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延迟满足
icon
搜索文档
即时反馈和延迟满足(人民论坛)
人民日报· 2025-07-07 22:28
即时反馈与延迟满足的协同应用 - 即时反馈强调快速执行和立竿见影的效果 适用于科技创新 产业布局和项目推进等需要抢占先机的领域 [1] - 延迟满足注重长期积累和持续发力 适用于系统性工作和需要长效机制的领域 如消费提振和产业升级 [1][2] - 两种方式需根据工作性质灵活结合 既要抓住时机主动出击 也要保持定力稳步推进 [1][3] 即时反馈的具体实践 - 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后 多地迅速推出新政 包括增加信贷供给 优化审批和整治执法问题 直接惠及企业 [2] - 民生领域工作如纠治不正之风和生态环境治理 需快速响应并确保实效 以增强群众获得感和信心 [2] 延迟满足的战略意义 - 整治"四风"问题需长期坚持 因其顽固性和反复性 短期成效需通过常态化机制巩固 [2] - 提振消费需建立长效机制 包括稳定收入 完善保障和优化环境 而非仅依赖短期政策刺激 [2] - 产业发展需避免盲目跟风和重复建设 应选择性地培育新动能 注重基础性和可持续性 [3] 方法论与领导力启示 - 钉钉子精神强调持续发力 需反复落实才能确保工作扎实稳固 [3] - 政绩观需平衡短期成效与长远规划 防止急功近利和投机行为 如唯GDP或盲目追风口 [3]
逼着算法学品味,抖音想要第三次突围
晚点LatePost· 2025-06-25 12:39
抖音的竞争格局与挑战 - 抖音日活跃用户数超过8亿(QuestMobile口径),收入比阿里中国电商高出1/3,成为超级应用[3][4] - 竞争对手小红书、B站日活突破1亿,快手日活达4亿,微信视频号日活超6亿,均实现盈利[4][8] - 抖音面临高收入人群和年轻用户流失风险,部分用户转向小红书等平台[6][7] 抖音的内容战略调整 - 2022年启动代号"L"的图文专项对标小红书,但"经验"入口使用率不足1%[7][8] - 2023年推出"优质内容"计划,定义标准并调整算法权重,引入收藏、搜索等行为指标[9][10][11] - 上线独立应用中视频平台"抖音精选",日活500万,目标年底达1000万[11][13] 竞争对手的内容差异化 - 小红书明确打压工业化内容,允许使用时长短但提升质量,主导消费趋势如露营、骑行等[14][16] - B站日均使用时长105分钟,强调品类价值,成为专业视频内容首选平台[15][16] - 竞争对手依赖人工运营判断内容质量,与抖音算法驱动形成对比[15][16] 用户需求与行业趋势 - 用户从即时刺激转向延迟满足,对内容质量要求提升,短视频被部分用户视为"无营养"[17][18] - 抖音调研显示用户刷屏时间过长会引发负罪感,电商和生活服务类内容成为打开主因[19] - 公司尝试通过算法升级匹配用户品味进化,但需证明算法能跟上人类成长[19] 管理层动态与内部挑战 - 2025年初字节CEO梁汝波指出抖音图文UGC存在低质问题,但肯定团队长期目标[5] - 韩尚佑接任抖音负责人后重点提升内容调性,但优质图文/中视频仍落后对手[7][8][9] - 公司曾考虑牺牲短期增长换取长期结构优化,但初期缺乏执行动力[11]
领导值不值得追随,看这3点就够了
36氪· 2025-06-19 10:46
如何选择值得追随的老板 - 老板需具备强烈信念和社会价值创造意愿[2] - 清晰的战略规划能力是核心要素[2] - 对待员工方式决定团队稳定性(工具化vs兄弟化)[2] - 分配机制直接影响管理效率[2] - 远大愿力与企业规模正相关(以阿里巴巴早期为例)[4] 企业家的成长阶段特征 - 初期目标普遍聚焦生存与财富积累[3] - 第二阶段分化关键在于能否突破物质追求[3] - 持续成功的创业者早期即兼顾现实与理想[4] 咨询服务的选择标准 - 优先选择细分赛道前三名企业[4] - 潜力评估核心在于老板特质[4] - 典型案例:2020年崩盘企业因高管责任感而获救[5] - 合作企业规模跨度大(10亿至1000亿级均有)[6] 优秀创业者的筛选维度 - 理想主义与利他精神为首要条件[6] - 需具备产品/技术/团队任一突出优势[6] - 学习热情比学历更重要(顶尖科技公司案例)[6] - 成功要素90%取决于冰山下的五项特质[7] 传统企业转型方法论 - 猫人内衣案例:线下转线上实现1.6亿到179亿跨越[8] - 义乌管二代转型电商三部曲(搬迁/圈层渗透/团队搭建)[9] - 转型阻力主要来自行动迟疑[8] 长期价值经营理念 - 疫情期间坚持1.4亿人工成本不缩减[10] - 延迟满足案例:十年周期规划优于短期收益[10] - 复利效应在优质产品投入中显现[10] 创业实战经验 - 阿里系创业者从基层做起保持地气[12] - 高管创业失败主因在于管理思维固化[13] - 女性领导者需付出十倍努力突破天花板[14] 企业服务行业愿景 - 计划打造国际级企业服务公司[17] - 推动中国管理方法论全球输出(华为/阿里/小米/字节案例)[17] - 对标通用电气/德鲁克模式的反向输出战略[17]
强者和弱者的7大差距:看不透本质,活该你在底层挣扎
洞见· 2025-06-10 11:15
核心观点 - 强者与弱者的本质差异体现在思维模式、行为习惯及人生态度上,强者通过利他思维、延迟满足、自我提升等特质实现长期成功 [8][19][57] - 个人成长的关键在于格局构建(如鹰式共赢心态)、孤独中精进能力、戒除抱怨依赖等弱者心态 [16][22][44] - 延迟满足与内啡肽驱动的长期主义是突破阶层的重要路径,案例显示华为员工通过5年持续技术钻研实现年薪40万[61][86][88] 思维模式差异 - **三种心态模型**:鸡心态(损人利己)、雀心态(单打独斗)、鹰心态(合作共赢),后者通过利他思维实现长远发展[12][14][16] - **格局决定结局**:短期不择手段的成功终将失败,大格局者坚持"我要赢且让身边人赢"的信条[18][19] 行为习惯特征 - **孤独修炼**:外交部长王毅在北大荒知青时期通过独处背单词、读英语突破环境限制,最终考入大学并进入外交部[23][24][28] - **延迟满足**:创业者喻颖正放弃60万即时收益选择长期合作,推动公司迈上新台阶[60][61][62] 人生态度对比 - **自我依赖**:艺术家秦怡经历婚姻失败后专注演技提升,最终获"人民艺术家"称号,印证"智者一切求自己"[37][40][42] - **情绪管理**:清华校舍案例显示强者以心胸化解矛盾,弱者易被情绪支配引发争吵[70][72][76] 底层规律 - **多巴胺陷阱**:沉迷即时娱乐(短视频/游戏)导致低收入,内啡肽驱动者通过技能提升实现收入增长(华为员工案例)[80][88][92] - **强者进化路径**:践行利他、孤独精进、延迟满足等七项原则可突破阶层限制[94]
买车不划算,那买房呢?
集思录· 2025-05-20 14:43
消费观念与资产选择 - 论坛普遍认为买车相比打车不划算 但汽车总价低且无需加杠杆 而买房需高杠杆且可能面临贬值风险 [1] - 巴菲特案例显示房产增值28倍仍远低于伯克希尔投资回报率 说明优质股权资产长期回报可能优于房产 [1] - 国内90年代后建造的房屋存在明显折旧问题 建筑材料不耐久且维护成本高 与欧洲百年建筑形成对比 [9] 房地产投资逻辑 - 过去20年房价上涨集中在人口流入地区 人口流出区域地价难以支撑 未来老龄化将削弱房产接盘需求 [11] - 房地产真实投资价值需满足5%租售比 对应20倍"市盈率"才是市场底部 当前房价仍未调整到位 [13] - 房屋归属感依赖涨价预期 一旦下跌则心理价值消失 历史数据显示安全感与具体时代消费品相关(如缝纫机、自行车) [7] 全球资产配置 - 全球宽基ETF近10年上涨约6倍 显著跑赢A股沪深300指数 建议通过低费率QDII配置全球资产 [11] - 股权资产理论上优于房产 但需建立在健康市场基础上 A股表现落后说明市场有效性差异 [11] 消费行为经济学 - 延迟满足可能错失年龄特定的消费效用 如年轻时喝汽水的快乐无法用成年后高消费替代 [12] - 汽车作为消费品提供便利性价值(接送、远行、避恶劣天气) 其使用价值超越单纯财务折旧考量 [13] - 中年消费欲望下降源于荷尔蒙变化 导致运动替代性消费(跑步/钓鱼)成为主要快乐来源 [3]
巴菲特 2025 股东大会:权力交接与价值投资的未来启示
搜狐财经· 2025-05-08 04:08
权力交接 - 格雷格·阿贝尔被建议任命为伯克希尔·哈撒韦新任CEO,接替巴菲特 [2] - 阿贝尔自2018年起担任副董事长,主导了多项重大业务转型,包括200亿美元可再生能源投资和BNSF铁路数字化 [2] - 阿贝尔推动伯克希尔对日本五大商社持股比例提升至9.8%,并加强氢能领域合作 [2] 贸易与财政 - 巴菲特批评美国"对等关税"政策,以1930年关税法导致全球贸易萎缩60%为例警示风险 [3] - 伯克希尔旗下精密铸件公司因关税导致供应链成本上升15%,可口可乐在墨西哥销量下降8% [3] - 美国联邦债务突破40万亿美元,利息支出占GDP的4.2%,超过1946年峰值 [3] 市场波动 - 2025年4月标普500指数单月跌幅19%,但巴菲特认为当前市盈率28倍仍低于1999年互联网泡沫时期的32倍 [4] - 伯克希尔在市场暴跌期间增持50亿美元股票,重点布局金融与能源板块 [4] - 美国银行被增持,因其3.2%股息率和1.1倍市净率 [4] 日本市场 - 伯克希尔对日本五大商社持仓市值从60亿美元增长至235亿美元,年化回报率18% [4][5] - 日本商社市盈率仅10倍,股息率超4%,三菱商事2024年净利润增长22%,三井物产ROE连续五年保持15%以上 [5] - 日本商社加速新能源转型,如伊藤忠商事投资100亿美元建设氢能源基础设施 [5] 现金储备与投资哲学 - 伯克希尔现金储备达3470亿美元,过去十年增长200% [5][6] - 现金被视为"应对黑天鹅的终极武器",目标降至500亿美元但"不会为了投资而投资" [6] - 巴菲特拒绝科技初创公司融资请求,强调不投资"需要说服十年故事"的项目 [6] 苹果投资 - 伯克希尔对苹果持仓市值从67亿美元增长至1500亿美元,年化回报率35% [6][7] - 巴菲特称赞库克平衡创新与风险的能力,如AI领域谨慎布局 [7] 未来战略 - 阿贝尔计划在能源领域投资500亿美元建设储能项目,深化保险业务AI应用 [7] - 伯克希尔将继续扩大对日本和新兴市场布局,坚持价值投资原则但以新方式诠释 [7]
择业与择偶中的长期主义
虎嗅· 2025-05-05 23:56
韩剧《直到疯狂》职场剧情分析 - 剧情围绕韩明电子公司中年员工崔盘硕的职场生存困境展开 他作为工作23年的硬件开发技术前辈 在最后一次经济性裁员中被调岗至人事部 面临被迫离职的压力[2][3] - 公司通过人事组长唐资英实施变相裁员策略 以劝退方式规避法规限制 反映企业用工制度中的灰色操作[5] - 剧情展现中年职场人面临的典型矛盾 包括技术岗位被边缘化 权力斗争 以及作为家庭经济支柱的生存压力[4][7] 职业发展长期价值探讨 - 互联网行业被归类为"年轻饭"职业 30岁即面临职场危机 与医生 大学教师等"越老越吃香"职业形成对比[11] - 职业选择存在"面包"与"发酵粉"的权衡 即短期高薪与长期积累的取舍 多数人受经济压力倾向选择前者[13] - 2008年四万亿计划时期 建筑行业短期收入显著高于继续学业者 但长期数据显示完成高等教育群体家庭生活水平更具优势[15][16] 职场与婚恋选择的底层逻辑 - 择偶标准存在"上限"与"下限"的差异 物质条件属于可变上限 而责任感 品行等软性基础才是维系关系的核心[24][25] - 婚姻稳定性取决于双方处理矛盾的最低行为底线 而非表面条件 这被类比为《知否》中"品性最低处"理论[25] - 职业与婚恋均需警惕"安全悖论" 过度追求稳定反而加剧焦虑 应对无常需建立抗风险能力而非规避风险[32][34]
从“骚操作”到“笨功夫”:一个散户的“邱国鹭式”顿悟
搜狐财经· 2025-05-05 02:17
投资理念 - 逆向投资的核心在于品格而非技能,需要通过实践磨练 [1] - 延迟满足是价值投资者的关键优势,能够对抗人性贪婪 [3][4] - 投资本质是耐心与认知的修行,长期复利比短期收益更重要 [5][6] 公司分析框架 - 好公司的标准是具备定价权和竞争优势,例如茅台、五粮液依靠品牌护城河 [7][8] - 行业胜负逻辑:高端看品牌,中端看渠道,低端拼成本 [11] - 选股四大原则:便宜是硬道理、定价权为核心、胜而后求战、逆向投资 [11][12][13] 行业分类策略 - 高端白酒行业依赖品牌溢价,品牌力决定市场地位 [8] - 中低端白酒行业需深耕渠道,渠道能力是关键 [9] - 制造业的核心是成本优势与规模效应 [10] 投资心理学 - 常见心理误区包括锚定效应、损失厌恶和从众心理 [15] - 建立独立决策体系是长期盈利的基础,需避免市场情绪干扰 [15] - 简化投资原则为"四不口诀":不追贵、不买弱、不赌局、不扎堆 [15] 方法论价值 - 投资底层逻辑需通过实践验证,简单原则是长期复利的关键 [15][16] - 确定性来自行业格局稳定后的赢家,如腾讯、格力、茅台 [13]
那些攒钱攒到孤独的年轻人:她攒够100万后,买15元泡芙,哭了
36氪· 2025-04-29 11:40
核心观点 - 当代年轻人中兴起"生活精算师"现象,通过极端节省和延迟满足来积累存款,但逐渐陷入焦虑与生活失衡的困境 [3][7][13] - 社交媒体加剧了攒钱目标的攀比心理,导致安全线不断上浮,形成"越攒越焦虑"的恶性循环 [14][15] - 过度攒钱导致社交隔离、情感压抑和生活体验缺失,引发对"典当青春"的反思 [8][11][16] - 部分年轻人开始尝试重构健康的财务观念,平衡储蓄与生活体验 [19][21] 现象特征 - **群体规模**:豆瓣"丧心病狂攒钱小组"聚集65万成员,某记账APP下载量达200万 [7] - **行为模式**: - 采用3000元/月、2000元/月甚至500元/月的极端预算 [3] - 优先选择共享单车(月卡成本≈3天地铁费)、超市打折商品等低成本方案 [4][6] - 通过Excel精密核算支出,削减非必要消费(如聚会、旅行、礼物) [7][12] - **心理驱动**: - 小红书等平台涌现"25岁攒50万""300万退休"等标签化目标 [7] - 存款每增加10万,心理安全线自动上浮20万 [14] 行业影响 - **消费行业**: - 年轻人转向洗衣粉替代洗衣液、自炊替代外卖等低客单价消费 [7] - 非必需消费品(如甜品)购买频次显著下降,仅15元消费即引发愧疚感 [2][8] - **社交平台**: - 小红书等平台形成"攒钱成功学"内容生态,助推目标攀比 [7][15] - 记账类工具用户规模快速增长(200万下载量) [7] 趋势演变 - **初期阶段**:通过极端节省7年攒100万,获得短期成就感 [8] - **异化阶段**: - 存款目标与生活体验脱钩,陷入虚无主义(如阿远质疑"生活标准意义") [13] - 社交关系断裂案例增加(林朵因消费观分手) [12] - **调整阶段**: - 部分用户开始预留"快乐预算",平衡储蓄与体验 [21] - 重新定义财务目标(如小东将旅行列为存款优先用途) [19]
巴奴老板的情商,挨骂很正常
半佛仙人· 2025-03-06 08:19
巴奴火锅事件分析 核心观点 - 巴奴创始人杜中兵因"延迟满足"言论引发争议 但其在食品安全事件中主动赔偿800万元并关店 体现"嘴臭但肯出成本"的务实风格 [5][6][14] - 线下服务业需要强势管理 导致企业家容易表现出"爹味"特质 但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愿意为问题承担真实成本 [22][23][24] - 商业合作中 实际行动比语言更重要 肯承担成本的企业家虽不完美但更可靠 [42][44][45] 企业家特质分析 - 杜中兵成长于严苛环境 形成"延迟满足"价值观并应用于企业管理 对产品标准要求极高(今日100分即明日0分) [17][18][19] - 餐饮行业特性决定管理者需保持强势 否则易出现员工管理失控问题(如京东早期餐饮失败案例) [21][22] - 将胖东来作为对标对象 在危机处理时采取高成本赔偿策略 但日常沟通缺乏技巧 [7][25][33] 商业本质洞察 - 企业诚信度核心在于成本承担意愿 而非表面话术(对比刘邦项羽案例) [37][39][40] - 行业普遍存在"好话说尽但拒绝赔偿"的现象 巴奴800万元赔偿金额形成差异化 [12][27][31] - 消费者实际更看重问题解决能力 而非服务话术(超市vs菜市场案例) [20][34][36] 行业对比 - 多数餐饮企业学习华为/胖东来仅模仿表面管理 忽视核心的成本投入机制 [31] - 传统服务业存在"语言讨好但行为欺诈"的双标现象(理发店/菜市场案例) [20][21] - 优秀企业家的共同特质是"功过分明 该给给足"的分配逻辑 [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