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发展 - 工业产值曾占上海市七分之一 涵盖31个工业大类中的41个 [1] - 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18家 连续3年居上海市首位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产值均列全市第二 [1] - 构建"2+4"现代产业体系:两大千亿级主导产业包括智能终端 智算服务 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新能源设施 仪器仪表为代表的高端装备产业 四大百亿级特色产业包括先进材料 生命健康 时尚消费品 文旅影视产业 [2] 产业生态与要素保障 - 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实施"拿地即开工"和"一日办结"机制提升企业落地效率 [2] - 通过项目流转与财力共享机制优化产业资源配置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 [2] - 通过"降本增效·益企同行"政策优化能源 金融 物流要素保障 设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加速产业资本对接 [2] 科技创新与人才建设 - 松江大学城集聚8所高校和12万余名师生 加快建设"松江大学城科创源"推动产学研协同 [3] -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成果拍卖会累计成交额突破300亿元 通过赛事 孵化器 加速器等机制放大创新效应 [3] - 建有百余家院士专家工作站 完善三级人才服务网络和动态"人才地图"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金总规模达100亿元重点投向硬科技 新能源 新材料产业 [4] 企业创新与产业培育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居上海市第四 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均列全市第三 [4] - 2024年科技服务业增幅23.8%居全市第二 聚焦6G产业培育构建全链条孵化体系 [4] - 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培育创新产品并推动高端创新药械产品研发产出及国际化 [5] 产城融合与城市建设 - "十四五"期间推动广富林 仓城 府城历史文化风貌区 中山生态商务区 松江枢纽及华阳湖等重点片区规划建设 [6] - 2024年导入市级重大功能项目4项 推动区区结对项目3项 协调推进82个新城项目落地 [6] - 构建国家高铁网 轨道交通网 中运量公交网和地面公交网"四网融合"综合交通体系 依托松江枢纽打造一站式服务功能 [6] 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 - 地产农产品品牌发展指数连续3年居上海市第一 "松江大米"成为上海首个稻米类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8] - 水稻亩产量连续6年居全市第一 创新组建优质稻米产业化联合体建设全产业链体系 [8] - 千兆光纤与东方有线覆盖7镇84村 打造300余个养老睦邻点和25所养老机构形成特色互助养老模式 [9] - 近5年创建11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和26个美丽乡村示范村 创建比例均居全市第二 [9] 农村改革与集体经济 - 深化农村集体资产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 搭建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平台 [9] - 通过"集体经济+国企"合资建设产业园区 成立区级平台公司赋能集体经济转型 [9] - 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 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 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 [10]
上海市松江区 全力推进“四区”建设,澎湃发展新动能
人民日报·2025-09-16 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