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免疫规划

搜索文档
HPV疫苗今年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在校适龄女生有望免费
第一财经· 2025-09-11 05:31
第一财经多方了解到,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HPV疫苗将为二价苗,优先覆盖适龄女童。HPV疫苗"扩 免"成功,也意味着国家免疫规划正由儿童疫苗转向"全生命周期疫苗接种"。不过,当接种人群从0-6岁 儿童拓展到在校适龄女生之后,接种策略如何制定、是否会探索疫苗"进校"以及是否存在补种方案等, 仍待揭晓。 二价疫苗主要预防HPV16、18型。HPV16、18型是导致宫颈癌最常见的高危型别,约占所有宫颈癌病例 的70%-80%。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仅次于乳腺癌的女性第二大杀手,其发病趋势越来越年轻 化。根据国家癌症中心 2024 年发布的研究显示,中国女性宫颈癌病例占全球的 23%,死亡人数占全球 的 16%。几乎所有的宫颈癌病例(99.7%)都与HPV感染有关,持续的HPV感染会有可能发展为宫颈癌。 第一财经多方了解到,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HPV疫苗将为二价苗,优先覆盖适龄女性。 时隔十七年,国家免疫规划将迎来实质性扩容, HPV疫苗会在年内被新增纳入。 11日,在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疾控局局长沈洪兵表示,今年 国家将推出面向适龄女生的HPV疫苗接种服务,并且将 ...
今年国家将为适龄女生提供HPV疫苗接种,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南方都市报· 2025-09-11 04:23
国家免疫规划更新 - 国家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并提供免费接种服务 标志着2007年以来国家免疫规划首次实质性扩容 预防疾病从15种扩展至16种 [1][2] - 国家免疫规划首次由6岁以下儿童扩展到青少年群体 首次将预防范围从传染病扩大至肿瘤领域 [2] - 中央财政承担经费保障接种公平性 确保不同社会经济条件地区均能获得平等服务 [2] 宫颈癌疾病负担 - 2022年中国宫颈癌新发病例约15万例 占全球总发病数的23% 死亡人数约5.6万例 [1] - 近年来宫颈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 [1] HPV疫苗市场演变 - HPV疫苗因预防宫颈癌功能成为最受欢迎的自费疫苗 曾长期处于价格高昂但供不应求状态 [1] - 随着存量接种需求逐渐释放 当前HPV疫苗市场已逐步回稳 [1] 公共卫生成效 - 最早实施HPV接种计划的国家已观察到HPV感染率和宫颈癌前病变发生率显著下降 [1] - 世卫组织建议2030年前实现90%女童在15岁前完成接种 实现对年青一代全面保护 [1] - 纳入免疫规划可最大化疫苗公共卫生效果 使最弱势群体也有机会获得免疫保护 [1]
国家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换届,首次公布全员名单
南方都市报· 2025-08-31 14:32
国家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换届 - 国家疾控局首次系统性公布新一届国家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名单及工作章程 委员会由30位专家组成 较此前增加2人 任期3年 [1][2] - 委员会成员涵盖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病原微生物学、临床医学、卫生政策与卫生经济学、疫苗学、免疫学、免疫预防实践等领域 包括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体现财政负担能力在疫苗纳入规划中的重要性 [2][6] - 主任委员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担任 副主任委员分别来自中国疾控中心和厦门大学 委员来自高校、疾控机构、药审中心、国家癌症中心及财政研究机构 [2][4][5] 委员会职能与决策机制 - 委员会承担专业"把关人"任务 基于科学研究证据对疫苗公共政策作出独立决策 包括批准或否决疫苗免疫程序调整等议题 [1] - 此前委员会人员名单和会议议程未详细披露 本次公开被视为透明度提升 但自2017年成立以来成员尚未发生实际轮换 [2] - 新版章程明确委员会由30名跨领域专家组成 同步召开全体会议审议相关议题 [2][9] 国家免疫规划现状与挑战 - 中国已多年未在国家免疫规划中纳入新疫苗 近期调整主要集中在优化接种方案 [6] - WHO推荐所有国家纳入的10种疫苗中 中国有4种未纳入 Hib、PCV、HPV和轮状病毒疫苗 [7] - 中国免疫规划疫苗以单苗为主且工艺待升级 覆盖人群以6岁以下儿童为主 缺乏适用于成人、孕妇和老人的疫苗 而英美等发达国家普遍使用联合疫苗且覆盖人群更广泛 [7][8] 未来规划与调整方向 - 国家疾控局提出动态调整优化免疫规划策略 按照统筹规划、动态调整、分步实施原则 制定五年规划 目标逐步缩小与国际差距并纳入所需疫苗 [6][7] - 业内讨论调整免疫规划筹资模式 通过引入更多出资方减少对财政依赖 出生人口减少使调整存量资金成为可行思路 [6] - 委员会换届被视为更新国家免疫规划的新契机 新一届委员已对相关议题进行审议 [9]
事关新疫苗纳入免疫规划,这一国家级专家组织名单首次官宣
第一财经· 2025-08-30 06:58
国家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调整 - 国家疾控局首次公开国家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30名专家详细名单 较此前27人扩增3人 [3] - 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来自流行病学 病原微生物学 临床医学 卫生政策与卫生经济学 疫苗学 免疫学 免疫预防实践等相关领域 [3] - 新版章程新增委员选任需"与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等无直接利益关系"的要求 以保障决策独立性和公正性 [4] 委员会组成结构升级 - 新一届委员会包含5名院士 其中主任委员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担任 [6] - 副主任委员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夏宁邵 夏宁邵曾主持研制全球首个戊肝疫苗和首个国产HPV疫苗 [6] - 委员中包含财税领域专家 反映国家免疫规划调整涉及公共财政支出的考量 [5] 机制透明度提升 - 这是2017年委员会成立以来首次公开成员名单 增强机制透明度与可审查性 [4] - 专家任期仍为3年 但2017年以来尚未发生实际轮换 此次调整结合了机构改革和专家岗位变动 [3][4] - 公卫学者建议借鉴国际经验 建立信息发布制度 定期公布议题和评估结果以提升透明度 [7] 职能与影响 - 专家咨询委员会核心职能包括提供疫苗引入与调整建议 接种对象与程序 免疫策略优化 新疫苗成本效益评估等 [5] - 新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需经委员会论证通过 会同财政部提出建议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5] - 国家免疫规划已有17年未实质性扩容 今年4月国家疾控局宣布进入"动态调整优化"阶段 [3]
事关新疫苗纳入免疫规划,这一国家级专家组织名单首次官宣
第一财经· 2025-08-29 09:49
国家免疫规划策略调整 - 国家免疫规划策略进入动态调整优化阶段 将逐步缩小国内免疫规划与国际差距并逐步纳入需要纳入的疫苗[1][2] - 国家免疫规划已有17年没有实质性扩容 今年4月国家疾控局官宣进入策略调整阶段[2] 专家咨询委员会组成调整 - 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数量由27人扩增至30人 新增财税领域专家[2][4] - 委员会包含5名院士 主任委员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担任 副主任委员包括中科院院士高福和工程院院士夏宁邵[5] - 专家组成涵盖流行病学 病原微生物学 临床医学 卫生经济学 疫苗学等多元领域[2] 委员会运作机制优化 - 首次对外公开专家详细名单 系2017年成立以来首次公示 增强决策透明度与可审查性[2][3] - 新版章程新增委员选任要求 规定需"与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等无直接利益关系"以确保决策独立性[3] - 委员会核心职能包括疫苗引入与调整建议 接种程序优化 新疫苗成本效益评估及疫情应对策略[4] 行业影响与展望 - 委员会决策事关公共财政支出与健康公平 新疫苗纳入需经专家论证后报国务院批准实施[4] - 公卫学者建议借鉴国际经验 建立定期公布议题和评估结果的信息发布制度以提升接种覆盖率[6]
16省份出台HPV疫苗接种政策,是否还有扩大空间
新京报· 2025-05-02 04:27
文章核心观点 全国两会有代表委员就HPV疫苗纳入免疫规划或地方民生工程建言献策 目前已有16个省份出台相关政策 但疫苗扩面面临价格和筹资难题 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可促进疫苗接种更加公平可及 [1][2][4] 分组1:各地HPV疫苗接种政策情况 - 今年秋季北京初一年级在校女生可免费接种HPV疫苗 北京将使用国产二价HPV疫苗按0、6月免疫程序为9至14岁女生接种2剂 [2] - 目前已有16个省份出台相关政策推进适龄人群接种HPV疫苗 江西省2023年通过民生实事推动接种已覆盖上百万名适龄女孩 [2][3] 分组2:HPV疫苗扩面面临的难题 - 各地经济水平差异明显 疫苗扩面面临价格和筹资现实挑战 [4] - 约42%的省份完全免费提供接种 有的地区用医保个人账户支付 还有地区采取定额补偿方式 [4] - 2024年各地由单一来源转为竞争性采购 HPV疫苗平均采购价格下降约50%-70% [4] - 部分地区减免剂次方式可能使低收入群体缺乏接种动力 [4] 分组3: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必要性 - 我国免疫规划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 2007年形成“14苗防15病”格局 但目前主要面向6岁以下儿童 且HPV疫苗未纳入 [6] - 世界卫生组织194个会员国中已有149个国家将HPV疫苗纳入免疫规划 [6] - 9 - 14岁女孩是最优先接种群体 但自费情境下接种率低 地方民生工程覆盖水平差异大 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可确保公平可及 [7] - 除HPV疫苗外 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等也是世卫组织推荐疫苗 应尽快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7]
国家免疫规划将动态调整,哪些疫苗会尽快纳入?
第一财经· 2025-04-24 10:54
国家免疫规划动态调整 - 国家免疫规划17年未纳入新疫苗 当前释放"动态调整""提质扩容"信号 国家疾控局将推动优化调整疫苗程序 [3] - 规划调整方向包括:新增疫苗种类(国际共识/疾病负担重/成本效益高/产能充足/财政可负担) 优化现有免疫程序 探索疫苗退出机制 [4] - 2007年形成"14苗防15病"格局后未扩容 近年仅调整接种程序 国际经验显示新疫苗需加快论证流程 [4] 非免疫规划疫苗增长趋势 - 非NIP疫苗种类从2010年26种增至2022年41种 增长57.69% 含Hib/轮状病毒/水痘/EV71/肺炎球菌等年均增长率7%-43% [4] - Hib/PCV/HPV/轮状病毒四种疫苗被WHO推荐但未纳入中国NIP 以HPV为例 全球149国纳入规划 中国9-14岁接种率仅4% [4] - 国产双价HPV/Hib/水痘等疫苗产能充足 多地已试点免费接种 基层接种单位具备服务扩容能力 [5] 免疫体系转型需求 - 当前免疫规划主要覆盖0-6岁儿童 需向全生命周期保护转型 包括青少年/孕产妇/成人/老年人等群体 [5] - 与儿童免疫体系相比 其他人群预防接种服务尚不完善 需从顶层设计/筹资/实施等层面推动机制优化 [5] - 财政投入受出生人口减少影响 2022年后支出下降 为新疫苗纳入创造机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