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产业体系

搜索文档
汇聚资本力量,激发产业动能——“2025创投辽宁发展大会”在沈阳盛大启幕
投中网· 2025-07-03 07:58
辽宁创投发展大会概况 - 辽宁省举办2025创投辽宁发展大会,主题为"科技向新·资本向实·产业向强",旨在促进资本与产业深度对接,形成创业投资良好生态 [2] - 大会汇聚超400位代表,包括科研院所、证券机构、投资机构及科技创新企业,共同探讨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 [2] - 辽宁省委常委、副省长张立林强调创投资本是金融体系中最活跃的因子,辽宁正处在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的关键节点 [3] 政策与市场环境 -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我国境内股权创投基金已登记管理人约1.18万家,在管资金超14万亿元,累计投资项目近24万个 [4] - 辽宁将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厚植投资兴业沃土 [3] - 资本市场学院设立东北基地,推动区域金融人才培养,服务辽宁高质量发展和"六地"建设 [4] 资本与产业融合 - 申万宏源指出辽宁具备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潜力,资本市场是服务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 [6] - 松禾资本强调创投应聚焦"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建议通过建立创投白名单、博士后创新基地等机制提升成果转化效率 [6] - 诚通基金分析全球私募股权市场受经济和地缘政治影响整体下滑,但中国股权市场结构性机会仍存,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7][8] 重点产业与项目 - 辽宁省多部门推介创投环境、科技创新、产业升级,重点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10] - 投中信息发布"投中榜·2025年度辽宁科创先锋企业TOP30",聚焦辽宁区域内具备技术创新力、成长潜力与产业引领力的优秀企业 [12] - 大会设置三场平行论坛,聚焦高端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低空经济等赛道,推动资本与企业深入互动 [16] 合作与平台建设 - "辽宁创业投资之家"正式启动,集项目对接、路演展示、人才培训、法律咨询等服务于一体,打造链接政府、资本与企业的创新枢纽 [14] - 三轮签约涵盖政、产、学、资多方深度合作,包括沈阳市政府与资本市场学院共建东北基地,辽宁基金、盛京金控等与6家投资机构签署合作协议 [14] - 辽宁通过"平台+基金"双轮驱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科技金融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14]
打造一流未来产业策源高地,HICOOL 2025全球创业大赛昌平赛区启幕
北京晚报· 2025-06-25 13:10
昌平区产业布局与优势 - 昌平区形成"3+2+1"现代产业体系,包括医药健康、先进能源、先进制造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科技服务、科创金融、文旅农商体融合产业 [3] - 区域内汇聚41所全国重点高校、40个国家级实验室和210个工程技术中心,构建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生态 [3] - 医药健康产业规模已达千亿级,"生命谷"聚集113家知名科学家创办企业和700余家生命健康领域创新主体 [6] 科技创新与人才政策 - 构建"政策-资本-空间-人才"四维协同体系,提供"1+1+N"创新政策体系,包括生物医药、美丽健康等产业专项政策 [8] - 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全周期"保障,青年人才可享受11个方面集成政策 [11] - HICOOL获奖项目可获得市级奖励1:1配套,团队核心成员纳入"昌聚工程"人才保障 [11] 产业生态与金融支持 -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汇聚10余家国家级科研机构、300余名顶尖科学家、700余家创新企业,培育全国10%的创新医疗器械产品 [10] - 科技产业母基金群通过科研概念验证体系和临床医学转化体系,为创新项目提供全链条支持 [13] - 设立"赛事服务专班",联合十余产业部门为参赛项目提供"一对一"政策对接服务 [18] 企业案例与赛事动态 - 新生进化公司首创基于植物免疫蛋白RDR的基因疗法平台,获得昌平区科研资金、人才保障等全方位支持 [16] - 微元合成作为合成生物技术企业,受益于昌平区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 [16] - HICOOL 2025大赛吸引全球250余个生物技术/健康服务项目参赛,覆盖基因治疗、细胞工程等前沿领域 [18]
签约投资合作项目416个,西博会展现“新”魅力
搜狐财经· 2025-05-30 02:07
西博会投资与合作 - 第二十届西博会签约投资合作项目416个,投资金额3543亿元 [1] - 推出对外招商投资合作项目超2200个,投资金额超3.7万亿元 [1] - 西博会商贸重点采购项目签约仪式上30个项目现场签约,金额超过69亿元 [11] 国际化与贸易发展 - 本届西博会全球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3000余家企业参展 [2] - 东南亚、中东、非洲以及拉美地区参展规模增长显著,玻利维亚、古巴、尼加拉瓜等拉美国家首次参展 [6] - 境外参展企业达到300余户,国家馆数量突破20个 [6] - 中老铁路开通3年,四川成为进口榴莲等东南亚水果的全国集散中心 [10] - 空客成都项目成为空中客车公司在欧洲外布局的首个面向全球的飞机"一站式"服务中心 [10] 科技创新与产业新动能 - 世界500强企业数量达到61家,比上届增加74.3% [12] - 产业新动能展区面积达12万平方米,超过整体展区面积一半 [12] - 绵阳馆自主研发生产的火箭引擎已通过200秒满功率运行测试 [12] - 自贡生产的电动飞行器能载6人,最远飞行距离达到400公里,单座成本60元 [13] - 中电科、兵装集团、宁德时代、华为等27家世界500强企业参展,带来新一代"人造太阳"环流三号、全球首款磷酸铁锂4C超充电池等硬核科技产品 [13] 区域协同与经济发展 - 大会首次设立双主宾省(浙江、青海),30个省(区、市)及港澳特别行政区组团参会参展 [16] - 本届西博会共发布采购信息8000余条,采购意向签约145.5亿元 [16] - 第十五届中国西部国际采购商大会上促成贸易订单50个,成交74亿元 [18] - 云南形成全球第一的锡、铟产业链,内蒙古稀土储量和冶炼分离产能世界第一,甘肃拥有全国最大、世界一流的镍钴铜新材料产业基地 [18]
推动重点产品检测更快更准
广西日报· 2025-05-29 01:38
广西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规划 标准化建设目标 - 到2027年广西牵头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500项以上、行业标准400项以上 [1] - 新增核心关键检验检测能力1500项以上,覆盖重点产业、产品和进出口商品 [1] 工业领域标准化 - 加强算力、算法、数据等关键领域标准研制,完善人工智能标准体系 [1] - 重点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环节标准研制 [1] - 开展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性测试标准研制 [1] - 制定氢制备、存储、应用及氢电融合标准 [1] - 完善家电家居、消费电子等大宗消费品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标准体系 [1] 现代农业标准化 - 围绕广西"10+3+N"农业体系推进粮油、蔬菜、水果等优势产业标准研制 [2] - 构建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 [2] - 建立涵盖林草种业、营造林等23个子领域的标准体系 [2] - 重点研制木材加工、林业碳汇、油茶等6个领域标准 [2] 服务业标准化 - 加快现代物流、适老产品、体育等领域标准制定 [2] - 推进物流无人机、智慧物流园区、多式联运等物流标准制定 [2] - 制修订住宿餐饮、文化旅游、养老托育等生活服务标准 [2] - 完善无理由退换货、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等消费品售后标准 [2] 质量基础设施布局 - 建设国家蔗糖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市场监管总局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 [3] - 支持企业大型仪器协作共享并面向社会开放 [3] - 健全中国(广西)—东盟口岸检验检测体系,提升水果、矿产品等检测能力 [3] 区域与国际合作 - 推进中老绿色农业、中越跨境物流等海外标准化项目 [3] - 在糖业、汽车等领域推动中国标准与东盟标准协调对接 [3] - 与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建立质量技术协同创新机制 [3]
一季度经济稳步增长 兰州新区厚植发展新优势
人民日报· 2025-05-08 21:52
甘肃省一季度经济表现 - 一季度甘肃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18 7亿元 同比增长6 2% 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向上向好态势 [1] - 兰州新区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6 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 2% 多项核心指标增速全省第一 [1] 兰州新区产业升级与创新 - 构建"3+2"现代产业体系 新能源新材料与装备制造深度融合 小型化重离子治疗装置研发成功并投产 产业集群从"单点突破"迈向"全链共生" [1] - 德福新材料7万吨锂电铜箔生产线满负荷运转 产品厚度仅4 5微米 全球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5% 自主研发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1] - 兰州泰基新一代重离子医用治疗装置模块化集成化程度提高 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转化周期缩短40% [1]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 建成各类创新平台183个 推动533项科技成果落地 研发投入强度达3 75% 科技进步贡献率稳居全省前三 [2] - 海亮新能源材料研究院等平台助力技术突破与产业需求衔接 创新生态成为经济增长硬核引擎 [2] 政务服务与营商环境 - 1742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就近能办" 一般工业项目规划许可"即来即办" 惠企政策"免申即享"覆盖80%事项 [2] - 区域评估成果共享为企业减负3000万元 [2] 产业发展战略 - 系统性改革、全链升级与创新赋能共同推动16 5%的经济增速 [2] - 加速布局重离子医疗、氢能储运等产业 以"硬科技+软环境"双轮驱动西部高质量发展 [2]
抢占新能源赛道,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齐鲁晚报· 2025-04-29 03:05
济南起步区规划与产业布局 - 济南起步区已形成"1+4+16+N"现代化田园城市规划体系并转入实施阶段 [1] - 确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服务业"3+1"主导产业方向 [2] - 初步形成新能源汽车、"泛航空"、新材料3条产业链 [2] - 正在加快构建半导体、新能源装备制造、核技术应用、会展经济4条产业链 [2]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 比亚迪济南基地2022年完成一期建设并下线首辆新能源汽车 [3] - 2023-2024年产能持续跃升 生产海豹06、元plus等爆款车型 [3] - 项目已吸纳2.2万人就业 带动上下游企业400余家 [3] - 二期和零部件配套产业园即将启用 构建全产业生态 [3] - 宾理科技高端新能源汽车、金固车用低碳新材料等项目年内开工 [3] 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 - 爱旭太阳能高效电池组件项目一期投产 转换效率达24.6% [4] - 爱旭ABC组件转化效率连续26个月全球商用组件第一 [4] - 国电投氢能基地年产能1000台(套)燃料电池系统满产 [4] - 首批56辆氢能商用车已上路 氢能应用场景持续扩大 [4] 产业园区建设 - 形成中科新经济科创园等五大特色产业园区 [4] - 山东未来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园区各具特色 [4]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 大桥组团规划35平方公里 率先启动12平方公里示范区建设 [5] - 示范区100个项目中60个已开工 按"一年立框架"目标推进 [6] - 已形成"10桥1隧"跨河交通布局 平均间距4公里 [7] - 4条新跨河通道建设中 建成后平均间距将缩短至3公里 [7] 民生与公共服务 - 年底前基本完成安置房建设任务 [8] - 累计开工25处中小学幼儿园 已投用6所 [8] - 今年秋季再启用5所学校 新增学位近1万个 [8] - 省实验中学鹊华校区实现首批招生 [8] - 博物馆新馆、黄河体育中心等文化设施同步推进 [9]
经济脉络中的债务隐忧与区域前景
丝路海洋· 2025-03-04 05: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株洲市经济总量及人均GDP处于省内上游水平,产业打造“3+3+2”体系,上市公司行业多元且2024年前三季度盈利能力上升,但常住人口减少、金融资源有限、房地产景气不佳、社零增速承压 [90] - 株洲财政实力处湖南中上游,近三年一般预算收入下降、税收占比上升,产业创税能力低于全省,2024年最低,增值税增长好但部分税种降幅大,2022年以来政府性基金收入下滑需关注 [90] - 株洲债务以城投有息债务为主且攀升,债务率增长,债务压力大,政府和城投债务分散,市本级占比大,各区县压力高,不过债务管控相对可控,化债有成效 [9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经济与产业 - 2024年湖南省GDP为532301.0亿元,增速4.8%,株洲市处于省内上游(5/14),占全省经济总量7.3%,2024年增速5.5%,省内排第3 [8][9] - 株洲近十年经济总量持续增长,2024年GDP为3902.4亿元,同比增长5.5%,人均GDP持续高于湖南省平均且差距加大 [13] - 株洲产业结构为“三二一”,2023 - 2024年一、二、三产占比有变化,近十年一产和二产占比下降,三产总体上升 [15] - 2023年株洲一产稳中有进,2024年上半年总产值140.2亿元,同比增长2.8% [17][20] - 株洲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近五年波动大但整体高于湖南省,2024年1 - 12月为10.4%,高于湖南省3.1个百分点 [22] - 株洲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速近五年波动大,2024年1 - 11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 [25] - 2023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1%,36个行业大类规模前10的行业中有9个增长,2024年1 - 11月正增长行业占比75% [27] - 株洲有12家A股上市公司,行业分布多元,2024年12月30日总市值1162亿元,占湖南省8.3% [28] - 2023年株洲建筑业增加值356.6亿元,增长3.0%,省内占比2018年后总体下降,2024年1 - 9月建筑业发展面临挑战 [33] - 2023年末株洲常住人口390.1万人,近五年净流出4.9万人,城镇化率72.8%,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下降,行业承压 [36][39][40] - 近十年株洲市社零占湖南省比重波动下降,2024年为6.72%,增速2024年低于湖南省 [41] - 2021 - 2024年末株洲市本外币存贷款余额持续扩大,2024年末分别同比增长8.0%和9.0%,辖内银行关键指标表现一般 [45] 财政实力 - 2023年株洲市财政实力在湖南省排名第5,税收收入占比72.1%,省内排第1,财政自给率32.5%,排名第5 [51] - 近十年株洲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势头一般且劣于湖南省,2023年占全省比重降至5.7%,税收占比上升,财政平衡能力先降后升 [53][54] - 2023年株洲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2.3亿元,同比增长0.8%,增值税成为税收增长主要拉动项,部分税种表现不佳 [56] - 近十年株洲市产业创税水平呈下降状态,且持续弱于湖南省平均水平,2024年为近十年最低点 [59] - 2014 - 2021年株洲市政府性基金收入整体增长,2022年以来下降,2023年土地依赖度为50.9%,仍较高 [60] - 2024年株洲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95.2亿元,2025年预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0%,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期76.2亿元 [64] 债务压力 - 2023年末株洲政府债务余额省内排名第5,占比6.5%,2024年6月末城投有息债务高居第2,占比5.0% [68] - 株洲市债务结构以城投有息债务为主,政府债务和城投有息债务规模近年持续扩张,各项债务指标显示债务压力大 [69] - 株洲市下辖各区市政府债务和城投有息债务较分散,市本级占比最大,各区县债务压力差异大 [72][74] - 2023 - 2024年株洲区域无非标违约事件,截至2024年12月有2家主体商票逾期 [75] - 株洲市重视化债工作,多举措压降融资成本并缓解了尾部信用风险 [76][78] 债市表现 - 株洲市有19家发债城投平台,层级整体较低,各区县分布较分散,部分主体资产和有息债务规模大,部分主体债务期限和有息债务结构较差 [80] - 2024年株洲城投平台债券发行量波动大,偿还量持续上升,净融资波动大,2024年同比下降106.6%,发行成本下降 [82] - 湖南省各地级市信用利差走势基本一致,目前株洲城投利差高于湖南省12.45BP,省内排名第7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