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现代化

搜索文档
泰州姜堰:“数据+民意”营造城市治理新生态
中国发展网· 2025-08-12 14:42
政务服务创新 - 通过"并联审批+联合验收"机制打通消防、住建、档案等部门数据壁垒,审批时限压缩超50%,实现项目"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1] - 推广"水电气讯联合报装"模式,企业仅需"一表申请"即可同步完成接入审批,申报材料精简90%[1] - 依托数字化平台实现建筑起重机械登记、竣工备案等核心证照"在线生成、扫码核验、终身追溯",企业申报材料"零纸质化"比例超90%[1] 智慧化治理体系 - 构建三维可视化监管中枢实现审批进度、项目满意度"一屏统览、全程追溯",推动城市更新从"经验驱动"向"数据决策"转变[2] - 建立"群众评窗口"实时反馈体系,引导群众从"被动接受服务"转向"主动参与治理"[2] - 采用"标准化+个性化"服务体系,为重点项目提供全周期指导,对小微企业及特殊群体推出预约上门、绿色通道等定制服务[1] 行政效能提升 - 运用"容缺受理+告知承诺"机制化解材料不全难题,实现"企业点单、专人跟单、限时办结"精准响应[1] - 民生服务领域通过联合报装模式有效解决多头申报、重复跑腿问题[1] -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实现数据治理能力强化,促进共建共享机制深化[2]
焕发城市“金角银边”生命力——深圳市罗湖区街区精致化建设调查
经济日报· 2025-07-28 21:54
城市更新策略 - 罗湖区创新采用微更新策略,将闲置灰空间转变为"金角银边",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并满足民众需求 [1] - 2023年8月出台《罗湖区街区精致化建设八大行动计划(2023—2025)》,目标到2025年实现街区精致有序、美景出门即享、城区零散空间发展潜能充分释放 [2] - 通过活化利用城区边角空间、规范市容市貌秩序、优化城市家具及景观小品等方式推进街区精致化建设 [2] 具体项目案例 - 雅园立交社区公园改造约3000平方米桥下空间,整合篮球场、足球场和宠物公园等多元场景,日均人流量接近1000人次 [4][5] - 泥岗东路宠物友好口袋公园改造约6000平方米闲置绿地,设置宠物爬架、跳跳圈、淋浴花洒等设施,满足城市养宠群体需求 [6][7] - 春风高架桥下空间改造约2500平方米区域,划分非机动车停车区、篮球区和儿童活动区,提供414个标准车位,日均接待访客超1500人次 [10][11][12] 治理模式创新 - 工作模式由城管局主导转向以街道为核心枢纽,街道工作人员深入基层挖掘需求并直接负责项目实施 [9] -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模式,组建居民志愿服务队,联动党委、物业等多方力量进行精细化治理 [11] - 水贝商圈改造5个桥下空间总建成面积达4070平方米,可停放非机动车约3500台,有效缓解商圈交通压力 [12] 运营与可持续发展 - 截至2024年底完成27个街区精致化项目,提升美化4.3万平方米空间,释放2.4万余平方米低效用地,新增2处篮球场、1处足球场等设施 [14] - 委托区属国企运营管理公共空间,雅园立交社区公园实行收费运营模式,单场次最低仅需10元/人 [15] - 开展招商工作引入咖啡店、宠物用品店等多元业态,举办艺术展、社区市集等活动,打造"以商养园、以园促商"的良性循环 [16]
深化两地协同 坚持携手并进 共同加快现代化郑州都市圈建设
郑州日报· 2025-07-28 01:00
郑州都市圈建设 - 郑州与济源示范区就推进郑州都市圈建设工作进行对接交流 [1] - 郑州聚焦"两高四着力"目标 建设创新 宜居 美丽 韧性 文明 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2] - 郑州持续完善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一委一办一平台"体系 深化数字赋能 [2] - 郑州加快打造先进制造强市 科创强市 数智强市 交通强市 文旅强市 商贸物流强市 现代农业强市 [2] - 郑州与济源将推进全方位 多领域 深层次合作 共同打造组团式 网络化现代化都市圈 [2] 产业协同发展 - 郑州展现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蓬勃态势 [3] - 双方将聚力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文旅合作共融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交通互联互通 [3] - 代表团考察超聚变研发中心及总部基地 关注新质生产力培育 [3] 城市治理与文旅融合 - 郑州在城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展现强劲动能 [3] - 代表团考察郑州市新型智慧城市运行中心 管城区新型智慧城市运行中心 [3] - 代表团调研商都阜民里文化街区 关注文旅融合创新实践 [3] - 郑州在城市更新 文旅融合等领域的经验获代表团高度评价 [3]
“接诉即办”,在快办与办好之间寻求最优解
中国环境报· 2025-07-18 03:23
政府服务数字化升级 - 数字化时代"接诉即办"成为衡量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尺 体现政府服务理念从"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到追求治理效能的全新升级 [1] - 北京市12345热线建立闭环机制 平均响应时间压缩至两小时 通过打破部门壁垒实现"直通直达"流程再造 [1] - 快速解决下水道堵塞 噪声扰民等民生"小事"显著增强政府公信力 体现速度背后对群众诉求的尊重与重视 [1] 诉求处理质量优化 - 单纯追求速度可能导致问题"解决—反弹—再解决" 如某小区垃圾转运站异味问题三年反复投诉但未根治 [2] - 北京市创新"每月一题"机制 将12类27个高频难点纳入专项治理 实现从解决"一件事"到办好"一类事"的质变 [2] - 制度创新与科技赋能结合 通过7×24小时响应 大数据分析热点诉求 "三率"考核体系等实现"快响应"与"真解决"统一 [2] 治理理念持续深化 - 从"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演进 体现治理理念从被动应对转向源头预防的深化 [3] - 通过每次诉求的快速优质回应转化为改善治理的契机 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形成 [3]
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经济日报· 2025-07-17 22:09
城市治理转型背景 - 我国城镇化进入稳定发展期,城镇化率达67%,城镇常住人口94350万人[2] - 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阶段,需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应对"城市病"[1][5] - 中央提出转变城市工作重心,创新治理理念、模式、手段[1] 城市治理核心内容 - 涵盖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系统性管理[3] - 四大治理领域:基础设施维护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管道更新等)、资金高效配置、人口差异化服务(新市民/原住民需求)、生态环境保护(减污降碳)[4] - 治理效能直接影响居民生活品质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5] 超大特大城市治理挑战 - 全国22个超大特大城市(10超大城市+12特大城市)贡献全国35%GDP、58%进出口总额[7] - 治理难点包括基础设施老龄化(交通/房屋维修压力)、人口高流动性、数据安全风险[5][7] - 现存短板:公共服务精准供给不足(弱势群体保障弱)、物业管理矛盾(老旧小区停车难)、跨部门协同机制不健全[10] 治理创新实践案例 - 资源配置:建立"15分钟公共服务圈",北京"接诉即办"解决率97%(1.5亿件诉求)[8][14] - 数字治理:上海"一网通办"推动政务数字化,气象预警系统提升应急能力[9] - 区域协同:长三角示范区形成154项制度创新,57项全国推广[9] - 基层改革:上海街道"6+2"机构设置、北京"街乡吹哨"跨部门协调机制[13] 基层治理精细化路径 - 党建引领:海淀区"大家商量着办"激发群众自治,桐乡市"三治融合"模式[15] - 网格化管理:上海"多格合一"整合多类网格,福州"一线处置"实现问题高效解决[14] - 政民互动:北京"接诉即办"结合行政与社会力量,构建全周期管理平台[1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把城市更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统筹实施好一系列民生工程、安全工程、发展工程
快讯· 2025-07-17 15:49
城市更新政策导向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强调将城市更新作为重点工作,统筹推进民生工程、安全工程、发展工程[1] -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重点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1] - 推动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老旧管线改造升级[1] 社区与公共服务建设 - 建设完整社区,重点关注"一老一小"群体需求[1] - 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统筹防洪和内涝治理[1] - 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1] 城市风貌与文化保护 - 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加强城市风貌管理制度[1] - 强化建筑设计管理,突出中华美学与时代特色[1] 城市治理现代化 - 推动治理重心和资源向基层下沉,运用"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机制提升响应效率[1] - 推进智慧城市治理,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公共服务"一网通享"[1]
以数智之笔擘画中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新蓝图——中国联通AI赋能城市治理标杆实践
新华财经· 2025-07-17 10:35
智慧城市建设政策导向 - 中央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 明确要求"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 [2] - 大数据和AI技术被定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及城市治理现代化关键路径 [2] 中国联通智慧城市战略 - 构建"城市数字化基座+治理场景+运营服务"能力体系 采用"聚数、筑基、融智"方法论 [2] - 已累计服务407个城市1488个区县 覆盖超大城市管理至社区基层治理全场景 [2] - 坚持"以用统领 向实而生"原则 通过数字技术创新拓展应用场景 [2] 南京感知智能案例 - 部署"城市之眼"感知系统融合平台 接入67类感知终端包括视频监控/水压/燃气检测设备 [3] - 采用视觉多模态大模型技术 实现算法生产效率提升80% 事件响应效率提高40% [3] - 获专家评价为"推动数字产业与治理双向奔赴"的现代化实践典范 [3] 成都双流智能派单系统 - 开发"智能派单员"系统 结合规则引擎与大模型推理技术 [3] - 实现派单准确率提升35% 处置周期缩短66% 人力成本降低80% [3] - 建立"派单-反馈-进化"自驱机制 解决跨部门权责模糊问题 [3] 长春二道基层治理方案 - 打造"基层安全百日攻坚AI助手" 实现消防通道/监控室/加油站等多场景智能预警 [4][5] - 问题发现效率提升80% 业务流转时效加快1.5倍 处置速度提高70% [5] - 构建"预警-派单-处置-结案"全自动化闭环流程 [5] 海南儋州港口安全系统 - 开发港口"智能安全卫士" 集成在港作业风险模型与灾害推演模型 [6] - 事件发现效率提升60% 应急事件处置速度提高50% 联检审批时间从2天压缩至2小时 [6] - 首创多部门联动调度与智能处置方案生成功能 [6] 四川遂宁AI报表系统 - 实施"AI报表通"试点 建立四级数仓体系实现数据"一端采集" [7] - 报表压减率61% 减少60%重复录入 基层采集工作量下降50% [7] - 集成智能填报核验与全流程监控功能 [7] 山东济宁社区治理创新 - 推出"数智社工"系统 搭载ASR语音识别实现"边聊边办" [8] - 居民服务响应提速65% 工作效率提升30% 投诉量下降92% [8] - 创新智能回访机制 构建极简工作模式 [8] 技术架构与行业影响 - 基于"联通云+大模型"技术栈 融合云网基座与智能算法 [6][8] - 形成可复制的城市治理解决方案 推动全域数字化转型 [8]
我市干部群众深入学习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
南京日报· 2025-07-17 02:28
城市发展战略转型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阶段[1] - 新增"创新、美丽、文明"三大要素,与原有"宜居、韧性、智慧"共同构成现代化人民城市内涵[9] 城市治理现代化 - 南京警方开展"百日行动"提升见警率,重点打击电诈、盗窃等民生案件[2] - 构建"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模式,形成"空地一体"立体化防控体系[3] - 推进"昆仑""雷霆"等专项行动打击医保诈骗、食药环犯罪[3] 智慧城市建设 - 制定《南京市城市数字治理若干规定》全国首部地方性法规[4] - 建设数字资源底座(NJDOS),强化"一网统管"平台实战功能[4] - 开发"宁诉办"网上专区和AI大模型提升热线服务能力[4] 民生服务升级 - 打造"宁享养老"品牌,建设"15分钟便民生活圈"[5][6][8] - 社区食堂每月服务老年人等重点群体超700人次[8] - 创新"物业+养老"模式,整合物业用房和养老补贴资源[8] 城乡融合发展 - 建立"城里人下乡"引导机制和"农产品进城"支持机制[7] - 完善农民在城乡间"可进可退"的保障政策[7] 生态环境保护 - 雨花台区实施21字治气攻坚要求,运用走航监测等科技手段[10] - 拓展全省首例噪声生态赔偿案经验,建设碳汇林实现生态补偿[10] 文化保护传承 - 挖掘世界文学之都品牌价值,采用"活态利用"保护历史建筑[11] - 建立一事一议的风貌管理制度,注重居民实际需求调研[11]
深圳将从四个方面推进改革
广州日报· 2025-06-17 03:13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解读 政策核心内容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部署含金量高、撬动力强的重大改革举措 [1][2] - 改革聚焦四大领域: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金融技术数据赋能实体经济、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科学化精细化法治化治理模式 [2][3] - 深圳将实施"四个一"落地标准(一个改革方案/一套操作规范/一批应用场景/一套评估体系)确保改革效果 [6][9] 教育科技人才改革 - 加强产学研高效协同,完善海外人才引进保障机制,建设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2] - 实施积极开放的人才和创新政策,打造最佳创新创业生态 [4] - 累计3批48条典型经验已获国家发改委推广 [4] 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 - 健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激励约束机制,创新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体制机制 [2] - 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数据资产登记存证、评估入表及场内交易标准化 [7] - 腾讯等企业已通过跨境支付系统实践科技金融创新,形成大湾区互联互通示范效应 [9] 开放型经济建设 - 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和服务贸易创新,完善人员流动配套机制 [2] -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将作为CPTPP/RCEP/DEPA等国际规则的压力测试区 [8] - 扩大电信服务、医疗康养等领域开放,建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 [8] 产业升级与营商环境 - 集中支持重点产业/集群超常规发展,形成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成势的机制 [4] - 放宽AI、智能网联汽车、医药等领域市场准入,探索"沙盒监管"机制 [7] - 推进"超充之城2.0"计划,加速重卡超充换电及乘用车闪充技术应用 [7] 数据要素创新 - 开展公共数据分级分类授权运营,扩大公共数据资源供给 [7] - 试点医疗健康等领域跨境可信数据空间,探索数据出境清单管理制度 [7] 企业响应 - 科技企业认为政策将金融科技融合提升至国家战略,深圳成为科技金融创新试验田 [9] - 腾讯等市场主体肯定政策实践性,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深圳特色改革模式 [9]
2025年国际城市创新领导力交流坊广州开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4 08:57
国际城市创新领导力交流坊概况 - 2025年国际城市创新领导力交流坊在广州开幕 主题为"数字技术 加速推动全球议程的本地化实施" [1] - 活动汇聚11个国家19个城市和5个国际组织的80多位嘉宾 聚焦城市可持续性 数字化转型与包容性发展议题 [1] - 广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黄光烈 世界大都市协会秘书长乔尔迪·巴克尔 莫斯科副市长巴格丽娃·玛丽亚出席开幕式 [1][2] 广州城市创新成果 - 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 正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数字化转型 [1] - 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自2012年创设以来收录101个国家653个城市的1600多个创新案例 持续助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1] - 交流坊将实地考察广州智慧城市运行中心 公交集团 亿航智能未来城 佳都科技集团等创新示范项目 [4] 国际合作与经验分享 - 世界大都市协会与广州自2012年起通过广州奖等平台合作打造城市治理国际舞台 [2] - 莫斯科副市长指出国际协作对应对城市发展挑战至关重要 并分享莫斯科与广州在气候议题的合作成果 [2] - 专家研讨强调数字技术赋能城市治理现代化 能源转型 智慧交通与韧性建设的协同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 [3] 活动机制与后续安排 - 交流坊作为广州奖延伸机制 旨在深度剖析本地优秀案例的创新价值和实践经验 [4] - 为期四天的活动包括实地考察和深度研讨 汇聚全球智慧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