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安全

搜索文档
就在稀土还没撕完的时候,中国又关上了一扇更要命的门:浓缩铀
搜狐财经· 2025-07-20 05:15
浓缩铀贸易与供应链 - 2025年前五个月中国对美浓缩铀出口额1.185亿美元 同比降幅超60% [1] - 美国核电系统70%燃料依赖进口 俄罗斯铀供应2028年将完全禁运 [1] - 全球仅10国具备商业化浓缩铀产能 中俄合计占比超50% [3] 美国核电行业现状与挑战 - 美国核电当前占全国电力供应18% 计划2050年装机容量增至400吉瓦(当前水平4倍) [4] - 本土唯一浓缩铀厂属外资所有 森特鲁斯能源2023年仅生产20公斤高纯度铀样品 [4][7] - 1998年铀产业私有化后 美国浓缩铀公司2014年破产重组 技术人才严重流失 [4][7] 中国核电发展与资源布局 - 中国2024年底在运核电机组57台 总装机59.4吉瓦全球第一 在建27台机组 [9] - 中核国际股价上涨200% 鄂尔多斯发现超大型铀矿加固能源安全 [9] - 2035年核电占比目标10%(2024年4.73%) 2060年目标18% [9] 全球铀市场动态 - 2025年现货铀价79美元/磅 长期协议价80美元/磅 [8] - 哈萨克斯坦占全球铀产量大部 但复产进度影响供应 [10] - 铀储备预计2080年耗尽 供需缺口持续扩大 [8][9] 战略竞争格局 - 中国浓缩铀出口量从2024年33.8万吨降至2025年前五月12.4万公斤 [5] - 美国禁止俄罗斯铀进口法案2024年生效 2028年全面实施 [5] - 中国海外铀资源布局包括收购纳米比亚罗辛矿 [7]
中国发现大批10万吨铀矿!美封锁失败,造多少核弹我们说了算
搜狐财经· 2025-07-20 04:29
铀矿资源发现与核能自主供应 - 中国在铀矿资源方面取得显著发现,有望实现核能自主供应[3] - 2023年10月28日国际天然铀资源发展会议在北京召开,聚焦中国能源安全未来走向[3] - 中国铀业集团表示国内铀矿探明储量庞大且数量惊人[3] 中国铀矿储量和全球地位 -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铀矿生产和储备大国之一,储量不逊色于澳大利亚[5] - 凭借完善的工业体系,中国可实现铀矿自给自足甚至出口[5] - 中核集团表明中国铀矿勘探、开采到精加工全链条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6] 铀矿资源与核能应用 - 铀矿是核工业发展核心,为核电站提供必需铀元素并可提取稀土等宝贵资源[6] - 铀矿提炼后的高浓度铀是制造核武器的关键原料[5] - 中国铀矿储备增加对核武器研制规模具有决定性作用[7] 国际竞争与能源战略 - 美国90%以上铀矿依赖进口,而中国通过自主开发不断增加储备[7] - 美国对华制裁促使中国专注于技术创新和资源自主开发[9] - 中国与俄罗斯在能源合作方面紧密协作,如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12] 能源可持续发展与技术突破 - 中国在铀矿资源取得成就的同时,仍需解决资源运输和利用效率问题[12] - 中国提出加强国际能源合作战略,通过全球化视野解决瓶颈问题[12] - 已研发出沥青再利用技术,充分发挥资源最大价值[12] 行业前景与竞争力 - 中国能源产业持续探索技术创新,借鉴他国经验强化竞争力[14] - 美国制裁推动中国快速进步,能源领域崛起势不可挡[14]
WTI原油期货下跌0.15%,暂报66.13美元。印度外交部回应欧盟近期的制裁行动,在声明中称印度不支持任何“单边”制裁。(相比美西方与俄罗斯的紧张关系)印度自身的能源安全问题高于一切。
快讯· 2025-07-18 15:52
原油市场动态 - WTI原油期货价格下跌0 15% 暂报66 13美元 [1] 地缘政治与能源政策 - 印度外交部声明不支持欧盟单边制裁 强调能源安全优先于西方与俄罗斯的紧张关系 [1]
天佑中华!中国发现了足够用六万年的超大稀土矿,特朗普馋哭了
搜狐财经· 2025-07-18 12:13
能源资源发现 - 中国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发现百万吨级钍矿储量 使中国钍资源总量跃居世界第一 可支撑国家能源需求长达6万年 [1] - 新发现钍矿储量超过乌克兰稀土储量的20倍 使美国通过掠夺乌克兰稀土对抗中国稀土优势的计划落空 [1] 钍基核能技术优势 - 钍基熔盐堆在常压下运行更稳定 熔盐能在5秒内自动凝固阻断反应链 避免类似福岛核泄漏事故 [2] - 每吨钍发电量相当于350万吨煤 放射性废物仅为铀反应堆的千分之一 毒性衰减周期从数万年缩短至300年 [2] - 甘肃武威2兆瓦实验堆已稳定运行587天 验证700℃高温熔盐同步驱动发电和制氢可行性 能效提升50%以上 [2] 产业布局与经济效益 - 中国在甘肃 新疆等荒漠地区规划12座钍基熔盐堆电站 单座60兆瓦反应堆可满足三个地级市用电需求 [4] - 新疆"沙戈荒"基地首批机组已投产 展示"戈壁发电 电力共享全国"新模式 [4] - 每吨钍发电经济效益比直接运输矿石高出23倍 [4] 能源安全影响 - 钍基核电若覆盖全国30%电力需求 每年可减少12亿吨煤炭进口 节省约4000亿元外汇支出 [4] - 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72% 天然气依存度43% 钍矿发现大幅提升能源安全保障 [4] 军事与航运应用 - 全球首艘23万吨级钍动力集装箱船设计完成 反应堆提供8万匹马力且终身免换燃料 [5] - 中国计划开发用于航母和潜艇的舰载小型核反应堆 [5] 国际能源格局 - 中国与巴西 南非等国推动"无碳能源联盟" 凭借钍矿资源和技术优势提升国际谈判地位 [5] - 欧盟试图通过制裁将俄罗斯石油价格压至47美元/桶 中国能源自主性增强 [5]
中国发现6万年能源宝藏,特朗普急红眼?全球能源格局要变天!
搜狐财经· 2025-07-17 07:58
能源资源发现 - 中国在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探明百万吨级钍矿,使中国钍资源储量成为世界第一 [1] - 该钍矿储量足够全国使用6万年,大幅提升能源安全 [1] - 中国新发现的钍矿储量比乌克兰总储量多20倍 [1] 钍能源技术优势 - 钍核反应堆无需高压环境,故障时熔盐可在5秒内自动凝固,安全性远超传统核反应堆 [3] - 1吨钍的发电量相当于350万吨煤,产生的核废料仅为铀堆的千分之一,毒性300年即可消失 [3] - 甘肃武威的2兆瓦实验堆已连续运转587天,能同时发电和制氢,综合能效比传统核电高50% [3] - 中国独创干法提纯技术,可在矿区直接加工矿石为氟化钍熔盐,解决运输成本问题 [3] 钍能源发展规划 - 甘肃、新疆荒漠已规划建设12座钍核电站,单座60兆瓦反应堆可满足三个地级市用电需求 [5] - 钍核电站无需水冷却,电力通过特高压电网输送至东部地区 [5] - 国家能源局测算显示,每吨钍发电比直接销售矿石可多获利23倍 [5] - 新疆"沙戈荒"基地首批机组已于今年6月并网发电 [5] 能源安全与经济效益 - 钍核电若覆盖30%电力需求,每年可减少12亿吨煤炭进口,节省4000亿外汇 [5] - 全球首艘23万吨级钍动力集装箱船设计已完成,反应堆可提供8万匹马力且终身无需更换燃料 [5] - 中国正联合巴西、南非组建"无碳能源联盟",推动钍能源技术应用 [5] 技术资源整合优势 - 中国同时拥有全球最大的钍矿资源和领先的钍能源技术,形成"技术+资源"双重优势 [7]
媒体报道︱我国最大的地下储气库群再扩容,为华北地区及黄河流域季节调峰、应急供气提供保障
国家能源局· 2025-07-16 12:21
储气库群扩容 - 中原储气库群规模增加到7座,新增库容7.08亿立方米,为华北地区及黄河流域提供季节调峰和应急供气保障 [1] - 新投产的白庙浅层储气库位于山东省菏泽市,设计库容量7.08亿立方米,工作气量3.43亿立方米 [3] - 白庙浅层储气库日注气规模240万立方米,日采气规模500万立方米,在用气高峰期可满足500万户家庭的日用气需求 [3] 储气库功能与规划 - 储气库通过"夏注冬采"模式调节天然气供需矛盾,保障能源安全,被称为"天然气的地下粮仓" [5] - 中原储气库群是国内最大的储气库群,也是储气类型最多的储气库群 [5] - "十五五"期间中原油田还将建设多座储气库,预计中原储气库群库容规模可达196.85亿立方米 [5]
安托法加斯塔公司上半年铜产量增加11%至31.49万吨
文华财经· 2025-07-16 09:38
铜产量与成本 - 上半年铜产量为314,900吨,同比增长10.6%,主要由于Centinela Concentrates和Los Pelambres矿区增产抵消阴极铜减产 [1] - 二季度铜产量16.01万吨,环比增长3% [2] - 维持全年铜产量目标66-70万吨不变,去年实际产量66.4万吨 [1] - 上半年净现金成本1.32美元/磅,同比下降32%,得益于产量增加 [1] - 二季度净现金成本1.12美元/磅,环比下降27%,因黄金和钼副产品增产 [2] 副产品产量 - 上半年黄金产量91,200盎司,同比增长36% [2] - 二季度黄金产量48,300盎司,环比增长13% [2] - 上半年钼产量7,400吨,同比增长42% [3] - 二季度钼产量4,400吨,环比增长42% [3] 资本支出与项目 - 维持全年资本支出目标39亿美元不变,高于2024年的27亿美元 [1] - 正在推进美国Twin Metals铜镍矿项目,此前因环境问题被搁置 [1] - 公司认为特朗普政府对铜征收50%进口关税创造了推动该项目的"机会" [1] 行业前景 - 公司对铜的中期前景持乐观态度,预计需求将受能源安全、脱碳、AI和基础设施推动 [2] - 铜的高导电性使其在电力、建筑、电动汽车和数据中心等领域需求持续增长 [2] - 供应端正变得越来越受限,支撑铜价前景 [2] 运营数据 - 上半年铜销售32.4万吨,同比增长16.9% [5] - 二季度铜销售15.38万吨,环比下降9.6% [5] - 现金成本(未计副产品)2.32美元/磅,同比下降12.5% [5]
海油发展(600968):三大产业多元发展,受益海洋油气景气上行
长江证券· 2025-07-16 06:1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1][13][13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业务包括能源技术服务、能源物流服务、低碳环保与数字化三个板块,上市后降本增效成果显著,期间费用呈下降趋势,业绩稳步增长 [2][7] - 全球海洋油气资源潜力大,超深水是未来趋势,海上油气资源探明程度低,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势在必行,公司与中海油油气生产相关性高,抗油价波动能力强,分红稳健,具备高股息潜力 [2][8][10] -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海上油服企业,受益于行业景气度提升和国内增储上产推进,随着海洋深水油气田开发提速及低碳数字化业务规模化落地,公司有望持续受益 [11][13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中枢向上的海上油服龙头 - 油服行业指与油气勘探和生产或上游能源行业相关的所有产品和服务,按用途分为陆上油服和海上油服,按应用流程可分为勘查、物探、钻井等环节,不同油服公司业务侧重不同 [21]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中海油控股的上市公司,聚焦油气生产领域,致力于成为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能源技术服务公司,业务包括能源技术服务、能源物流服务、低碳环保与数字化三个板块,具备综合性强、风险抵御能力强的业务竞争优势 [30][36] - 2018年国家出台七年行动计划,油服市场景气度提高,公司营收和业绩高速增长,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5.17亿元,同比增加6.51%,实现归母净利润36.56亿元,同比增加18.66%,且近年来公司注重费用率压降,期间费用呈下降趋势 [46][48] 保障能源安全增储上产,海上油服未来可期 - 市场化背景下石油公司增大资本开支主要基于油价提升,但国内三桶油受国家方针政策影响大,国家颁布一系列政策加大勘探开发力度,保障能源供给安全 [54] - 我国原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国家要求加大油气勘探力度,国内油气稳产增产将稳步推进,包括加强重点含油气盆地勘探、保证老油田稳产、加快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等 [55][58] - 中海油成本管控卓有成效,桶油主要成本下降,2023年后相比油价高位回落,其资本支出稳定增加,2017年开始油气已探明储量稳定增长,2025年仍有多个新项目投产,将有力支撑产量增长 [61][65][71] - 全球海洋油气资源潜力巨大,超深水是未来趋势,海上油气资源探明程度较低,加大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势在必行,随着油价回升和我国加大海上油田勘探开发力度,油服行业进入复苏周期,以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等为首的油服公司将显著受益 [73][79][82] FPSO领衔能源技术,物流与环保构建下游基底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业务覆盖海洋石油各主要环节,在多个海洋石油相关领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还将业务延伸至能源开发中下游领域,FPSO是主流的海洋油气生产系统,公司在中国近海FPSO生产技术服务市场居主导地位,上市以来能源技术服务业务收入高速增长 [85][88][95] - 安全环保与节能板块持续拓展,成为长期发展支柱,公司利用自身优势,把握低碳节能和数字化发展新趋势,为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溢油应急海洋环保服务提供商,且在能源开采技术创新方面成果显著 [99][101][107]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能源物流服务业务由物流服务、销售服务、配餐服务三部分构成,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海上油气产量提升叠加保供需求,能源物流服务经营趋势向上,LNG运输船项目陆续投运,预计贡献长足投资收益,但该业务收入易受油价影响,利润显著优于油价变化 [112][113][118] 投资建议 -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海上油服企业,受益于油价中高位带来的行业景气度提升以及国内增储上产的推进,随着海洋深水油气田开发提速及低碳数字化业务规模化落地,公司有望持续受益,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EPS分别为0.42元、0.47元和0.53元,对应2025年7月15日收盘价的PE分别为9.88X、8.69X和7.78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1][133]
21专访|标普全球丹尼尔·耶金:能源转型的跌宕与星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5 14:06
能源安全与多样性 - 能源安全的核心在于多样性,1912年英国海军从煤炭转向石油的决策体现了这一原则 [1] - 标普全球副董事长耶金强调能源多样化是获得系统韧性的根本方法,这一原则在2025年依然适用 [2] - 石油作为战略资源,其供应稳定性直接影响国家能源安全,波斯地区的不稳定供应曾引发英国战略调整 [1] 能源转型历史规律 - 能源转型具有长期性:煤炭从发现到成为主导能源用了两个世纪,石油取代煤炭也经历了百年 [3] - 2024年全球煤炭消耗量是20世纪60年代的三倍,说明新能源补充而非替代传统能源的特点 [3] - 当前风能太阳能使用量创新高,但石油煤炭消耗量也达历史峰值,体现转型的"补充"特性 [3] 当代能源转型挑战 - 技术进步是能源演变核心,需在碳捕获、氢能等领域取得突破 [4] - 数字化和AI将对能源供应使用产生重大影响,需加大对新兴技术投资 [4] - 全球能源版图面临碎片化挑战,国家认同和政治因素影响供应链 [5][6] 转型成本与投资需求 - 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需在2030年前年投资6.5万亿美元,2035年达8万亿美元 [8] - 这相当于全球GDP的5%,发展中国家难以承担,发达国家也面临财政压力 [8] - 美国数据中心用电占比预计从4%升至10%,将大幅增加天然气和电力需求 [10] 发展中国家能源困境 - 欧洲能源危机导致发展中国家被迫使用更多煤炭,工厂因电力短缺关闭 [7] - 全球30亿人年均用电量低于美国一台冰箱,需要增加油气供应促进增长 [9] - 非洲人口2050年将占全球1/4,能源投资不足将威胁地区稳定 [9] 天然气过渡作用 - 天然气可平衡风光发电波动,占加州发电量近50% [11] - 美国2010-2022年电力碳排放下降1/3,主因天然气替代煤炭 [11] - 天然气需求因AI数据中心建设显著增长,成为重要过渡能源 [10] 转型路径与供应链 - 需重构多元化供应链,改善物流基础设施和监管流程 [6] - 必须协调政府与私营部门合作,解决技术流动和融资问题 [6] - 电气化进程需确保铜等关键金属供应,支持数据中心革命 [10]