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民城市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区样本 上海静安的“十四五”答卷
北京晚报· 2025-09-19 03:33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上海市政府新闻办推出"实干绘答卷 接力新蓝图"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主题新闻发 布会,展现十六个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9月16日,围绕"奋力打造卓越的现代化国际城区"这一主题,上 海市静安区委书记钟晓咏介绍静安区"十四五"期间建设发展成果。 钟晓咏表示,"十四五"时期是上海静安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围绕"加快建设卓越的现代化国际城区"目标,静安统 筹推进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改革开放、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区样本,相关成果主要体现 在五个方面。 第一,在提升核心竞争力中构筑更独特的优势 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跃升。2024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3369.9亿元,突破3000亿关口;人均生产总值达36万元,是2020年 的1.5倍;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302.2亿元,居全市前列;全区亿元楼92幢,居中心城区首位,其中月亿楼9幢。 商业消费活力实现新迸发。大力发展首发经济、新型消费,集聚最潮的品牌、提供最新的体验、打造最优的环境。2021年 以来,累计引进各类首店991家,一批现象级地标项目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关注的消费热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看上海市静安区“十四五”如何高质量发展
国际金融报· 2025-09-17 03:09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上海市政府新闻办推出"实干绘答卷 接力新蓝图"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展现十六个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 9月16日上午,该系列第四场发布会举行,围绕"奋力打造卓越的现代化国际城区"主题,静安区委书记 钟晓咏介绍静安区"十四五"期间建设发展成果,静安区委副书记、区长翟磊,区发展改革委主任沈虹, 区商务委主任姚磊,区建设管理委主任施煜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吴典 摄 静安作为上海中心城区核心区,国际化程度高,高端要素集聚,服务经济发达,长期走在全市区域经济 社会发展前列。"十四五"时期,是静安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静安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围 绕"加快建设卓越的现代化国际城区"目标,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改革开放、高品质生活、高效 能治理,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区样本。 在提升核心竞争力中构筑更独特的优势 "十四五"以来,静安坚持发扬优势,发挥中心辐射功能,持续增强城区核心竞争力,为全市发展大局贡 献静安力量。 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跃升。2024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3369.9亿元,突破3000亿元关口;人均生产总值 达36万元 ...
更好挑大梁 强化先行先试集成探索 龚正介绍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情况
解放日报· 2025-08-01 01:49
经济稳定增长 - 上海将实施城乡居民增收、消费能力保障支持、服务消费提质升级、大宗消费更新、新型消费培育、消费环境提升六大行动以提振消费 [2] - 上海人均GDP超过3万美元 服务消费快速增长 将重点提升文化消费、体育赛事经济、健康消费等服务供给质量 [2] - 2023年上海接待入境旅客671万人次 同比增长84% 5-6月离境退税销售额同比增长91.3% 目标2027年离境退税商店超3000家 [3] - 2023年上海新增首店1269家居全国首位 今年发布"首发上海3.0"政策吸引更多品牌首店 [3] - 2024年上海新增债券额度1386亿元 其中专项债1155亿元 将聚焦基础设施、新兴产业等领域 [4]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目标2027年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占研发经费比例从11%提升至15% 重点突破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技术堵点 [6] - 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成长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目标2030年专精特新企业达2万家 [7] - 深化长三角产业强链补链行动 打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大飞机等先进制造业集群 [7] 营商环境改革 - 营商环境改革8.0版推出"十大攻坚突破任务" 市、区两级378个惠企政策实现免申即享 累计服务企业超400万次 [4] - 推广"检查码"制度 91个行业实施跨部门综合监管 建立"无事不扰"和"无感监管"清单 [5] 开放平台建设 -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施功能转型、产业提质、管理改革、服务提升四大行动 重点发展国际分拨、保税研发等六大产业 [8] - 构建"1+(3+15)+X"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体系 线上平台提供三大功能 线下设浦东、临港、虹桥3个分平台和15个区服务点 [9][10] 民生建设 - 2024年高校应届毕业生24.6万人创新高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11] - 2024-2026年计划启动66个城中村改造 2024年专项债中约400亿元用于城市更新 [12]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开展128种西医诊疗病种 配备763种药品 二三级医院半数专家号源优先向社区开放 [13]
“群众的金点子,是人民城市最足的底气”
人民日报· 2025-07-30 22:12
城市更新与治理创新 - 上海普陀区泰山人民坊片区通过市民建议完成从老旧社区到现代化社区的转型 保留弄堂烟火气并融入科技与人文元素 [2] - 杭州市通过人民建议推动九堡大桥非机动车道改造 新增螺旋缓坡后通行时间从高峰期等待1小时缩短至2-3分钟 日均非机动车通行需求近2000辆 [7][8] - 遵义市老城街道基于基层工作者建议推出"和谐老城"数智治理平台 实现问题上报后几分钟内处理完成 [11][13] 文化遗产保护与专业参与 - 杭州南宋德寿宫遗址因专家建议启动保护工程 博物馆于2022年底开馆 2024年完成3处历史准确性修正 [17][18] - 专业机构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成为人民建议征集直报点 其关于使用青砖灰瓦替代黄蓝琉璃瓦的建议被采纳 [18] 国际枢纽服务优化 - 上海浦东机场根据市民建议优化入境流程 通过动态调整边检通道数量使外籍旅客手续办理时间缩短至3分钟 [21][22] - 机场同步增设24小时联检通道、深夜休息区等服务 配合"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打造全球中转枢纽 [22] 制度化建议征集机制 - 上海普陀区"苏河议事厅"2024年举办3场超百人活动 累计收到500余条建议 推动商圈非机动车分区管理及充电桩建设 [25][27] - 省级立法进程加速 上海2021年出台全国首部人民建议征集地方性法规 浙江、贵州等地建立数字化平台与闭环管理制度 [28] - 专题征集活动持续开展 上海"十五五"规划建议会吸引市民跨区域参与 此前"老专家智库"建议曾被纳入"十四五"规划 [29]
城市发展要有耐心
人民日报· 2025-07-29 21:55
城市建设方向转变 - 城市建设从"快"的惯性转向"内涵式发展" 强调质量提升而非规模扩张 [1] - 城镇化进入稳定发展期 城市工作重点转向存量提质增效 [1] - 评价体系需升级 拉长周期 拓宽主体 避免急功近利 [1] 社区功能优化案例 - 上海杨浦区通过1300份问卷调研 确定社区食堂 净菜超市等高频需求 [1] - 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实现政府 企业 社会组织多方共赢 [1] - 成都采用微改造方式植入绿廊和文创空间 提升街巷功能 [2] 城市文化积淀实践 - 福州通过世代接力种树形成"榕城"文化标识 [2] - 扬州坚持"放气球规则"保护瘦西湖天际线 建筑高度需避让景观 [2] - 城市气质涵养需长期投入 不能速成 [2] 民生需求响应机制 - 将垃圾分类 饮用水安全等民生"小事"作为建设重点 [2] - 适老化改造和托育中心建设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 - 群众体验和满意度应成为城市工作核心评价标准 [2] 城市生活场景构建 - 夜间社区广场 运动公园等设施营造宜居生活场景 [3] - 需平衡速度与温度 规模与品质 当下与未来的关系 [3]
从“增量扩张”到“存量提质增效”:量质转变绘制城市发展新蓝图
期货日报网· 2025-07-18 00:56
城镇化发展阶段转变 - 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 城镇化率增速从2011年的1 59个百分点降至2024年的0 84个百分点 新增城镇人口规模稳定在1000万至1200万人 [1] - 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 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张速度从2014年的4%降至2023年的1 24% 新增建设用地进入微增长和负增长通道 [1] 存量提质增效的挑战与转变 - 过去2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累计增长44 3% 同期城镇常住人口仅增长25 2% 面积扩张速度是人口增速的1 76倍 [2] - 全国城镇住房中2000年前建成的比例达30% 基础设施普遍超期服役 存在安全隐患与功能缺失 [2] - 发展逻辑从量到质转变 从空间扩张转向功能完善 从土地财政转向培育内生动力 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治理 [2] - 广州永庆坊采用微改造模式 保留原住民并引入新业态 实现历史保护 民生改善和产业升级多赢 [2] 城市建设的七大重点任务 - 建设创新城市 宜居城市 绿色城市 韧性城市 文明城市 智慧城市 系统化布局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 苏州居住证转户籍政策 杭州15分钟生活圈 南京社区养老街道全覆盖等实践体现人民城市建设理念 [3] 城市转型方向 - 从宏观规划到微观治理 从基础设施到公共服务 坚持问题导向和改革创新 走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4]
上海上半年新拍宅地1/3已开工 本月将竞拍今年以来地块最多品质最优供应批次
解放日报· 2025-07-06 02:25
土地市场热度 - 2025年上半年上海公开出让19幅商品住宅地块中15幅溢价成交,其中7幅溢价率超过30%,最高突破40% [1] - 土地出让楼面地价屡创新高,区域地王频出,溢价圈拓展到金山、奉贤、松江、青浦、嘉定等远郊新城 [1] - 上海土地市场热度持续时间长达一年半,在全国走出独立行情 [1] - 上半年上海一、二手住房累计成交1311万平方米,为2022年以来同期最高,同比增加17% [4] 供地策略与规划 - 供地逻辑紧扣城市发展战略,强调"一江一河"沿岸、中城地区、五个新城与传统内环内优质区位共同发力 [2] - 通过差异化供地+空间远近搭配策略适应市场多样化需求,打造优质社区和好房子 [3] - 年内已供应各类国有建设用地1265公顷,包括住房用地169公顷、产业用地238公顷 [2] - 土地投放采用"小步快跑"方式,每月一拍,平均每次4至5幅地块,维持市场热度 [3] 企业参与情况 - 全国百强房企上半年拿地总额同比增长33.3%,重点聚焦热点城市与核心板块 [5] - 上海土拍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特征,包括大型央企、外地国企、民企和外企加速回归 [5] - 今年供应的19幅宅地中已有6幅全面启动建设,反映开发商超强执行力 [5] - 大宁"地王"项目从竞得地块到正式开工全程不到3个月,比原计划节约3个月时间 [6] 政策支持与营商环境 - 上海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政府部门审批流程迭代升级提速 [5] - 静安区首创"五证齐发"模式,企业中标后相关部门上门辅导审批,提前介入指导设计方案 [6] - 项目交地一月内可同时拿到五张证书,包括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批复等关键证照 [6] 市场预期 - 土地市场热度传导对楼市产生积极信号,郊区市场暖意外延明显 [3] - 奉贤、松江、嘉定新城地块溢价率均突破10%,金山汇龙湖地块溢价率接近10% [3] - 第六批次地块将于7月24日竞拍,是今年地块最多、品质最优、货值最高的供应批次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