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高质量发展

搜索文档
现代化人民城市这样建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6 23:54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转型"包袱"变"财富" 人民日报记者 范昊天 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内,记者看到,一台台车身在头顶的传送 带上平稳滑行,灵活的机械臂将轮胎、座椅、中控台等零部件一一组装到位。仅需118秒,一台新能源 汽车便稳稳下线。 "935台工业机器人协同作业,可同时混流生产4种车型,每台车都能实现'定制化'。"岚图汽车首席执行 官卢放介绍,这里原本是一家燃油车工厂,公司创新采用AI视觉检测系统、5G全连接工厂等新技术, 用时14个月改建成一座新能源车智慧工厂。5年多来,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超过20万辆,创造产值超过 500亿元。 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7月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 标,明确"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6个方面的内涵。日前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 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当前,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 效 ...
城市建设“见物”更要“见人”(记者手记)
人民日报· 2025-09-16 22:12
城,所以盛民也。创造优良人居环境,是城市工作的中心目标。 熙熙攘攘的城市里,老旧小区焕然一新,完整社区提供一站式服务,楼宇之间辟出花园绿地,温馨小家 汇入一城灯火……一个个人与城和谐相处的场景,成为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生动体现。 城市,是奋斗的舞台,更承载着安居乐业的美好期盼。新时代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 念,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打造舒适便利的生活空 间、山青水绿的生态空间。2019年至2024年,全国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28万个,共增设停车位387万 个,建设养老、托育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7.8万个,一项项实打实的举措,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 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城市的核心是人。从10年前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 的宜居性",到日前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对建设宜居城市的 重视,一脉相承。近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营造高品质城市生 活空间作出部署,制定了时间表和任务书。各地区各部门应坚持以人为本,保持定力,精准施策,为人 民群众提供更加完善的基 ...
充分挖掘城市存量资源潜力
经济日报· 2025-09-16 22:11
城市存量资源类型丰富,涵盖旧厂房、老街区、闲置土地、低效利用的基础设施等。存量资源的形成, 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部分老旧建筑由于建成年代久远,功能布局难以满足现代生活需求;有的闲置土 地因规划调整或项目搁置,长期处于未开发状态;一些低效利用的基础设施,因技术迭代、城市功能变 迁,未能及时转型升级。这些存量资源若得不到有效激活,会造成土地和空间资源浪费,影响城市整体 形象与发展活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培育壮大城市发展新动能,激活城市存量资 源潜力。当前,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 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充分挖掘城市存量资源潜力,已成为破解空间制约、重塑城市动能的关键之 举。 这些年,不少地方积极推动盘活存量"唤醒沉睡资产",让城市"边角料"变成"香饽饽"。旧厂房蜕变为文 化创意园区成为网红地标;零散的低效用地,改建为智慧停车场、养老服务站;废弃矿区修复后蝶变为 城市生态公园;改造后的老小区,让居民生活更加便捷舒适……这些转变不是简单"变脸",也不是大拆 大建,而是通过功能提升、空间优化、设施升级,使存量空间重新融入城市肌理,成 ...
人民城市 向“新”而行(记者手记)
人民日报· 2025-09-16 22:10
深挖城市发展潜力,重在盘活存量、优化增量。过去一些城市在短时间内高强度开发容易形成"摊大 饼"式扩张,出现人地失衡等问题,资源利用效率随之降低。要深刻认识到,盘活存量并非大拆大建, 要通过精准施策实现空间重构、功能提升、活力再造;优化增量旨在以人为核心,让每一项改革政策都 服务于人的需要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全面摸清房屋、设施、土地等资产资源底数,改造利用老旧厂 房、低效楼宇、闲置传统商业设施,加强规范管理,提高运用效能,实现存量资源的价值提升。与此同 时,统筹财政资金引导、金融工具创新、社会资本激活,积极探索包括建立健康可持续投融资体系在内 的增量政策,让城市建设运营真正惠及民生。 积蓄城市发展动力,贵在交流合作、对外开放。今年5月13日,第三届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 奖)城市宣讲会召开。作为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新城市议程》的重要国际公共产 品,上海奖自2022年设立以来,已吸引全球百余个城市参与申报,成为中国城市深度参与人居领域国际 交流合作的鲜活注脚。无独有偶,杭州借"城市大脑"升级国际化服务,从西安出发的中欧班列拉着中国 制造疾驰远行……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水平,中国城市不曾止步 ...
建设更多富有活力的创新之城(现代化人民城市这样建·创新)
人民日报· 2025-09-16 22:10
图①:位于武汉经开区军山新城的"春笋"地标。 李 岿摄 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7月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 标,明确"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6个方面的内涵。日前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 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当前,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 效为主的阶段。深刻把握、主动适应形势变化,如何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更有针对性地提升城市发展 质量,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本报记者近日走进多个城市,探访各地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 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的生动实践,即日起推出"现代化人民城市这样建"6块整版专 题报道,带您感受城市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编 者 武汉市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 图②:南京市民在百家湖硅巷散步休闲。 冯 芃摄 图③:俄罗斯姑娘安娜在上海市外滩国际人才服务中心办理外 ...
建设更多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现代化人民城市这样建·宜居)
人民日报· 2025-09-16 21:55
福建厦门市因地制宜发展保障性住房 "好房子"托举好生活 本报记者刘晓宇 在福建省厦门市工作7年,95后鄢婷迎来喜事,住上了心满意足的"好房子"。 清晨,阳光洒在湖里区古地石社区的整洁小道上。鄢婷拎包出门,步行15分钟,就能到达公司所在地厦 门软件园二期。 新建小区、核心地段、花园景观、南北通透……细数小区的优势,鄢婷一百个满意。"这套房子每月租 金1500元,这是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下的优惠价格。"鄢婷说。像她这样的租户,在这个小区有近千 人。 "周边3个商场,地铁公交便利。保障性租赁住房盖在这样的好地段,就是为了让更多人住上'好房 子'。"厦门住房租赁发展有限公司项目副经理胡春强全程参与建设。他介绍,项目团队充分运用智能建 造施工技术,打造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现代化住宅,平均热岛强度、室外噪声、通风与采光系数 等均高于二星级绿色建筑标准。 近年来,厦门市因地制宜发展保障性住房,不断完善"求职免费一年一张床、就业五年内五折租一间 房、安家不高于四五折购一套房、双困家庭四档租保障房"的"住厦来"住房保障体系,全力实现住有所 居。 在不远处湖里区金山街道的仁和公寓,这处市级公共租赁住房项目从规划之初就秉持"好房 ...
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厮杀”升级!谁才是第一城市群?
搜狐财经· 2025-09-15 06:48
政策导向与城市群格局 - 国家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推动成渝和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增长极 增强中西部和东北城市群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 [1] - 中国将形成"3+2+N"城市群新格局 三大世界级城市群为发展主力 [2] 经济规模对比 - 2024年GDP总量排名:长三角33.16万亿元>大湾区14.84万亿元>京津冀11.5万亿元 [4] - 2024年万亿GDP城市分布:长三角9个>大湾区4个>京津冀3个 [4] - 2024年人均GDP排名:大湾区17万元>长三角13.9万元>京津冀10.5万元 [4] - 城市数量对比:长三角41个>京津冀16个>大湾区11个 [5] - 人口规模对比:长三角23799万人>京津冀10925.2万人>大湾区8754万人 [5] 科技创新能力 - 研发投入强度:京津冀4.27%>大湾区3.54%>长三角3.33% [5] - 2025全球创新指数百强集群排名:深圳-香港-广州集群位列榜首 北京第4 上海-苏州第6 杭州第13 南京第15 [5] - PCT专利申请量:深圳-香港-广州集群117,542件 北京集群49,792件 上海-苏州集群42,819件 杭州集群11,128件 南京集群8,242件 [6] - 科学论文发表量:北京集群331,874篇 上海-苏州集群206,292篇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193,635篇 [6] - 风险资本交易量:上海-苏州集群8,705件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6,916件 北京集群6,727件 [6] 对外贸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Top10中三大城市群占据6席:上海港2706万标箱(增速6.1%) 宁波舟山港2105万标箱(增速9.8%) 深圳港1723万标箱(增速10.8%) 广州港1364万标箱(增速7.7%) 天津港1225万标箱(增速3.1%) 苏州港504万标箱(增速3.1%) [9] - 2025年上半年深圳以微弱优势超越上海成为全国外贸第一城 [8] - 广州出口增速位居外贸十强市首位 金华进出口增速在外贸十强市中位居首位 [11] 战略定位与特色优势 - 京津冀承载特殊政治功能和非经济功能 作为首都所在地代表国家脸面 [2][12] - 长三角以不到4%国土面积创造全国近四分之一经济体量 体现全面发展优势 [12] - 大湾区在"一国两制三关税区"条件下建设 具有资源丰富和开放性优势 [12] - 三大城市群形成功能互补、各具特色的战略组合 共同推进高质量发展 [12]
保护城市文脉 古城古街如何焕发新活力?
央视网· 2025-09-14 23:05
菜场焕新:烟火裹文脉 市井见风雅 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守护城市的烟火气。"姑苏烟火漫卷处,一城风物半城鲜",在苏州改造换新后的彩香菜市 场里,感受最鲜活的姑苏城、最地道的江南味。 清晨6点多,第一缕阳光刚爬上姑苏城的粉墙黛瓦,干将西路旁彩香菜市场的烟火气已漫出巷口。一层美食区里,慈姑片的酥脆裹着蛋饼的软 糯;汤面摊位的师傅手起勺落,五花八门的苏式浇头溅出鲜气;食客们端着瓷碗嗦面,拿着手机打卡拍照。 央视网消息:在我国有140多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1300片历史文化街区以及6.8万处历史建筑等,它们共同构成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丰厚载体,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近日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促进城市文化繁荣发 展",要求"推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传承"。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去品味城市里的烟火气,看看古城古街怎样焕发新活力,各地如何保护 城市文脉。 游客 周青悦:氛围感很强,很有烟火气,进来就有扑面而来的那种香气。 如今,有着40多年历史的彩香菜市场成了市民游客的文化打卡地。这一切得益于三年前的城市更新改造。 依照"菜篮子工程"提质重点和 ...
全国新房市场8月报:找房热度及房价环比微降
36氪· 2025-09-08 02:33
新房市场供需概况 - 8月份60城新房在售项目数量环比下降1.0% 待售项目量环比微降0.6% [1] - 新房线上找房热度指数为57.1 较7月减少0.3个点 其中一线城市61.3 新一线61.6 二线56.8 三四线52.3 [1] - 120~140平方米户型占比20.8% 环比增加0.1% [1] 新房价格表现 - 重点60城新房线上找房均价19383元/㎡ 环比微降0.5% [2] - 60城中有20个城市均价上涨 2个城市持平 38个城市下跌 [2] - 分城市梯队环比涨幅:一线城市0.5% 新一线0.3% 二线-1.2% 三四线-1.2% [25] 政策环境分析 - 中央层面推进房地产长效机制建设 强调巩固市场止跌回稳态势 释放改善性需求 [3] - 地方政策涉及限购放开(北京五环外/上海外环外不限购) 公积金优化(北京/天津/上海等) 购房补贴(郑州5000万元消费券)等多维度调整 [4][5] - 住房保障政策推进 东莞启动168套配售型保障房 深圳将403个存量项目纳入"白名单"并放款4039.68亿元 [6][9] 城市价格异动情况 - 惠州新房均价环比上涨6.6%居首 青岛涨5.7% 广州涨4.8% [23][33] - 厦门均价环比下降6.8%跌幅最大 太原降5.8% 三亚降5.4% [23][33] - 一线城市中广州涨4.8% 上海涨0.6% 北京降0.4% 深圳降2.1% [25] 区域市场特征 - 高能级城市在售项目降幅收窄:一线城市环比降0.2% 新一线降1.5% 二线降0.8% 三四线降0.5% [10] - 找房热度呈现领先销售面积变动的特征 8月销售面积25.2万平方米创年内新低 [15] - 90~120平方米户型占比29.4%保持主流 刚需刚改需求稳定 [21]
21社论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城市发展新动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5 11:10
城市高质量发展政策导向 - 中央发布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要求加快城市发展方式转型 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线[1] - 城镇化率进入30%至70%快速发展区间中后期 城市问题集中显现 需通过城市更新和存量调整解决[1] - 推动城市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 聚焦结构优化 动能转换 品质提升 绿色转型 文脉赓续和治理增效[1] 区域发展战略与资源配置 - 19个城市群承载全国75%人口 贡献85%国内生产总值 成为经济核心载体[1] - 要求因城施策增强发展动力 从传统要素驱动转向特色优势驱动 避免同质化发展[2] - 通过提升存量空间效益 优化资源利用效率 盘活闲置低效用地等措施挖掘存量潜力[2] 产业发展与空间利用创新 - 开展工业上楼和复合用地模式 发展科技研发型都市制造业 促进新旧动能转换[2] - 改革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 解决土地要素错配问题[2] 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 - 建立可持续的投融资体系 统筹财政资金 社会资本和金融渠道[3] - 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模式 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探索可持续运营模式平衡投入产出[3] 人才与创新竞争力建设 - 现代城市竞争力体现在知识经济 创新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 人才是核心要素[3] - 注重以人为本 营造高品质生活空间 繁荣多元文化 提高治理水平以吸引高素质人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