21] 优势产业案例 - 高争民爆在高原爆破器材领域形成独特技术优势 研发高精度高原型数码电子雷管控制模块 [15] - 甘露藏药7个核心药品获准出口 预计2024年收入突破3亿元 [16] - 西藏旅游推出"旅游+康养""旅游+体育"等主题产品 林芝核心区植被覆盖率超80% [20] 金融支持政策 - 西藏执行全国最低优惠贷款利率 二季度末平均贷款利率1.46% 中小微企业利率低至1.15% [14] - 浦银大厦引入银河证券/东方财富证券/东方证券等头部金融机构 [17] - 绿茶集团通过优惠政策累计获得银行贷款约7亿元 减免税收1.38亿元 [14]
践行“两山”理念 促进城乡共富
中国青年报· 2025-08-23 23:11
核心观点 - "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包含统筹兼顾论、生态优先论和绿色发展观三层理论体系 [1][2] - 实践路径围绕生态保护 绿色发展和共建共享三大方向 要求经济生态化与生态经济化双向转型 [3][4][5] - 青年群体是践行理念的主力军 需通过环境保护 绿色经济建设和生态共富参与实现美丽中国目标 [6][7][8] 理论体系 - 统筹兼顾论: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批判传统经济增长观与狭隘环保主义 强调绿色科技创新和生态文明制度威力 [2] - 生态优先论: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批判"重经济轻环境"错误观点 确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不可突破生态阈值的科学论断 [2] - 绿色发展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要求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经济生态化)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经济化) [2] 实践路径 - 生态保护: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全方位治理格局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绿色低碳循环转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万元GDP自然资源消耗量 污染物排放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下降 [4] - 绿色发展:经济生态化需实现从"不绿色"向"绿色且经济" 从"不低碳"向"低碳且经济" 从"不循环"向"循环且经济"三大转变 需以绿色革命精神推动转型 [4] - 生态经济化:通过生态补偿 循环补助 低碳补贴等财政政策支持 我国已形成纵向与横向 政府与市场 输血与造血结合的生态补偿制度 太阳能光伏发电通过补贴实现从"低碳不经济"到"低碳且经济"转型 [5] 青年参与机制 - 环境保护者:内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参与战略谋划 制度设计和规划编制 加入论证会 听证会等流程 监督政府和企业生态环境行为 [6] - 绿色经济建设者:投身绿色科技创新 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参与绿色创业 通过市场力量促进资源环境要素优化配置 [7] - 生态共富参与者:推动三次分配制度创新 一次分配加强土地使用权 林地使用权 碳排放权等产权变革 二次分配通过绿色财政收支政策调整收入结构 三次分配发展生态公益事业和慈善基金 [8]
大湖新记丨护住碧水 换得金山——湖南大湖的生态答卷与时代新韵
长沙晚报· 2025-08-22 00:20
生态保护成效 - 东洞庭湖总磷浓度下降14.3% 越冬候鸟增至25万只 麋鹿繁衍至300多头[4] - 古丈县栖凤湖水质从Ⅳ类跃升至Ⅱ类 建成23公里生态廊道[6] - 安化县雪峰湖筹资8亿元专项资金推动1806户养殖户转产 入选省级美丽河湖案例[6] - 望城区大泽湖湿地从劣Ⅴ类水质修复至白鹤 小天鹅重返[8] - 水府庙水库恢复水域面积260亩[8] 跨区域治理协作 - 湘潭与娄底签署联防联控联治机制 办理54起公益诉讼案件[8] - 涔天河水库拦截洪水28次 累计拦洪29亿立方米 为湘江下游补水71亿立方米[11] - 斜陂堰水库实现水安全 水生态 水经济协同发展[11] 文化赋能与旅游经济 - 张家界宝峰湖年购票超70万人次 境外游客占比50%[13] - 新化县车田江水库带动周边人均年收入增长1000元[16] - 邵阳县投资近3亿元建设蓝印花布特色小镇[16] - 洪江市清江湖文化项目带动3.4万名移民就业[16] 绿色产业发展 - 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PUE值稳控1.2以下 用电成本降低38.5% 算力规模同比增长200%[19] - 园区实现IDC租赁收入1亿元 带宽收入1.9亿元[19] - 柳叶湖体育赛事贡献文旅产值30% 垂钓收入激增418%[19] - 天子湖桨板运动消费年均增长25% 带动相关产业增收超2.2亿元[20] - 酒仙湖开发投入20亿元 建成54家民宿[22] 传播影响力 - 系列报道全平台阅读量突破2亿次 微纪录片播放量超1800万次[23] - 微博17个话题中11个登上热搜 总阅读量数千万[23] - 抖音发布28条短视频 单条播放量超百万次[23]
滨州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环境报· 2025-08-21 01:39
环境质量改善成效 - 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16.7%,PM2.5平均浓度同比改善20.5%,优良天数比率同比提升13.1%,三项指标分别位列全省第一、第二和第二 [3][18] - 国控及省控考核断面全部实现"消V",地表水水质指数同比改善率列全省第五,近岸海域优良率达到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3][18] - 投资1.2亿元提升128条镀锌生产线,预计年削减NOx排放935吨,96家排放大户污染物排放量较基准下降超10% [9][18] 污染治理工程进展 - 完成17座污水处理厂"两清零一提标"改造,高标准整治1379个入河排污口和913个入海排污口 [3][19] - 沾化区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修复总面积达3924公顷,完成1132米人工岸线修复 [10][11] - 阳信县秸秆综合利用率为95.67%,14家水产养殖企业全部实现养殖尾水循环再利用 [12] 监管执法机制优化 - 上半年对874家企业实施"双随机"抽查,非现场执法比率达60.1%,对18种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免罚 [9][21] - 将16521家企业纳入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其中绿色等级15713家、蓝色等级596家、黄色等级212家 [9][21] - 环评审批通过交叉公示、合并流程等措施缩短20-30天,保障716个重点项目环境要素 [9][20] 资金与政策支持 - 争取中央及省级环境专项资金3.58亿元,设立环境要素"蓄水池"实施跨区调剂 [9][20] - 沾化区入海排污口整治省级通过率100%,总氮浓度均值为3.70mg/L,同比改善1.1% [10] - 阳信县完成29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8% [12] 生态建设成果 - 入选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1个、美丽海湾优秀案例2个,化工园区入选国家级"一园一策一图"试点 [3][19] - 沾化区成功入选山东省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海域滩涂养殖发证率达100% [10] - 开展"海陆空"立体监管,采用无人机巡查、轻型快艇及海洋执法船协同巡查 [10]
矿坑“长出”城市公园
人民日报· 2025-08-18 23:22
生态修复工程 - 项目清运渣土15万立方米并完成土石方挖填12万立方米以改善土壤环境 [3] - 采用锚杆加固和灌浆回填技术提高岩体稳定性 [3] - 建设湖体/生态草沟/雨水花园等设施实现全链条水治理 [4] 生物多样性恢复 - 通过草垛填充本土植物种子为动物提供栖息地 [4] - 公园内已观测到多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4] 商业开发与运营 - 引入餐厅/咖啡厅/书店等业态并建造无动力乐园/剧场/露营基地 [5] - 消费性项目2024年总营收约1600万元人民币 [6] - 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 [6] 旅游与教育效益 - 开园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600万人次 [6] - 成为江宁区十大研学基地之一开展地质科普教育 [7] - 保留工业历史印记如砖窑厂书店/锈钢板廊道等设施 [7] 社会经济效益 - 带动当地居民返乡创业如开设土菜馆等商业实体 [7] - 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发展模式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