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协同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再次迎来“科博会时间” 绵阳“科技大餐”上新
四川日报· 2025-09-12 06:23
吉祥物"科宝" "绵阳造"智能无人车。绵阳科技城新区管委会供图 绵阳科技城新区在路灯灯杆上为无人机搭建"空中机场"。绵阳观察 付乔崧 摄 5 8 7 重点产业体系 5条 主要承载地产业链 人工智能 新型显示 航空航天 低空经济 医药健康 8条 平台经济(以电子商务为重点) 高端能源装备 软件和信息服务 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含储能) 7条 特色产业新赛道 协同发展地产业链 银发经济 绿色建材 现代物流 文化旅游 机器人 商业航天 航空电子 核医疗 激光及太赫兹技术应用 磁性材料和电机 现代种业 9月,绵阳再次迎来"科博会时间"。9月26日至30日,以"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开放合作"为主题的第十三届中国 (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下称科博会)将在绵阳举行。 自2013年首届举办以来,科博会已举办十二届,累计推动超2000项科技成果转化,吸引超5000家企业参展, 推动交易额突破千亿元,成为展示科技创新前沿成果的重要窗口、促进科技产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据介绍,本届科博会涵盖"会、展、论、赛、产"五大板块30余场活动。为了以最好的姿态举办这场科技盛 会,绵阳正有序推进各项筹备工作,力求端出一桌色香味俱佳的" ...
创新发展“晋江经验” 乘风破浪再续辉煌—— 福建晋江质量强市工作纪实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12 05:51
核心观点 - 晋江市通过系统化质量战略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成为县域高质量发展典范 2023年5月获国务院督查激励[1][9] 质量战略演进 - 1996年率先提出"质量立市"战略 开启县域经济转型升级[5] - 1998年升级为"品牌立市" 引导企业从做产品转向创品牌[6] - 2002年提出打造"品牌之都" 推动晋江制造走向国际[6] - 2009年建设"知识产权强市"并实施技术标准战略[7] - 2016年成立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7] - 2024年优化为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双主官"高位推动机制[7] 产业体系构建 - 形成"4341"现代产业体系:四大主导产业(纺织服装、制鞋、建材陶瓷、食品饮料) 三大新兴产业(集成电路、智能装备、医疗健康) 四大现代服务业(商贸物流、金融服务、文化旅游、数字创意) 一批未来产业[8] - 拥有1个年产值超3000亿元鞋服产业集群 1个年产值超1000亿元纺织产业集群 多个百亿元产业集群[9] - 获16项"国字号"区域产业品牌包括"中国鞋都""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国家体育产业基地"[9] - 县域经济与社会综合发展实力居全国第三 连续30年领跑福建省县域经济[9] 品牌建设成果 - 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6件 有效注册商标总量突破20万件居全国县域榜首[12] - 两家企业跻身"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2] - 2025年1-7月鞋服产业增长7.9% 安踏、三六一度等主品牌销售额均实现两位数增长[12] 标准制定成就 - 企业参与制修订12项国际标准 491项国家标准 357项行业标准[13] - 设立13个国家级、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或工作组[13] - 27家企业获国家企业标准"领跑者"称号[13] - 安踏主导制定《可持续性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鞋类》团体标准填补国内空白[13] 知识产权发展 - 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119件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4.48件远超全国平均水平[14] - 16个专利项目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4] - 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 外观设计专利加快预审数量居全国前列[14] - "知创晋江"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2.0推动专利技术转化[14] 创新平台建设 - 引进"四大高校"和11家国家级、省级高水平研发与检测平台[16] - 建成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暨"质量之光"展厅 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平台服务"[16] - 线上"闽质通"晋江模块同步运行[16] 企业服务措施 - 实施"民营企业质量合作伙伴计划" 提供8个服务项目46项具体内容[17] - 累计培育首席质量官320人次[17] - 开展"扶龙行动"组织专家团队进行质量诊断与帮扶[17] - 小微企业质量管理提升案例入选全国优良辅导案例[17] 金融支持创新 - 推出"质量贷"金融产品 将质量信用、品牌价值、标准话语权、专利数量纳入银行授信评估[18] - 累计为93家企业提供265亿元授信额度 实际发放贷款54.37亿元[18] - 2024年推动30家企业完成专利质押融资2.5亿元[18] 产业链协同 - 实施"链长+链主+链辅"协同工作机制[23] - 建立12条由"链主"企业牵头的示范产业链[23] - 安踏将质量管理体系延伸至3000余家核心供应商[25] - 为供应商提供培训超万人次[25] - 建立QMPP持续供应链量化评价体系和SPAR自主质量管控体系[25] 技术攻关突破 - 安踏牵头10家供应商攻克羽绒服"钻绒"行业难题[26] - 通过优化设备参数与工艺 建立"设计开发标准库" 完善测试方法与评价标准[26] - 大幅降低"钻绒"率并提升生产稳定性[26] 绿色转型进展 - 列为全国4个纺织品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区域之一[27] - 构建"标准引领+技术支撑+产业协同"碳标识认证体系[27] - 首批21家重点企业参与试点 安踏等15家龙头企业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与管理体系[27] - 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等国际绿色贸易壁垒[27]
“十四五”以来 普陀区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城市更新等方面发展亮眼 上海“西大堂”产业倍增升级焕新
解放日报· 2025-09-11 01:48
核心经济指标表现 - 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8% 高于全市年均增速6.2个百分点 [1] -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8.8% 高于全市增速2.5个百分点 [1]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590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40.8% [1] - 规上服务业营收2614亿元 较"十三五"末实现翻倍增长 [1] 科技创新发展 - 打造沿沪宁产业创新带 汇集重点实验室等资源310项 技术需求294项 跨区域合作195项 [2] - 长三角同位素技术创新联合体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碳-13同位素产品丰度达99%以上 [2] - 2024年科技小巨人企业达346家 高新技术企业达694家 较"十三五"末分别增加95家和255家 [2] - 设立50亿元"半马苏河"科创基金 建设海纳小镇数字化转型示范区 [3] 重点产业发展 - 智能软件 研发服务 科技金融 生命健康四大产业提前完成"411倍增计划" 区级税收占比翻倍 [4] - 2023年商品销售总额超2万亿元 稳居全市第二 [4] - 2024年1-7月有色金属重点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4.5% [4] -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悦己经济 国货潮品 首发经济 直播经济 夜间经济等新业态 [4] 城市更新建设 - 苏州河21公里岸线贯通 建成29座苏河驿站 "半马苏河"公园开放 [5] - 红旗村城中村改造建成真如环宇城 山姆会员店 中海中心等高品质载体 [6] - 铜川水产市场转型为"真如之心" 规划商业办公 高端酒店 文化创新等新业态 [6] - "十四五"期间新建绿地75.5万平方米 立体绿化10.8万平方米 绿道27公里 新增城市公园9座 口袋公园12座 [6] - 2024年绿化覆盖率31% 较"十三五"末提升1.8个百分点 [6]
南华期货:协同创新合作,打通期市对外开放的关键节点
期货日报网· 2025-09-10 06:44
境内外交易所合作模式创新 - 推动产品互挂2.0模式 深化境内外交易所合作 例如大连商品交易所与马来西亚衍生产品交易所豆油期货结算价互挂的成功经验 [2] - 建议郑州商品交易所白糖期货与迪拜海湾商品交易所或巴西B3交易所等糖产品主要产销区交易所实现产品互挂 覆盖中东 巴西等全球重要糖贸易区域需求 [2] - 探索设立联合交割仓库 借鉴LME在香港设立交割库经验 于新加坡及其他自贸港增设交割设施 实现一次交易两地交割的便利模式 缩短跨境交割时间周期 减少物流与仓储成本 [2] 跨境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 构建跨境风险监测体系 引入跨境头寸热力图机制 对境内外关联品种头寸实时监测 精准识别和预警跨市场逼仓等风险情形 [3] - 加强监管协同 从源头为实体企业筑牢风险防火墙 提升风险管理主动性和有效性 帮助防范化解国际市场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 [3] 国际化品种设计与合约优化 - 拓展国际化品种优先聚焦与中国实体产业紧密相关领域 关键方向包括航运指数期货挂钩中国进出口运价 碳酸锂期货绑定新能源产业链 [3] - 推动航运指数期货与碳酸锂期货国际化 使中国价格更准确反映国内产业供求关系 为实体企业提供全球定价参考 [3] - 优化合约规则 适当延长部分热点国际化品种夜盘交易时间 覆盖伦敦 纽约等主要市场主力交易时段 提升境外投资者参与便利性和吸引力 [3] 跨境服务生态优化 - 期货公司 银行等中介机构凝聚合力 共同提升跨境服务生态 吸引全球投资者参与 [4] - 具备境外业务能力的期货公司 托管银行 境外中介机构协同发力 在境内现行法律框架下为大型境外机构客户提供更全面服务 [4] 公司战略定位与业务方向 - 公司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核心导向 聚焦期货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致力于通过协同创新打通行业发展堵点 [1] - 公司重点围绕境内外交易所深度合作 跨境风险管理 国际化合约品种设计及跨境服务生态优化等核心议题探索实践 [1] - 公司持续发挥在跨境业务 产品创新 风险管理等领域专业优势 以协同创新为抓手深化跨境合作与业务创新 助力中国期货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 [4]
美商务部长:美国发明了稀土,却被中国给抢走!现在美国要夺回来
搜狐财经· 2025-09-10 06:16
稀土产业全球竞争格局 - 稀土资源成为大国科技竞争与产业链博弈的核心战场 美国商务部长声称要重新夺回稀土产业主导权 引发全球产业界和资本市场震荡 [1] 稀土发现历史与产业发展 - 稀土元素最早由芬兰化学家于1794年发现 欧洲科学家陆续发现十余种稀土元素 美国直到1947年才合成最后一种稀土元素钷 [3] - 美国加州芒廷帕斯矿在1984年贡献全球70%产量 但因环保法规和成本问题逐渐衰落 [3] 美国稀土产业现状 - 美国稀土进口依存度突破70% 对中国依赖程度持续上升 [5] - 美国在稀土分离提纯技术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多个关键技术被中国企业掌控 [5] 全球稀土产业链分析 - 稀土产业价值链呈微笑曲线特征 前端开采仅占10-15%价值 中游分离提纯和下游高端应用利润最丰厚 [6] - 中国企业生产1吨氧化镨钕综合成本仅8000美元 美澳企业成本超过24000美元 中国具有压倒性成本优势 [6] - 中国形成完整稀土产业集群 包括17家矿业集团 23家分离厂和15家高端磁材企业 实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 [6] - 美日在重稀土分离和高矫顽力磁体制备等35项关键技术领域存在明显短板 [6] 西方国家产业政策 - 美国计划对中国稀土永磁体加征200%关税 并提高稀土产业补贴至75亿美元 给予10年税收减免 [8] - 澳大利亚获得12亿美元产业链投资 蒙古与日本签署8亿美元开发协议 [8] - 美国新建稀土分离厂审批周期达29个月 是中国的7倍 环保评估需57道程序 导致成本飙升40%以上 [8] - 美国稀土产业工人平均年薪8.5万美元 是中国同行业的6倍 [8] - 2025年美国稀土产业实际投资额仅为中国的13.7% [8] 中国稀土产业竞争优势 - 中国稀土价格优势来自规模效应 企业平均产能是国际同行5-8倍 拥有127项核心专利和完整产业集群 [10] - 2025年上半年中国高性能钕铁硼磁体出口占比突破45% 平均出口单价同比上涨8.7% [10] - WTO驳回了美方关于中国操纵价格的指控 仅对出口配额制度提出程序性质疑 [10] 全球贸易谈判与地缘政治 - 中美经贸谈判围绕稀土供应链安全等四个核心议题展开 墨西哥计划对中国217种工业品实施差别关税 [12] - 墨西哥制造业60%出口依赖美国市场 同时70%工业原材料需要从中国进口 [12] 稀土应用与技术创新 - 稀土在新能源汽车 风力发电和航空航天等战略新兴产业中发挥不可替代作用 [13] - 美国仅有2家商业规模稀土分离厂 都无法处理重稀土元素 [13] - 中国稀土行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31% 废水循环利用率达98%国际领先水平 回收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 [13] - 中国新型Ce-Fe-B磁体性能超过日本同类产品15% 成本降低40% [13] 全球供应链安全举措 - 欧盟将稀土储备标准提高至180天用量 日本投资5亿美元在越南和哈萨克斯坦建立新供应链节点 [15] - 韩国与澳大利亚签署34亿美元稀土长期供应协议 [15] - 2025年1-8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4% 导致钕铁硼磁体出现12万吨供应缺口 [15] - 美国实现稀土完全自给至少还需要8-10年时间 [15] 国际合作与发展趋势 - 欧盟表示倾向于与中国建立可持续的稀土合作伙伴关系 [17] - 2025年9月17个国家和地区共同发起全球稀土可持续发展倡议 [17]
以“湾区之名”联手“登顶” 这项“第一”背后有怎样的创新之道?
南方都市报· 2025-09-06 01:33
核心观点 -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次超越东京-横滨集群 跃居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榜首 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创新格局中地位显著提升并开创协同发展新范式 [1][3][6] 排名变化与评价体系 -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从连续五年全球第二升至第一 东京-横滨集群退居第二 [1] - WIPO首次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纳入评价体系 与专利申请量 科研期刊量共同构成三大核心指标 [1][2] - 新评价体系反映创新不仅是技术突破 更是技术 市场 资本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系统工程 [2] 集群协同优势 - 三地跨越不同制度与货币体系 通过功能互补与错位发展形成"1+1+1>3"的协同效应 [4][7] - 广州2025年上半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754件 同比增长20.8% 提供产业腹地支撑 [4] - 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1年全国第一 专利授权量连续7年第一 [4] - 香港发挥"超级联系人"与"超级增值人"双重角色 成为内外双向开放核心平台 [4] 全球数据对比 -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在PCT申请量占比(9.0%) 出版物占比(2.4%) 风险资本交易占比(2.9%)上实现均衡发展 [6] - 东京-横滨集群PCT申请量占比(10.3%)最高 但风险资本交易占比(2.2%)较低 [6] - 圣何塞-旧金山集群风险资本交易占比(6.9%)显著领先 但PCT申请量占比(3.9%)相对较低 [6] - 北京集群出版物占比(4.0%)全球最高 但PCT申请量占比(3.8%)相对偏低 [6] 区域发展模式创新 - 大湾区通过河套深港合作区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 联合科技产业投资基金等机制打破要素流动壁垒 [7] - 集群在单项指标非最突出情况下 通过协同效应实现"全能冠军"式跃升 [5] - 区域探索出竞争中共生 协作中共赢的新生态 避免同质化发展困局 [6][7]
苏州市召开“十五五”规划网民代表座谈会
苏州日报· 2025-09-06 00:07
规划编制工作 - 苏州市召开"十五五"规划网民代表座谈会 市委书记刘小涛主持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增强规划科学性 针对性 可操作性[1] - 要求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吸纳网民建议 精益求精做好规划编制工作 使规划契合苏州发展所需 顺应群众期盼[2] - 扎实做好规划编制工作事关苏州未来发展全局 需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各地各部门要把问计于民落到实处 坚持开门问策 集思广益[2] 网民代表建言 - 7位来自外卖平台 文旅直播 网络公益 自媒体 制造业企业等领域的网民代表参加座谈[1] - 代表们围绕培育新兴产业 加强人才引育 开展协同创新 做好城市推介 提升城市美感等提出意见建议[1] - 座谈会气氛活跃讨论热烈 与会人员开展交流讨论[1] 社会参与机制 - 鼓励群众发扬城市主人翁精神 提出更多金点子 发出好声音 为苏州改革发展贡献力量[2] - 需不断创新建言渠道和互动方式 充分调动群众建言献策积极性[2] - 要将群众建议 专家智慧 基层经验 社会期盼充分吸收到规划中[2]
美思德化学、林科院林化所共建联合技术实验室
中国化工报· 2025-08-29 02:22
合作概况 - 江苏美思德化学与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共建生物基聚氨酯材料联合技术实验室 聚焦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1] - 合作方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剑春 美思德董事长孙宇 林化所所长周永红等高层出席揭牌仪式[2] 合作内容 - 双方将重点研发生物基聚氨酯材料 生物基助剂和生物改性技术 共同建设创新研发平台和产业化基地[2] - 美思德将发挥有机硅匀泡剂和有机胺催化剂产业优势 结合林化所实验室与公司中试基地 开发性能优异 成本可控的绿色聚氨酯材料[2] - 合作致力于实现从基础研究到市场应用的全链条无缝衔接[2] 战略意义 - 此次合作被定位为优势互补 协同创新的重要举措 旨在推动聚氨酯行业绿色转型升级[1][2] - 合作目标在三五年内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合作上实现突破[2] - 将建立联合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长效机制 推动行业向绿色高质量方向发展[2] 公司发展 - 联合实验室将加速美思德产品绿色转型进程 重点突破材料性能 成本及环保指标等关键技术瓶颈[3] - 公司计划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产品 持续开发高端助剂产品并快速实现产业化[3] - 新产品将满足绿色建筑 新能源汽车等广阔市场需求[3]
加快创新打造区域竞争新优势
经济日报· 2025-08-27 22:23
体制机制创新 - 省级层面成立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办公室及国土空间规划协调组等"一办八组" 确立"省级统筹 市级负责 县区级落实"工作机制 [1] - 市(区)层面建立"四市一区"定期会商制度 联合印发《西安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1] - 统筹制定七大功能组团建设方案 编制完成首部组团协同发展规划《西安都市圈高陵泾河新城泾阳三原组团协同发展规划》 [1] 交通体系建设 - 推进轨道交通"四网融合" 完善西安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布局 [2] - 交通部门联合成立西安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规划联盟 [2] - 西安市聚焦"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 持续优化航空 铁路 公路 轨道多元交通网络 [2] - 都市圈1小时通勤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 "一核 两轴 多组团"空间格局日益完善 [2] 创新生态构建 - 构建联动都市圈 带动陕西省 辐射城市群的协同创新网络 [3] - 西安与咸阳加快推进创新一体化 "西安研发 渭南制造"飞地孵化模式列入全省秦创原建设典型案例 [3] - 秦创原总窗口同商洛 宝鸡 咸阳等地市建立"双向飞地" 推动成立陕西省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联盟 [3] - 联合签署《关中平原城市群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 加速科技成果在地转移转化 [3] 产业协作发展 - 围绕共建西咸 西渭 西铜产业链群 推动隆基绿能 比亚迪 三星等头部企业以都市圈为载体拓展产业链布局 [3] - 组织重卡 乘用车(新能源) 机床产业链供应链对接会和国际合作对话活动 [3] - 聚焦生物医药 物联网 太阳能光伏等重点产业链开展线上线下招商活动 [3] - 西安与咸阳围绕无人驾驶 工业机器人 智慧交通等领域依托应用场景开展协同合作 [3] 环境协同治理 - "四市一区"联署《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合作框架协议》 建立"季联席 月调度 周研判"机制 [4] - 联合出台夏季臭氧污染应对联防联控方案 统一政策标准 [4] - 西安与咸阳签订《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合作协议》 协同编制"一河一策一图"应急方案 [4] - 西咸新区入选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 [4]
东北三省一区科技合作交流工作会召开
证券时报网· 2025-08-21 09:01
区域科技合作 - 东北三省一区科技厅共同签订协同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科技合作协议 [1] - 四方将共同破解创新资源分散、产业链条衔接不畅、创新生态协同不足等问题 [1] - 构建协同创新机制 优化创新资源配置 培育新质生产力 赋能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