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异质结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一季度净亏损13.2亿元,天合光能称“未来行业竞争将发生根本性转变”
第一财经· 2025-04-29 15:46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802.82亿元,同比下降29.21%,全年净亏损34.43亿元,同比下降162.30% [1]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净亏损13.2亿元,低于同行晶科能源(13.9亿元)、晶澳科技(16.38亿元)和隆基绿能(14.36亿元) [1] - 业绩亏损主因是光伏组件价格下跌及计提信用与资产减值,2025年Q1计提减值3.59亿元(信用减值0.73亿元+资产减值2.85亿元),2024年全年计提31.06亿元(信用减值5.08亿元+资产减值25.98亿元) [3] 业务发展动态 - 公司战略性布局海外轻制造,在沙特设立智能跟踪制造工厂并中标GW级订单以提升全球市场份额 [3] - 受益于光伏组件和储能设备价格下行,公司国内风光储项目指标获取量超5.7GW,支架业务出货7.3GW(欧洲、拉美、中东区域前五),储能舱及系统累计出货超10GWh [4] 技术路线与行业竞争 - 公司属于TOPCon技术阵营,预计该技术未来数年仍将主导市场,并通过工艺优化提升量产效率 [5] - 公司布局钙钛矿叠层技术,TOPCon叠加钙钛矿后电池理论转换效率可超30%,为下一代技术奠定基础 [5] - 行业竞争焦点将从单一组件供应转向光储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盈利能力取决于技术集成与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 [5] 行业需求展望 - 光伏主产业链价格已触底,终端需求持续释放 [1][5] -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5年中国新增装机215-255GW,全球新增装机531-583GW,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增长迅猛 [6]
宝馨科技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36亿元 国际化拓展显成效
证券日报网· 2025-04-29 02:19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6亿元 [1] - 智能制造板块收入2.53亿元,占总营收75.42% [1] - 设备配件销售贡献收入2.48亿元,占总营收73.88% [1] - 海外市场收入1.41亿元,同比增长23%,占总营收41.84% [1] 业务战略与技术研发 - 公司采取"智能制造+新能源"双轮驱动战略 [1] - 重点探索异质结(HJT)及异质结/钙钛矿叠层技术路线 [1] - 研发投入1851.9万元,完成多个新能源储能机箱研发项目 [1] - 推动"光储充换"一体化解决方案落地,在上海、泉州等地建立全液冷超充示范站 [2] 市场拓展与未来规划 - 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构建抗周期缓冲带 [1] - 计划在智能制造领域探索充/换电设备海外市场 [2] - 针对欧美市场研发高功率、兼容多种车型的超充设备 [2] - 针对东南亚市场研发具备特殊防护性能的产品 [2] 行业前景与竞争优势 - 异质结技术商业化进程恰逢TOPCon技术迭代窗口期 [2] - 有望在2025年技术迭代周期中实现弯道超车 [2] - 技术红利转化可能带来估值重塑空间 [2]
行业寒冬中显韧性,宝馨科技战略调整与技术创新驱动长期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4-28 14:34
行业现状 - 全球新能源产业经历深度调整 光伏行业面临供需失衡、价格倒挂与融资紧缩三重压力 [1] - 行业洗牌加速 行业周期波动加剧 [1] - 国际能源署预测2030年前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将超5500GW 其中光伏占比预计80% [5]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3.36亿元 同比下降42.16% [1][2] - 净利润亏损7.67亿元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激增167.97% [2] - 营业成本下降24% 存货周转率1.6优于行业均值 [2] - 总资产规模18.8亿元 [2] 业务结构 - 智能制造板块营收2.5亿元 占总收入75.42% [2] - 设备配件销售贡献营收2.5亿元 占比73.88% [2] - 国外销售收入占比提升至41.84% 海外销售额逆增23% [4] 技术研发 - 研发投入1852万元 同比减少55.98% [3] - 聚焦钣金结构件、充电桩等关键技术突破 [3] - 重点探索异质结(HJT)及异质结/钙钛矿叠层技术路线 [2] - 研发液冷散热技术 提升充电模块转换效率 [3] 战略布局 - 实施"智能制造+新能源"双轮驱动战略 [2] - 转让低效资产 聚焦智能制造核心板块 [2] - 深化智能制造产线升级、异质结技术产业化及综合能源场景创新 [5] - 推进"光储充换"一体化解决方案落地 已在上海、泉州建立全液冷超充示范站 [4] 资金管理 - 协调9家银行稳定授信 确保不抽贷、不压贷 [5] - 通过供应链金融和融资租赁补充流动性 [5] - 分期化解区域外逾期债务 保障现金流安全 [5] 市场拓展 - 计划为欧美市场研发高功率超充设备 为东南亚研发特殊防护性能产品 [4] - 构建国际化抗周期缓冲带 [4] - 高管团队换届 引入具备大型企业经验的管理层 [5]
异质结龙头,去年亏了34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4 09:08
公司经营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202.39亿元同比下滑42.7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4.36亿元同比下滑352.03% 由盈转亏[1] - 组件销售量18.07GW较2023年减少0.92GW 组件业务毛利率跌至2.58%较2023年减少11.01个百分点[2] - 光伏组件年产能40GW 生产基地分布于浙江宁波 江苏金坛 浙江义乌 安徽滁州 内蒙古包头和马来西亚[2] 技术战略布局 - 公司为异质结技术拥趸 通过0BB电池技术 210超薄硅片技术 纯银用量小于5mg/W及昇连接无应力电池互联技术推动降本增效[3] - 海外组件销售量达6.79GW N型异质结产品销量同比增速超过100%[3] - 计划增加研发投入 推进浙江宁海年产15GW N型异质结电池片与15GW组件项目 江苏金坛4GW电池片和6GW组件项目[5] 市场环境与价格 -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产业链产品价格持续下降 阶段性供需错配引发存货跌价准备增加[1] - 美国市场组件销售722.28MW实现营业收入19.07亿元 平均价格2.64元/W 国内市场平均价格仅0.73元/W[3] - 双面双玻210尺寸异质结组件平均成交价0.85元/W TOPCon组件平均成交价0.72元/W 异质结面临产品溢价压力[6] 业务结构调整 - 全面退出多晶硅业务 2023年多晶硅业务收入为6.67亿元[3] - 对存在减值迹象的PERC电池和组件生产线计提固定资产减值损失[1]
东方日升技术创新驱动光伏产业升级
光伏行业发展机遇 -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背景下,光伏产业作为清洁能源核心领域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 - 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政策,明确要求新建数据中心绿电消费比例达到80%,为光伏企业提供明确市场导向 [1] 东方日升技术突破 - 公司聚焦异质结技术等前沿领域,推出Hyper-ion伏羲组件,集成薄片化双面微晶技术、低银含浆料等核心技术 [1] - Hyper-ion伏羲组件量产主流版型功率超730w,组件效率达23 8%,同时显著降低碳足迹 [1] - 基于210技术平台与n型异质结电池技术的伏羲组件兼具高功率、高转换效率与超低碳足迹水平 [2] 国际认证与行业地位 - 公司获得TüV南德全球首张210异质结高效薄片化组件认证证书,以及TüV莱茵首家HJT电池片认证证书 [2] - 高工产业研究院榜单显示,东方日升储能位列2024年中国直流电池舱储能企业出货量TOP10第7名 [2] 政策与市场协同效应 - 国家政策推动高比例绿色电力消费的园区与工厂建设,为东方日升技术创新成果提供广阔应用场景 [1] - 技术优势与政策支持的叠加效应将进一步推动公司在全球光伏市场的竞争力 [2]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将继续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推动光伏产品技术升级与市场拓展 [2] - 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公司有望在绿色低碳转型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全球能源结构优化贡献力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